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和精髓,本文分析了中医经典课程的现状和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特点,阐述了经典课程在基础类研究生培养中具有提高对中医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中医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促进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的作用,提出通过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师资力量等多种途径,使中医基础类研究生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医改要求"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中医学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是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制定科学的中医学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毕业考核形式,以期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医全科人才。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类相关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近三届(2010-2012年)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调查毕业生实践能力,了解中医类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校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订,构建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与在校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互动机制,大力推进中医本科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文章通过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通过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整合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毕业考核形式,期望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医学专业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存在的中医学科过度分化、中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结合中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师承教育的实践,提出应在原有教学板块中加入师承教育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措施有正确认识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使命感,完善学科设置与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底蕴,建立院校+师承模式、全面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可满足新时期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发现学生中医理念不够突出,中医思维片面肤浅,临床辨证困难,隐性知识难以传承。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中医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甘肃中医药大学基于思、教、研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深化中医理念,以运用与创新更高阶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隐性能力,构建更有效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选修课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按照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凸显中医学特色、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的目的对中医学专业选修课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将限选课分为医学人文类、自然科学类、中医学类以及西医学类四类,任选课分为语言艺术类、医学相关类、中医学类、西医学类以及网络通识类五类,为培养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医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40年历史,其教育体系已基本构成,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成为近年来中医类院校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阐述了我国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完善培养方案、适应社会需求、加强研究生系统管理3个方面入手,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自1998年国家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来,中医专业学位一直设置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之中,与西医学在同一试行办法下开展,并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学特色。为服务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独立设置中医专业学位,分为博士、硕士两级,含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方案》细化了不同专业学位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方式。其中,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能力培养与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有机衔接;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能力培  相似文献   

10.
中医现代化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下,在中医药大学生物类专业设置《中医学概论》课程是必要的,因为这体现了生命科学专业的培养特色,更是生物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但《中医学概论》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改革。首先教学内容上,应引入一些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前沿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尝试双语教学、LBL-CBL-PBL三者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依托我院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药大学坚持把以文化人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将齐鲁文化、中医文化、现代科学文化和大学自身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化纳入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以中医文化课程群为核心,以中医药文化研究为重点,以学校老一辈专家学者治学思想和成长经验作为基础,以齐鲁文化与中医文化融合为特色,以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为载体,构筑起以文化人体系,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时代发展对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中医领军型人才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北京中医药大学在60余年的办学经历中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与责任担当,深刻反思"什么是中医拔尖创新人才"以及"该如何培养"等问题,历经几代人的不懈探索与改革创新,逐渐凝聚共识,界定了"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概念及内涵,构建了"五维一体,一以贯通,多途径培养"的培养模式,对开展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近代中西医汇通及其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从明代万历年的西医传入到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300余年的中西医汇通史经历了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近代中西医的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中医观"等思想主导了近代中医的变革与发展。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迫切需要中西医合力;现代中医只有与西医和其他学科加强深入汇通,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世界医学重新调整医学目的和改变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在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提高汇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经典课程的教学,中医经典课程对于学生辨治思维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各大中医院校面临经典课程压缩,经典人才培养后继乏力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应该从增加经典课程的教学时数、建设完善的临床教学基地、提高经典课程教师的水平等几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中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麻莉  李俊莲 《光明中医》2011,26(12):2574-2576
通过对中医研究生教育培养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切实了解目前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科研论文以及培养中的突出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发现中医研究生教育中的瓶颈和探讨中医高等人才培养规律,以期在中医研究生教育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康复治疗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师的培养逐渐成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然而各中医药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大差别。对国内9所中医药院校和8所西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并对中医药院校所开设该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课程设置相关建议,期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中医学教育已经形成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为中医事业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中医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但从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反馈信息来看,中医人才质量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是否存在欠缺.本文对古代中医教育方式特点进行简要回顾,探讨其对改进当前中医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础理论〉为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中医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明确建设思路,加强人才梯队培养;注重基础教学,突出教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注重各层次人才培养;完善课程建设规划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建设在中医药大学的整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藏医药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发祥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南派藏医药”更是镶嵌其中的明珠,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统南派藏医药学的传承、发扬和创新是藏医药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构建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四川省康巴藏区是“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发祥地,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6所“双一流”建设中医药大学中惟一开办藏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在培养“南派藏医药”人才梯队中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此研究总结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培养具有南派藏医药特色的藏药学本科层次人才的举措和成绩,以便为深入探索藏医药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及实现途径提供进一步的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医专业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现状,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视.影响中医成才的因素很多,但"通人文、重经典、多临床"这三个因素被认为是中医成才的三个关键环节.为此本文首先阐释了这三个因素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中医本科生如何抓住这三个要素以促进自身的成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围绕"通人文、重经典、多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