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仲景根据瘀血的病机,病性,病位,病势,治有丸剂缓图,汤剂荡涤,虫类搜剔,攻削分利之特点,治虚寒出血,用药多刚柔互济,治外感衄血,首重辛散开表,治妇人血证其善调肝脾。其制剂之规范求精,用药之繁简权变,也为后世医留下极为珍贵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哮喘症有寒热虚实之别,辨其症之寒热,邪之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久病兼虚者,又当顾其虚。在未发之时,根据病位,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的方法,减轻或控制其发作。只要切中病机,灵活用药就能取得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平胃散加味临床运用举隅刘淑贤,李瑞云内蒙古自治区医院(010050)本方为燥湿运脾常用方,凡脾胃不和,痰湿积滞内停而见诸症者用之皆宜。临床以本方加味治疗小儿脾胃诸疾,用药切中病机,效如桴鼓。介绍如下:痰饮陈某.男.11个月,1982年9月。患儿6个月...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3):190-192
五心烦热之因,多归结于阴虚火旺。但因血虚得之者,亦屡见不鲜。阴虚与血虚,无论于病因病机抑或诊断治疗,可谓差异诸多。血虚者,多责之于肝脾胃;而阴虚者多责之于肺胃肝肾。血虚者,多舌淡;阴虚者,多舌红。血虚者用药偏于甘温,偏于温补;阴虚者用药偏于凉润,偏于清补。故实有必要鉴别论治。力求阐明五心烦热症的常见病机,并进一步开拓五心烦热症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慢性胆囊炎往往久治不愈 ,要取得理想疗效并巩固它 ,重要在于用药的技巧。1 辨虚实用药切中病机  实证病机以肝胆气机郁滞及湿热蕴结 ,腑气不通为主 ,所以用理气之柴胡、郁金、川楝子、青皮、白芍、枳实 ;清利湿热之龙胆草、茵陈蒿、栀子很重要 ,尤其是通腑泻下之大黄、芒硝更为重要 ;有血瘀者加丹参、皂刺、炮穿山甲、桃仁甚至莪术、三棱 ;有结石者加用金钱草、海金砂 ,而在虚证中 ,以健脾益气、温阳养阴为主 ,但若用燥剂则耗其气阴 ,若用寒凉则损其阳。因此 ,除白芍、茵陈蒿外 ,上述用实证之药物均在不常选之列 ,用之则犯虚虚之戒。2 …  相似文献   

6.
应用攻下药物治疗小儿急症不能单纯理解为泻热通便,更主要的作用在于荡涤实邪,攻逐污秽,借通腑峻烈之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因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故在治疗上即要护阳,亦要护阴,在攻下同时要时间顾护脾胃。同时要切中病机,认证准确,结合小儿个体特点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方用药既要谨慎,又要及时果敢,当下则下,中病即止,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吴深涛教授运用甘露消毒丹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深涛教授运用甘露消毒丹于消渴并发急性湿疹的治疗当中,用药辛散苦燥而不伤阴耗气,益气滋阴而不恋邪助湿,刚柔并举,润燥相济,切中病机,收效甚佳。且治疗全过程亦体现了标本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治疗骨伤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方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内科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和气虚发热等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然临证之际只要切中病机,运用本方灵活化裁,用于骨伤科疾病中,亦屡屡获效.今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易于保存、便于服用及疗效较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对药物功能了解不够,有些药品功效名不符实,加上中西医的互盲以及患者盲目购药,中成药不能合理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提高疗效,中成药亦当辨证选方处药。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中成药亦有寒凉温热之性,具攻补和散之功,其主治证均有寒热虚实之差异,即使主治证相同或类同,其应用也有针对性之别。病机单一者,选一二种功效相符的制剂,如风热感冒用强力银翘片,燥热咳嗽用二冬膏或石斛鲜露配川贝止咳露。若病机复杂者,按病机选几种中成药,调整其服法及剂量。如治一心悸患者(冠心病伴房颤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证属肝郁脾虚、气血亏损、心失所养,先用汤剂治愈其房颤  相似文献   

10.
李兴运  陈水君 《陕西中医》2002,23(8):744-745
小剂量用药分两个概念 ,一是指单味药剂量小 ,二是指整个处方药物味数少。临床治疗中 ,药味之多少 ,药量之大小 ,要与病情相对应 ,要符合病机 ,用药目的要明确 ,针对性要强 ,要分清主次缓急 ,君臣佐使虽作用地位不同。现就药味和药量两方面谈谈小剂量用药。1 药味宜少的几种情况   1 .1 病情单纯或病情较轻者药味宜少 :病情单纯 ,病机简单者临床用药不应复杂 ,针对病机单刀直入 ,抓住要害一举取胜。如麻黄汤、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汤证。病情较轻者用药物味数亦不应多且药量宜轻 ,如葱豉汤证等。1 .2 病情过于危重或过于复杂者治疗时药…  相似文献   

11.
治疗酒精性肝病谴药组方在用药功效上,突出利湿清热,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在选药气味上,以甘苦为主,以寒温为正;在用药归经上,重视肝脾,切中病机;在组方上,化裁东垣葛花解酲汤辅活血之品.  相似文献   

12.
四诊之脉诊可客观反映病机之演变。据头痛脉象以辨证,审因定位相应经络与脏腑;据脉象以辨虚实,制定针灸取穴,施行补泻手法;审察脉象之变化,辨别头痛标本而行补泻手法,上述环环相扣,乃能切中病机获取良效。  相似文献   

13.
对《张泽生医案医话集》中有关脾胃病用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张氏脾胃病用药特点为:擅用温补之品调治脾胃病变;解表药非专为散邪而设,亦为脾胃病所用;常用理气之品,但随病位在胃在肠之不同选药有明显差异;对病久虚损之证常用补虚类中药,其中多选用清淡味薄之品,而质重味厚者较少使用。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对药挽治疑难杂症验案举隅江苏省宝应县汜水地段医院(225819)朱士伏合理掌握剂量是愈病重要环节之一,药力不足,怡误病机。妄投大剂,祸不旋踵,亦能致危。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笔者屡观前贤用药之量,偶超中药教课书及药典用量几至十数倍者,令人瞠目。余...  相似文献   

15.
为正确认识病证实质,理清辨病与辨证之固有关系,提高辨证论治效应,特作病机本末分析。提出病机有本末之别,而证候遂有本从之异,于是诊病由之而辨有无、分间甚、别繁简,识证以之而定结构、计类型、验奇恒;于是治疗因之而订定治法模式,谋划不同论治策略,便有治本治末、治本为主、惟本是治、舍本治末等施治方案。病机本末之关乎辨证论治者如此。惟其病有本证,故辨病无非辨证,所云辨病宜重于辨证者,实则辨本证重于辨从证耳。医者认识疾病病机之本末及夫本证从证之情,要在素间磨炼,历年积淀,亟需总结自身经验,且须效法古贤,旁及众家,方可系统认识病证根本,使辨证论治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血证辨证论治始于《伤寒论》,散见于六经篇章之中。以六经为序对血证进行梳理,总结仲景治疗血证的经验。仲景对血证的论述有出血、瘀血之分,而其病机、治法、方药各有不同。其中出血的部位广泛,在上可从口鼻而出,在下可从大小便而出;其病机有火热迫血妄行(火热亦有虚实之分)以及气(阳)虚不摄之别;治法上实热者清热泻火,虚热者滋阴清热,阳虚不摄者温涩固脱。瘀血病机有寒热之不同,治法虽以活血化瘀为主,亦要随病机之寒热而加以变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外,在活血药的使用上要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酌情选用植物药或动物药。  相似文献   

17.
汪红 《江苏中医》1995,16(6):43-45
对《张泽生医案医话集》中有关脾胃病用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张氏脾胃病用药特点为:擅用温补之品调治脾胃病变;解表药非专为散邪而设,亦为脾胃病所用;常用理气之品,但随病位在胃在肠之不同选药有明显差异;对病久虚损之证常用补虚类中药,其中多选用清淡味薄之品,而质量味厚者较少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重症治验3则     
用药若用兵,临证如对奕:法圆机活,能尽君子随时返中之妙者,慨叹先贤!余景仰且师之,浅水弄舟、见风使舵亦偶有微得,今僭喧之以见大方,绝无哗众之心,实有引玉之冀也。  相似文献   

19.
祛湿活血汤疗效之所以显著,是因为其理、法、方、药切中病机,同时也更加彰显了我们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之“异病同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剂型的选择与应用,历来是和中医临床用药密切相关,剂型对中成药到体内后的药效发挥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方面,古人早有论述,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曾指出:“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梁代陶弘景也指出:“又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者,亦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