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取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取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贺新 《西部中医药》2007,20(7):27-28
应用麻黄汤治疗盛夏无名热,大建中汤治疗子时胃脘痛,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荨麻疹,均取得良好疗效。临症应用经方应融会贯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家父罗德扬擅长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每获奇效。此撷其用桂技麻黄各半汤治奇痒验案2则,以飨读者。案1李某,女,52岁,农民,1972年2月3日诊。自诉皮肤后痒《个月。白天皮肤奇痒难忍,至夜晚脱衣覆被睡觉则痒止但喘促不宁,曾用中西药和民间单方等多法调治皆无寸效,后经人介绍求家父诊治。刻诊:全身皮肤后痒但无丘疹,不红不肿,皮肤略嫌干燥,抓痕累累,舌质激红,脉象浮涩。家父思忖良久,认定为邢子皮股,卫津郁滞,皮肤失去荣润所致。思仲景桂技麻黄各半汤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之句.试投原方,以观其效:枝枝12g,白芍129…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于临证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举数例如下,以飨同道。1慢性荨麻疹李某,女,56岁。诉浑身泛发痒疹5a。于5a前外出因衣着单薄感受风寒后,当晚即出现发热恶寒症状,全身皮肤出现黄豆大的皮疹,瘙痒难忍。经治疗10d后发热恶寒症状消失,但遗留皮肤痒疹经久不愈,经中西医多方诊治均收效甚微,颇感痛苦。现症:全身散发暗红色黄豆大皮疹,遇寒加重,纳眠  相似文献   

6.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麻黄各半汤系《伤寒论》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1/3量的小剂量组合,用以治疗既当发汗,又不可发汗太过的太阳病表郁日久之轻证。该方治疗风寒邪遏在表的身痒能取良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可变通使用,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为主治太阳病表郁轻症之方。《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讲义》)第25条方义中有“本方(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2比1用量的合方,较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力更微”之说,果真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发汗力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发汗力小吗?  相似文献   

8.
寒遏卫阳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获痊例1 姜某,女,37岁。1972年10月14日初诊。诉受风寒后全身起风疹块1周余,痒甚,证兼畏寒,口渴不多饮,苔薄白,脉微  相似文献   

9.
经方新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柴胡桂枝汤治疗胸痹郭某 ,男 ,2 9岁 ,2 0 0 1年 10月 2 9日来诊。自觉左胸处郁结不适 ,时满微痛已 3个月 ,多处求治无效。细询问之 ,自述无外伤史 ,胸部不适 ,于心情不好时加重 ,做心电图检查亦正常。自诉平素工作压力大 ,精神紧张 ,易怒。观其面色苍白 ,鼻尖发青 ,神情疲倦 ,怕冷 ,乏力 ,纳少 ,饭后 30min腹胀。大便先干后稀 ,日 1次。脉浮取弦 ,并有涩象 ,沉取细弱 ,舌质淡 ,苔薄白腻。证属肝郁脾虚 ,气机阻滞于胸中 ,治以疏肝健脾 ,调畅气机。方以柴胡桂枝汤加减 ,方药如下 :柴胡 10g ,桂枝 10g ,白芍 10g ,党参 2 0g ,干姜 10g ,大…  相似文献   

10.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愈顽固性荨麻疹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榕 《福建中医药》2003,34(4):52-52
医圣张仲景为方书之祖 ,其方配伍严谨 ,变化灵活。若辨证准确 ,用之于临床 ,效如桴鼓。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其治疗太阳轻证之方 ,吾于临床中常用此方加减治疗皮肤疾患 ,效果良好 ,现举 2例 ,介绍如下。1 急性荨麻疹李某某 ,女 ,4 1岁 ,2 0 0 2年 6月 15日初诊。全身发风团 ,剧烈瘙痒 7d,曾使用地塞米松、赛庚啶、特非那丁等抗过敏药物 ,只能减轻瘙痒 ,风团基本不退 ,遂来我科就诊。现全身满布红色风团 ,剧烈瘙痒 ,昼夜不能入寐 ,怕冷、无汗 ,时有腹痛 ,咽不红 ,二便正常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紧。诊断为急性荨麻疹。属风寒外束 ,阳气怫郁所致…  相似文献   

11.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2.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15.
六版《医古文》教材课文《东垣老人传》云 :“其明效大验 ,具载别书。”课文的注释云 :“别书 ,指《元史·李杲传》。”对此 ,我表示怀疑。  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718页 :作者砚弥坚 ,原名贤 ,元德安庆人。生于公元 12 12年 ,卒于公元 12 89年 ,享年 78岁。其卒年距离元朝覆灭的洪武元年 (136 8)还有 80年。中国历史上 ,各朝代史书一般都是后一朝代人编修的 ,本朝不修史。《元史》就是在明代编著的。明洪武元年 ,即 136 8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 ,由宋濂等人领衔开局编写。《元史》记事起于 12 0 6年蒙古孛尔只斤·铁…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疾病"一词在今天是个常用的双音词,其意义人人皆知.但在古代文献中,"疾"和"病"往往单独使用,其意义也稍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