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既定处方化裁使用,以实现因人施治,提高疗效,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特色。化湿败毒方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重型疫毒闭肺证的重点推荐方剂,结合经典方剂对该方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其适用证在病因上可涉及湿、热、毒,及继发的饮、痰、燥结等;病位上涉及肺、脾、胃、膜原、大肠;病机上湿热毒稽留,气机痹阻为主,或兼气虚等。厘清该方多"靶点"治疗作用,有助于一线医生结合新冠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中药味及剂量灵活化裁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尚无特效药物。本文基于温病学说,结合四川省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系统论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特点和证治思路。认为新冠肺炎的病因是湿浊疫毒,基本病机为湿浊化疫、蕴毒传变、气机痹阻,临床可分为湿浊郁表、肺失清肃,湿浊中阻、痰热内蕴,疫毒闭肺、毒损肺络,湿毒蒙心、伤阴耗血,余邪滞留、气阴两伤五个阶段,并论述了相关治疗策略,这将有助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3.
吴深涛教授作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组专家,参与中医抗疫一线工作。吴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浊毒疫",其病机在于浊瘀壅滞,腐秽酿毒,浊毒疫邪,上闭肺气,中及脾胃,下干肠道,流布三焦,弥漫周身。治疗应遵循"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基于其浊毒为患的病机,化浊解毒法应贯穿治疗始终,对于重症患者适时适当使用通腑泄浊法可对病情起到截断扭转的作用,恢复期应运脾化浊,升降气机,日常预防应注重未病先防,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近百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经验,探析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法方药。根据此次疾病特点,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居民体质的特点,认为新冠肺炎当属中医"湿瘟"范畴;病因乃湿毒疫邪侵袭,病位主要在肺,弥漫膜原、三焦;病机关键在于湿毒疫邪侵袭犯肺、郁而化热,湿毒、郁热搏结,弥漫膜原、三焦,化燥伤津、耗气伤阴,部分重症患者可深入营血分、热陷心包。本病治疗当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疏利透达为关键治法,以尽早使湿毒之邪有出路。早期当化湿解秽、宣透疏利,若湿毒郁而化热当兼清郁热,若化燥伤津当顾护津液;中期当清肺泻热、宣肺通腑、透达膜原、疏通三焦,着眼于祛湿毒、清热毒、化瘀毒,及时截断病势、顾护阴津;危重期当及时提供重症支持治疗,以及开闭固脱之方药;恢复期当注意清彻余邪、益气养阴、瘥后防护。中医药干预本病重在尽早(初、中期)祛除毒邪,截断病势,改善患者症状,帮助恢复期调护。  相似文献   

5.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该病属于中医"湿疫""湿毒疫"范畴,病变以肺、脾为核心,而湿、毒性质尤其突出,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从热化者居多,其治法当三焦并治,以分消走泄为大法,湿热蕴毒,弥漫三焦者,可以甘露消毒丹为主方治疗,宣上、畅中、渗下,给邪气以出路,宣畅气机;针对两少阳经湿热者,可应用蒿芩清胆汤清利湿热,和解少阳枢机,分消湿热疫毒;病在膜原,湿遏热伏者,达原饮化裁开达膜原、宣畅气机,同时列举在此次武汉抗疫一线收治的3个典型病例,进行深入分析,以飨读者。在临床上,使用分消走泄法治疗COVID-19主要用于该病的早期、中期,病位尚在气分者,临床分型属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的患者如准确辨证均适用,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邪毒、截断及逆转病程,使得邪气外透,避免出现逆证。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烈,感染者以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目前仍无特效药物。笔者分析本地确诊病例资料,结合目前发表文献分析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因"湿浊疫毒"。发病病性与病势多取决于患者禀赋体质,寒化者多表现为寒湿郁肺证,多属轻症或普通型;热化者多表现为疫毒闭肺证,以重症多见。病位主在肺,次在脾;基本病机"湿浊疫毒,郁遏气机,痰瘀浊毒,痹阻肺络"。临证要点应包括:宣肺醒脾,宣畅气机;解毒化痰,忌过苦寒;化瘀通络,谨防生变;通腑泄浊,顾护肠道;瘥后防复,综合调理。在中医药参与疫情一线防控和科研攻关中,应因地制宜,采用通用方与辨证方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医病因学"毒"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认为"疫毒、寒毒、湿毒、热毒"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外因,"正气不足"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内因,疫毒与寒毒、湿毒、热毒相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基本病机。依据病情辨证施治:初期:除疫化湿、散寒透邪;进展期:清热解毒、宣肺通腑;危重期:开闭固脱、解毒救逆;恢复期: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8.
王辉  邱建强  乔黎焱  肖兵  石耀武  黄博  卢博  张选国 《陕西中医》2020,(3):285-286,397
目的:通过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初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以期对本病的中医诊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通过对《温病学》研习、深入疫区中医专家对本病的分析及各省卫建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进行探析。结果:早期多以感受湿邪疫毒之气为主,且偏寒湿,治疗以散寒除湿,透邪芳香辟秽为主; 随着病情进展,湿郁化热,湿毒热充斥肺脏,损伤肺络,热壅肠腑,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通腑为主; 若上述两个阶段未遏制,则病邪进一步深入,导致内陷心包,出现内闭外脱之证,闭症以泻火除湿,开窍醒神为主,脱症以回阳救逆为主; 恢复期正虚邪恋,正虚则以气阴两虚和脾气亏损为要,余邪仍以湿为患,故在治疗上益气养阴,健脾利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病因素以“湿”邪为主,“湿、毒、瘀、闭”为主要病机,肺脾为主要病位,治疗上以化湿解毒,避秽化浊,开窍醒神为主,全程应重视固护脾胃,避免过度使用寒凉药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点、分期分型及治疗。认为潜伏期邪伏膜原,当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或小柴胡汤;初期轻型新冠肺炎,邪在上焦肺卫,当宣畅气机、透达外邪,以通为用,方选麻黄加术汤合用九味羌活汤,或银翘散、藿朴夏苓汤;中期普通型新冠肺炎,邪在中焦气分,或以白虎汤清阳明经热,以宣白承气汤、小承气汤等通阳明腑实,或以理中汤加减温中理气祛湿;后期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邪入下焦营血,当透热转气、开闭固脱,方选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参附汤等;恢复期邪祛正虚,当顾护津液,方选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等。运用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谨守病机,随证治之,突显中医药在面对重大突发疫情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湿、热、毒、虚四个阶段,结合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为其可分为轻型的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普通型的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重型的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危重型的内闭外脱证,以及恢复期的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同时,探讨各个阶段的诊疗施策及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下法的理论可追溯于《黄帝内经》,其方药详于《伤寒杂病论》,后深受金元时期医家思想的影响,至明清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温病下法其理法方药均自成一派。结合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症特点,总结出病邪为疫毒之邪,兼夹湿浊。病机为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两太阴同病,太阴阳明互为表里,两感而发。病位为半表半里之膜原处。秽浊邪气常停聚于肠腑,需给邪出路,因势利导,以下法逐之。根据疾病病程特点、患者体质因素,需用不同下法手段,且选取下法时机尤为关键。湿浊初起化热,予以开达膜原、以通为用;疾病传变,或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疾病后期,宣上逐下,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发现湿浊毒贯穿疫病全程,提出了从湿浊毒论治的观点。武汉地处长江边,湿润多阴雨,形成了湿浊毒疫疠之气致病的地域自然条件。COVID-19患者早期见发热、乏力、周身酸痛、纳呆、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苔白厚腐腻,脉濡或滑;疾病进一步发展后表现为低热、或身热不扬、或未热、脘痞呕恶、便溏,这一系列的症候群均是湿浊毒的临床表现。临床症候错综复杂,真假难辨,必须掌握见虚非虚、见实非实、见燥非燥、见热非热辨证四大要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将本病分为4期9个证型,其中有4个证型从湿浊毒论治。我院协定方"祛湿化浊排毒汤"具有祛湿化浊、保肺排毒之功,治疗COVID-19获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底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主要在肺,病机以"湿、热、毒、瘀"为基本特点,秽浊夹湿形成"湿毒",是最基本病机。"正气存内"及"避其毒气",是中医预防"疫病"的重要理论及方法。艾灸、香薰、足浴等常见中医外治法,具有调养正气、健脾化湿、辟秽化浊的效果,基本契合秽浊夹湿的病机特点。从理论上探讨中医外治法预防"新冠肺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学"湿瘟"范畴,其核心病机为外感湿浊疫毒之邪伏膜原,引动少阳相火,内外相合,木火刑金,湿(毒)火上冲,而成疫毒闭肺之证。治疗以"和"法贯穿始终,"护中气、护宗气、护阴液"固本,外疏内清,寒温并用为基本治则,以宣肺达邪、清热解毒、补气养阴、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等多法杂糅,共奏厥功,截断病势以救危亡。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依据地域特点、发病时令以及临床实践观察来看,湿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湿毒郁肺证是其常见证候之一。杏仁汤具有清热化湿、宣利气机之功,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将之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毒郁肺证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温病学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疫毒,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致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握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防治温疫病的临床思维创新要以真正掌握经典理论中温疫病疾病传变规律、治疗方与证的对应规律及方证理论的精髓为基础,并努力研究、应用于现代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中医临床证治规律之中,创建自身的中医临证体系,才能在诊治患者中处变不惊。其中,坚持临床急症思维,既病防变,建立病证结合标准化与个体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俞建教授以扶正解毒、标本兼顾为原则治疗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经验。俞教授提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卫分和气分表现为主;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多为风热证和风热挟湿证,普通型出现疫毒入肺表现,重型/危重型则疫毒侵袭更为深入。其中,针对重型/危重型,需中西医联合救治,标本兼顾,俞教授对宣肺败毒方进行化裁,使其更适宜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清热透邪、泻肺解毒治法。并附危重型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以中医证素为切入点,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两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病病位证素主要为肺、脾、心、肾、大肠等,病性证素主要为热、毒、湿、虚(气虚、阴虚、阳虚)、瘀、寒、脱、闭等。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医证素研究对新冠肺炎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以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中医对疫病的认识,对比分析我国近20年经历的较大疫病,认为2019年12月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以"湿毒疫"论治。随着疫情的蔓延,病例数逐渐增多,病患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逐渐清晰,发现此次疫病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发热者多身热不扬、干咳、乏力,伴恶心、呕吐、便溏、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舌苔普遍腻,具有明显的湿毒裹挟之症,病位在肺与脾。多数患者发病缓慢,潜伏期长,症状相对温和,少数患者可迅速发展为痰瘀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等证,此期重症转危重症呈现黏腻胶着、缠绵难愈的典型湿毒特点,病毒转阴后的恢复期多呈现邪气留恋、余热未清的特点,尤其是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和组织损伤的修复需要很长时间。比较分析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为近代流行疫病多湿,此次疫情尤为明显。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注意在化湿解毒、辟秽化浊的基础上因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