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浊毒致病论与现代中医病因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医家提出了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中医学家将浊毒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归类,并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利用浊毒致病论中浊为阴邪,毒为阳邪的基本致病概念,将浊毒致病论与传统中医病因学和现代病因学相结合,论述了浊毒致病论的新含义,认为浊毒致病论可以成为现代中医病因学的基础理论,对临床诊治疾病和发展现代化中医中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所创浊毒理论构建中医浊毒理论体系,基于浊毒研究的现状和自身特点,规范浊毒的概念,整合浊毒的病因、病机,梳理浊毒证主症、兼次症及临床类证的表现,拓展并明确浊毒证诊疗思路及疾病应用范畴,同时建立相关证候模型并推进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浊毒的致病机制、以浊毒立论的化浊解毒法对疾病的干预调节机制,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临床难治疾病,我们提出CUC浊毒致病论,认为浊毒内蕴是CUC的关键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浊毒既是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总结了CUC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并以化浊解毒法为治疗大法,分为CUC的发作期及缓解期论治。发作期以祛邪治标为先,分为浊毒内蕴及瘀血阻络两型;缓解期以脾胃虚弱、肝脾不调、浊毒伤阴、脾肾两虚为主,治疗遵循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重在固本补虚,防止余邪留恋。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内外兼治,经验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浊毒浅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有关"浊"和"毒"的概念上迄《黄帝内经》,下至明清民国时期,医学文献均分别有散在论述。李佃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浊毒并称,提出浊毒理论。认为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多种病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毒致病有3个特点:(1)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2)入血入络易伤气阴;(3)气血失调易瘀易积。浊毒为患所造成的病证,属于浊毒证,是指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从而产生特有临床表现的一组或几组证候群。临床常表现为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常伴有颜面晦浊、黯滞、少泽,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舌质黯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等脉证表现。因此,概括来说,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证则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中的病理状态。浊毒学说是研究浊毒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学说。浊毒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与浊毒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辨证论治规律的应用理论体系,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浊毒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对完善中医学术理论、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并提高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浊毒理论体系,扩大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本刊将从2010年1月号起开辟"浊毒证治研究"专栏,欢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踊跃投稿,共同探讨、研究浊毒理论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浊毒论     
毛宇湘 《环球中医药》2012,5(7):520-522
毒邪致病理论,是中医学特有的、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浊毒作为毒邪的一种,历代医家鲜见论述.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之病理特性兼"浊"、"毒"两者之长,胶固难解,其致病更加广泛、凶险、怪异、繁杂、缠绵难愈、变证多端,甚至转为重症坏病,具有"易耗气伤血、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易积成形、败坏脏腑"的特点.浊毒侵犯人体后蕴蒸缠结导致体内的"浊毒化"过程,形成浊毒证特有的临床症候.治疗浊毒是"化浊毒"的过程,要化浊解毒同时进行,给浊毒以出路,使浊毒尽快排出,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同时截断浊毒的生成,断其浊毒生成之源,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对浊毒的认识与研究,是新认识,新理论.本文提出了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途径,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浊毒概念、浊毒产生原因、浊毒病理属性、浊毒致病特点,以及浊毒施治规律等方面论述,阐明浊毒病机理论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迁延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病机学支持,为临床治疗浊毒病证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钟建  王仕琦  唐农 《西部中医药》2013,26(7):121-123
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浊毒理论"的病机认识及其生物学基础进行全面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医"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提示从"浊毒致病"理论切入,更能直接地指导慢性肾衰的中医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从而明显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浊毒"致病理论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并不断完善的中医学的一个特殊概念。本文通过"浊毒"的理论研究、"浊毒"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的一个理论模型、"浊毒"是中医学分析疾病的一种推理形式、中医学对"浊毒"研究的重点应是阐明病机等四个方面,对"浊毒"用现代语言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9.
浊毒理论由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提出,浊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而狭义的浊毒是指由于湿浊、谷浊久蕴化热而成的可对脏腑气血造成严重损害的黏腻、秽浊之物。浊毒致病广泛,浊毒理论可用于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本文概括总结了李老的浊毒理论,并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辨治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不畅,化生浊毒;脾胃损伤,浊毒内蕴;正气不足,外感浊毒;浊毒伤阴,阴虚火旺。治疗以健脾益胃、化浊解毒、凉血通脉、调畅气机为主。化浊解毒为核心治则,健脾益胃、凉血通脉与调畅气机辅助化浊解毒功效的实现,脾胃健运,则气机调畅,血脉畅通,一则可从根本上截断浊毒的生成,二则可有利于浊毒物质的排出。  相似文献   

10.
"毒邪致病论"是中医学病因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学者通过不断地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提出从"毒邪理论治疗银屑病"的学术观点,但是内容繁杂多样,缺乏系统性。本文将从简析"毒"的内涵、银屑病的"毒邪致病"理论、从"毒邪致病"出发探索银屑病的治疗及银屑病"毒邪"理论的展望4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提出"毒邪致病"是银屑病病因病机的重点之一,临证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解毒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等均具血浊的特征,有着与血浊相似的致病机制、致病特点和致病类型,可作为血浊的生化基础,使现代科学与中医学具有一个切实的结合点。血浊是其他病理因素的前驱阶段,与痰、瘀、毒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四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疾病诊疗的提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脏病(CKD)经验。方法:根据CKD不同时期及征象,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归纳CKD纷繁复杂的中医病机。结果:将CKD分为肾功能正常与异常两个阶段、是否伴有水肿证两种临床特征。结论:CKD中医病机可概括为"虚、浊、瘀、毒",对临床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铁军教授认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当以"肠毒"立论,大肠传导功能受损,毒邪不能有效排出,肝脏解毒功能减低是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发生、发展、迁延不愈、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肠毒作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形成与肝、大肠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刘教授在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上,主张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现代研究的有机结合,将"中医下法"运用在其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将"肝与大肠相通"等中医传统理论融入其中,研发出疗效确切的成药"毒消肝清丸",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依据温病学理论,手足口病发病正值夏季,湿热当令,湿热之体,外感邪毒,内外合邪,湿热壅盛,熏蒸肌表,伤及营血,其病乃成。其病因主要为湿热毒邪,病机为湿热瘀毒,熏蒸肌表,病机转变的关键在于瘀毒,治疗当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笔者仅就临床运用温病学说指导手足口病的治疗浅谈如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论消渴兼证“骨痿”“骨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痹"、"消渴"的范畴.文章从消渴兼证"骨痿"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等方面加以研究并详细阐述.提出中医药以其天然、无毒、价廉、效优的点,在防治本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尤老师认为在危重病的抢救治疗中,强化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扶正祛邪",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疾病的发展预后,尤老师在诊疗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的过程中时刻不忘顾护脾胃,而调理脾胃,贵在顺应脏腑生理特性,使脾升胃降,通腑泄浊。具体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肺炎、脓毒症、呼吸衰竭、胃肠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急性脑血管病中,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防治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乳癌的复发与转移是乳癌患者的最大威胁,针对这一环节,提出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转移的思路与方法.以中医理论及"治未病"的理论,结合乳癌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揭实乳癌转移的基本病理过程,阐释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和转移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乳腺癌中医的防治理念与策略,以疏肝,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18.
黄帅立 《河南中医》2020,40(4):500-502
2019年为己亥之年,土运不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下半年相火淫胜,火气流行,克金、刑水。风木盛则克制土运,土运本不足,致虚者更虚,强者更强,此谓之不相得,不相得则病;且气克运,古称之为天刑,天刑之年多灾害。2019年,冬季主气太阳寒水之上少阳相火客临,致冬不藏反长,天不寒反暖。地气封藏不固,水中阳气不藏,本应该被抑制或杀灭的微生物却因火热而未灭,并得少阳火毒助长而毒性更猛,化生为火疫。2020年为庚子年,主行金运,金克木,可平复2019年偏盛之木运,故瘟毒会被2020年之金运削弱或肃杀。针对此次瘟疫,未病之人预防要点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饮食宜忌,尤为重要;避秽化浊,芳香化湿。已病之人的治疗,依据此次瘟疫"少阳火毒夹湿"病机,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耎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此次瘟毒的性质虽为湿热火毒,但患者体质却有寒热虚实之别,感染后症状、病情和预后亦不同,故中医临证时应遵循辨证论治,三因治宜的原则;若体质素有湿热,邪从本气而化,可遵循运气病机施治;若体质本热,湿去而化为火毒,则应以制火为主;若体质本寒,热去而化寒湿,则应温化寒湿,芳香化浊;若体质素虚,出现危重证候,则应在祛邪时,重视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药在其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医属“癃闭”“淋证”等范畴,从古籍挖掘至临床四诊合参,切入“浊毒致癌”因机,分析前列腺癌的证候要素和中医辨治,为临证动态运用“黜浊培本”法辨治前列腺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但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中医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理论阐释,严重制约了防治策略的优化。“脉积学说”是基于“癥瘕积聚”理论而提出,其核心病机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主要病理产物为痰浊、瘀血。治疗上本学说强调分类、分期、分证动态辨治,活血化痰贯穿于疾病治疗始终,并重视以鳖甲煎丸为代表丸剂的临床应用。本文对“脉积”学说阐述将有助于深化中医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