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抑郁症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药物治疗是应对精神疾病的首选方法。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抑郁症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副作用大等缺陷限制了应用。中药复方在抑郁症这种多因素、多病理靶点的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故综述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现状,为临床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和情绪障碍,与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炎性因子分泌、神经细胞通路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持续紊乱、肠道菌群环境改变及线粒体结构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发挥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会引起不良反应。中医药强调心身一体的整体观及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使其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而且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的作用方式在抑郁症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抑郁症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中药复方被证实可以调节改善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因此本文系统整理了近5年文献库中有关中医药改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将从中医药影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改善神经细胞可塑性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炎性因子分泌及改善HPA轴的紊乱方面,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环境进而改善抑郁症方面和中医药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抑郁症方面进行归纳阐述,研究发现大部分中药主要通过影响神经递质表达及改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而调节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以及线粒体功能的中医药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以为未来更好探究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特点。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从甘草抗抑郁活性成分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等方面分析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特点。甘草治疗抑郁症应用广泛,在改善动物行为学和生化指标上都有良好的疗效,其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抗自由基、抗炎等作用。甘草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稳定、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为临床筛选其抗抑郁中药活性成分以及处方配伍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甘草为常用补益中药,其抗抑郁作用近年受到关注。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甘草抗抑郁文献,从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制剂的抗抑郁研究进行阐述,表明甘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涉及抗氧化、抗凋亡损伤,抗单胺氧化酶、调节单胺神经递质等。通过复方配伍,具有健脾宁心、和中柔肝,和药解毒作用,用于抑郁症具有较好疗效。甘草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症诊治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神经递质紊乱、HPA轴亢进、Glu/GABA神经系统失衡及神经可塑性损伤等。文中对近5年来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抗抑郁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菖蒲是常用中药开窍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石菖蒲、石菖蒲药对以及复方的抗抑郁研究进行总结,阐述三者的抗抑郁作用、机理和发挥途径,其抗抑郁机制主要涉及单胺类神经递质、脑内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能力和脑神经元保护等方面。对石菖蒲的作用机制和配伍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效、低毒抗抑郁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也是国内外共同专注的焦点。对近年来抗抑郁中药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发现中药有效部位/成分、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在抗抑郁方面具有副作用小、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综述开心散及其有效成分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开心散抗抑郁作用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面,而抑郁症的其他发病机制,如对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的研究尚未涉及。开心散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主要涉及人参皂苷、远志皂苷、远志酮、茯苓多糖等,研究范围较为局限。作者认为,可利用网络药理、复杂网络技术研究开心散复方抗抑郁各有效成分的多靶点、多环节、相互调节的作用,以阐释开心散全方的物质作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香附及其复方在抑郁症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结合香附的临床功效和抑郁症的疾病特点,表明香附具有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理论基础。以香附为主药的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临床抗抑郁疗效肯定,作用途径包括单胺类递质系统、神经元损伤和凋亡、HPA轴功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多方面。香附及其复方的抗抑郁作用研究有助于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提高抑郁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药物治疗是应对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以单胺类神经递质为靶点的药物,普遍存在副作用大、起效缓慢、药价高和疗效差等缺点。而中药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为从中寻找出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提供了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主要有疏肝解郁类、养心安神类及理气祛痰与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根据饮片分类主要有补益类、理气活血类、安神与平肝息风类、清热化湿类及解表止咳类。中药抗抑郁药理学研究的新知见、新成果或对传统辨证论治临证思维及用药习惯带来深刻影响。本文先从与抑郁症发病相关的解剖结构及生化指标两方面进行简要叙述,再对近几年来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进行归纳。拟为中药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研发既有中医理论指导,又有长期临床应用经验为依据,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同时,中药复方中与临床疗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复杂多样、作用环节繁多等是中药的特点。现代中药新药发现需要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注重整体作用特点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密切结合。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关键问题是,用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实验方法学体系来揭示方剂功能主治和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在研发过程中,从立项依据到药效毒理研究均应考虑中药的特点。而且,药效研究应注意加强证候特点的体现,其中证候模型和病症结合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与中药功效相对应地生物学指标的确认等均至关重要。我们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中药优势领域药物研发,以大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2.
张淼  霍海如  王朋倩  戴丽  隋峰 《中草药》2018,49(3):505-51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五味作为药性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保障中医临床的准确合理用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相较于四性,中药五味属性与其临床功用的关联相对松散,主要源于五味属性中真实滋味和推演五味属性的混杂。基于此,以五味理论中的"辛味"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其药性理论的产生及构建过程,以及现代研究进展,明确"辛味"中药五味属性的来源以及药性理论的传统认识,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3.
肖佳妹  杨岩  周晋  贺福元  曾慧杰  杨岩涛 《中草药》2019,50(19):4589-4594
中药质量的控制是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中药加工全过程对最终质量影响巨大,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及确定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材鉴别、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加工等中药生产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总量统计矩可以全面反映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具有加和性、偶联性和强大的抗干扰性,可用于中药制药全过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还可用于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体内代谢过程研究,能够实现对中药及其复方质量的全面反映。通过系统分析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进展及总量统计矩法的原理及应用,尝试利用总量统计矩法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及确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佘一鸣  胡永慧  张莉野  刘素香  陈常青 《中草药》2017,48(17):3636-3644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群也逐渐增大。高脂血症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临床上,化学药针对高脂血症有很好的疗效,但存在毒副作用甚至毒性,长时间服用也存在耐药性等问题。中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具有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在临床上能够辨证治疗,发挥中医药特色,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进行综述,并分析探讨调血脂中药的开发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临床价值和传承创新的中药复方制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长明 《中草药》2019,50(17):3997-4002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新药研究和申报的主要类别和方向,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但由于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薄弱、有效成分不明确、多靶点作用等特点,再加上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方法、评价的局限,如何科学开展中药复方制剂设计工作成了一个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从药品基本属性和要求,结合中药复方新药研发路径、研发规律、研发策略的讨论,提出中药复方制剂设计应该基于临床价值和传承创新,以制剂安全有效为基础、尊重传统用药经验、质量源于设计、整体质量评价、质量均一稳定等作为中药复方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中药复方制剂设计中有关前处理、剂量、工艺、剂型、制剂处方设计以及设备选择与工业化生产等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也称煎剂)是中医师最常用的中药复方剂型,也是中药历史上应用最久和最广的制剂。药材是饮片的原料,饮片是制备提取物、构成中医处方和中药制剂的原料,更体现了传承发展中药的重要性。基于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科学认识汤剂质量,提高药典饮片和中成药质量评价研究理论和方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开展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应用为基础的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饮片和煎煮工艺的影响,形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既有利于确保中医处方用药的安全和疗效,也有利于认识标准汤剂在"药材-饮片-中成药"的质量及其标准的差异和价值,提升国家对中药饮片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有效;还有利于认识标准汤剂在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的传承研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药现代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道华 《中草药》2004,35(9):961-963
结合我国实际,对实施中药现代化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遴选常用、高效低毒、价廉、易得的中药及处方,建立国家基本中药材及处方目录,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建议由企业牵头,用GAP规范种植与栽培国家基本中药材,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可控性;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确立符合药材提取规范(GEP)的中药材提取方案;加强具有高可信度的中医病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解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药物筛选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所需的平台;组建一些符合新药研发规范(GLP)和新药临床规范(GCP)要求的国家中药药理毒理实验室及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形成准确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药化妆品是由纯中药制成或在化学化合物基质中添加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化妆品,因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绿色天然、安全可靠等特点正越来越为全世界消费者所喜爱,但并非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归纳并对化妆品中中药原料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进行分类,如皮肤刺激性、光毒性以及积累毒性(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生殖毒性等)。以期为中药化妆品中的中药原料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20.
阳长明 《中草药》2017,48(16):3253-3258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药新药研究和申报的主要类别和方向,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药特色的主要方面。结合多年的审评工作实践,浅谈对中药复方新药研究路径、研究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中药复方新药药学研究工作的要求,认为中药复方新药药学研究过程是一个质量设计、质量完善的过程,阐述了中药复方新药药学分阶段要求的审评认识;指出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路径、研发规律、研发策略乃至审评策略的讨论,有利于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审评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新药研发能力,促进中药新药创新研究,加快中药新药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