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杜仲中京尼平苷酸的提取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对杜仲中的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表L16 (45 ) ,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以及提取有机溶剂乙醇含量为因素 ,以京尼平苷酸提取率为指标进行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测定京尼平苷酸提取率。结果 :最佳提取参数为 ,温度为 50℃ ,时间 1h ,提取 1次 ,80 %的乙醇 ,料液比为 1∶12。应用最佳提取工艺对杜仲原料进行了筛选。结论 :该工艺为杜仲中京尼平苷酸的大规模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京尼平脂质体处方。方法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京尼平脂质体,以大豆卵磷脂(PC)与胆固醇质量比(X1)、脂类与京尼平质量比(X2)、磷脂质量浓度(X3)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为评价指标,筛选京尼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结果京尼平脂质体最佳工艺处方为X1=6.65,X2=11.75,X3=6.67。包封率为63.37%,载药量为5.11%。结论 Box-Behnken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京尼平脂质体处方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3.
栀子中京尼平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筛选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对栀子进行发酵,使得其中的京尼平苷转化为京尼平。方法通过底物特异显色筛选模型筛选菌株,并使用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可达到8.2 u/ml的青霉Penicillium nigricans,并优化了发酵转化条件,使得京尼平苷的转化率可达到95%以上。利用波谱法对发酵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证明转化产物为京尼平。结论通过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使栀子中主要成分京尼平苷转化成具直接作用的有效成分京尼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制备生杜仲、盐杜仲、杜仲炭3个规格炮制品,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对各炮制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均符合药典要求。运用HPLC-DAD对生杜仲、盐杜仲、杜仲炭及杜仲叶中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杜仲皮主要含有木脂素类化合物松脂醇二葡萄糖及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京尼平、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而杜仲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和酚酸类化合物绿原酸;2杜仲皮中松脂醇二葡萄糖含量约是杜仲叶中含量的18倍,盐炙和炒炭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质量分数约分别下降30%,85%;3杜仲皮中京尼平、京尼平苷和京尼平甘酸含量约为杜仲叶中京尼平、京尼平苷和京尼平甘酸含量的3,23,28倍,盐炙后京尼平、京尼平苷和京尼平甘酸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40%,40%,炒炭后京尼平、京尼平苷和京尼平甘酸质量分数分别降低98%,70%,70%;4杜仲皮中咖啡酸含量约是杜仲叶中咖啡酸含量的3倍,盐炙后咖啡酸质量分数约下降50%,炒炭后咖啡酸质量分数下降约75%;杜仲皮中绿原酸含量约为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1/6,盐炙和炒炭后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下降40%,75%;杜仲皮中槲皮素含量仅为杜仲叶中1/40,盐炙和炒炭后槲皮素质量分数分别降低60%,50%。  相似文献   

5.
栀子中京尼平苷提取方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栀子中京尼平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栀子中京尼平苷的提取方案.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4 nm.栀子粉末先醋酸乙酯回流提取,滤渣再用80%乙醇回流,考察提取效率及京尼平苷纯度.结果 京尼平苷在12.5~2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用乙醇回流的提取方式可使京尼平苷提取较完全,醋酸乙酯提取所得京尼平苷纯度较高.结论 提取溶剂的种类对栀子中京尼平苷的提取效率及纯度有较大影响,先醋酸乙酯再乙醇的提取方法,可以得到部分纯度较高的京尼平苷,且不浪费药材,减少纯化等后续处理的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栀子中京尼平苷,方法快速、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6.
陈骁鹏  吴芸  叶慧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2):2080-2084
目的:探索并对比中药杜仲中京尼平苷酸的精制工艺。方法:以京尼平苷酸为指标,在明确跨膜压力差、pH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膜孔径、跨膜压力差、pH,优选杜仲提取液的浓缩工艺,并与减压浓缩对比分析。结果:优化京尼平苷酸纳滤浓缩工艺为膜孔径400 Da,跨膜压力差1.40 MPa,pH 6.80,京尼平苷酸平均截留率为(93.7±1.8)%,与理论截留率为95.0%相近,且明显高于减压加热浓缩工艺。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的杜仲中京尼平苷酸的精制工艺,工艺高效可行,可以避免热处理引起的成分转化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和京尼平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考察毒性剂量下,性别差异对京尼平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雌雄两组,分别灌胃给与700 mg/kg的京尼平苷水溶液,收集各时间点的大鼠血浆,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京尼平苷和京尼平浓度,通过DAS 2.1.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京尼平苷后,体内京尼平苷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雄性组AUC(0-t)为(17860±6886)μg·h/L,Cmax为(3059±1499)ng/ml,t1/2为(7.4±3.4)h;雌性组AUC(0-t)为(17197±7576)μg·h/L,Cmax为(3904±1062)ng/ml,t1/2为(5.3±2.9)h。结论:灌胃700mg/kg京尼平苷后,京尼平苷药动学特征不具性别差异,而京尼平的药动学特征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栀子中主要活性成分京尼平苷和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MS/MS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栀子水提取液中主要成分。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扫描范围10~1000(m/z);色谱测定使用ACEC8(100mm×2.1mm,5um)色谱柱,以甲醇一水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结果:栀子中确定了京尼平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和羟异栀子苷等3种成分;在定量分析中主要成分京尼平苷和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均在0.1~100tt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0和r=0.99998)。结论:HPLC—MS/MS法对栀子中主要成分可准确、快速、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生药栀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制备柚皮苷乳膏的处方,并制备得到柚皮苷乳膏。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乳膏处方,采用乳化法制备乳膏,并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含量。结果:优化后的乳膏处方是柚皮苷5 g、硬脂酸15 g、液体石蜡15 g、羊毛脂2 g、三乙醇胺4 g、甘油5 g,蒸馏水加至100 g,柚皮苷乳膏的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柚皮苷乳膏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桅子中京尼平苷的提取与分离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四种因素对京尼平苷提取的影响;筛选出335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京尼平苷,研究了pH值、温度、样品浓度等对树脂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最佳条件下,分离得到的京尼平苷纯度较高,产率在60%以上。结论:采用大孔树脂分离京尼平苷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彝族药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学成  仝燕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7):1338-1343
该文拟研究冬青油的体外经皮促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选择蛇床子素和桅子苷作为亲脂性和亲水性模型药物,利用体外透皮试验测定冬青油的经皮促透效果;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冬青油对大鼠皮肤角质层分子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直观观察冬青油对大鼠皮肤表皮的影响,探讨其经皮促透机制。结果表明,当冬青油达到一定应用浓度后对蛇床子素和桅子苷均具良好经皮促透效果,但对蛇床子素的促透效果更佳,接近于常用经典促透剂月桂氮酮;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显示,冬青油主要作用于皮肤角质层脂质,降低角质层致密排列,从而降低皮肤屏障作用。由此可知,冬青油作为促透剂可有效增加亲脂性和亲水性药物的透皮吸收,且对亲脂性药物促透效果更佳,这与其作用于皮肤角质层脂质而改变皮肤表层致密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氮酮对如意金黄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氮酮对如意金黄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选择大鼠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用HPLC测定样品中大黄酚含量,比较氮酮质量浓度对如意金黄乳膏透皮吸收的影响,得出不同时间段的累积渗透率,计算渗透速率常数。结果:氮酮质量浓度为0,1%,2%,3%,4%的如意金黄乳膏样品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0.006 06,0.009 47,0.018 74,0.019 18,0.015 05μg.cm-2.h-1。结论:可选择氮酮作为如意金黄乳膏的促透剂,最佳质量浓度为3%。  相似文献   

14.
氮酮和油酸增强黄芩苷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透皮吸收研究以改进型F ranz扩散池为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透过量,以均匀设计法考察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氮酮体积分数为10%时,黄芩苷24 h累积透过量为466.11μg/cm2,油酸体积分数为14%时,24 h累积透过量为77.34μg/cm2,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24 h累积透过量为641.88μg/cm2,促渗性能为146.69。结论氮酮和油酸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两者配伍可产生协同促进作用,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黄芩苷壳聚糖微粒,并与黄芩苷乳膏体外经皮扩散行为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中和法构建微粒,正交试验法优化构建条件;利用Franz扩散池进行微粒与乳膏体外经皮扩散行为的比较。结果:微粒的最佳构建条件为:药物/材料比(1∶3),壳聚糖浓度2 mg/mL,反应10 min,包封率与载药量均达60%以上;微粒与乳膏经皮扩散36 h后,药物累积扩散百分率分别为4.04%和30%,皮层药物百分含量分别为0.11%和0.14%(n=3)且无统计学差异(W=7,P=0.127)。结论:采用中和法构建黄芩苷壳聚糖微粒,简便易行;且皮肤给药时具有局部药物贮库和一定的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合成水杨酸天然冰片酯并研究其透皮吸收。方法 酸性条件下,酯化反应制备水杨酸天然冰片酯;以2%氮酮为促透剂,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小鼠皮肤的体外渗透性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累积透过量。结果 水杨酸天然冰片酯结构通过UV、IR、1H-NMR等图谱的综合解释加以确证;其透皮吸收符合Higuchi方程,累积透过量(Q)与t成线性关系。12 h平均累积透过量为2.611 2 mg;12 h平均透皮速率常数为0.253 9 mg·cm-2·h-1。结论 水杨酸天然冰片酯合成方法操作简便;2%氮酮对水杨酸天然冰片酯有良好的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鹏  闻铁柱  康怡 《中草药》2018,49(23):5561-5567
目的考察桉油作为经皮促渗剂的皮肤刺激性与在体经皮促渗活性,为其在外用制剂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CCK-8实验测定桉油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的细胞毒性,利用皮肤水分流失(TEWL)仪测定桉油对大鼠腹皮完整性的影响,评价其作为经皮促渗剂的皮肤刺激性;选择川芎嗪和栀子苷为亲脂性和亲水性模型药物,利用反向渗析法测定微透析探针对模型药物的在体回收率,测定在桉油作用下对川芎嗪和栀子苷的皮肤药动学行力的影响。结果桉油对HaCaT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52 mmol/L,显著高于常用化学促渗剂氮酮的0.266 mmol/L,同时桉油作用下对大鼠皮肤TEWL值具有一定影响,但弱于氮酮,提示桉油可能具有一定皮肤刺激性,但明显弱于氮酮;大鼠在体经皮微透析实验显示,桉油对川芎嗪和栀子苷的经皮促渗倍数(ER)分别为11.40和13.79,提示其对亲脂性和亲水性药物均具良好的在体促渗效果,对亲水性药物的促渗作用稍好,虽然桉油的整体促渗效果弱于氮酮,但对川芎嗪的促渗倍数与氮酮(ER=15.89)相接近。结论桉油对亲脂性药物和亲水性药物具有良好的在体经皮促渗效果,且与化学促渗剂相比,具有相对温和的皮肤刺激性,这为其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何良飞  陶玲  管咏梅  陈丽华  朱卫丰  金晨  吴璐 《中草药》2018,49(12):2817-2825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性能和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MTT法确定雷公藤甲素与阿魏酸的配伍比例。采用注入法制备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并对其粒径、包封率、电位、分析方法学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醇质体的体外透皮实验。结果雷公藤甲素与阿魏酸的配伍比例为1∶100。醇质体优化处方为乙醇体积分数为20%,磷脂质量分数为2.2%,超声时间为90 s,制备出的醇质体外观为澄清液体,微有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46.75±2.39)nm,Zeta电位为(-46.32±3.76)m V,包封率为(67.72±1.10)%。醇质体中阿魏酸、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醇质体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有良好透皮吸收特性,可为雷公藤有效成分的局部透皮制剂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后对雷公藤甲素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的角度探讨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2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通过HPLC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和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57∶43),检测波长230 nm]的含量,计算其累积渗透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等渗透动力学参数。结果:与雷公藤乳膏相比,雷公藤-白芍配伍乳膏均能降低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的累积通过量,但对雷公藤甲素的累积透过量无影响;其中雷公藤-白芍以比例1∶2和1∶3配伍的乳膏中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的24 h累积透过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雷公藤与白芍配伍经皮给药能降低毒性成分的透过量,同时不影响主要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的透过量,从而达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莫匹罗星乳膏处方,进行含量测定的条件研究,测定乳膏的流变学性质,对制剂稳定性进行部分项目考察。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乳膏,以乳膏外观、分散相粒径、稳定性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旋转粘度计测定流变学性质。结果最佳处方为硬脂酸-单甘酯-十六醇-液状石蜡-凡士林.卖泽-乳化剂OP-莫匹罗星-丙二醇-复合防腐抗氧剂-蒸馏水(7.5g:2.8g:3.0g:13MI:4.0g:6.0g:7mL:2.0g:10.0g:2mL:40mL),莫匹罗星回归方程为A=0.0877712+0.00855,r=-0.99995,线性范围为(1.5~12)u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2.656),下行线方程为D=0.137T-38.45,r=0.9909,上行线方程为D=211.811gT-559.50,r=0.8860。结论莫匹罗星乳膏属塑性流体兼触变性,符合乳膏剂的制备要求,质量可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