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中维医巴豆霜脂肪油和总蛋白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巴豆采用中维医不同方法炮制后脂肪油及总蛋白质的变化。方法:采用石油醚冷浸法测定脂肪油含量;GC-MS法分析测定脂肪油成分;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的含量。结果:生巴豆、中医传统巴豆霜、维医巴豆霜的脂肪油含量分别为58.84%、19.17%、38.80%;GC-MS分析确认了15、17、21个成分及含量;总蛋白含量分别为35.375、22.395、21.425mg/g。结论:巴豆炮制后脂肪油的成分有所增加,共有成分含量增减不一;脂肪油和总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炮制菟丝子脂肪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菟丝子内脂肪油含量。结果: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后菟丝子内脂肪油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得出含量最多的是盐制品为6.96%,最低的是水煮品为5.11%,所有炮制品脂肪油含量从低至高分别为水煮品(5.11%)、清炒品(5.51%)、生品(6.16%)、酒制品(6.48%)、盐制品(6.96%),菟丝子经盐制和酒制后脂肪油含量比其他方法炮制后的含量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内脂肪油含量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控制炮制后脂肪油含量,可有效发挥菟丝子饮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制蛋黄油中脂肪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蛋黄油中主要成分脂肪油的影响。方法 :罗紫-哥特里法测定脂肪油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 ,药典法测定脂肪油理化性质。结果 :烘法和干馏法炮制的蛋黄油中脂肪油含量 ,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含量以及酸值、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率相近 ,氯仿提取法制备品则差异较大。结论 :烘法和干馏法制备的蛋黄油中脂肪油部分没有明显区别 ,二者与直接用氯仿提取的蛋黄脂肪油相比则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制霜方法制备巴豆霜饮片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彦琳  金峰  杜杰  梁焕  任玉珍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1):1201-1203
目的:研究不同制霜方法对巴豆霜饮片质量的影响,为炮制巴豆霜时选择合适的制霜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巴豆霜标准项下收载的检测方法和文献报道的溶血实验法,对压榨法、稀释法、加热稀释法、提油返油法4种方法制备的巴豆霜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及溶血实验。结果:4种方法制备的巴豆霜中巴豆苷的含量排序:提油返油法压榨法加热稀释法稀释法,其中提油返油法和稀释法制备的巴豆霜有明显溶血现象。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稀释法由于辅料淀粉的加入,巴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且有溶血效应。相比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压榨法更适合作为巴豆制霜方法。  相似文献   

5.
巴豆霜的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豆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L.的成熟种子。为峻下逐水药 ,有大毒。种仁含脂肪油 (巴豆油 )约 40 %~ 60 %、蛋白质 18%。其中脂肪油既为有效成分 ,又具有很大毒性。而所含蛋白质中的毒性球蛋白 (巴豆毒素 )能溶解红血球 ,使局部细胞坏死 ,但遇热会丧失毒性。历代本草对巴豆大多采用去油制霜的炮制方法以降低其毒性 ,缓和泻下作用。《中药炮制学》和《中国药典》中对巴豆霜的制备 ,除介绍了传统的去油制霜方法外 ,还介绍了一种改进工艺 ,即首先测定巴豆仁中脂肪油的含量 ,然后加淀粉研磨混匀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药典规定 (18~ …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柏子仁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探讨柏子仁含油量和总二萜含量的关系,考察不同炮制法对柏子仁中脂肪油和二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柏子仁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利用石油醚测定脂肪油含量,采用蒸、炒、制霜等方法炮制柏子仁。结果:总二萜在0.011 7~0.058 3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RSD0.7%。脂肪油含量和总二萜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度达87%。柏子仁生品经蒸制、炒制后脂肪油和总二萜含量明显增加,制霜后二者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柏子仁中脂肪油和二萜类成分的含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蒸或炒制后有利于柏子仁中油脂性成分提出;制霜后脂肪油和二萜类成分含量减少,减小了滑肠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Zeng B  Huang MQ  Tang JP  Xiao ZP  Jiang DX  Lai XP 《中药材》2012,35(3):371-375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巴豆炮制工艺,提供一种更简便、更高效、更安全的炮制方法,得到稳定的、低毒的巴豆炮制品。方法:以巴豆中的有效成分巴豆苷和有毒成分巴豆毒蛋白的含量作为监控指标,设立不同温度、不同厚度和不同烘制时间进行考察,确立好各因素水平后,以最佳烘制工艺炮制得到一批巴豆,将其与生巴豆作急性毒性试验与胃肠推进试验的对比研究。结果:最佳烘制工艺为烘制温度180℃,铺放厚度3 cm,烘制时间90 min。生品的LD50为888 mg/kg,炮制品的LD50为2139 mg/kg。结论:该炮制工艺经济简便、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菟丝子脂肪油含量测定及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称取一定量菟丝子中药材,按量粉碎成粗粉,分别采用清炒、酒制、盐制、水煮、生品不同方法对粗粉进行炮制,以乙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炮制后药材脂肪油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脂肪油含量的影响。结果:测量结果显示菟丝子药材生品的平均脂肪油含量为5.46%,药材经过炮制后其平均脂肪油含量为4.83%~6.37%;脂肪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盐制品脂肪油含量6.37%最高,水煮品脂肪油含量4.83%最低,所有炮制品脂肪油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盐制品(6.37%)酒制品(6.17%)清炒品(5.63%)生品(5.46%)水煮品(4.83%)。结论:菟丝子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脂肪油含量影响有一定差异,其中酒制品、盐制品中脂肪油含量较高,临床中可选择最佳炮制加工方法以控制脂肪油含量进而有效掌握菟丝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菟丝子中脂肪油含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取菟丝子中药材,按量粉碎成粗粉,分别采用盐制、酒制、清炒、水煮等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平行三份,并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炮制后脂肪油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炮制中药菟丝子脂肪油含量的差异。结果:盐制品脂肪油的含量最高达7.13%,其次依次为酒制品的6.76%、清炒品的5.25%,水煮品脂肪油的含量最低,仅为4.82%,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下菟丝子的脂肪油含量各异,可考虑使用脂肪油含量来评价菟丝子炮制品的质量,临床也可通过控制炮制后脂肪油含量以有效掌握菟丝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有毒中药炮制前后几种有害无机元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川乌、巴豆、天南星炮制前后煎煮液中几种有害元素砷、汞、锑、铅、铋、钼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炮制后这些有害元素的含量大多较炮制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千金子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千金子制霜新工艺。方法:以秦皮乙素、七叶树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法对传统制霜和新法制霜制得的成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新法与传统法制霜的成品在脂肪油、秦皮乙素、七叶树苷的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说明新法(提油返油法)制霜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方法,不仅提高效率、更易控制成品质量,而且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川乌微波炮制工艺优选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研究川乌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川乌不同微波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并以其为指标与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比较,全面评价川乌微波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为川乌经润透法处理后,于60%微波火力下炮制18 ~ 20 min,与传统炮制法比较,其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且6种单、双型生物碱的含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川乌炮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规范制首乌的炮制工艺,稳定制首乌饮片的质量,该研究基于物质基础内涵对不同炮制方法及不同炮制时间制首乌进行了共性变化规律分析,考察了黑豆汁炖、清蒸、黑豆汁蒸和黑豆汁黄酒蒸4种炮制方法制首乌,在炮制24,32,40,48 h时,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多糖、寡糖类等9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HPLC-DAD测定二苯乙烯苷类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类成分含量;HPLC-ELSD测定D-果糖、D-无水葡萄糖与蔗糖含量,绘制含量测定结果比较图,结合聚类分析和熵权TOPSIS模型,寻找不同炮制方法制首乌炮制过程中物质基础共性变化规律时间区间。结果显示,炮制32 h左右,4种不同炮制方法制首乌各主要成分含量具有一定共性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质量。因此,将不同炮制方法制首乌炮制过程中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相似时区设置为32 h左右。该研究表明4种炮制方法具有"统一"的可能性,研究结果为不同炮制方法制首乌作为同名饮片使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连翘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连翘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活性等指标的影响,为连翘的合理炮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出物含量;用HPLC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条件对连翘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用DPPH清除自由基法评价抗氧化作用;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评价抗菌作用.结果: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水煮炮制条件为,加6倍水,沸水煮8 min.结论:不同炮制条件下连翘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活性等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李影  孙佳明  杜鹤  刘文丛  张辉 《吉林中医药》2013,(12):1250-1252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珍珠母蛋白质含量及其凝胶电泳特征谱带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珍珠母蛋白质含量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获得珍珠母总蛋白质凝胶电泳谱带。结果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珍珠母超微粉的蛋白质含量最大,而烘烤品、生品的依次降低;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表明3种样品均主要含有4条条带,生品、烘烤品和超微粉各条带平行比较时颜色依次加深。结论生品、烘烤品和超微粉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基本相同,而蛋白质含量依次升高,其中超微粉样品含量最高,说明超微粉碎技术可以作为贝壳类药材新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白术水煎液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炒制对白术水煎液中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以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和水溶性总糖的含量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选白术水煎液最佳制备工艺.并按优选条件分别制备白术、清炒白术和土炒白术水煎液,比较各水煎液中总糖、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及煎出率.结果:优选的最佳水煎工艺条件为14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炒后白术水煎液中总糖含量、白术内酯Ⅰ,Ⅱ,Ⅲ总含量均明显增高,与生品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总糖含量指标上,土炒品明显高于清炒品.结论:白术与辅料土共同加热炮制后更有利于其化学成分煎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干燥方式,为建立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对采收期的射干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55℃、85℃、105℃烘干5种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射干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晒干、阴干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鲜药材有所下降,晒干样品含量降低了27%,阴干样品含量降低了9%;三种烘干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影响较小,其中以105℃烘干2h效果为最佳,85℃次之。结论:研究表明105℃烘干2h为射干最佳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有效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