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考察弩药液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组织的改变及关节液中炎症因子IL-1β、MMP-3TNF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炎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适应性饲养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弩药高、中、低剂量组。用4%木瓜蛋白酶对(空白组除外)各组大鼠进行膝骨性关节炎造模。造模成功后,在大鼠左后腿膝关节处,空白组、模型组用50%乙醇涂抹,其余组涂抹相应药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30天。末次给药24 h后,取膝关节软骨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情况,并进行Mankins评分;取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MMP-3TNF的含量;用熵权法计算综合评分,以此评价弩药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上述指标的综合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Mankins评分及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阳性组和弩药高、中、低剂量组Mankins评分及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5)。熵权法计算得各给药组综合评分分别为0.2401(阳性组)、0.3327(弩药高剂量组)、0.2259(弩药中剂量组)、0.2013(弩药低剂量组)。结论 弩药对木瓜蛋白酶诱导的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且药物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中、低剂量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活性及抑制大鼠关节液中IL-1β、MMP-3T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藤莓汤(Tengmei Decoction,TMD)对胶原诱导性(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中突变型P53(Mutant P53,mt-p53)、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白细胞介素2(Lnterleukin 2,IL-2)表达的影响,探讨藤莓汤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免疫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中药给药组分为TMD高剂量组、TMD低剂量组,分别以TMD生药量31.8、15.9 g/(kg·d-1)灌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予去离子水10 mL/(kg·d-1)、来氟米特1.87 mg/(kg-1·d-1)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予去离子水10 mL/(kg·d-1),各组连续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检测mt-P53、APRIL、IL-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PRIL、mt-P53、IL-2 mRNA转录水平上调(P < 0.01);mt-P53、IL-2蛋白表达上调(P < 0.01,P <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PRIL mRNA转录水平,mt-P53、IL-2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 < 0.01,P < 0.05);结论 TMD能够降低大鼠关节滑膜、血清中mt-P53、IL-2、APRIL表达水平,改善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免疫炎性损伤,可能与TMD抑制关节滑膜过度增殖,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IL-6,IL-17及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雄性SD大鼠90只,正常组6只,其余大鼠尾根部按0.2 mg/只肌肉注射胶原乳剂制成关节炎大鼠模型,选择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和加味独活寄生汤高、中、低剂量组.来氟米特组按10 mL·kg-1灌胃给予来氟米特,加味独活寄生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44,22,11 g·kg-1灌胃给予加味独活寄生汤,模型组及正常组灌胃相同体积水,每天1次,连续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关节滑膜IL-6,IL-17,TNF-α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NF-α的质量浓度.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IL-17,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加味独活寄生汤组IL-1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加味独活寄生汤对CIA大鼠关节炎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6,IL-17,TNF-α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通过药理学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注射牛Ⅱ型胶原及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性(CIA)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0.9 mg·kg-1)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5.13、20.52 g·kg-1·d-1)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通过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记录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9天起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第15天起足肿胀度及关节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形态功能受损,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1),膝关节滑膜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足肿胀度与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踝关节功能形态明显好转,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显著下降(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膝关节滑膜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负性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从而缓解CI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显著缓解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5.
赵呈雷  何晶晶  王馨莹  卢曼  杨杰  曹鹏 《中草药》2023,54(17):5640-5648
目的 研究全蝎-土鳖虫药对减轻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关节骨破坏的作用以及对破骨细胞分化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全蝎-土鳖虫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全蝎-土鳖虫低、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建立CIA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ig纯净水,其余各组给药干预4周。测定各组小鼠足趾肿胀情况;采用Micro-CT扫描的方法重建小鼠关节3D图并分析相关骨参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关节中破骨细胞分化情况。体外实验考察全蝎-土鳖虫药对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处理的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诱导破骨细胞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 p65核定位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破骨细胞分化、CIA小鼠骨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显著降低CIA模型小鼠足趾肿胀(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Micro-CT 3D重建结果表明,全蝎-土鳖虫药对明显抑制CIA模型小鼠骨破坏,保留小鼠骨结构完整性,显著改善骨参数(P<0.05、0.01);全蝎-土鳖虫药对显著减少关节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P<0.01);全蝎-土鳖虫药对高剂量组显著降低CIA小鼠骨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全蝎-土鳖虫药对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P<0.01),抑制NF-κB p65核定位;与RANKL对照组比较,全蝎-土鳖虫药对组p65、核因子-κBα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alpha,IκBα)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全蝎-土鳖虫药对能够减轻CIA小鼠骨破坏,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降低破骨细胞的分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治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CI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黄芩苷组(50mg·kg~(-1)·d~(-1))、甲氨蝶呤组(0.9mg·kg~(-1)·w~(-1)),观察膝关节切片进行HE染色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结果:与CIA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大鼠组关节破坏程度明显减轻,关节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苷能明显减少CIA大鼠关节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关节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白花丹素(PLB)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每组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模型+30 mg·kg-1地塞米松)、PLB-L组(2 mg·kg-1 PLB)、PLB-M组(4 mg·kg-1 PLB)和PLB-H组(6 mg·kg-1 PLB);除对照组外均构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模型,药物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记录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机械性痛阈(PWT)及关节炎症积分;HE染色观察大鼠足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应迹法检测各组关节滑膜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毛无光泽、关节肿胀、跛行、活动量与进食量减少、精神倦怠;地塞米松组、PLB-L组、PLB-M组和PLB-H组大鼠皮毛光泽度、脱毛情况、饮食、精神及行动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WT、PWTL显著降低,而关节炎症积分、足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程度、TNF-α、IL-6、Wnt3a、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PLB-L组、PLB-M组和PLB-H组PWT、PWTL显著增加,而关节炎症积分、足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程度、TNF-α、IL-6、Wnt3a、β-catenin、GSK-3β和MMP-1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存在PLB剂量依赖性(P<0.05);与地塞米松组相比,PLB-H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LB对CIA大鼠关节滑膜增生及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风湿宁胶囊(FSN)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h17/Treg平衡和对关节腔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方法观察风湿宁胶囊对CIA模型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中Th17(IL-17+CD4+)细胞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平衡状态的影响,并采用流式多重液相芯片技术检测CIA模型大鼠关节腔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7A、IL-4、IL-10)的含量,同时与正常大鼠、CIA模型大鼠和雷公藤多苷片(TPT)治疗大鼠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SN中、高剂量组大鼠Th17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调节性T细胞比率有上调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治疗组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影响与TPT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FSN中、高剂量可明显降低大鼠关节滑液炎症因子TNF-α、IL-6、IL-17A水平(P<0.05),FSN各组对关节滑液IL-4、IL-10水平未见明显的上调作用(P>0.05),与TPT组比较,各治疗组对局部细胞因子IL-6、TNF-α、IL-17A、IL-4、IL-10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SN能够明显降低外周Th17细胞比率,减少关节滑液炎症因子IL-6、TNF-α、IL-17A的分泌,但对外周Treg细胞比率和关节滑液中抗炎相关因子IL-4、IL-10的分泌无明显影响。风湿宁胶囊调节Th17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失衡状态、抑制滑膜细胞炎症介质过度分泌等作用可能是其治疗RA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CI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和桂枝芍药知母汤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评分和肿胀度、病理改变评分,并比较各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评分、左右足体积、造模足关节肿胀度、踝关节病理改变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治疗16d后,桂枝芍药知母汤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模型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治疗后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或P <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明显缓解CIA模型动物的各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防己黄芪汤对DBA/1小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DBA/1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CIA组及防己黄芪汤组(5.4 g·kg-1)。CIA组及防己黄芪汤组第1天以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DBA/1小鼠,于第21天以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免疫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并于二次免疫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28 d。第22天开始观察CIA小鼠的关节红肿等症状并进行关节炎评分,第49天取材后,进行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IA小鼠关节滑膜中血管新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IA小鼠关节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染检测CIA小鼠关节滑膜中成熟血管和不成熟血管的情况。同时,提取大鼠胸主动脉环,采用VEGF(20 μg·L-1)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的生长,加入不同浓度防己黄芪汤(0.25,0.5,1 g·L-1)作用后,显微镜下观察防己黄芪汤对VEGF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生长情况并进行拍照统计。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IA组小鼠炎症关节红、肿及畸形明显,临床关节炎评分、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新生情况显著升高,关节滑膜中的血管密度,CD31和VEGF的阳性表达量、不成熟血管的数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CIA组比较,防己黄芪汤组小鼠炎症关节的红、肿及畸形明显改善,临床关节炎评分、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新生情况显著降低,关节滑膜中的血管密度,CD31和VEGF的阳性表达量、不成熟血管的数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比较,VEGF能显著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的生长(P<0.01);与VEGF组比较,防己黄芪汤(0.25,0.5,1 g·L-1)可显著抑制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的生成(P<0.01)。结论 防己黄芪汤可有效缓解CIA小鼠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关节炎评分及发病率,同时具有抑制CIA小鼠关节滑膜中及大鼠胸主动脉环中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芒硝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芒硝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5-01-2008-11糖尿病足住院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回顾1996-01-2002-11糖尿病足住院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芒硝外敷,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甲硝唑注射液混合湿敷.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截肢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结论 芒硝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能显著缩短糖尿病足的治疗周期,降低治疗费用,机制可能和芒硝促进肿胀消退,改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苗药苗山妇乐(洁阴专用膏)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应用苗山妇乐(洁阴专用膏)进行治疗,每次一支(2g),每日一次,10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患者196例,于疗程结束后3天复查,有效率为86%。结论:苗山妇乐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Meta分析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百链学术搜索数据库,筛选出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出文献280篇,根据文献纳排标准,共排除263篇,最终纳入17项临床研究,共计1 45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36例,对照组717例。与西药组比较,中医外治法能显著提高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有效率[RR=1.27,95%CI(1.17,1.39),P<0.01]。预防性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药外治较西药组预防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效果更优[RR=0.25,95%CI(0.16,0.38),P<0.01],但对于预防轻度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中医药外治可能劣于西药组[RR=1.17,95%CI(1.03,1.33),P=0.02]。对于急性放射性皮炎反应评分,中医外治及西药组在一定程度上均能降低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67,95%CI(-4.41,0.79),P=0.18]。中医药外治能有效缩短临床治愈时间[MD=-4.28,95%CI(-6.18,-2.38),P<0.01],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D=3.17,95%CI(0.15,7.27),P=0.04],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另外根据文献报道,中医药外治在改善皮肤损伤所致疼痛方面有一定优势(P<0.05),但仍需更多数据支持。结论基于目前的研究,中医药外治法对于急性放射性皮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无论在皮损状态亦或是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数量较少,因此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主观上对真菌性外耳道炎缺乏认识,外耳道真菌病患者越来越多,但传统药物效果不佳。我科于2004-2005年对40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采用氟康唑注射液滴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筛选苗药定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靶点并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苗药定痛汤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OMIM数据库整理偏头痛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Cytoscape_v3.8.0构建药物-疾病-靶点多维网络,再利用DAVID、ClueGO进行GO功能和KEGG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运用TCMSP、TTD、GeneCards、OMIM,共筛选出苗药定痛汤129个潜在活性成分,2712个疾病靶点,共获得69个交集基因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GO分析包含生物学过程582个条目、分子功能60个条目,细胞组分64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73条关键通路,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13K/Akt、MAPK、NF-κB、SIRT1等多条信号通路相关。结论:苗药定痛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对该方的药理机制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外用功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吴茱萸外用的功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论证。结果:吴茱萸外用治疗人体上部的疾病,如咽痛、口疮、流涎、痄腮、大头瘟等;治疗病机逆上的病证,如高血压、喉喘鸣;所治疾病性质多属热证,如咽痛、喉痹、大头瘟等。治法上采用上病取下方法,足心外敷给药。结论:吴茱萸外用治疗上部疾病、火热病证与其苦味有关。吴茱萸味苦善降逆气、下气,对于上部火热病证可以引火下行,有降火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101-104
目的:探讨首乌藤的外用功能。方法:通过建立磷酸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模型、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豚鼠接触性湿疹模型、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的超敏反应模型,分别记录对致痒阈,30min内小鼠瘙痒次数,观察耳廓的恢复情况,并做肉眼观察评估分级,做病理切片,观察耳组织病理改变,计算其耳肿胀度,并观察耳组织病理改变,取蓝染皮肤浸泡液,用分光光度计在610nm处测定光密度值的影响。结果:首乌藤水煎液0.75g/足、0.5g/足、0.25g/足外用可显著抑制磷酸组胺引起的瘙痒,显著改善瘙痒症状,显著性改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耳廓皮肤病变,可显著抑制皮肤过敏;首乌藤水煎液2.7g/耳、1.8g/耳、0.9g/耳显著抑制豚鼠湿疹耳廓肿胀症状,显著改善豚鼠接触性湿疹耳廓皮肤病变,首乌藤水煎液0.45g/耳、0.3g/耳、0.15g/耳显著抑制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耳肿。结论:首乌藤具有较好的治疗皮炎湿疹及抗过敏的外用功效,具有收湿止痒功能。  相似文献   

18.
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夹板固定组35例,采用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石膏固定组33例,采用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整复6周后的肩关节Neer评分。结果:石膏固定组有3例患者因疼痛对治疗结果不满意2,组其余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满意,均无明显畸形。夹板固定组Neer评分高于石膏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0);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愈合时间:t=0.575,P=0.567;骨性愈合时间:t=1.901,P=0.062)。结论:手法整复后采用竹夹板外固定能使患者尽早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于洁 《中医临床研究》2014,(24):134-136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更令人畏惧.中医学认为,癌痛主要是由于癌毒内蕴、阻滞气机、气滞血瘀、正气虚弱、经脉失养所致.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此法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文章叙述了临床较常见的治疗癌痛的中医外治法,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小军 《中医正骨》2010,22(2):14-15
目的:观察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Ⅰ组采用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Ⅱ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的降低程度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与Ⅱ组比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1,P=0.000);两组治愈率比较,Ⅰ组治愈率高于Ⅱ组(χ2=5.07,P=0.024)。结论: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温针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