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朱虹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73-1674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为实验组,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确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的内容、制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的流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结果: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舒适度、血压的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患者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患者满意度、血压的达标率、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实施后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也有助于透析质量的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在永康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护士固定患者,患者固定机器"的责任制护理的方式与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管理模式。责任小组人员根据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固定上班班次。对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汇总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每个月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平均得分,发现血液中心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护理服务、消毒隔离、整体护理的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患者健康知识普及率较实施前也都有所提高(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实施,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透析质量,有助于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制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执行力的影响。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3年12月通过制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相关内容、流程、管理制度及教育培训制度,开始实施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方法。比较分析该制度实施前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舒适度、患者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首次透析负责制实施后,维持透析患者在透析舒适度、依从性、满意度方面,较该制度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透析充分性中尿素清除指数、蛋白分解率、血压、血清白蛋白,与制度实施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首次透析负责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执行力,提高了维持透析患者的依从性、舒适性及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了透析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规避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5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制定实施规避护理风险的护理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案,观察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差别。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在护理风险规避中,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责任复核制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血透室于2017年1月起对患者实施责任复核制的安全管理,2015~2016年为实施前,2017~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随机选择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后随机选择3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评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责任复核制的管理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及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毯式"安全管理查房模式在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ICU病区于2018年11月起实施"地毯式"安全管理查房模式,抽取实施前(2017年12月~2018年6月)和实施后(2018年11月~2019年4月)各500份管理记录及收治的300例患者开展调查,比较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ICU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ICU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地毯式"安全管理查房模式应用于ICU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能降低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责任制"管理模式在肾内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8年7月开始采用"责任制"管理模式进行肾内科药品管理,比较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1~6月)和管理模式实施后(2018年7~12月)肾内科药品质量管理评分、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药品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肾内科药品质量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品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责任制"管理模式在肾内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肾内科药品管理安全程度,有效预防了药品管理缺陷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JCI标准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观察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相关问题,按持续质量管理流程分析相关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制定可行、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经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院内感染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不仅可规范血液净化中心各项制度,还可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血液净化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2015年血液透析中心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根据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比较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有了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并发症发生上,实施安全管理后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1)。结论:加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患者75血液净化患者,未实施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为实施前。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之处,2017年2月~2018年1月实施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员工考核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感染监测合格率。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员工考核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感染监测合格率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应用艾力彼星级认证标准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的超滤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的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斜线超滤模式组给予斜线超滤,直线超滤模式组进行了直线超滤。比较两组满意占比;血液净化依从性;超滤前后血液净化指标、心功能和血压;血液净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斜线超滤模式组满意占比、血液净化指标、心功能和血压、血液净化依从性、血液净化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直线超滤模式组有优势,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斜线超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BC分类管理法在ICU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ICU病房于2018年4月起实施应用ABC分类管理法,2017年7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各有400次设备管理记录,比较实施前后ICU设备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ICU设备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病区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ABC分类管理法应用于ICU设备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设备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设备使用安全性,并制定管理措施。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方法,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前后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设备中发生故障情况,并比较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实施后使用透析设备故障率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方法:加强血液透析设备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透析设备故障发生率,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价值。方法:辅助生殖中心于2018年5月起建立并应用病案管理系统,2017年11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0份病案管理记录开展调查,记录比较实施前后病案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和医师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和医师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病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能明显提高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质量,降低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对服务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8年1月起开始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统计2017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62 180次,实施管理后即2018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93 220次。基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现状组建血液净化风险分析小组,对近些年来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方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研发并应用血液净化差错共享网络上报系统,构建非惩罚性差错报告与差错共享体制,并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比较"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后,统计差错发生情况和重复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实施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差错事件主动上报率有显著上升(P0.05),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认知率与对待报告的态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质量,既能提升医护人员风险意识,还能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血液净化护理辅修方向为例,探究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的构建对血液中心护理人才的培养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自2019年建设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聘请1名血管通路专科医师和1名血管超声医师作为指导顾问,明确团队职责及团队内各成员职责,设计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的工作流程,做好质控管理工作,分别对2018年的243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2019年的25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时期患者的内瘘感染和内瘘闭塞发生率,并调查评估不同时期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成员的核心护理能力水平。结果:2019年患者的内瘘感染率、内瘘闭塞率均显著低于2018年(P<0.05);与2018年相比,2019年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血管评估、方案拟定、风险防控、风险应对能力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建立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能够显著提升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核心护理能力,可有效降低内瘘感染、内瘘闭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全面提升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勤服务平台小程序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精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手术室于2018年9月起将后勤服务平台小程序应用于手术仪器设备管理中,2018年1~8月为实施前,2018年9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手术室仪器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后勤服务平台小程序应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精准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管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安全员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自2019年2月起调整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方案,设置安全员岗位,制定相关制度与安全员工作流程,通过综合考评和竞选方式来选拔护理安全员,负责对全科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评估、控制和评价,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2019年2~7月为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统计实施前后的护理差错率,比较实施前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安全意识与认知水平。结果: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问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的认知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整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方案,设置安全员岗位,能够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竞争意识,推动了安全管理质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机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效果。方法:医院呼吸科于2018年8月起制定并实施呼吸机安全管理标准,抽取实施前(2017年11月~2018年6月)和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3月)各300份呼吸机管理记录及科室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呼吸机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及临床医师对呼吸机管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结果:实施后呼吸科呼吸机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医师对呼吸机管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呼吸机每月维护花费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呼吸机安全管理标准应用于呼吸科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呼吸机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量追溯管理在骨科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骨科于2018年7月起实施质量追溯管理模式,2018年7~12月为实施后,2018年1~6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各有500份骨科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记录,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骨科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管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追溯管理应用于骨科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