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干预效果。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利福昔明组(150 mg·kg^(-1)),葛根芩连汤高(8.125 g·kg^(-1))、中(4.062 5 g·kg^(-1))、低剂量组(2.031 3 g·kg^(-1)),每组6只。构建IBS-D大鼠模型,干预治疗8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和粪便性状评分、腹部收缩最小容量阈值;行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利用16S rRNA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利福昔明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腹部抬起最小容量阈值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葛根芩连汤干预后可以减轻肠道炎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IBS-D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葛根芩连汤干预后显著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调节菌群物种数量,改善alpha多样性与beta多样性。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LEfSe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可以显著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值,增加梭菌纲Clostridia、毛螺菌目Lachnospirales等益生菌丰度,减少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普雷沃菌科Prevotellaceae等条件致病菌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有关。综上所述,葛根芩连汤能够显著降低IBS-D大鼠内脏高敏性,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腹泻等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并改善其代谢途径而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16S rRNA技术研究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丽珠肠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日按头孢拉定178.6 mg·kg-1,硫酸庆大霉素31.25 mg·kg-1混合抗生素进行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葛根芩连汤(7.02,3.51,1.755 g·kg-1),丽珠肠乐组按0.125 g·kg-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无菌蒸馏水灌胃,体积分数均为10 mL·kg-1,连续给药7 d,将大鼠麻醉后取大鼠结肠内容物,提取粪便DNA后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葛根芩连汤明显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物种数量及Alpha与Beta多样性,提高菌群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正向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3种差异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14种差异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性腹泻之间的生理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水平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探讨葛根芩连汤中哪些药物或药物组合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水平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最明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三硝基本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分别给予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连续灌胃4周后停药,采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全方组、全方去黄芩组、全方去甘草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次为去葛根组、全方去黄连组、全方去葛根黄连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中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水平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影响最明显的药组是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具有较好的重建和修复结肠组织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菌群紊乱角度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生素组、芍药汤组和美沙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5%TNBS+50%乙醇联合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8日开始每日对应给予生理盐水、抗生素、芍药汤、美沙拉嗪灌胃7 d,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损伤严重,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美沙拉嗪组、抗生素组大鼠结肠损伤减轻,血清IL-6、IL-1β、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1,P<0.05);模型组大鼠菌群丰度、多样性较正常组均降低,芍药汤组及美沙拉嗪组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及美沙拉嗪组门分类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属分类的梭菌属、颤螺旋菌属、乳酸菌属、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帕拉普氏菌属、罗斯氏菌属丰度均增加,门分类的拟杆菌门和属分类的拟杆菌属丰度均减少。结论肠道菌群与体内细胞因子分泌和表达密切相关,芍药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进而起到减轻肠道炎症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7,(10)
目的考察两种健脾产品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脾虚复合抗生素大鼠模型,采用16 s r DNA测序方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组,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高,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埃希氏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比例均显著增高,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坦纳菌属、醋弧菌属等比例均显著降低。健脾产品常欣卫对模型大鼠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比例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对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模型大鼠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显著下调作用;对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结论两种健脾产品均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潜在致病菌属,提高有益菌属的比例,进而调节菌群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在不同肠管内的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氨苄青霉素灌胃制备巴马猪抗生素性腹泻动物模型,然后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葛根芩连汤治疗前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低(P0.01),而用药组7d与之相比亦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治疗组双歧杆菌属在各个肠段中数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氨苄青霉素灌胃会减少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数量,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对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具有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芬  吴丽丽  焦婷婷  何华亮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641-1646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对自发型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发型2型糖尿病SPF级KKAy小鼠65只及C57BL小鼠13只,高脂饲料喂养,血糖>13.9mmol/L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阳性组(3.9 mg/kg)、葛根芩连汤高、低剂量组(18.2、4.55 g/kg)及模型组(生理盐水20 mL/kg).连续8周后留取粪便,采用16SrRNA检测菌群结构.结果 因高脂饲料喂养,各给药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葛根芩连汤组有相对控制体质量上升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糖的作用(P<0.05、P<0.01).同时,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及阳性组能够明显提高KKAy小鼠肠道菌群的群落丰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P<0.01),包括OTU、ACE、chaol及shannon、simpson.在菌群结构方面,从纲、属、科水平发现葛根芩连汤能够提高 Bacteroidia 的丰度,降低 Bacilli、Clostridia 和 Saccharimonadia 丰度、占比.降低 Lactobacillus 丰度,提高Akkermansia和f_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丰度.提示葛根芩连汤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于乳酸杆菌的调节作用,同时能够调节脂代谢达到缓解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改善糖尿病动物模型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及多样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慢性炎症水平,改善机体糖脂代谢,而达到改善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预防作用的代谢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高脂造模组(40只),分别使用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高脂造模组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IR)后,将高脂造模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1.65、4.96、14.86 g·kg-1),每组8只。模型组及不同剂量给药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葛根芩连汤进行干预,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10 mL·kg-1,每天1次,连续16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及空腹胰岛素含量,计算IR指数;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分析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变化差异,寻找葛根芩连汤干预IR大鼠及预防2型糖尿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的IR指数明显升高(P<0.05),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给药16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IR指数及血糖值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低、中剂量组大鼠的IR指数显著降低(P<0.01),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的IR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降低(P<0.05),而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的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变化(P>0.05)。大鼠血清代谢组分析鉴定共得到4种潜在代谢标志物,分别是Hippuric acid(马尿酸)、12-Ketodeoxycholic acid(12-去氧胆酸)、3-Oxo-4,6-choladienoic acid和LysoPC[20∶4(5Z,8Z,11Z,14Z)](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结论葛根芩连汤可以降低IR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可预防血糖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胆汁酸代谢、磷脂代谢以及肠道菌群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角度探讨葛根芩连汤干预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肠道代谢紊乱的作用机 制。方法将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1.65、4.96、14.86 g·kg-1)组。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 周建立IR 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6 周,每天1 次,同时继续以高 脂饲料喂养。给药结束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结合多元分 析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大鼠的粪便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分析各组大鼠粪便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鉴定潜在 的生物标记物并进行生物学意义分析。对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 V3~V4 区域测序,通过两部分模型(Twopart model)对生物标记物与肠道菌群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筛选和鉴定出5 个潜在生物标记物:咪唑丙酸、 吲哚丙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四碳六烯酸及十二烷二酸;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的十二烷 二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二十四碳六烯酸含量明显减少(P<0.05)。肠道菌群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二十碳 四烯酸和十二烷二酸共关联到5 个肠道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涉及到的肠道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 其中厚壁菌门消化链球菌科Romboutsia 属为二者所共有,其余OTU 为十二烷二酸特有;另外3 个生物标记物 未关联到相关肠道菌群。结论葛根芩连汤对高脂诱导的IR 大鼠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肠道中内源性代谢 物及相关肠道菌群的水平,恢复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MTL、VIP的影响,研究葛根芩连汤中哪些药物或药物组合对上述2项指标影响最明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分别给予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连续灌胃4周后停药,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MTL、VIP的含量。结果:对大鼠结肠组织中MTL、VIP的含量检测显示,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全方组、去黄芩组、去甘草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次为去葛根组、去黄连组、去葛根黄连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中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MTL、VIP影响最明显的药组是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具有较好的重建和修复结肠组织黏膜的作用,从而降低MTL和VI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物种差异性。方法:将115例受试人群按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收集受试者粪便,运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不同BMI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差异。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可见超重组和肥胖组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较正常组低;不同分组的肠道菌群组成在OTU水平有明显差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是3组肠道菌群共有的优势菌门;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为多组比较显著差异的菌属(P<0.05)。肥胖组和正常组相比,拟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BMI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组成有差异,肥胖和超重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拟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菌属和柯林斯氏菌属等菌属丰度变化明显,提示其可能参与人体脂肪的积累过程。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肠道微生态相关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肉桂精油对正常大鼠肠道梭菌属IV簇菌群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每天给予肉桂精油0.384 3 g/kg,连续给药30 d,取结肠和直肠内容物,针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肠道梭菌属IV簇细菌和拟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其分布。结果 肉桂精油给药后,肠道梭菌IV簇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分布均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肠道梭菌IV簇细菌的变化更大。肉桂精油对结肠和直肠中两类菌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 肉桂精油对肠道梭菌IV簇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可能是肉桂对肥胖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上调微RNA-542-3p(miR-542-3p)表达保护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8~10周龄SD大鼠经UC造模及鉴定后分成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葛根芩连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同批次等体质量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UC结肠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消化传代至24孔板培养,每孔加入2×105个细胞,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miR-NC、miR-542-3p、anti-miR-NC、anti-miR-542-3p质粒至UC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并分组,miR-NC、miR-542-3p组细胞经含10%生理盐水处理24 h,而anti-miR-NC、anti-miR-542-3p组用含10%葛根芩连汤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分析细胞上清液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542-3p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中剂量、高剂量组TNF-α、IL-6、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中剂量、高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miR-542-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UC+miR-NC组比较,UC+miR-542-3p组细胞miR-542-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NF-α、IL-6、IL-8含量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降低以及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UC+anti-miR-NC+葛根芩连汤组比较,UC+anti-miR-542-3p+葛根芩连汤组细胞miR-542-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NF-α、IL-6、IL-8含量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升高以及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上调miR-542-3p表达保护UC大鼠,消除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可能机制,同时讨论缺少药味对葛根芩连汤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水溶液诱导UC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350 mg·kg-1)、葛根芩连汤全方组(17 g·kg-1)、全方去甘草组(17 g·kg-1)、全方去葛根组(17 g·kg-1)、葛根甘草组(17 g·kg-1)和黄芩黄连组(17 g·kg-1)。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和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FRAP)法评估葛根芩连汤及其不同配伍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比较大鼠体质量变化和记录结肠长度、观察结肠剖面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评估给药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坏死,炎症浸润,血清中过氧化物MPO、LPO和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抗氧化酶T-SOD、CAT和GSH活性显著下降(P<0.01),Nrf2、NQO1和HO-1 mRNA表达均呈下降趋势,Nrf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NQO1和HO-1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及配伍组能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和形态结构,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过氧化物MPO、LPO和MDA水平(P<0.05),提高无葛根组抗氧化酶T-SOD,无甘草组、黄芩黄连组CAT和GSH(P<0.01)活性,增加结肠组织中Nrf2、NQO1和HO-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全方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UC大鼠病理损伤具有恢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葛根芩连汤组方中缺少君药葛根或仅有臣药黄芩和黄连对其治疗UC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中药复方临床合理应用及复方配伍机制研究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七味白术散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治疗组。空白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治疗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二甲双胍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七味白术散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采集大鼠粪便;用高通量测序16S rRNA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差异。结果:干预4周后,治疗组、二甲双胍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七味白术散能显著上调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艾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以及拉克氏梭状芽胞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异杆菌属(Allobaculum)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相对丰度(P<0.05);干预后未分域未分界细菌属(unclassified_k__norank_d__Bacteria)、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可以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上调多种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丰度,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定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对健脾固肠方治疗化疗后肠道炎症反应进行菌群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小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分为化疗组、化疗联合中药组,给药14 d后进行肠道HE染色并使用16s rRNA检测菌群。结果:Chiu氏6级评分发现化疗联合中药组肠道损伤更低,多样性比较发现化疗联合中药组Simpson指数更高,化疗联合中药组中的梭菌属、毛螺菌属、双歧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菌属明显增多;代谢通路中发现菌群毒素的代谢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固肠方可能通过提高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丰度,进而加速菌群毒素的排泄和加快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最终缓解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赵映霞  许腾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21,52(3):736-743
目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柴归颗粒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探讨柴归颗粒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柴归颗粒(8.3 g/kg)组,给药1 h后造模,持续28 d。收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总DNA,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栖热菌门(Therm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水平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栖热菌属Therm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青枯菌Ralstonia、纤毛菌属Leptothrix、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相对丰度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归颗粒可调节CUMS大鼠肠道菌群的构成,显著回调栖热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水平(P<0.01),显著升高栖热菌属、不动杆菌属、甲基杆菌属、青枯菌属、纤毛菌属和苍白杆菌属相对丰度水平(P<0.01)。结论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参与精氨酸代谢途径的肠道菌群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针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灌肠4周构建CD大鼠模型,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选取天枢(双侧)、气海穴进行干预,西药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溶液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对进行物种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和基因功能代谢预测分析等。结果: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紫单胞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菌纲、梭菌目、毛螺菌科、瘤胃菌科、乳酸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在经过隔药饼灸和电针治疗后,上述大多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肠道菌群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等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上述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功能预测分析发现隔药饼灸和电针均能调节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的功能基因。结论:CD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针灸能够调节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