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程康圃“六字学说”在儿科针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琪 《新中医》1990,22(7):33-34
程康圃,名德恒,是广东近代著名中医儿科学家,为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公元1821—1908年)人。晚年著《儿科秘要》,阐发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的病理特点;并将其六代业儿科及其行医五十余年之儿  相似文献   

2.
程康圃是清代岭南著名的儿科医生,著有《儿科秘要》,提出的儿科八证“一风热,二急惊风,三慢惊风,四慢脾风,五脾虚,六疳积,七燥火,八咳嗽”和治法“平肝补脾泻心”六字学说,继承、充实和丰富了前人的理论,体现了程氏的学术思想,给后学者带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任赞,广东新会人,活动于清代乾隆年间,本诸生,后弃儒从医。其《保赤新编》是继《幼幼新书》、《幼幼集成》之后岭南儿科的又一力作,现存共有11个版本。任氏广集前贤妙论,师古而不泥古,参以自身多年临证经验;诊病以辨形色、审苗窍为宗;注重相似病证的诊断与鉴别;主张未病善调养、临病慎用药,切不可伤元气损脾胃;治疗以汤药为主,兼及食疗、外治、艾灸、灯火灸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鹤龄与《杨氏儿科经验述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鹤龄,广东大埔县人。其父杨继香“承先祖之学,在各善堂及广东育婴堂当官医生之职,鹤龄“随侍习医”,及十七岁,“考取前清官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父殁,鹤龄克绍箕裘,继其职六年。育婴堂停办后,在广州旧仓巷悬壶五十多年,因医术精湛,名传遐迩,每日踵门求诊者甚众,至1954年逝世。晚年著有《杨氏儿科经验述要》一书,共分四篇。首篇为儿科看症用药大要;第二为儿科诊断纲要;第三为儿科证治;最后为医案摘录。  相似文献   

5.
程康圃《儿科秘要》中的儿科八证说首析病因病机,详究脉因证治,重视五脏分证,强调各证合参,执简驭繁,简明实用。他提出的平肝、补脾、泻心六字治法在具体运用中,结合儿科八证,可以衍变成多种具体治法。  相似文献   

6.
陈复正《幼幼集成》学术思想及其对儿科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清代名医陈复正,字飞霞,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辑订《幼幼集成》,该书汇集整理古人的儿科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阐明对儿科学的独特见解,是一本对儿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兹将其学术思想及对儿科的贡献作一探讨。 1 《幼幼集成》的学术思想 1.1 重视临床实践 陈复正编纂《幼幼集成》以临床实用为宗旨。认为“盖幼科非方脉之比,以其病因疾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岭南医家叶桐撰写的《小儿幼科》,梳理其主要内容发现《小儿幼科》以《赤水玄珠》儿科学理论为基础,重视望诊,用药顾护脾胃,长于温补,善用温阳药物;又继承了《活幼口议》及《保婴撮要》中指纹望诊的内容,同时结合叶桐自身的临证经验,对儿科病证的医论与方剂进行增补,使全书具有问答形式、重新编排的行文特色以及创制新方、重视望诊的学术特色。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丰富了岭南儿科学的内容,对儿科临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医家余含棻,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典型儒医。其著作《保赤存真》是在《幼幼集成》基础上,集历代儿科经验之大成所撰而成。其书文风高华,逐层分注,逐症详明,既有历代儿科观点精粹,又能阐发自家见解,使"不知医者翻阅即可立方",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儿科专著。该书的学术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儿诊断,脉诊手纹,相辅相成;2、小儿护养,调理后天,扶正祛邪;3、小儿疾病,因体施治,调摄阴阳;4、小儿惊风,伤寒论治,肝脾并治。  相似文献   

9.
<正>《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所撰,全书六卷,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氏医道兼修,擅治儿科,对儿科理论及临证颇多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经总结多年儿科心得,并广征博引,撰成此书。后世对该书评价很高,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最为突出。该书与《幼科铁镜》、《幼科释谜》并称为清代中医儿科学  相似文献   

10.
<正>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1]46,为儿科临床常用方剂,清代医家陈复正在《幼幼集成》提到"幼科之方,独推此为第一,后贤宜留意焉"。徐荣谦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辨证经验,徐教授在儿科临证中灵活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多种小儿脾胃病,如疳证、厌食、泄泻、佝偻病等,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师待诊学习,受益匪浅,现简述其要,以供同道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宋文集  林振坤 《新中医》2018,50(2):212-214
正吕安卿,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中医世家,曾为广东近代中医学术社团——广州医学卫生社社员,为民国时期广州妇儿科名医~([1])。岭南医史学者吴粤昌曾将杨鹤龄、郭梅峰、吕楚白、吕安卿并称近代"岭南四大家",认为此四家用药"形成了岭南医派的奠基人",持论和治绩"开创了岭南医家的新风气"~([2])。吕安卿未有医著存世,医疗学术经验主要收录于《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3])。吕氏辨治温病,主松  相似文献   

12.
《幼科释谜》是清代医家沈金鳌撰著的《沈氏尊生书》5种《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要药分剂》之一,乃沈氏根据师传、临证经验而论治儿科诸病的专著。  相似文献   

13.
小儿抽动症临床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儿科双璧》中所归纳的“肝风”的症状及病因病机均类于小儿抽动症,并据此总结出“平肝补脾泻心”的治疗原则,笔者将其应用于临床,针对小儿抽动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阎琪  丛丽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52-1552
《幼幼集成》是清代儿科名著,对儿科临床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由于自身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诸书的使用率明显下降,故有必要对该书实现电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颅囟经》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原书已佚,目前通行本为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而成。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幼幼新书》、《妇人大全良方》、《古今医统大全》、《证治准绳》等医籍中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追溯通行本《颅囟经》内容更早的来源,并探究《颅囱经》其他零散佚文。  相似文献   

16.
《幼幼集成》是清·陈复正辑订的一部儿科专书,此书之流传颇为广泛,内容通俗易懂,为适合指导临床儿科治疗的一本好书。重读之后,教益不浅。陈氏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本人之临床经验,对前人之理论进一步阐发并使之完善;尤其对于婴儿之痉证提出独特之看法,指出:“惊风”之义,系本指婴儿伤寒病痉,乍有反张搐搦之描述等等。而后人因理会不  相似文献   

17.
潘敬舜 《河南中医》1999,19(2):23-24
《串雅》是清代赵学敏将铃医赵柏云行医经验结合本人多年搜集及临床累积的资料分门加以整理而成,分为内、外编。赵氏博学医工,兼通天文卜学,时常躬亲药圃,广收验秘单方,名噪江浙。《串雅》之外还著有《本草纲目拾遗》、《医林集腋》等书。《串雅》突出民间单方草药的...  相似文献   

18.
《遂生福幼编》为清代中叶、江南名医庄在田所作。它同《小儿药证直诀》,《活幼心书》等一样,亦是一本颇有值价的儿科专书。虽书薄字少,但对儿科四大证(痘,疹,惊,疳)中痘、疹、惊三证的认识尤为深刻,至今  相似文献   

19.
正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在儿科主要引起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不适,阿奇霉素是目前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然而近年的广泛使用,耐药问题及不良反应也逐渐为医生及家长重视[2-4]。笔者导师在岭南地区从医30多年,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依据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清代儿科名医程康圃的学术思想,立足于程氏的咳嗽方,联合阿奇霉素,观察其对患儿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陈复正的发热外治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复正,号飞霞,广东罗浮山道上,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人,精儿科,采撰有《幼幼集成》六卷。其对儿科疾病的治疗注重外治法,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幼幼集成》所独创的“发热外治九法’冲。他认为,小儿发热.分为四大证:一曰表热,一曰里热,一曰虚热,一曰实热。并记录外治九法如下。1.疏表法适应证:不拘风寒,食饮,时行痘疹,并直用之。功效:疏通腠理,宣行经络,而又不伤正气方法:以葱一握,捣烂取计,少加麻油在内和匀,指蘸葱油,摩运儿之五心头面项背处,每处摩擦十数下,运完以厚衣裹之,蒙其头,略疏做泽,但不可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