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治疗方药:香虫散加味:九香虫(压面冲服)、白术、党参、良姜、藿香、厚朴各10克,砂仁6克,檀香3克,焦楂、云苓各15克,3剂,水煎服,早晚服,每日1剂。病案举例:相某,男,32岁。胃脘隐痛5年,反复发作,经钡适诊为慢性胃炎。一月前因劳累、受凉,加之饮食不节,致胃脘隐痛,时轻时重,伴有胃脘胀满,纳呆,胃部发凉,喜热饮,大便溏薄,乏方。望诊,患者表情痛苦,精神差,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胖大,有齿痕,脉沉细。用上方3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胃脘痛止,食欲好转,但仍感胃部胀满、头昏、乏力,上方去良姜、檀香,加陈  相似文献   

2.
肝郁之证临床较为常见,治肝郁当从《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法。现结合临床治验,略述如下。例1:陈××,女,28岁,1989年5月12日诊。患者平素性急,昨日因与人口角,恚怒气郁,现胃脘胀满,攻痛连胁,按之较舒,胸闷不适,饮食不振,时有矢气,苔薄,脉弦。此属肝气郁结犯胃,法宣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各10克,白芍12克,甘草、陈皮各6克,川芎、青皮各5克。进2剂后,胃膨胀痛大减,胸闷除,纳食增,守方再进3剂,病乃愈。  相似文献   

3.
吉雯 《江苏中医药》1989,10(3):20-21
一、胃脘痛杨××,女,38岁,农民。1982年3月5日初诊。患者两年前因子溺水死亡,悲伤啼哭数日,致胸闷,暖气频作,胃脘疼痛绵绵不休,不思纳谷,经多方治疗未效。检阅前医多投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之品。刻诊:胃宇隐痛,胸闷暖气,泛恶纳少,口淡不渴,二便尚调,舌淡苔薄,脉细弦。证属肺气郁闷,胃失和降。治拟开肺降胃,处方; 杏仁、桔梗、前胡、法半夏、枳壳各10克,炙枇杷叶20克,陈皮6克。上方服三剂,胸闷若失,脘痛亦减;继  相似文献   

4.
周××,男,59岁,本矿职工。1984年9月10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枳壳,焦查曲,生甘草。每日一剂,煎服。服药三剂后,胃脘胀痛感轻,但恶心未除,饮食不思,口淡而粘,乃于原方中加砂仁3克(后下),继服。药进二剂,患者  相似文献   

5.
治验三则     
一、胃气不和,食难运化陈××,男,27岁。1970年5月8日初诊。近年来,常觉胃脘不舒,不能多食。昨晚饭后二小时,忽然脘腹痛胀,泛恶欲呕。脉象缓,舌苔薄。辨证为胃气不和,食滞难以运化。治宜和胃消食,仿平胃散加减。处方:苍术10克厚朴3克陈皮5克姜半夏10克藿香10克毕澄茄5克红豆蔻5克焦山楂10克二剂二诊(5月13日):上方服后,脘痛立  相似文献   

6.
医案二则     
脱发案患者李××,男,33岁,工人。近三年来,头发逐渐脱落稀少,头皮无发痒。平素嗜食生冷食物,胃脘常觉闷痛,纳呆困倦,头晕耳鸣,腰疼,四肢乏力,1983年10月16日来诊。目下头发稀脱几净,胃脘痛喜按,苔薄舌质淡,脉细弱尺沉。拟为脾肾两虚,治宜健脾养血,补养肾气。处方:党参24克,白术、茯苓、炙草、当归各10克,川芎6克,熟地、枸杞各15克,淫羊藿12克,何首乌、炒谷芽各20克。连服三剂。二诊:胃脘闷疼解除,食欲增进,仍以前法加减。前方去白术、茯苓、川芎,加丹参15克,赤芍10克,炙黄芪20克,服五剂。  相似文献   

7.
戌时胃脘痛     
<正> 孙某,女,52岁,1985年3月6日初诊。胃脘隐痛半年有余,每日戌时发作,子时方休,定时不移,但饮食如常,二便调,  相似文献   

8.
病案一:滑胎(习惯性流产)傅××,女,27岁,教员。1975年10月7日初诊:患者于1972年结婚,婚后三年流产四次。75年8月再次怀孕,目前又有流产先兆,经用黄体酮不效,邀余诊治。刻诊:胎漏下血,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精神疲惫,肢倦乏力,懒于言行,心悸气短,胃脘不适,时有腹胀,纳食不香,二便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滑。诊为滑胎。证属中气不足,统摄无权。治拟:健脾补中,益气固摄,佐以养血止血。处方:党参、黄芪各15克,炒白术、柴胡、当归、陈皮各10克,升麻.炙甘草各6克,阿胶12克(烊化),炒麦芽、仙鹤草各20克,大枣5枚,生姜3片。药进五剂,证情大减,腹胀消失,纳食增进,守前法连服十剂,诸症消失,纳食大  相似文献   

9.
一、夜间右胁下灼热隐痛案黄××,男,45岁,干部。1978年10月2日初诊。患者右胁下发热,夜间尤甚已2月余。初为微热,继而热势日渐加剧,状如烧灼,每晚必用冷硬之物,如石块之类,轻压局部,方能入寐。曾治未效。今诊,尚见右胁下隐痛,头昏心烦,口苦欲吐,纳少无味,苔薄黄,脉弦数等。药用青蒿、黄芩、栀子、丹皮、赤芍、法夏各12克,党参18克,大枣4枚,谷芽、山楂各15克,甘草6克。2剂。二诊:胁下灼热著减,饮食稍增。药已中病,遂令续服上方,并加当归、丹参各12克。  相似文献   

10.
久泻验案     
[寒湿凝结,着肠不去]某男,39岁,干部。诊于1980年6月22日下午。久泻17载,根据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漫性结肠炎”。常年屡治不效,忧虑益深。时诊:泻下黄色稀便,时夹粘液,日五六次,至厕泻之量少不爽,腹隐痛喜按,得温痛减,食欲不振,面色觥白,形瘦如柴,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而喘,行路艰难。舌淡苔白腐,脉沉细。证系寒湿凝结肠腑,久留不去,肠腑传道失司。治宜通因通用,温下荡腑。方用干金温脾汤加减:生大黄9克(后下),厚朴6克,枳实、附片、干姜各9克,党参12克。2剂,水煎服,日1剂2服。嘱药后以泻下爽利为度,忌食生冷油腻。患者次日上午来告:饮药1汁后,肠鸣如雷,蹬厕两次,泻下仍  相似文献   

11.
<正> 病案举例:魏某,男,47岁。1979年5月12日诊:患者胃脘隐痛5年余,经X光钡剂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月来,曾两次发现少量黑便,3日前,因劳累过度,遂感胃脘部疼痛加重,复见酱红色大便,量多,1次约400毫升,四肢无力,眼前发黑欲倒,经西医治疗1周诸症未减,故改用一贯煎加减: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子、广三七各10克,白芍、  相似文献   

12.
林××,女,67岁。1986年12月2日诊。三个月前,自觉喉咙与心窝间梗痛,某医院钡餐检查,提示食道中下段约0.1×0.1cm~2钡剂停顿,结论为食道憩室,曾在多处治疗,显效不大。刻诊:胃脘处胀痛引及两胁,时嗳气呃逆,咽喉略梗,饮食仅能缓缓吞下,痛苦面容,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辨为痰气郁结,肝胃不和。拟开郁散结,疏肝和胃之法。处方:半夏、生姜各10克,厚朴、茯苓、苏梗各12克,黄连6克,吴萸4克,服5剂后,嗳气呃稍  相似文献   

13.
邹××,女,32岁。1990年2月18日诊。舌尖奇麻如千针之刺已2月余,服中草药及西医治疗无效,又用食花椒、盐水外搽等法亦不效。夜寐不宁。口苦咽干,目眩烦躁,尿少而黄,大便干燥,痰多而稠,脉弦数,舌尖红赤,苔薄黄根腻。此心火亢盛,胆火上逆。治宜清心泻火,疏肝利胆。拟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各10克,当归、生地各15克,车前子(另包)、木通、泽泻、菊花、僵蚕、蒺藜各12克,甘草6克、云连5克。上方煎服2剂,二便通调,舌尖作麻减轻,余症稳定,脉转弦,舌尖红少苔,夜间已能入眠。再进2剂后,舌尖作麻已大减,仅有时轻微发作,饮食大  相似文献   

14.
<正> 例一、李××,男,45岁,渔民。78年3月9日初诊。病延5、6年,黎明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如糊状,带有粘液,每天3~5次,若食生冷或油腻食物则泻甚。纳谷不香,腰酸怯寒。经某医院诊为慢性结肠炎。便检:有不消化食物和白细胞,叠经中西各法治疗未得显效。脉沉细,舌苔薄白根腻。症屆脾肾阳虚泄泻,脾虚运化失职,肾虚胃关不固。治宜温肾暖脾。处方:熟附片10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炮姜5克,砂仁5克,煨肉蔻10克,煨木香10克,益智仁5克。服5剂后腹痛减轻,腹泻每天2次。上方加黄芪15克,赤石脂15克,粳米20克,又服10剂而痊愈。两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15.
泄泻验案     
例一:楼××,男,5岁。1978年8月27日初诊:体温38.4℃,昨起发热,便泻如注,小溲短少,神疲,眶陷,虚其脱水,急宜退热止泻。煨葛根9克、白术炭9克、煨木香3克、带皮茯苓9克、车前子12克、鸡苏散(包)12克、枳壳4.5克、六曲9克、藿香9克、防风炭4.5克、川连(姜汁炒)3克、煨诃子4.5克、青皮3克(研末冲),一剂。煎一汁,取160毫升,每小时温服20毫升。复诊:体温36.9℃,泻止,神疲未复,昨方续进一剂,煎服方法同上。例二:陈××,男,35岁,教员,1978年3月31日初诊:便泻每  相似文献   

16.
辛××,男,18岁。1982年7月22日诊。患腹痛,大便脓血一年多,某医院诊为“慢性增生性结肠炎”。近日来日泻10余次,呈脓血便,伴见腹痛拒按,里急后重,面色晦暗,形体赢弱,语声低微,呼吸短促,气不接续,口不渴,喜热饮,恶寒怕冷,食欲尚可,脉滑而数。查大便见:脓细胞(?)。红细脾(?)。辨证为湿热瘀滞,肠道壅结。治宜活血化瘀,通腑散结。处方:丹皮、桃仁各9克,冬瓜仁30克,大黄、芒硝(冲入)各6克,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服3剂后,大使已减为日泻5~6次,仍有脓血,腹痛下坠已减。原方加枳实、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在临床中,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胃脘痛刘某,女,38岁,1987年4月24日诊。胃脘疼痛2年余,多处求治未愈。5天前因家事不遂而致胃痛加剧。诊时,神萎面色少华,形体略瘦,胃脘隐痛有热感,时而暧气泛酸,口干少食,大便稀薄,舌淡红边有瘀点,苔中微黄,脉沉右关涩。此为中虚气弱,胃络瘀阻,挟郁热内伏之证。治以益气和胃,清热化瘀止痛。处方:炙黄芪24克,赤白芍、焦山楂、乌贼骨、白笈各15克,当归、川芎、地龙、桃仁各10克,红花、黄连各6克,  相似文献   

18.
<正> 龚某,男,60岁,1980年11月26日初诊。五六年来,除夏季外,春、秋、冬季节均舌苔见黑,平时大便溏泻,精神不振,苔腻黑润,脉沉细。证属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湿不运,拟温阳化气法。使真武汤加味:云苓熟附块各12克炒白芍炒白术炒苍术炒薏苡仁姜半夏各9克生姜2片,7剂。二诊:(12月5日):服上药后,黑苔较前转化,根部转淡,大便泄泻好转,胃纳不旺,脉沉无力,再从前法,上方去苍术,加陈皮6克,谷芽9克,7剂。三诊(12月12日):黑苔全部消失,大便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贵刊1984年第4期刊载的《二黄滴耳油治疗中耳炎》,经笔者用此法试治一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杜××,男,2岁,1988年3月15日初诊。患儿双耳溢脓一年余,迭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诊见患儿双耳溢脓,用力按压耳根部则脓液外翻,伴烦燥不安,夜寐易惊,饮食减少,舌红苔黄厚,指纹紫滞。内服拟龙胆泻肝汤加昧:胆草、黄芩、山栀、泽泻、柴胡、前仁、菖蒲、茯苓各5克,生地6克,当归、木通、甘草各3克,水煎服,二日一剂。外用二黄滴耳油,每天三次,每次三滴滴耳。  相似文献   

20.
【人参汤治胸痹】李××,男,23岁。1987年8月6日诊。半年来,时感胸口闷痛、隐痛、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某医诊为“肾虚”,予温肾壮阳治疗未效。现诊:除上述症状外,尚有纳差,语言低微,精神差,四肢欠温,大便时溏,小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弱。处方:红参、白术各15克,干姜8克,甘草6克,枳壳12克,附子3克。服5剂后,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