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以方药分析为基础探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候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中风病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 通过对从维普数据库检索的1990~2008年中医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379篇文献的用药分析,探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①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平肝熄风药、补气药、补阴药、化痰药;②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证型以血瘀、内风、气虚及阴虚证为主.结论 现代文献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也由此揭示了其证型分布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临床、科研及中医中风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应用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对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以80~89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占50%;病程≥5年患者占68%,平均病程8.01年;肾精亏虚证占49%,痰浊阻窍证占18%,瘀血阻络证占17%。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位居血管性痴呆前三位,是最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证治分析为基础探讨肺癌临床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规律,更好地指导肺癌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肺癌161篇文献进行证治分析,探讨肺癌证型分布及中医治疗规律。结果肺癌临床证型以气虚、阴虚、痰证、瘀证、脾虚、毒结为主,用药频次较多的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结论现代文献中肺癌证型及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肺癌的证治特点及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30年生物医学期刊有关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文献的处方录入,对其用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探索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频数分析结果显示,菖蒲、川芎、黄芪、何首乌、远志、丹参、当归、枸杞子、郁金、水蛭、淫羊藿等为常用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本病治疗的用药规律.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处方规律,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同时也是血管性痴呆证候规范化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瑾等 《陕西中医》2014,(4):83-85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且中医辨证量表(SDSVD)分值也最高,表明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气血亏虚是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将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做出证候诊断,并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及脏腑定位统计分析与上、中、下三焦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三焦证候,其中下焦证候的出现比率较高,且两焦及三焦兼证较多。[结论]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司或为本病可能的基本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发军  崔娟  尤劲松 《新中医》2018,50(8):60-62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岭南地区中医证候的构成特点。方法:纳入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9 8例,进行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评分,分析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的特点。结果: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多见,比例分别为44.40%、25.92%、16.70%;中医证候组合形式多为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形式,单一证候仅出现1种,为肾精亏虚证型;两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8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肾精亏虚+痰浊阻窍为主;三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6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气血亏虚为主;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大部分都为虚实夹杂。结论: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主,并以组合形式出现为主,多为两种或三种证型组合,构成虚实夹杂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性头痛中医辨证分型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整理近15年中医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应用Excel 2007及SPSS17.0等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结果:血管性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以"瘀阻脑络证"出现频率最高,其相关证候要素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实性证素与虚性证素则分别以"血瘀"和"气虚"所占比重最大。结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能更清楚地发现血管性头痛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证候谱分布及其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研究,探讨本病证候分布规律,为提高IgA肾病的辨证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主、次症定证候法确定证候类型,分析中医证候分型与西医实验室指标及肾功能的关系。结果:本证以气阴两虚证居多,兼证以湿热候多见。气阴两虚证多见慢性肾炎型,脾肾阳虚证多呈大量蛋白尿型。肾小球滤过功能由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其证候呈现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的演变规律。当本虚证兼瘀血候时肾功能损害较重,兼湿热候时尿蛋白排泄量较多。结论:IgA肾病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其证候变化与病情轻重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既病防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阴阳两虚型最多,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有特点,总的来说大多以体重变化、腰膝酸软、肢体困重为主要共同症状。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世界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总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痛苦和精神压力。在治疗上,西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文章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从补虚、化痰、祛瘀和解毒四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况,给科研工作者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具有益气活血、开窍醒神、填精补髓作用的中药制剂通脉益智丹,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取得了较好的益智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本药具有降脂、降纤、改善血液流变性,使缺血脑区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神经原功能得以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医案研究探讨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治疗IMN中药复方,运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中药复方统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治疗IMN的证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4篇、医案75则,其中80.4%来源于期刊文献。IMN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多在肾、脾,病性多为气虚、湿热、血瘀,常见证型为脾肾气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之证,治疗上多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药方治疗IMN的核心用药和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国医大师诊治肝郁证候的医案,发掘肝郁证候的诊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录于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的国医大师肝郁证候医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分析40位国医大师共258则医案,肝郁证候主要表现为失眠、烦躁、食少、疲乏、月经异常等,常兼夹脾虚、血瘀、湿热、痰湿等证候,遣方用药多以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丸、温胆汤等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候具体化裁。结论:国医大师针对肝郁证候治疗的用药平实,重在辨治与精准用药,其理论与诊治经验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是临床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为临床表现,患者生存质量差,治疗护理费用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血管性痴呆,现代医学无明确推荐治疗用药,且疗效欠佳,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防治血管性痴呆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尚无明确的中医相关诊断标准。临床预测模型符合当前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思维模式,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建立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临床预测模型将会对本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帮助。本文从血管性痴呆的基本危险因素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构想进行阐述,旨在论述和构想一个能够预测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模型及建立条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建立早期预警机制的可能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荟萃近20年的血管性痴呆防治经验和文献,并对笔者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血管性痴呆的诊疗规范"进行总结,分析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和难点。结果: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优势明显,特别是痴呆早期应用针灸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但仍需解决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结论: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寻找早期"预警信号",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对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中医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20,(1):83-86
近5年,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集中在瘀、痰、虚三端;辨证方面主要涉及瘀血阻络、肾精亏损、痰浊阻窍等证型,另创新性提出了三元络脑、分期论治等辨证方法;治疗上中药主要涉及补益药、开窍药、活血药等,选穴主要有百会、神庭、中脘、太溪、三阴交等;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神经递质的含量、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及改善血液黏稠度等方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虽优势明显,但尚处于初始阶段,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等均有待制定。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9.
向阳红  侯聪 《光明中医》2016,(19):2869-2870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轻颗粒加减联合行为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NAFLD患者103例,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口服以双轻颗粒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3型5个基础方中药并联合行为干预。对照组口服血脂康并联合行为干预。2组疗程均为16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以及肝脏超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及肝脏超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8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双轻颗粒为基础方的辨证论治中药可明显改善NAFLD患者临床征候群,并可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超声下脂肪肝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