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说明了中医学六经辨证大法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中医学的内涵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宗旨,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临床大法,正确理解六经辨证的含义是临床灵活使用六经辨证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六气之本标中和六经之开合枢的认识深入理解六经辨证的含义。临证时正确理解糖尿病患者其本为三阴病,运用六经辨证时到底立足于哪条经才是治疗的捷径。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著作,开创和奠定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理论体系,予后世极大的启发。《伤寒论》中不仅以外感热病为主,也对六经病变中涉及到的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辨治规律进行了探讨。本文就《伤寒论》中肝病辨治与脾胃之气的相关性做一浅析,不妥之处,望同道指正。1肝病辨治规律《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纲领,重点论述外感热  相似文献   

3.
陈达夫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他将《内经》理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的六经辨证,并编写《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著作,在太阴目病举要篇中,陈老以肉轮浮肿定太阴,胞睑软硬辨虚实,四肢烦疼用桂枝,眵多郁热加大黄,气轮色兰面无泽,太阴里虚理中汤,睛黄睑红茵陈剂,胞湿烂痒苓桂当。将六经、八纲与五轮八廓学说联系到一起,观局部查整体,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完善了眼科辨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仲师论述精妙,寓理于脉,寓机于症,寓法于方,辨证严谨,开创了独特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在六经辨证论治过程中,仲师尤其注重"证"在辨治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笔者对其在六经辨证过程中论述"小便利"的辨证意义做简要探讨,供学者参详。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为基础的,但何为六经辨证历年来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有从经络、脏腑、气化等各个方面探讨六经辨证的,但无一贴近仲景原意。《伤寒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疾病的著作,自然界的气候规律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况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自然界的气候规律变化就是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思路的来源。所以要想明白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实质,首先要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入手,"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中医学继承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根据《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提出一般性辨证论治和复杂性辨证论治的理念。可用"知常达变"概括,"知常"体现的是一般性辨证论治思维;"达变"体现的是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主要包括变法辨证思维、动态辨证思维、整体性辨证思维、相对性辨证思维、逆向性辨证思维等。《伤寒论》六经辨证最大的特点或曰精髓就是"述变",亦即阐述复杂性辨证思维。本文以变法辨证思维和动态辨证思维为例,结合《伤寒论》的病脉证治和临床医案,探讨了复杂性辨证思维的表现形式、运用特点和辨证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先反思现今关于病因学研究的不足,继则基于中医学的气本体论及《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相关论述,分析中医学正邪本为一气的正邪观,提出"一气中和"的常病观,厘清并确定内邪、外邪、内伤、外感等实质意义与异同,进而指出现今学术界对四者分类的临证弊端与不足,提出"邪"之质实为已偏之气,"病"之本实为本气之偏,"致病"之实在于致气之偏,"治病"之道在于由偏而至中和之态的本体性认识,重新构建具有"感而后应"特点的中医学邪气致病理论,并阐述"内外合邪"的致病与治病观。  相似文献   

8.
胡希恕先生通过毕生对仲景之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提出《伤寒论》是继承发扬了《伊尹汤液经》与《神农本草经》的经验理论.认为伤寒六经辨证是病位与病情的辨证统一,其实质为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辨方证是六经辨证的继续,是辨证的最尖端.胡先生医案体现了其六经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9.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精髓,也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石。广东医学院王伯章先生,历时十载,究源溯源,著有《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以下简称《新析》)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知其专为探求六经辨证源流和本义,且涉及仲景方剂之配伍活用诸事。展读之下,余体会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1寻六经辩证之源,明其本义六经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素问·气交变大论》:"六经波荡,五气推移",《灵枢·刺节真邪》:"六经调者,谓之不病"等等,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指三…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六气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六气理论的关系张尔新甘肃省临洮县改河乡卫生院(730500)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内经》在学习《伤寒论》时,认识到《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内经》六气理论密切相关。六经六气之说,源于《内经》,由于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周慎斋为明代末期著名中医学家,其所著《周慎斋遗书》被誉为"王道扶阳"经典之作。周慎斋精研《内经》,对阳气见解独到,治病首重阳气。"重阳气"思想贯穿于其辨证施治的全过程,尤其指出的是周慎斋认为病有万变,但脉有定规,并将重阳气思想在脉诊中的应用,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理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已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但众多辨治方法始终基于"气血相干"。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气血协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失和是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故调气和血是疾病治疗的核心原则。故认为以气血为纲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不仅使本病的辨治执简驭繁,且体现出中医学"治病必求于本,本于气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宏瑛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93-794
俞根初(1734-1799年),名肇源,清代名医,"绍派伤寒"的创始人.俞氏在《通俗伤寒论》一书中,从广义伤寒立论,以仲景六经辨证为本,融气化学说于六经辨证之内,全面论述四时外感病的辨证治疗规律,且在仲景《伤寒论》伤寒阳明证治的基础上多有引申发挥,其主要体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探讨《伤寒论》中六经的本质是什么及六经与六气的关系,三阴三阳,随着一年季节的变换而六气轮转,阴阳随之消长变化,阴阳的多少,六经的时序,阴阳的转化,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等,形成了六种气化状态,有很强的时空观,在天为六气,在人为六经,形成了阴阳的动态观,分析了六气本标中气理论在《伤寒论》六经致病特点及病证分类中的意义,目的在于改变人们多从脏腑角度分析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创造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针对外感、内伤病复杂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辨证治法。《金匮要略》中也论述了寒热并用的证治,需辨证入微,治病求本,知常达变,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为医学经典巨著,身为中医学子,我们要深入学习《伤寒论》,学会应用并指导临床。其一大成就是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笔者从三阴三阳理论来源、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关系、六经病各自的表里证来阐述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传变规律、表里关系的认识,懂得六经辨证体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7.
六经辨证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经辨证理论源于《周易》,六经学说形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学说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以整体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六经理论突出体现了系统论思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理论与多级多路调节理论的思维方式。六经辨证是外感病的综合模型。六经辨证体系突出的科学价值是揭示了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试论仲景治未病思想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是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全书。所谓治来病,不仅体现在"无病早防",而且也体现在有病早治、治病防变、已变救急防危等方面,这些,都清楚地反映于仲景的学术思想中。而注重扶正以驱邪,又是仲景在各个环节中治未病的大法,科学地反映了中医学防治疾病的规律,具有深刻的辩证思维和实用价值。1未清先防与有病早治仲景治末病思想首先体现在"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竹经络"。此与《内经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一脉相承,共同强调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其次又进一步提出了病邪"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中医学的传统中医理论思维。气化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元气升降为基本表现形式。赜探隐索,见微知著。《伤寒论》袭承其学术思想,运筹帷幄之中,言六经之气化亦不离其宗,阐述其运动在六经辨证的具体应用。后世奉之为指导临床的经典,不愧是其实说。  相似文献   

20.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周安方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周师全面界定了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内容,发展创新了中医学的学术理论:如新解"肾主发育"、扩大"治病求本"的学术内涵、首倡"肝司生殖"和"肝实肾虚"的学术观点。他在临床工作中,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善于运用对药治疗疾病,用药配伍精当,注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血中求气、气中求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