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利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细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评定血液循环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E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ESS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针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神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醒神开窍针刺方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屏气指数(BHI)。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CVR、BHI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刺法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改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OHS总分均较前下降,BI总分均较前升高,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OHS、BI总分,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早期介入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7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理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24h内)加用中医手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理疗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NIHSS评分,早期中医理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理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次/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方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于14d后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小板聚集率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小板聚集率(p均<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改善中医症候,且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阻止血栓形成,进而防止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治瘫方治疗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6例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8例)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58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治瘫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中医症状积分,采取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 28%)高于对照组(87. 93%),P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 45%)低于对照组(13. 79%),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ADL评分均相当(P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AD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治瘫方治疗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血清GFAP、Ang-Ⅱ、VEGF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组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GFAP、Ang-Ⅱ含量降低,VEGF含量升高,其中治疗组GFAP、Ang-Ⅱ含量低于对照组,VEGF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临床和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症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GFAP、Ang-Ⅱ、VEGF含量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优于对照组76.67%,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还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应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杨晓萍  裘亚龙 《新中医》2022,54(19):268-270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护理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补阳还五汤加减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Fugl-eyer评分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Fugl-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ugl-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0.7%,对照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护理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28d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明显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力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有所上升,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肌力提高明显,以治疗组的改善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凸显出中西医结合外治法论治脑梗死后遗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16.
田丙生  王军涛 《四川中医》2020,38(1):120-122
目的:观察解语丹加减联合温热蜡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 7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解语丹加减联合温热蜡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生活质量(SF-36健康问卷)评分差异。结果①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MBI、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仍降低,MBI、SF-36评分增加,远期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语丹加减联合温热蜡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改善作用,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百忧解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传统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针刺配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在予以脑梗死规范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针药联合治疗,能够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碧 《光明中医》2016,(20):3018-3019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按照统一的入选条件,选取我院确诊并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且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按照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IHSS评分较前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1.1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熏洗患肢、穴位按摩,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第14天及随访第28、60天对2组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I指数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远期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按摩,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腑开窍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梗死急性期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腑开窍汤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格拉斯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恢复清醒所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GCS、NIHS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GCS、NIHSS、ADL评分改善程度及恢复清醒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结论通腑开窍汤能够缩短脑梗死急性期昏迷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