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爱恩  杜泽飞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中草药》2019,50(10):2467-2473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黄精3种基原植物中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柱前衍生化-HPLC(PMP-HPLC)法比较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差异;采用紫外光谱法(UV)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 3种基原黄精多糖的IR平均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聚类分析(HCA)分析均可将3种基原的黄精加以区分;PMP-HPLC图谱显示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共有成分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多糖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为黄精类药材的多糖组成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离纯化三七药渣中主要多糖组分,分析其单糖组成,并对比研究各组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三七药渣粗多糖;经DEA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Sephadex G-5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HPLC-衍生化等方法对各组分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初级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其抗氧化能力以及对RAW 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分离得到3个多糖组分(PNPS-0、PNPS-0.2、PNPS-0.3),3者的单糖组成和比例存在差异:PNPS-0主要由D-葡萄糖(52.28%)和D-半乳糖(34.14%)组成;PNPS-0.2主要由D-半乳糖(40.89%)、D-阿拉伯糖(19.38%)和D-葡萄糖(12.25%)组成;PNPS-0.3主要由D-葡萄糖醛酸(40.43%)、D-半乳糖(22.61%)和D-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秦春青  阮家耀  王瑞宇  孙培龙  张安强 《中草药》2018,49(14):3240-3244
目的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中分离纯化得到枇杷叶多糖,并对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分析以及结构的初步鉴定。方法枇杷叶经水提、醇沉、冷冻干燥得到枇杷叶多糖(PEL)组分,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和Sephacryl S 500 High-Resolution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均一组分(PEL60-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确定其纯度、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结果枇杷叶多糖PEL60-A相对分子质量为2.69×10~5;单糖组成主要是L-鼠李糖、L-岩藻糖,并含有少量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0.78∶1.00∶0.15∶0.09∶0.11∶0.19。结论研究枇杷叶多糖分离纯化及其单糖组成,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为枇杷叶精细加工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板蓝根多糖的系统分离纯化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板蓝根多糖的系统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进行组成测定。方法以抗病毒活性较好的80%醇沉板蓝根粗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色谱、Sephacryl-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凝胶色谱系统分离纯化。分别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和邻苯二甲醛(OPA)衍生化HPLC法对分离得到的板蓝根均一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利用系统分离纯化策略,从80%醇沉板蓝根粗多糖中分离得到2种均一板蓝根多糖(IRPS1A和IRPS1B)和2种均一板蓝根糖蛋白(IRPS2A和IRPS3A)。其中,IRPS1A与IRPS1B的单糖组成均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IRPS2A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IRPS3A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糖蛋白IRPS2A与IRPS3A均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共14种氨基酸残基。同时,IRPS2A还含有酪氨酸残基。结论该系统分离纯化的策略可应用于板蓝根均一多糖(糖蛋白)的获取,为板蓝根多糖的结构分析及药理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白簕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轩轩  张旭红  杨慧文  张冰心  潘育方 《中草药》2017,48(20):4219-4223
目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白簕多糖(ATP),测定单糖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M)分布,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通过水提醇沉、Sevage法、DEAE-cellulose 52和Sephadex G-50柱色谱法分离、纯化ATP。采用HPLC和高校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对多糖的单糖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通过体外清除DPPH·、ABTS~+·、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的方法,评价AT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获得1个量较高的中性均一多糖(ATP1-1)以及2个酸性多糖组分ATP2、ATP3。ATP1-1主要由葡萄糖和少量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组成。ATP2主要由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少量甘露糖、鼠李糖组成。ATP3主要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ATP1-1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2 310。抗氧化实验表明ATP1-1对DPPH·、ABTS~+·、·OH和O_2~-·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42 4、0.007 9、2.313 6、1.753 0 mg/m L。结论 ATP1-1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分步醇沉所得玛咖多糖的单糖组成,并对各部分玛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玛咖粗多糖,通过分步醇沉对玛咖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各玛咖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三氯乙酸法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方法考察各部分玛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分步醇沉随乙醇浓度增加依次得到0~40%乙醇多糖部分,40%~50%乙醇多糖部分,50%~60%乙醇多糖部分,60%~70%乙醇多糖部分及70%~80%乙醇多糖部分,依次命名为MP1,MP2,MP3,MP4和MP5;其中收率最大的为MP1,纯度最高的为MP4,分别为0.856%和68.5%;经气相色谱技术分析发现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所得玛咖多糖的单糖组成种类及比例不同;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各部分玛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为MP5,MP4抗氧化能力次之,抗氧化能力最弱的为MP1。结论:分步醇沉所得各部分玛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有较大差异,玛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单糖组成的种类、比例及其空间构象密切相关,分步醇沉对分离纯化玛咖多糖具有重要意义,为玛咖多糖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构组成和药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熟三七多糖(SPP)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水提醇沉法制备SPP,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其单糖组成,红外光谱分析多糖的基团组成,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SPP的单糖组成为D-无水葡萄糖∶D-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1∶0.043∶0.063∶0.027;分子量分布于15 554~1 044 315;红外光谱扫描发现其在4000~400 cm-1波数范围内出现了多糖特征峰;SPP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结论:SPP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功能性食品和医药产品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嘉琪  刘洋  杨永芬  刘洋成  陈长兰  陈刚  项峥  阎新佳  刘伟 《中草药》2019,50(21):5206-5211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应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白花败酱草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丁酯(1)、3,4-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2)、木犀草素-7-O-芸香苷(3)、1β-O-β-D-glucopyranosy-15-O-(p-hydroxylphenylacetate)-5α,6βH-eudesma-3,11(13)-dien-12,6α-olide(4)、3,4-O-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5)、4,5-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6)、4,5-O-双咖啡酰奎尼酸正丁酯(7)、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8)、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乙酯(9)、芹菜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10)。化合物3、8、9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3.95±0.71)、(73.09±0.33)、(25.06±0.65)μmol/L,其清除ABTS自由基IC50分别为(7.13±0.07)、(11.48±0.21)、(5.15±0.08)μmol/L。结论除化合物3、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库拉索芦荟多糖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选取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库拉索芦荟多糖的醇沉工艺。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芦荟多糖含量。结果: 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新鲜库拉索芦荟多糖提取液浓缩比例1:2,醇沉体积分数70%,醇沉时间6 h;芦荟多糖平均得率达0.076%,平均纯度57.37%。结论: 该优选的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用于库拉索芦荟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块菌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和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娟  屈效源 《中草药》2009,40(9):1380-1381
目的 测定从块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KJB-1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并分析其单糖组成.方法 块菌菌丝体通过水提醇沉,再以Sevage法去除蛋白质,得到粗多糖KJB.经Sepharose CL6B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KJB-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KJB-1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三氟乙酸完全酸水解后进行糖醇衍生化,之后运用气相色谱法,与标准品对照后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 KJB-1在高效液相下呈单一对称峰,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10~6,单糖组成分析该多糖是由单一组分葡萄糖组成.结论 KJB-1为分子质量大于2×10~6的葡聚糖.  相似文献   

11.
HPLC-ELSD测定地黄不同炮制品中单糖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地黄不同炮制品中单糖含量方法,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单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流速0.8 mL· min-1,柱温30℃,ELSD条件漂移管温度65℃,空气流速2.5 L·min-1,增益1.结果:D-葡萄糖平均回收率为98.24%,RSD 2.18%;D-果糖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 2.11%;生地、炆制地黄、清蒸地黄、酒炖地黄中单糖含量分别为1.62%,(27.22±2.74)%,(9.63±2.05)%,(16.97±2.6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稳定,结果准确;地黄炮制品中单糖含量远远高于生地黄,炆制地黄中单糖含量高于其他两种炮制方法,为阐明其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芳  倪丽  缪兴龙  周桂荣  何毅  李松林 《中草药》2023,54(9):2776-2784
目的 比较趁鲜切制和传统切制方法对金荞麦Fagopyri Dibotryis Rhizoma饮片糖类组分的影响,基于糖组分探究适宜的金荞麦饮片切制方法。方法 采用多维色谱技术表征2种饮片中多糖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及物质的量比以及寡糖和游离单糖的含量,结合统计分析,比较2种饮片的糖组分特征。结果 与传统切制法相比,趁鲜切制饮片中多糖、寡糖含量较高;2种饮片中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相似,但传统方法切制饮片在4.456×106~8.095×106区域占比较高;2种饮片多糖都主要由D-甘露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但传统方法切制饮片的D-葡萄糖物质的量比较高,D-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物质的量比较低。结论 趁鲜切制能更好地保留多糖和寡糖组分,且操作方法相对简便,可以考虑作为金荞麦饮片的候选切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铁皮石斛中甘露糖与葡萄糖的柱前衍生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柚皮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中这3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铁皮石斛甘露糖柱前衍生HPLC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基础上,选择乙腈-0. 02 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同时测定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含量,并分析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峰面积比值;采用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 0 mL·min~(-1);柱温30℃。柚皮素HPLC含量测定采用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 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 8 mL·min~(-1);柱温40℃。结果:甘露糖与葡萄糖在0. 15~3. 0,0. 075~2. 25μg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 01%(RSD 2. 1%),101. 69%(RSD 2. 0%),重复性、耐用性等其他方法学研究符合要求。43批不同产区铁皮石斛中甘露糖、葡萄糖以及两者的含量之和分别在12. 75%~36. 40%,2. 93%~18. 39%,19. 23%~54. 58%,除极少数样品外,基本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甘露糖含量限度要求,甘露糖与葡萄糖含量之和也接近总多糖含量限度要求;含量与产区相关性不显著。12批霍山石斛的总糖则分别在14. 33%~29. 47%,6. 64%~15. 20%,25. 73%~44. 37%,其含量以及峰面积比值基本落在铁皮石斛范围期间,多批次的平均含量也基本与铁皮石斛一致(约33%左右)。柚皮素在0. 020 8~0. 832 0μg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 96%(RSD 1. 8%)。11批铁皮石斛与7批霍山石斛的柚皮素含量分别为0. 053 2~0. 122 4 mg·g~(-1)(均值为0. 081 0 mg·g~(-1)),0. 040 3~0. 090 0 mg·g~(-1)(均值为0. 068 3 mg·g~(-1)),铁皮石斛含量稍高于霍山石斛,但含量均亦未达到0. 02%的质量标准下限的常规要求。结论:铁皮石斛中甘露糖与葡萄糖HPLC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较好,用两者含量之和替代具有较大误差的总多糖含量作为测定指标具有可行性;单糖含量测定可应用于霍山石斛的定量质控指标;但依据2种石斛的总多糖含量、水解后的单糖含量与峰面积比值以及柚皮素含量,无法区分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需结合其他专属性方法方能对两种石斛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麦芽中D-果糖、D-葡萄糖、蔗糖、D-麦芽糖4种糖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方法,探索麦芽炒制过程中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阐明麦芽消食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炒制温度、不同炒制时间的麦芽,采用HPLC-ELSD方法测定生麦芽、炒麦芽样品中D-果糖、D-葡萄糖、蔗糖、D-麦芽糖4种糖类成分的量,采用聚类分析(HCA)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分析炒制过程中各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麦芽中D-果糖、D-葡萄糖、D-麦芽糖3种还原糖的量随温度增加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而非还原糖蔗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HCA可将不同温度下炒制的麦芽分为3类,PLS-DA表明炒制温度主要影响蔗糖的量,而对还原糖D-果糖、D-葡萄糖、D-麦芽糖影响较小且程度相当;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4种糖的量均呈降低趋势,16 min后基本不再变化。HCA可将不同炒制时间的麦芽分为4类;标准化A420值随炒制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16 min基本达到峰值。结论麦芽在炒制过程中还原糖、非还原糖与氨基酸等成分直接或间接发生美拉德(Maillard)反应而导致其量的下降,其产物可能与麦芽消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僵蚕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居敏  邓华勇  蔡英  李旸  张普照  杨明 《中草药》2015,46(16):2377-2380
目的研究白僵蚕Bombyx Batrytic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僵蚕醋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D-脯-D-缬)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环(D-脯-D-异亮)二肽(3)、环(D-脯-D-苯丙)二肽(4)、金色酰胺醇酯(5)、(+)-松脂醇(6)、异黑麦草内酯(7)、butyl-2-pyrrolidone-5-carboxylate(8)、(-)-杜仲树脂酚(9)、(-)-落叶松树脂醇(10)、4-羟基苯乙酸甲酯(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僵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产地秦岭柴胡不同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和活性部位。方法:将小鼠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半乳糖胺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150 mg.kg-1),秦岭柴胡1号样品水提组、65%醇提组、95%醇提组,秦岭柴胡2号样品水提组、65%醇提组、95%醇提组。剂量为5.0 g.kg-1,灌胃给药,给药体积20 mL.kg-1,模型组和空白组分别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后,采取小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溶液造模,16 h后眼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2种产地秦岭柴胡的水提组、65%醇提组、95%醇提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CCl4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脏MDA的含量,增强SOD活性,其中以东太白产秦岭柴胡65%醇提物作用最强(P<0.01,P<0.05)。结论:秦岭柴胡对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与柴胡皂苷a,d含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狗肝菜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多糖对大鼠D-半乳糖胺(D-GlaN)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透析的方法将狗肝菜多糖分为<6 kD,>6kD<10kD(6kD~10kD),>10 kD,以及总多糖组.D-GlaN (500 mg·kg-1)i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处死后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制备肝组织匀浆测定其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取肝、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狗肝菜总多糖和相对分子质量<6 kD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P<0.01);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肝匀浆MDA含量(P<0.01或P<0.05),均能有效升高肝组织匀浆中GSH-Px活性(P<0.01或P<0.05),降低肝脏指数(P<0.01或P<0.05),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狗肝菜各多糖给药组均有一定保肝作用,且以相对分子质量<6 k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枳椇子提取物(Semen hoveniae extract,SHE)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200mg·kg-1·d-1),SHE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1·d-1),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造成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同时按分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一次,连续给药45d后进行实验,以小鼠水迷宫测定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测定小鼠肝脏及脑组织中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含量测定用考马斯亮蓝法。结果水迷宫实验中,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剂量给药组小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肝、脑组织匀浆测定结果显示:各给药组SOD、GSH-Px活力显著增加,MDA含量明显减少。结论不同剂量的SHE均能改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