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金丝草”即是旋花科植物菟丝(CuscutachinensisLam.)或大菟丝(C.japonicaChoisy)带花果的全草。  相似文献   

2.
今考订《本草图经》之铁线草,即《本草纲目拾遗》之龙须草,为灯芯草科植物拟灯芯草JuncussetchuensisBuchen.var.effu-soidesBuchen.的全草  相似文献   

3.
中药鸡蛋食疗临床应用徐州市中医院吴建华,王锐(221009)鸡蛋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的卵,既是美味食品,又是一味药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本草纲目》记载其气味甘平,无毒,具有镇心、安五脏,止掠,安路,暖...  相似文献   

4.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荠。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5.
血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仲昆  王衍 《中草药》1999,30(6):478-480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BI.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原植物有百合科的龙血树属DracaenaVard.ex L.,棕榈科的黄藤属Dae-monoropsBI.exSchult.f.,大戟科的巴豆属Croton和豆科的紫檀属PterocarpusJacq.中的10余种植物。在我国作为名贵中药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始载于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谓血竭“能散滞血诸痛”,《本草经疏》有“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药”的论述;国外《荷兰药镜》认为血竭是止血之峻药,内…  相似文献   

6.
《本草纲目》中乌芋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e.),《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荞。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7.
高良姜与红豆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我国古代有多种山姜属Alpinia植物用作高良姜,唐《新修本草》中生岭南、形大者为大高良姜A.galanga,《本草图经》中的儋州高良姜为高良姜A.officinarum,《植物名实图考》所述滇产高良姜为喙花姜Rhynchanthus beesinanus。古人认为红豆蔻即高良姜子,主要为山姜属(Alpinia)植物。《本草纲目》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描述之红豆蔻可能是艳山姜A.  相似文献   

8.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9.
赤小豆与相思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禄 《吉林中医药》2004,24(12):49-49
赤小豆与相思子均为种子入药 ,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是两种极易混淆的中药。赤小豆有红豆的俗名 ,而相思子在《本草纲目》就有红豆的别名 ,清代吴其《植物名实图考》赤小豆项下 ,也有“医肆以半黑半红者充之 ,殊误病人”的记载。似乎二药在明清就有相思子误作赤小豆混用 ,迄今有些地区仍混不分。赤小豆与相思子不但在植物和药材性状上有明显区别 ,而且在性味功能方面也绝然不同 ,绝不能以相思子混作赤小豆用 ,以免发生中毒危险。1 植物形态及别名鉴别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及赤豆的种子 ,相思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赤小豆为 1年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证,笔者认为《草木便方》之金线草为旋花科植物菟丝Cuscutachinensis或大菟丝C.japonica的全草。  相似文献   

11.
吕悦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15-1916
以“消”、“消渴”、“渴”为检索词,检索出《本草纲目》中所有相关中药,并进一步筛选出有治疗消渴的药物。对这些药物的归经、五味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归经中肺、脾、胃、肝有显著性差异,五味中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的基本用药规律是:①用药的归经主要是肺、脾、胃、肝、肾为主。②五味主要以甘、苦、酸为主。  相似文献   

12.
银州柴胡的原植物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龙 《中药材》1994,17(9):40-42
本文对古本草记载的银州柴胡原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记载的银州柴胡是伞形科植物红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本草别说》、《本草纲目》、《本草原始》等文献记载的银州柴胡应是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此外,本文还对伞形科植物银州柴胡B.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 非古本草记载的银州柴胡,以及银柴胡在古代作柴胡药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草纲目拾遗》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品种考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文献查考,结合实际疗效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本草纲目》对石打穿无载,只将石见穿列入“有名未用”,且无产地记载与形态描述。结论:《本草纲目拾遗》始载的石打穿,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仙鹤草) ;石见穿应为菊科植物鬼针草,而不是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中国药典》1977 年版一部的石见穿才是华鼠尾草,华鼠尾草是近现代石见穿的新兴品种。  相似文献   

14.
辛桂英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57-1758
通过对《本草纲目》痔瘘病外治方剂的总结,揭示了该书对痔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外治方剂制剂类型、主要用药方法和学术思想,提示研究《本草纲目》有关痔瘘病外治方剂,对于中医药剂型改革与临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本草纲目》痔瘘病内治方剂的总结,揭示了该书对痔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内治方剂制剂类型、学术思想,提示研究《本草纳目》有关痔瘘病内治方剂,对于中医药剂型的改革及临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本草纲目》痔瘘病外治方剂的总结 ,揭示了该书对痔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外治方剂制剂类型、主要用药方法和学术思想 ,提示研究《本草纲目》有关痔瘘病外治方剂 ,对于中医药剂型改革与临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卫  张瑞贤  李健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4):4928-4931
历代本草文献中对于中药药味的标注却别很大。《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研究该书对药味的标注方法和原则,探讨其优势与不足,对于药味的标注化标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草纲目》重视药味理论,采用了宋明理学的方式来阐释药味与功效的关系,但并未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系统论的观念,同时该书也并未使用理论反推药味的方式标注药味。《本草纲目》在药味的标定上主要采用口尝药味的标定方式,应作为当前主流标定药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本草纲目》中治疗小儿夜啼的药物进行分类分析,并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草纲目》治疗消渴病药物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复习了《本草纲目》治疗消渴常用的 14 0余种药物 ,并分析了该书治疗消渴的学术特点 ,认为《本草纲目》用药具有药食同源、注重饮食治疗 ,甘寒清热、注重顾护脾胃 ,益气养阴、善用血肉有情 ,气血并重、用药多取苦寒 ,以毒攻毒、善用金石之品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