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三十年研究结果表明,丰富的海洋生物存在大量具有结构多样性和新颖性的代谢产物,并表现出显著的生物活性,这是陆地生物无可比拟的,也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潜在巨大的新药来源的宝库已成为一种共识。多年来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艾滋病和神经疾病等的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急待研发一批高效低毒的特效药物。从天然资源中寻找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仍然是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故加强从天然药用资源中发现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银杏内酯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天然药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又重新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天然产物的抗衰老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介绍天然来源的著名抗衰老药物银杏内酯的发现与研究历史,以纪念这一伟大发现以及为此研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期望为以后相关的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思明  王于方  李勇  刘江  李力更  张嫚丽  史清文 《中草药》2016,47(10):1629-1642
海洋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海洋天然产物新颖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新药研发先导化合物的宝库。主要针对近年来已经上市或者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海洋药物的发现过程及化学结构进行简要介绍,以期能引起更多专业工作者的兴趣,并借此激励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年轻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新型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识别与获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发现新型结构的活性化合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新型结构的活性天然化合物仍是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天然产物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新方法,对天然资源样品进行快速分析,在微克级水平高效、快速地鉴定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天然化合物结构。LC/MS(LC/MS^n)、LC/NMR、LC/NMR/MS、LC/SPE/NMR/MS等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是对天然产物进行化学筛选的有效手段,能够达到快速识别和锁定并有针对性地分离获取新型结构化合物的目的。将亲和色谱法与色谱-波谱联用技术结合起来,即将活性筛选与化学筛选在线集成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活性天然产物发现的效率和几率,加快药物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的研制速度。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药物研究对医药产业的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药物分子设计和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而研发创新药物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天然产物特有的化学结构复杂性和生物活性多样性,奠定了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活性先导物进而研发创新药物的成功几率。据统计,1982-2002年间全球上市1000多种小分子药品中,55%系来自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6.
陈亚玲  任丽娟  王丽  杨钟平 《中草药》2020,51(3):799-805
结核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寻找新途径、新思路研发抗结核病新药是战胜结核病的关键。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天然产物中分布广泛,具有生物来源多样性、化学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大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结核病的活性。综述近年来生物碱类化合物抗结核病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总结不同类型生物碱抗结核病的特点,为该类化合物抗结核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构研究又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系列文章的基础上,对在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起绝对主导作用的"四大光谱"分析技术,即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在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一、云南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云南中药产业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在全国有明显优势 首先,云南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省中药材、民族药资源种类均居全国首位;野生植物资源蕴藏量巨大,是著名的天然药物资源宝库。其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天然药物新药研发方面,我省拥有一批包括中科院驻昆机构、中国医科院昆明医学生物研究所等在内的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拥有一支优秀的研发科技队伍和一批造诣很高的专家、学者,具有实现新药研发、进行  相似文献   

9.
徐文晖  李兴从 《中草药》2011,42(5):1009-1017
随着肿瘤及艾滋病发病率的升高,器官移植的不断增多,使高效广谱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率不断升高。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病菌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使真菌感染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发现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天然化合物因其新颖的化学结构、多样的生物活性以及独特的作用机制,使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发现抗真菌先导化合物成为当前抗真菌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总结了近10年从36种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111个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和良好抗真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生物碱、皂苷、环肽、甾体及有机酸等,为抗真菌天然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毒素的存在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它是自然生物界长期进化发展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学产物,而且在生源、化学、功能、作用机制等方面表现出多重多样性。现代毒素学、毒素组学、毒液组学的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生物毒素的开发利用在农业、环境、灾害防治、医学、药学也极有意义,尤其是在新药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对开拓药物的新化学结构类型和新作用靶位富有深厚潜力。  相似文献   

11.
??To review the progress of studies on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medicinal plants.Based on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s,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interaction diversity as well as the specificity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medicinal plants were analyzed. The methods of fung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pecies diversity, interaction diversity and specificity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medicinal plants we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udies were analyzed and possible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report. Endophytic fungi of medicinal plants, which are of rich species diversity,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伤寒论》中对"烦"、"躁"的辨证论治为出发点,从心烦、先烦、爆烦、微烦、反烦等若干方面,对烦躁证进行分析。虽然"烦"、"躁"均属《伤寒论》中的一证,但是治疗路径多样化,应结合具体脉证、认真分辨,确保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科学背景下,以“糖尿病”为例,通过整理和分析任继学、颜德馨、吕仁和三位国医大师对糖尿病的治疗经验,探讨其病因病机的隐喻特征及不同国医大师对其产生相异治法的认知根源。认为三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是基于“自然之火”、“釜底无薪”、“枢纽不利”等始源域建构而成的;医家体验的独特性形成了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糖尿病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始源域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对糖尿病隐喻认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arch for new treatments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SSTIs) is important due to their high prevalence and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addres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STIs to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herbal medicines to their treatment, showing examples of species and compounds with multi‐targets action. SSTIs have a complex physiopathology involving the microorganism, as well as inflammation and difficult healing. Therefore, antimicrob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d healing activities are an approach possible for their treatment. Herbal medicines have a wide diversity of biological compounds, mainly phenolic compounds that may act on different targets and also have synergism between them. Therefore, a single medicine may have the four key activities that allied allow eliminating the infection, control the inflammation process and accelerating the healing process,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with chronic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证据及内在机制进行总结,进而更好地优化临床治疗.检索并梳理近年来针灸治疗IBS的相关文献,发现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较为明确,但其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微环境失调和肠脑互动异常等多种作用机制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深度挖掘"肠-脑轴"的双向调节作用、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6.
刘惠  宋娇  林俊芝  苏娟  柯秀梅  仇敏  杨明  张定堃 《中草药》2024,55(5):1751-1760
苦味成分不仅是中药主要的呈味物质,也是重要的药效物质。但由于中药苦味成分的多样性与结构相似性,苦味成分的靶向分离与示踪难度大,单一苦味成分与中药整体呈味特征有偏差,使很多中药苦味成分仍有待深入解析。通过对传统的逐级分离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了推测苦味来源、定位苦味部位、鉴定苦味成分、验证苦味成分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基于本草学知识、基于苦味成分结构相似性、基于苦味受体结合等苦味成分发现策略及数据挖掘、计算机辅助、生物靶向定位等新技术;提出了谱-味关联分析等苦味成分发现新思路,为更加快速、精准地发现中药苦味成分,推动中药苦味成分解析进程。  相似文献   

17.
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及养老与健康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呈现出相关专业少、人才规模小;人才培养缺乏多元化,尚未形成合理人才培养的格局;研究机构少、研究方向单一等特点。建议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增设养老与健康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拓宽中医药人才培养渠道,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多元化模式;增设与养老、健康相关的研究机构,拓展养老、健康相关的研究领域,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药黄芩道地性与遗传多样性。方法:用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RAPD)方法,对13个居群62个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和并头黄芩S.scordifolia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黄芩居群遗传变异测定。结果:用14个随机引物,共获得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条。黄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值为95.5%,居群水平的平均PPB值为41.9%。黄芩样本RAPD聚类分析(UPGMA)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支,但显示出与地理位置有关三个类群。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黄芩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83%,居群内变异占81.17%。结论: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黄芩道地性与遗传变异和地理环境有关系,并提出黄芩栽培选种的策略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除山茶科植物来源的传统茶叶外,市场上还广泛流通着许多口感不错的药食同源的别样茶。传统茶和别样茶统称为茶饮。梳理了茶饮的发展历程,丰富其内涵及多样性,突出其"治未病"和慢病防治的功效,探明部分功能分子基础,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茶饮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载体,具有大规模市场开发的广阔前景,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同时亟须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物种概念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基原的物种概念是作为生物性来源的药材的基本概念与核心内容,也是影响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的根本因素。本文对物种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论述了药材种内变异的若干方式及其生物学实质;阐明了中药研究中的物种观点和方法;指出了物种或种在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最后,提出物种观点和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