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结合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黑顺片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黑顺片饮片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同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Q-Marker,采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建立了25批黑顺片饮片指纹图谱,确认了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6个色谱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22~0.999。聚类分析将25批样品大致聚为2类,主成分分析显示S4、S10、S11批次的样品质量显著区别于其他批次;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次乌头碱等6种成分均是黑顺片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发挥抗肿瘤、抗炎、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分子对接表明以上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可能是黑顺片潜在Q-Marker。结论:本实验从多层面综合获取黑顺片的质量信息,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初步预测及验证,为进一步研究黑顺片作用机制,全面控制饮片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总结附子理中丸质量标准研究文献,为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文献并对临床使用的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浓缩丸、水蜜丸和片剂的定性鉴别、指纹图谱、检查和含量测定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处方中5味中药的显微鉴别和薄层层析鉴别方法都得到研究。通过指纹图谱多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质量差异较小,而不同厂家的质量差异较大;君药制附子中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使药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都作为含量测定成分进行研究。结论:应根据附子理中丸组方特点,建立君药制附子和其他药味中主要成分的指纹图谱定性鉴别和多成分含量测定质量控制方法,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附子生物碱进行分析鉴定并探究其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Q-TOFMS分析鉴定附子生物碱成分,基于溶出率分析附子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鉴定了附子中的36个生物碱成分,并测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溶出变化。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等)迅速降低,约2 h几乎检不出;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羟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去氧乌头原碱、脱水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先逐渐升高,6~8 h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酯型原碱(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一直持续升高;其他原碱先逐渐升高,6~8 h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结论:对附子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了附子煎煮过程中各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附子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比较建昌帮阴附片、阳附片、淡附片3种附子炮制品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成分角度为炮制减毒增效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分别对3种附片的炮制过程进行过程性取样,得到生附片、阴附片清水漂制(阴漂制)、阴附片姜汁润(阴姜润)、阴附片蒸制(阴蒸制、阴附片)、阳附片清水漂制(阳漂制)、阳附片砂炒(阳砂炒、阳附片)、淡附片清水漂制(淡漂制)、淡附片米泔水漂制(淡米泔水漂)、淡附片烤制(淡烤制、淡附片)样品,经UPLC-MS/MS检测提取液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去甲猪毛菜碱、附子灵、去甲乌药碱的含量,再针对11组样品进行含量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3种饮片炮制过程中,漂制可大幅度降低附子中12种生物碱的含量;蒸制、炒制和烤制可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显著提高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的含量。阴附片在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持续降低,单酯型生物碱、胺醇型生物碱呈现先降低后上升;阴附片、阳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乌头附子类HPCE-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乌头、附子及炮制品的指纹谱进行比较。方法以40mmol/L乙酸钠-60mmol/L乙酸铵-80 mmol/L tris试剂-25%甲醇(p H 8.3)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16 k V,检测波长为235nm,以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为参照物(IS),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乌头附子类HPCE-DAD指纹图谱;发现生品与炮制品的HPCE-DAD指纹谱有显著差异。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乌头附子类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汤方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附子甘草汤中的含量差异,为方剂配伍的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麻黄-附子药对麻黄的有效成分去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及附子的有效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结果:药对及2种汤剂中5种麻黄生物碱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附子中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黄-附子药对主要药效成分在不同方剂中含量的差异与其临床应用相关,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6)
目的分析泥附子商品等级划分的合理性。方法采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不同等级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尼奥林、附子灵、宋果灵、塔拉乌头胺、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14种生物碱的含有量,并采用聚类分析初步验证附子分级的科学性;采用冰醋酸扭体法,以小鼠扭体次数和扭体潜伏期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等级附子水提液的镇痛效果;采用大鼠尾静脉推注测定最小致死量,研究不同等级附子70%醇提液的毒性差异。结果 14种生物碱在不同等级附子中含有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附子质量的增大,双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呈降低趋势,强心成分呈升高趋势,单酯类生物碱变化不明显;各等级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小鼠扭体潜伏期存在缩短趋势;质量大于40 g的附子毒性明显低于小于40 g附子。结论附子分级在毒性评价上具有显著意义,质量大的附子具有毒性小的特点,而在镇痛疗效上并无明显差异。大个头附子强心成分具有升高趋势,但体内活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细辛挥发油类成分(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 h)和稳态渗透速率(Jss)为指标,考察麻黄组、附子组、细辛组、麻黄-附子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麻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对大鼠背部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各成分的Q12 h和Jss比较,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排序均为全方组麻黄-细辛组麻黄组麻黄-附子组,且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排序均为附子-细辛组附子组麻黄-附子组全方组,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甲基丁香酚排序为细辛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各组中细辛脂素的Q12 h和Jss差异不大。结论:不同配伍组方对MXF中各指标成分的经皮吸收有影响,且对不同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成分不同,经皮吸收效果也不同。细辛对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子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经皮吸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麻黄和附子均会对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代珊  朱红梅  李帅  毛九州  张爱军 《中成药》2022,(4):1198-1203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测定附子不同炮制品中14种生物碱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5种现代方法和1种古法炮制附子,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多根乌头碱、宋果灵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炮制品的差异.结果 ...  相似文献   

11.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经口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屈艳格  陈军  王冬月  蔡宝昌 《中草药》2013,44(8):1008-1012
目的 比较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大鼠ig给药后取血,以石杉碱甲为内标,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马钱子碱,DAS l.0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ig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单体给药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与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ig给以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后,马钱子其他生物碱类成分对马钱子碱有吸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林旗  蒋司晨  陈镇  王胜玫  何阳  邓桂明 《中草药》2022,53(15):4730-4737
目的 探讨乌药挥发油对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乌药挥发油高、中、低剂量(3.76、1.88、0.94 g/kg)组和复方丹参片(1.20 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sc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双因素复合刺激14 d制备寒凝气滞血瘀证模型。从造模第15天开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2%聚山梨酯-80溶液,1次/d,连续7 d;在给药过程中间隔2 d给予1次造模条件,维持大鼠血瘀证表现。末次给药后的第2天对各组大鼠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浆NO、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胸主动脉组织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  相似文献   

13.
周惠芬  何昱  张宇燕  杨洁红  舒明春  万海同 《中草药》2016,47(19):3463-3468
目的 探讨黄芪川芎有效部位配伍给药后川芎嗪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再灌注同时ig给予黄芪川芎有效部位配伍组方(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川芎总生物碱、川芎总有机酸各100 mg/kg),给药后0.083、0.25、0.5、0.75、1.0、1.5、2.0、3.0、4.0、6.0 h各时间点眼眶静脉丛取血0.5 m L。RP-HPLC测定血浆中川芎嗪的浓度,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采用DAS 3.2.6软件拟合PK-PD结合模型,并计算药动学与药效学参数。结果 大鼠血浆中LDH活性效应值与川芎嗪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以效应室联结的Emax模型较优。结论 成功建立了黄芪川芎有效部位配伍给药后川芎嗪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PK-PD结合模型,可推广应用于预测其他中药配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PK-PD研究。  相似文献   

14.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晨  柳佳  张丽  李帅锋  周丽娜  丁安伟  喻斌 《中草药》2014,45(5):668-672
目的 考察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 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和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叶生品组、侧柏叶炭品组分别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考察大鼠全血及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的量(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0.01),RBC、HGb及HCT显著升高(P<0.01);TT和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0.01);PLT、PCT、MPV和PDW明显增加(P<0.05、0.01);侧柏叶生品及炭品均可明显降低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RBC、HGb和HCT(P<0.05、0.01);生品组可明显缩短TT和APTT(P<0.05、0.01),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炭品组可显著缩短TT和APTT(P<0.01),显著降低FIB的量(P<0.01),明显降低大鼠PLT、PCT、MPV及PDW(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使肺损伤得到明显修复(P<0.050.01)。结论 侧柏叶生品和炭品均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善肺出血等病理性损伤,主要通过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改善凝血功能,且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李芳  朱付全  宋春红  王杰琼  张惠云  乔明琦 《中草药》2016,47(14):2475-2481
目的定性分析白芍提取物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大鼠ig给予白芍提取物后,采集血液并分离脑组织部位,采用HPLC-ESI-MSn法检测入血及分布于脑组织中的化学成分。结果通过相应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以及与文献资料及对照品比对,在大鼠含药血清中共检测到34个化学成分,其中8个为新代谢产物;在全脑组织中共检测到3个化学成分,其中1个为新代谢产物。结论建立的HPLC-ESI-MSn方法有助于阐明白芍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钩藤属6个不同种药材乙醇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急性降压试验: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硝苯地平0.002 g.kg-1以及钩藤、大叶钩藤、侯钩藤、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乙醇提取物含生药68.4,34.2 g.kg-114组,大鼠十二指肠给药1次,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2.0,2.5,3.0 h大鼠颈总动脉血压;慢性降压试验: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硝苯地平0.002 g.kg-1以及前述6种药材乙醇提取物34.2,17.1 g.kg-1组,灌胃,每天1次,连续11 d,给药前和给药后第7天和第11天测定大鼠尾动脉血压。以给药后自身血压下降达2.666 kPa以上,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者为药物降血压有效。结果:钩藤68.4,34.2 g.kg-1给药后0.5 h颈总动脉血压下降达2.666 kPa以上,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并维持3 h以上。钩藤34.2 g.kg-1给药后第7,11天,17.1 g.kg-1给药后第11天;大叶钩藤、侯钩藤34.2 g.kg-1给药后第11天,大鼠尾动脉血压下降值达2.666 kPa以上,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给药后大鼠颈总动脉、尾动脉血压下降值均未达到2.666 kPa。结论:钩藤、大叶钩藤、侯钩藤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压,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对正常大鼠血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艾纳香抗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12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指纹图谱,运用UPLC-Q-TOF-MS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共有指纹峰进行指认,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UPLC指纹图谱显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有14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的关联度处于0.717 1~0.550 5,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3号峰 9号峰 4号峰 11号峰 2号峰 1号峰 14号峰 7号峰 6号峰 5号峰 12号峰 8号峰 10号峰 13号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对抗炎药效贡献较大的前2个共有峰(3号和9号)对应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获得了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抗炎药效物质群,其抗炎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发挥抗炎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董萍萍  张加余  魏永利  兀琦  徐静  李华健  代龙  王少平 《中草药》2021,52(15):4607-4613
目的研究土鳖虫活性肽LL8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并考察LL8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对LL8进行N端标记(FITC-LL8),SD大鼠随机分为FITC-LL8高、低剂量(10、5 mg/kg)组,各给药组im相应药物,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EnSpire多标记微孔板检测酶标仪,辅以DAS2.0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以偏最小二乘法为计算原则,根据药动学理论得出FITC-LL8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200 mg/kg)组、土鳖虫(3 g/kg)组和LL8高、低剂量(50、25 mg/kg)组,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3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C和TG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低剂量LL8在SD大鼠体内的代谢趋势相似。与对照组比较,LL8组大鼠血浆中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TG、TC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内出现明显脂肪空泡与脂滴,各给药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改善。结论 LL8在SD大鼠体内半衰期较短,且能够抑制大鼠肝脏脂肪堆积,具有调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天南星药材指纹图谱与抗肿瘤药效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基于主要药效成分的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化学成分相似性,为朝鲜天南星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1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药材指纹图谱;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其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6批朝鲜天南星和5批东北天南星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找到各自药效贡献较大成分,评价二者相似性。结果:成功建立了11批不同来源天南星药材的指纹图谱,同时验证了不同来源天南星的抗肿瘤药理活性。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朝鲜天南星与药效关联系数0.80的15个成分中有12个与东北天南星一致;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验证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综合分析证明,基于主要药效成分的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本实验以抗肿瘤药效为导向,验证了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基于化学成分的相似性,为朝鲜天南星作为习用品提供合理依据的同时,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超  朱晓钗  万浩婷  刘晴  刘晓  蔡宝昌 《中草药》2021,52(17):5267-5274
目的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谱效相关研究手段筛选炒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ip对氯苯丙氨酸建立大鼠失眠模型,造模结束后ig给予炒酸枣仁水煎液,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各实验组大鼠大脑皮层、下丘脑及血浆样品,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方法测定相关药效指标,建立各个药效指标的效应-时间曲线;同时利用UHPLC-Q-TOF-MS分析技术对其中化学成分进行监测,建立各成分的响应强度-时间曲线,使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对各药效指标的效应-时间曲线与各成分的响应强度-时间曲线分别进行拟合,计算得到各成分与药效的相关度,再将代谢产物归属为原型化学成分,进行权重计算,得到相关系数,并进行排序,客观反映炒酸枣仁水煎液中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动态发展过程和内在联系。结果于大鼠大脑皮层、下丘脑及血浆中共发现药物相关移行成分23种,其中7种为原型成分,16种为代谢产物。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斯皮诺素、山茶苷B、6′′′-阿魏酰斯皮诺素、维采宁-2、莲心季铵碱、去甲异紫堇定、酸枣仁碱F、白桦脂酸共8种化学成分的相关系数较高。结论推测斯皮诺素、山茶苷B、6′′′-阿魏酰斯皮诺素、维采宁-2、莲心季铵碱、去甲异紫堇定、酸枣仁碱F、白桦脂酸为炒酸枣仁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