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李佳琪  高丽  王珂欣  周玉枝  秦雪梅  杜冠华 《中草药》2018,49(10):2265-2273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小鼠SAMP8模型老化过程中粪便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探索衰老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和肠道菌群,并对代谢物与肠道菌群进行Pearson关联分析。结果 SAMP8小鼠粪便中指认出31种内源性代谢物,与SAMR1小鼠相比,13种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4条代谢途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肠道菌群分析发现10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改变,10种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改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hristensenellaceae菌科与苯丙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尿苷酸均呈正相关;Dehalobacterium菌属与酪氨酸,Planococcaceae动球菌科与缬氨酸均呈负相关。结论通过研究快速老化小鼠SAMP8模型粪便代谢物和菌群的变化规律,为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付伊萌  梁凤霞  李佳  吴松  王华 《针刺研究》2023,(4):339-346+352
目的:基于TM广靶代谢组学的技术,探讨标本配穴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通过慢性、急性应激结合的方法制备IBS模型。标本配穴组给予针刺+艾灸“内关”“足三里”“关元”,每次15 min, 1次/d,共28 d。测定腹壁撤退反射(AWR)压力阈值,评价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计算小肠推进率,旷场实验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定,HE染色法观察结肠的病理改变。利用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3组大鼠的血清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库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WR压力阈值显著降低(P<0.01),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和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标本配穴组AWR压力阈值显著升高(P<0.01),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和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P<0.05)。旷场实验中,对照组大鼠的运动轨迹自由且总路程长,模型组大鼠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荆防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考察荆防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粪便内源性代谢物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荆防颗粒组,造模后持续给药6 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HPLC-HESI-QE-Orbitrap-MS/MS)代谢组学技术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和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寻找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荆防颗粒可以对11个生物标志物L-谷氨酸、琥珀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苯丙氨酸、鞘氨醇、丁酸、丙酮酸、色氨酸、棕榈酸进行调控。对这11个生物标志物通过在线软件MetaboAnalyst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得到潜在的主要代谢通路,其中共有10条代谢通路与荆防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包括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及二羧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亚油酸和亚麻酸代谢,氮代谢,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显著性差异菌主要有Bacteroide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状态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考察与寒凝血瘀证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冰水浴诱导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联合UPLC-TOFMS的粪便代谢组学技术,将扰动的肠道菌群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基于Illumina Mi Seq平台,发现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寒凝血瘀证模型组大鼠中Firmicutes显著上调(P0.05),Bacteroidetes显著下调(P0.01),显著差异的属有23个。确定了7个与寒凝血瘀证相关的粪便代谢物,涉及到的3个相关性最强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另外,肠道菌群的属与粪便代谢物有强相关性。结论:16S rRNA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与代谢组学技术的联用可用于评价寒凝血瘀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痛泻安脾汤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思连康组、中药组。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束缚法进行造模,以体质量增长率、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腹部回撤反射(AWR)评分、旷场实验评分以及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大鼠造模是否成功进行评估。评价痛泻安脾汤对大鼠体质量增长率、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旷场实验评分、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1)大鼠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制备成功。(2)痛泻安脾汤可以改善大鼠的腹泻症状,痛泻安脾汤可以提高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旷场实验评分(P0.05),降低大鼠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P0.05)。(3)病理结果显示:4组大鼠结肠黏膜结构均完整无病变。(4)痛泻安脾汤组和思连康组治疗后大鼠粪便中变形菌门、类杆菌门数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数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痛泻安脾汤可明显改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肝郁脾虚状态,促进大鼠体质量增长,改善大鼠的腹泻症状,降低大鼠肠道敏感性,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的构成。痛泻安脾汤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机制可能与改变大鼠肠道菌群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梦  王雅泽  赵迪  赵思俊  李顺勇  秦雪梅  刘晓节 《中草药》2020,51(13):3482-3492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在抑郁大鼠粪便样本中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6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 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而逍遥散可显著回调(2)、(3)、(4)、(5)和(6)条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补肾法对其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方法:将8只6个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组;4只6个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补肾组小鼠给予补肾法中药灌胃3个月,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均予以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灌胃。留取小鼠灌胃干预前后的粪便,运用16SrDNA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从肠道微生态方面,探讨补肾中药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结果:6个月龄时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9个月龄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下降,疣微菌门丰度呈上升趋势。结论:APP/PS1小鼠体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主要与芽孢菌纲、疣微菌门的丰度水平的变化相关。补肾法可以通过降低芽孢菌纲、升高疣微菌门的丰度来进一步改善AD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孙豪杰  王雅琪  胡婷婷  万娜  袁恩  伍振峰  杨明 《中草药》2021,52(18):5589-5598
目的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考察生、酒黄芩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并探讨黄芩酒炙"行上焦、清湿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口咽吸入脂多糖建立ALI模型,通过脏器指数、肺组织病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评价生、酒黄芩的疗效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法检测内源性代谢物,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方法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肺干湿质量比显著增加(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酒黄芩组的免疫调节及炎性反应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生黄芩组(P0.01)。模型组小鼠粪便中氨基酸、脂质类代谢均发生明显改变,生黄芩通过影响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通路、鞘脂类代谢通路抑制炎性反应,酒黄芩通过影响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抑制炎性反应。结论生、酒黄芩能够通过调节不同代谢通路抑制ALI小鼠肺部炎性反应,为阐明黄芩生熟异用的作用机制差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以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评价乌梅丸对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双歧杆菌/乳杆菌(B/E)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1)大鼠IBS-D模型制备成功;(2)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P 0. 05),对大鼠腹泻症状有缓解作用;(3)乌梅丸可以升高大鼠B/E值(P 0. 05),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4)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P 0. 05),减轻炎症反应。结论:乌梅丸对IBS-D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和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小鼠菌群失调模型研究藿香正气水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按7.2 mg·g~(-1)剂量灌胃给予小鼠盐酸林可霉素,每天2次,连续5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藿香正气水组、乳酶生组、模型对照组,另选取健康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藿香正气水组小鼠分别灌胃3.0 mL·kg~(-1)、1.5 mL·kg~(-1)、0.75 mL·kg~(-1)的藿香正气水溶液,乳酶生组小鼠灌胃0.132 mg·g~(-1),2次/d,连续给药7 d。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12 h后取小鼠的新鲜粪便,检测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结果:藿香正气水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水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清肝益肾祛风方(Qinggan Yishen Qufeng formula, QYQ)对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诱导的高血压相关肠道病理改变、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失调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Vehicle组)及清肝益肾祛风方组(QYQ组)。Sham组皮下植入含生理盐水的渗透泵,Vehicle组及QYQ组皮下植入含Ang II(490 ng/kg/min)的渗透泵。QYQ组自造模后第1日起给予QYQ灌胃,Sham组及Vehicle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天;分别于造模前1天及造模后第7、14、28天( ± 2天)采用tail-cuff法测量小鼠血压,以评价QYQ降压效果;实验结束时收集小鼠粪便、远端回肠及近端结肠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及Masson’s三色染色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及纤维化改变,采用16s rDNA测序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粪便代谢组进行分析,以评价QYQ对Ang II诱导的高血压小鼠肠道病理改变、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失调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Vehicle组比较,QYQ显著抑制Ang II诱导的小鼠收缩压升高(P < 0.05),显著抑制其远端回肠及近端结肠病理改变的发生(P < 0.05);QYQ显著纠正Ang II诱导的高血压相关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下降,部分纠正其β多样性改变,并对多种菌群的丰度异常具有抑制作用;QYQ可纠正部分粪便代谢物失调(P < 0.05)。结论 QYQ能够显著抑制Ang II诱导的小鼠高血压,同时对Ang II高血压小鼠肠道病理改变、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失调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医湿证的差异肠道菌群、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储存在广东省中医院生物资源库的中医诊断为湿证的DKD患者的粪便标本和血清标本,应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DKD不同湿证亚型(湿热证、水湿证、湿浊证)患者之间的差异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探索与湿证亚型相关的代谢通路,并将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组学相结合,探讨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共纳入41例DKD患者的粪便和血清标本,其中湿热证21例,水湿证13例,湿浊证7例;肠道微生物结果显示:水湿证和湿浊证的差异肠道菌群有7种,湿浊证和湿热证有13种,水湿证和湿热证有4种。代谢组学结果提示:DKD湿浊证和湿热证的差异血清代谢物有8种,主要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和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通路(P<0.05);水湿证和湿热证有27种,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通路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水湿证和湿浊证有16种,主要富集在α-亚麻酸代谢通路(P<0.05)。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显示:共有46种差异血清代谢物与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21,(5)
目的探讨石斛碱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石斛碱各剂量组、匹维溴铵阳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法进行IBS造模;用烘干法测小鼠粪便含水率;采用直肠气囊扩张(CRD)+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法行小鼠内脏敏感性测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P物质(SP)水平,血清NGF、BDNF、GFAP表达;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NGF、BDNF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含水率、AWR评分、血清5-HT、SP水平、血清NGF、BDNF、GFAP表达、结肠组织NGF、BDNF表达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石斛碱各剂量组和匹维溴铵阳性组小鼠粪便含水率、AWR评分、血清5-HT、SP水平、血清NGF、BDNF、GFAP表达、结肠组织NGF、BDNF蛋白表达均降低;石斛碱各组呈剂量依赖性,石斛碱高剂量组与匹维溴铵阳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斛碱可能通过减少5-HT、SP释放,抑制GFAP、NGF、BDNF表达,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肝郁脾虚型IBS模型小鼠疼痛、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刘畅  王潇  刘芳  张芮苑  傅超美  付贤华  周奇 《中成药》2023,(9):3067-3072
目的 探讨厚朴酚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5-HT通路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厚朴酚组(40 mg/kg),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造模14 d后灌胃给药12 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体质量、粪便数、粪便含水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反应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水平,RT-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5-HT转运蛋白(SERT)、5-HT合成限速酶(TPH-1)表达,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组大鼠粪便颗数及含水率、结肠组织5-HT和SP水平、结肠组织SERT mRNA表达升高(P<0.05),且对IBS-C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厚朴酚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5-HT通路而发挥治疗IBS-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四君子汤组、麻杏石甘汤组、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组4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给予无菌双蒸水灌胃外,其余3组分别以对应汤药灌胃。于灌胃第4、7天无菌收集各组小鼠粪便,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药物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的调节。结果:各药物的干预使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数量产生了变化,麻杏组菌群丰富度增加尤为显著(P 0. 05); 2时间段各中药组的菌群香农指数(Shannon index)较正常组比较均有变化、麻杏组的菌群多样性增加更为明显;正常组分别与给药组比较,正常组与四君组间共有的OTUs数目最多,其菌群间的相似性最高;药物的使用会使小鼠肠道的优势菌群发生结构及比例的变化;给药组与正常组小鼠的总体菌群在结构上分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君子汤、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的使用会显著性地使与短链脂肪酸(SCFA)产生相关的菌属丰度增加。结论:与正常组比较,各中药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均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盐酸吗啡2.5mg·kg-1·d11建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等渗生理盐水,共45d。将造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白术七物颗粒组(15只)和莫沙必利组(15只)。各组小鼠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对照组小鼠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14d。于给药第14天计算每组小鼠当天粪便干重,末次给药后测定并对比分析各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小鼠粪便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肠道墨汁推进率提高,且白术七物颗粒组改善程度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能增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及其单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水煎液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正常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整肠生颗粒组、四君子汤组及各单味药组,连续10 d灌胃给予番泻叶水煎液塑造脾虚模型(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再连续7 d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空白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收集造模前(第0天),造模结束(第11天)和治疗结束(第18天)的粪便样品,经硫酸酸化、乙醚萃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利用1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造模结束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显著下降(P 0. 05,P 0. 01),表明脾虚模型造模成功。治疗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极显著升高(P 0. 01),四君子汤组、人参组和茯苓组部分指标极显著升高、部分指标显著升高(P 0. 05,P 0. 01);而炙甘草组仅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P 0. 05),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相似性系数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恢复调节时,白术可能发挥主要作用,人参、茯苓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进行了解,并了解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择IBS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及性别、年龄相符合的健康人为对照组40例,借助细菌培养法做肠道5种常见菌群的定量检测,IBS患者予以益生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粪便中常见菌群数量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IBS患者粪便中肠杆菌显著增加(P0.05),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数量少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较治疗前有极大提高(P0.05);使用益生菌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5%。结论:IBS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异常,肠道定植抗力不强,通过益生菌制剂治疗可增加IBS患者肠道有益菌数量,改善其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以干姜、白术、黄连、薏苡仁、茯苓5 种不同药性、归脾经为代表的中药对肝郁脾虚证动物 模型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有何不同。方法SPF 级雄性KM 小鼠,连续2 周通过“夹尾刺激”方法制备“慢性束 缚刺激诱导型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同窝未经刺激的小鼠作为正常组。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 和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给予干姜、白术、黄连、薏苡仁、茯苓5 种药物水提液灌胃。观察动物外观表征和行为 学,3 周后解剖小鼠,测定刺激性气体硫化氢(H2S)、氨气(NH3)的浓度,并采用测序16S rDNA 对小鼠肠道菌 群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动物便溏情况和次数明显增加,粪便中NH3 的浓度明显升高并 伴随菌群失调。与模型组比,“五性”归脾经的常用中药干预组刺激性气体的水平有所降低,其中白术和茯苓 抑制NH3 浓度升高的作用最明显(P<0.05)。从模型中主要菌群种属角度上看,茯苓组肠道菌群可以得到明 显改善,白术组和薏苡仁组次之,干姜组和黄连组肠道菌群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5 种不同药性的归脾经中药 对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肠道微环境改变的逆转程度不同。茯苓组的菌群结构改变后最接近正常小鼠肠道菌群比 例,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白术组和薏苡仁组对于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较弱,干姜组和黄连组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连-肉桂对db/db小鼠血糖、肠道菌群及脂多糖(LPS)的影响。方法取6只db/m小鼠为正常组,将30只db/db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黄连组、肉桂组、黄连-肉桂组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灌胃前(0周)及灌胃后每周测量各组小鼠的体重,在灌胃前及灌胃4周、8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的血糖;灌胃8周后采集各组小鼠粪便,16S-rDNA高通量测序对肠道菌群进行基因测序;眼球采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PS含量。结果各药物组小鼠体重增长趋势均减缓,黄连-肉桂组体重增长减缓最明显。各药物组小鼠血糖呈明显下降趋势,黄连-肉桂组血糖下降趋势最明显;灌胃8周后黄连组和黄连-肉桂组小鼠血糖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和肉桂组(P均<0.05),黄连组和黄连-肉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二甲双胍组比较,黄连组、肉桂组、黄连-肉桂组小鼠粪便中后壁杆菌门(Firmicutes)丰度明显下降,其中黄连-肉桂组下降最明显;黄连-肉桂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及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明显增加。灌胃8周后各药物组血清LPS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5),各药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黄连-肉桂组最低。结论黄连-肉桂可以有效降低db/db小鼠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减少LPS释放入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