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TDP疗法辅助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诊疗及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穴位贴敷配合TDP疗法措施,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TDP疗法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能较迅速缓解主要临床症状,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温胃散寒热奄包双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情况下.治疗组给予热奄包(附子、毕澄茄、肉豆蔻、干姜)敷于神阙穴、命门穴同步热敷;对照组给予热奄包(制厚朴.大腹皮、粗盐)热敷神阙.操作方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散寒热奄包双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1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艾灸、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可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遵医嘱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胃脘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护理干预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温胃贴进行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腰痛病人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片、雷尼替丁胶囊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制温胃贴进行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温胃贴进行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腰痛病人胃脘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胃痛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0.01);两组胃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胃痛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尤其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虚寒胃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胃痛患者180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肌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能够减少患者胃痛的缓解时间并提高患者胃痛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临床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有效缓解胃脘痛。  相似文献   

10.
李凤鸣 《陕西中医》2013,34(4):449-450
目的:探索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84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06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证胃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腹部按摩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分生活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候,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隔姜艾灸配合穴位贴敷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在2014年2~9月接收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和温中健脾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使用隔姜艾灸配合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0.00%,有效率为6.67%,无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61.29%,有效率为6.45%,无效率为32.26%,总有效率为67.74%,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皮肤过敏,无患者出现口干的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有4例出现皮肤过敏,有8例出现口干的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艾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比较明显,症状基本消失,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较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春妃 《国医论坛》2019,34(1):31-33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及Hp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53/55)、98.18%(54/55),高于对照组的85.45%(47/55)、81.82%(45/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胃脘痛、饥不欲食等症状积分及Hp阳性率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改善患者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胃脘痛、饥不欲食等症状,提高抗Hp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使用自制的中药热奄包解决或缓解胃脘痛患者胃胀、胃病、恶心等临床症状。方法:将自制的热奄包加热后用一次性帽予包裹置于病人的胃脘部上热烫及按摩30分钟,每日1—2次。结果:治疗组应用热奄包治疗后,病人即刻感觉胃部温热舒适,止痛消胀效果明显,且有止吐的效果。结论:经临床应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胃脘痛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病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06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证胃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耳穴压豆、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我院98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9例,西药治疗)、观察组(49例,耳穴压豆、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耳穴压豆、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理化指标,提高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5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两组均给予中医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哮喘发作的次数及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较单纯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随访后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87.5%,观察组复发率为1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哮平方配合中药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痰热内蕴型)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0例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及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药物组3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哮平免煎剂口服;贴敷组3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药物加贴敷组30例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哮平免煎剂口服加穴位贴敷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等指标。结果:各个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疗效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药物加贴敷组比单纯药物组或单纯贴敷组疗效更佳。结论:热哮平方配合中药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痰热内蕴型)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