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素问·举痛论篇》云:"百病生于气也"。张介宾亦云:"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各种疾病,虽其原因不同,但都是脏腑气机失常所导致的,故调理气机是治疗的关键所在。1气机失常是百病丛生的重要病机《素问·举痛论篇》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内经》不仅强  相似文献   

2.
"百病生于气"这一命题,出自《素问·举痛论》中:"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  相似文献   

3.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立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25-428
<素问·举痛论篇>言:"百病生于气也".张介宾亦曰:"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表明了各种致病因素只有在造成气机失调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疾病,故云"百病生于气".  相似文献   

4.
论“百病生于气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正涛  沈鹰 《天津中医药》2008,25(5):388-390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气学说是贯穿整个理论的一条基线,历代医家均相当重视"气"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作用.为了有利于指导临床,笔者试以"百病生于气"立论,在学习理解气的相关知识及其与疾病发生和演变关系的基础上,从气的本质及其重要性、气机失调及其危害性以及临证从气论治的理论和实践等角度,对"百病生于气"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5.
情志是中医病因学内因要素之一,早在《内经》就有"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肝在志为怒等,阐明情志致病与脏腑气机的密切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情志异常超过人的心理或生理承受能力时,则发生病变,首先往往是伤肝之气机,同时与情志病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6.
<正> 祖国医学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如“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的观点,即为我国古代医学心理学指导思想。在《素问·举痛论》中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凡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调,皆能引起气机紊乱,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诸如身心疾病的发生。关于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也有论述。《杂病源流  相似文献   

7.
叶玉妹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381-2382
<正>"百病生于气也"出自《素问.举痛论》,原文曰:"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者,为歧黄之学中重要理论之一也。它是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诸功能,通常简称为"气"。诚如  相似文献   

8.
“百病生于气”出自《黄帝内经》,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及饮食劳倦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疾病的发生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最终可概括为“九气为病”,具体病因表现为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种形式。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亦属于气病,其病因与五脏气机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应以调气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9.
全身气机升降失调、尤其是胃肠道气机升降失调是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肠癌术后由于正虚而邪毒残存及局部机械性损伤,更进一步加重了全身和局部的气机升降失调,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里急后重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基于中医气机升降理论,认为该症状群属于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治疗当从升降出入,调气为先;正气不足,补益为要;邪气犹存,穷寇宜追等方面进行整体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兼顾。  相似文献   

10.
百病皆生于气,便秘也不例外,调畅气机是治疗便秘的总则。当今临床调畅气机多从肺、脾胃、肾入手,忽视了肝肺气机升降在便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文章基于"左肝右肺"理论,并结合典型病例,阐述"左金制木"法调夑肝肺气机升降是治疗便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百病生于气也”,这是《内经》发病学观点之一。百病生于气的“气”,不仅是指外来致病之邪气,也包括机体的“正气”。气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形式。气化而物生,气弱则物衰,气正则物和,气乱则物病。由于人体本身“气”的虚弱,机体抗病能力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  陆家卉  潘旖旎  王伟 《新中医》2018,50(9):218-220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气机升降贯穿一切事物变化过程的始终。气机升降失调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临床上笔者从"百病皆生于气"出发,认为过敏性鼻炎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肝、肺等脏腑气机升降失调。因此治疗中着眼于调理脏腑气机,以清代黄元御的桔梗元参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气滞三维说     
曹建恒  程刚  李国臣 《光明中医》2023,(9):1793-1796
气滞不仅仅指脏腑气机升降失衡,而且还应包括经络气血运行失畅以及营卫气化开阖失司等总体3个维度方面的内容。生理状态下,气机是气化的内在机制,气化是气机的外显结果;病理层面上,气滞是滞气的原因之一,滞气是气滞的可能结果。从脏腑、经络、营卫角度去认识三焦,气化的主要场所在营卫(玄府-络脉系统)。百病生于气,包括气机失调、气血失调和气化失司3个方面,其中,气机失调包括气虚和气滞。气滞的治疗,宜调升降理脏腑、行气血通经络、司开阖和营卫,除中药内服外,其他诸如针灸、推拿、拔罐以及运动、气功等方法,也有畅气机、调气血和运气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机浅析     
冷治文 《陕西中医》2006,27(9):1165-1165
气者,物质、能量、信息之概括及其无穷变化也。气机者,气之运动变化也,赅于升降出入也。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百病之纲纪,生死之枢机也。《内经.六微旨论》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相似文献   

15.
"百病生于气也"始见于<素问·举痛论>,旨在说明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气的运动变化的密切关系,成为历代医家治重调气的理论渊源.从发病观、病机观、治疗观进行探讨,认为气机调畅为生命之常,气机失调为生命之变,调畅气机为防病治病之关键,可广泛用于脏腑病变、血水病变.辛味药为调畅气机之首选.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中的“气”,含义甚广。反映到生理、病理、病机、辨证论治等诸方面,如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脏腑与经络的运动,肢体功能的动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法则,药物性能,针刺,气功,太极拳的运行等,莫不与气有关。故《素问·举痛论》有“百病皆生于气”、“百病生于气也”等记载,现就笔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常用之调气大法,阐述如次: 一、调理气机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在百病皆生于气的病因思想指导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无非是气机失调、或正气虚、邪气盛、或气虚血瘀、或气虚血衰,  相似文献   

17.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分布运行于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的每一脏器都存在着升降出入这一生理活动。当人体的气机该降不降,该升不升,体内的气机也就发生了紊乱,升降出入出现异常,就会变生百病,“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反之,由于气的无处不在,任何疾病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气的异常。《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张景岳说:“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欲求其本,则只一气字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18.
吕直 《天津中医药》2002,19(5):52-53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举痛论>又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失调等,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及癌毒内生,日久积聚于胃脘而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浊液不能排出,影响体内正常气机升降。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条达,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关系在胃癌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气凝血滞,痰浊内停,甚则癌毒内生,发为癌瘤。故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肝主疏泄,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凡精神情志之调节功能,与肝密切相关。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可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素问·举痛论》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气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