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中药复方发明专利创造性审查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为完善相关审查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驳回依据为创造性的中药复方发明专利复审决定,建立数据库,通过分类和单因素逻辑(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中药复方专利创造性的审查标准受年度变化的影响明显。按要求补充实验数据、区别技术特征数量、复方的发明类型、审查员所引用的对比文件及公知常识情况均能提高专利复审的撤驳率。结论 我国尚未建立合理、统一、清晰的中药复方发明专利创造性审查标准,仍有待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旭杰  肖诗鹰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72-247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专利区域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案。方法:采用简单统计方法运算不同区域的中药复方专利申请量、维持量及科研论文数量,在此基础之上,选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区域的中药复方专利发展现状。结果:依据专利及科研论文数量差异将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总共34个区域聚类分析归为4类,第1,3类区域水平较强,第2类区域位居中游,第4类区域水平较差。结论:不同区域应根据其实际状况采用相宜的中药复方发展方案,合理的区域联盟有助于区域间的双赢与共荣。  相似文献   

3.
杨旭杰  肖诗鹰  郭赞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78-2482
目的:探讨2010年度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专利授权状况,为相关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度中药复方专利文献,筛选相关数据生成样本空间,以"授权百分比"和"授权时间比"为聚类变量先后对样本层次聚类、迭代聚类,综合2种聚类方法生成的结果得出结论。结果:2010年中药复方授权专利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归为4类,不同类样本之间在专利数量、授权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能够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的复方种类中,授权速度快但数量少的专利领域可作为专利申报的主攻,授权速较慢、数量较少的专利领域也是申报的对象,而授权数量大速度较快的专利领域可以作为开展中医药科研的信息导引与专利成果转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杨旭杰  肖诗鹰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682-3686
研究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权人的分布情况。采用简单统计与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心脑血管专利申请量、维持量、相关科研论文数量为聚类变量,对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权人展开聚类研究。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权人依其科研与专利实力的不同而分为4类。促成科研成果专利转化并推动专利保护与科研创新协调发展是成功的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权人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杜冠华 《中成药》2002,24(11):878-880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也是中药复方制剂(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有利于中药理论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在美国的专利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野 《中草药》2007,38(1):137-140
中药由于有效成分不清楚,作用复杂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很难获得西方专利制度的保护。通过检索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分析了从1977年到2006年近30年来,美国对中药的专利保护情况及特点,得出中药能够在美国获得有效的专利保护的结论,并为了解美国中药专利保护情况提供参考。同时,在美国很大一部分中药专利是由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的现状也引发思考,作为中药的起源地,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并利用中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忠红  倪坤仪 《中成药》2006,28(1):114-117
中药复方中成分非常复杂,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色谱制备与色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为成分的确定奠定了坚厚的技术基础[1],要搞清楚其中的成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对中药复方的研究重点就自然而然地从单纯地研究复方成分的生物活性转移到有效成分的研究。但是,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复杂,研究复方的有效成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做简单综述。1有效成分的概念及意义对于复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认识,虽然有许多种提法,例如有效部位群、有效成分组[2]、有效系统[3]、标准组分[4]等,其实质都是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申请现状、用药规律等。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区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以“股骨头坏死”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药复方专利,对专利申请情况、复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总结和归纳分析。结果:近10年申请专利以个人名义申报为主,其中山东省数量最多,大多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中药复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味有当归、熟地黄、三七、骨碎补、红花等补虚类、活血化瘀类药材,主入肝经、肾经。结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专利申请有明显的地域性,申报质量有待提高,所涉及中药复方,临床疗效较好但缺乏安全性数据。临床用药注重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与目前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相呼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防治脑病有效专利的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及专利保护提供参照。方法以维持时间较长的脑病复方专利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研究其核心药物的组成、功效、归经及药对配伍。结果中药复方防治脑病有效专利的高频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等47味,功效集中于活血化瘀类,主要归心、肝经,药对配伍应用较多,相当数量的药对来源于经方与古方。结论防治脑病有效专利中高频中药及其功效、归经与配伍规律体现出临床防治脑病疗效确切的复方治则、治法及组方遣药的特点,为防治脑病的中药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提供了参照并规划了新的研发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专利视角下的中药国际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傲男  张东婷  刘佩佩  袁红梅 《中草药》2017,48(15):3245-325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词,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如今也进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时代。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利保护是中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从专利维度探索影响中药国际影响力的因素,以深沪上市的中药上市公司在国内外申请的专利为研究对象,将专利被国外主体引用的次数和后引专利的同族专利数量相结合,构建评价中药国际影响力的专利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计数模型来探讨影响中药国际影响力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增大研发团队规模、吸收多领域的技术、引用科学文献能提升中药的国际影响力;保护有效部位、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检验方法的中药专利国际影响力意义更深远。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升中药国际影响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侯未  李林珂  袁红梅 《中草药》2016,47(13):2390-2396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专利运营数据,以国际专利分类号(IPC)为研究对象,采用共现网络分析法,建立技术领域共现矩阵,构建技术领域共现网络图谱,分析中药领域专利运营的技术结构、技术热点以及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趋势,识别关键技术领域,探索新的技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选用适宜的中药提取工艺是中药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行业人员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中药提取原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完善发展,新思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中药提取方法,如何针对中药多成分群的特点,选择或创新适宜的提取方法高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因此亟需对目前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中药多成分间相互作用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套适应多成分目标优化提取方法。基于此,引进超分子化学,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从"分子社会"间作用层面上提出适宜中药有效成分特点的中药定性定量提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旨在推动中药提取工艺研究的发展,促进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进步,加快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中药失效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李海燕  肖宇锋 《中草药》2015,46(22):3441-3446
利用Orbit专利数据库对国际中药失效专利进行检索,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从申请国家,专利申请量,失效专利类型、数量和所占比例,机构排名,机构综合比较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失效专利进行分析。中国中药失效专利数量最多,韩国的中药专利失效率最低,日本中药专利未被授权占比最高。中国企业集中申请集中失效,专利的维持期限较短,而国外企业专利失效数量分布则比较均匀。科研机构的中药相关专利申请质量较高。我国中药专利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存在失效专利数量较多,专利质量较低的问题,急需提高我国中药领域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李慧 《中草药》2015,46(6):938-942
在中药备受推崇的今天,跨国医药公司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取了巨额市场利润,而中国中药企业却存在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专利挖掘的规划与管理不够科学、专利布局不够系统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专利挖掘领域的拓展、发明构思的收集整合机制、专利布局类型的协同应用展开研究,以促进专利战略在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冯晓慧 《中草药》2016,47(16):2960-2964
近年我国中药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逐年递增,中药专利数量的递增伴随着系列专利质量问题,表现为中药专利申请文件质量不高,中药专利技术创新程度低,中药专利成果市场运营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应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代理质量,提升审查能力,完善配套措施来提升中药专利质量,最终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郭伟  包逸萍 《中草药》2017,48(24):5293-5300
通过分析全球中药提取物专利数据,揭示中药提取物研究的发展情况和创新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基于Innography平台,对中药提取物全球专利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从专利权人分布、地区分布、技术热点主题,专利强度以及专利侵权风险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并以红豆杉为例进行了专利文本聚类分析。全球中药提取物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美国企业综合实力最强,高价值专利量最多,在红豆杉提取物技术中处于优势地位。近年来美国专利诉讼量有所下降,大部分诉讼原告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文本聚类结果显示红豆杉提取物涉及了化学合成技术。近几年我国中药提取物专利申请量飞速增长,但申请人分布比较分散,高质量专利的申请量明显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国内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挖掘中药新的有效成分和提取新工艺,从根本上提高中药提取物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黄芩专利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彦峰  扆铁梅  刘海波 《中草药》2019,50(20):5117-5124
黄芩是常用清热燥湿类大宗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基于中药自身的特点制定检索策略,使用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检索全球黄芩专利数据,在世界范围检索到黄芩相关专利23 426件,运用统计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展趋势、全球专利布局、研发热点、核心专利等方面对黄芩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芩研发正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黄芩方剂、保健品和茶饮是研发热点。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是全球黄芩最主要的技术来源地和专利布局地。国内黄芩产业以华东、京津和四川等地区特色较为突出。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黄芩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梁凯桐  魏裕涛  刘子志 《中草药》2020,51(17):4598-4604
以国际专利分类号A61P为基础,从发明专利视角对我国中药治疗适应证分布情况进行动态及静态分析,并将申请量、有效量最多的10组A61P小组名单与我国高死亡率疾病名单进行比较,以分析验证我国中药发明专利重点是否在高死亡率疾病上这一观点,并为中药治疗高死亡率疾病的研发方向与战略提出建议。我国中药研发重点基本关注在高死亡率疾病上,但治疗恶性肿瘤与精神障碍的除外;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是优势方向。为此,在中药国际化标准化背景下,我国需加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等病种方向的投入,发挥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所具有的数量与质量优势,积极对外进行专利布局,同时重视技术评估在高质量高价值中药专利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敏  陆兔林  毛春琴  王巧晗  苏联麟  张季 《中草药》2017,48(9):1699-1708
饮片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汤剂、中成药的原料药,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三大中药产品的质量。作为"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饮片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近几十年来,中药质量控制一直以药材为主,饮片的质量控制虽逐渐被行业内重视,但仍不能体现其本身特性,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刘昌孝院士于2016年首次提出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质量控制新概念,在行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对目前大中药产业质量标准的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与饮片本身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饮片特色的"饮片质量标志物"质量控制新思路,旨在引发饮片领域内专家同行的思考与共鸣,推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与完善,保证中药产品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磊磊  李秀娜  赵帅 《中草药》2015,46(5):766-773
双水相萃取是一种易于放大、可连续化操作、易于集成技术、绿色环保的新型液/液萃取分离技术,在分离纯化蛋白质、基因、生物纳米分子、细胞和天然产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系统综述近5年该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