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粥治病在祖国医学中由来已久,“医圣”张仲景就深谙此法。他在《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条文共34条,8个方剂,其中桂枝汤19条、白虎人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1条、十枣汤1条、三物白散1条、理中丸2条、桃花汤2条。我们学习这些用粥的经验,运用于临床中,对提高方药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有重要意义。仲景用粥主要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2.
“啜粥法”是古法之一。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小用到米粥之方达三十余首,兹将有关情况论述如下:一、粥的原料:有小麦、大麦、粳米等谷物。如白术散后附“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枳实芍药散”以麦粥下之”。桂枝汤“啜热稀粥”等。二、粥的用量:仲景用之有度。如桂枝汤“啜热稀粥一升余”;大建中汤“可饮粥二升余”;三物白散方服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等。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药后啜热粥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药后啜热粥是仲景服药法的一大特点,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小议如下。调和营卫以取汗:药后服热粥是借助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调合营卫,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复感。如服用桂枝汤尤须啜热粥温覆以助药力取汗,即益汗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有33条7方(其中桂枝汤18条,白虎汤4条,白虎加入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1条,十枣汤1条,三物小白散1条,理中丸3条),为中医食品作药用的特殊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一、用粥方法先用与后用:《伤寒论》中直接用粥作为治疗药物的有白虎汤、白虎加入参汤、竹叶石膏汤三方。此三方均用粥养胃和中。具体方法,如26条:“白虎加入参汤,……知母、石膏、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就是将其他药与米放在一起煮熟,去渣后温服。三方用粥法基本相同,是先用粥法。后用法有理中丸(汤),桂枝汤、三物小白散、十枣汤四方。其中理中丸(汤)用粥法是“服(理中丸)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386条)。所谓“食顷”,是指服理中丸(汤)后极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粥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饮食之一。它是由谷类食物煮至糜烂而成,故又称“糜粥”。如: 《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有“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的载述。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的把啜粥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开创了辨证用粥的先河。谨就仲景粥疗的临证意义略论如下。一、益阴酿汗助药祛邪《素问·评热病论》:“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汗者,精气也”说明汗为阴液,源于水谷化生,谷气盛则精气充,精充而津液足。仲景在应用桂枝汤类发汗剂时,每喜用粥以助药力。如服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栝萎桂枝汤治柔痉,方后注“汗不出,啜热粥发之”  相似文献   

6.
“啜粥法”是古法之一。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到米粥之方法达三十余首,兹将有关情况论述如下; 一、粥的原料;有小麦、粳米等谷物。如白术散后附“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枳实芍药散“以麦粥下之”桂枝汤“啜热稀粥”等。 二、粥的用量:仲景用之有度。如桂枝汤  相似文献   

7.
仲景认为,药物于人体,疗疾伐正,功过并存,切忌恣投。常以辅助治疗,收祛邪不伤正之奇功,今浅探于次。助汗法综观仲景所论,服热粥可助药力,促进发汗。覆衣被,避风寒,既增暖发汗,又防变他证。禁食生冷等物,以免碍药发汗。如桂枝汤、甘草麻黄汤、防己黄芪汤等证俱是。  相似文献   

8.
正粥早在先秦时期已被用来治疗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的案例。汉代医圣张仲景于用药治病之外也很重视粥的运用。如《伤寒论》中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金匮要略》中用栝楼桂枝汤治痉,"微取汗,汗不出,食倾啜热粥发",是  相似文献   

9.
答:历代注家多认为,服桂枝汤以后,出汗很多,若脉现洪大而仍有桂枝汤症的,可再给桂枝汤,照前法服用。《医宗金鉴》、柯韵伯,龙在泾及近年的一些新版书均如是说。这是解释不通的,只有桂林版《伤寒论》云:“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拱大者,与白虎汤。”前面多“太阳病”三字,后面多一后字,“与桂枝汤”为“与白虎汤”。我们认为,桂林版本虽多认为是膺本,但此条极为合理。理由是:①此条主证是“大汗出,脉洪大”?有大汗大脉当有大热,已具备白虎汤三大证了。岂有见白虎汤之里证而用桂枝发表之道理;②口渴又非白虎汤必备之候,这一点注家们早有论述。如强调口渴,则当用白虎加人参汤了。故据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当是白虎汤才为正理。换句话说,主张仍用桂枝汤者皆为附会之谈。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对大米及其制品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粳米 仲景方中共有7方选用粳米直接配方入药,计有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桃花汤和附子粳米汤。粳米味甘,在方中均为佐使之药。前三方中以白虎汤为代表,是方主清气分之热,方用粳米主要在于清热益气,盖粳米配甘草能补中益胃护津,以不使石膏等大寒之剂损伤脾胃。后世医家据此更有所发展,如《温病条辨》的化斑汤,即是在保留白虎汤原方的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壮腰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拟补肾壮腰汤,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同时用布包药渣热敷腰部,2个疗程无效停药,嘱卧硬板床。[结果]观察87例,显效22例,有效52例,无效13例。[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旭君 《河南中医》2016,(3):469-47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在治疗肝病的同时,采用调补脾土的方法,即治其未显出病状的脾脏,目的是增强脾气,防止被肝气克伐,阻断传变环节,防止肝病的发展恶化。此处"实脾",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补脾,即采用"甘味"药补中健脾,脾运健旺则气血化生充足,既防病邪入侵,又使肝得以滋养濡润,条达肝气;二是调脾,即采用调和之法,防止脾气机壅滞,从而使脾运化功能正常的目的[7]。肝病的常见证型有虚实之分。实证常见于情志不舒导致肝失疏泄引起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火上逆;阴不制阳导致的肝阳上亢,肝阳化风;火邪、寒邪、湿热之邪侵及肝经而引起的肝气郁结,肝火炽盛,寒凝肝脉,肝经湿热等病症。实证治疗分两个方面,一为肝脏邪气有余而正气尚足,脾气不衰时,当泻肝护脾。在治肝的同时采用化脾湿,清脾热,行脾气的治疗方法,用药如陈皮、木香、砂仁、黄连等,防止脾气壅滞,保持脾气健运;二为肝病实而脾气受损时,治疗当泻肝补脾。  相似文献   

13.
针刺益肾补气法治疗足跟痛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益肾补气法与局部封闭法治疗足跟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足跟痛随机分成两组 ,针刺组和局封组 ,随访 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针刺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局封组 (P<0 .0 5 )。结论 针刺益肾补气法治疗足跟痛优于局部封闭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扶阳气""存阴液"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伤寒论》的理论来源于《内经》."扶阳气"包括了扶心阳、扶肝阳、扶脾阳以及扶肾阳;而"存阴液"在临床包括了三阳病固护胃阴、阳明腑实急下存阴、三阴病重在救助肾水.现代研究表明,阳气、阴液是人体的根本,"扶阳气""存阴液"可应用于多种危急重症及消耗性疾病的治疗,起到减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支固本胶囊扶正固本免疫机理,观察其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首先在Na2S脱毛的颈部皮肤上滴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液致敏,用慢支固本胶囊干预12d后,再次在腹部以DNCB丙酮液进行攻击,测下腹部蓝染皮肤的OD值。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用慢支固本胶囊干预4d后,眼眶静脉丛取血,计算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结果和结论:慢支固本胶囊可显著增强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K值及α值均可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梁玉婷  张宗礼 《河南中医》2016,(11):1893-1895
张宗礼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关系密切,其认为治疗肾脏病患者的脾胃症状,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则水谷可以化生气血精微以供养全身,改善肾病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减少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等。对于脾阳虚的患者,吾师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补气健脾、温中和胃。脾胃升降失和,运化水湿失常,致清者不升,浊者不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饮食等症状,张教授采用自拟四叶汤(荷叶、紫苏叶、桑叶、枇杷叶)以助脾胃恢复其升降之功。肾病患者无论因病程日久或因老年体虚等表现为脾肾阳虚而出现胃脘部不适,纳差等,多以二仙汤加减治疗。当瘀阻于脾胃络脉之时,便可出现胃脘疼痛,如针刺样,张教授采用失笑散或丹参饮加减治疗。对偏于气滞者,选用丹参饮,以丹参活血化瘀而不伤气血,檀香、砂仁行气宽中而止痛。因血虚肝郁而致疼痛者,采用失笑散,浊毒壅塞于脾胃,则会影响脾胃的各种功能。方剂中加入大黄、大黄炭可起到通腑泻浊的作用,加速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7.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十二经筋病候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与动作障碍有关的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主动、阴主静"。经筋拘挛究其根本是阳气不足,失于养神柔筋,故治疗应调补阳气为主,通过重点加强背部及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线的针灸治疗,可以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根据中医"扶土抑木"理论,探讨补气健脾中药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凯西莱片护肝,治疗组加服补气健脾中药,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ALT、AST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TBiL异常例数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但由于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论 补气健脾中药可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健脾和胃、理气通降法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理气通降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81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内关、中脘、足三里、公孙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理气通降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高芳  王红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94-1195
目的观察扶正活血中药治疗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9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7例与对照组102例,均根据不同肿瘤类型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并于化疗期间予格拉司琼静推止吐,治疗组加用护正活血中药;比较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疗期间应用扶正活血中药能有效降低化疗毒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