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的围术期护理策略。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CABG患者同期行CE术的共50例,术后观察指标:心理护理、血流动力学指标、抗凝监测指标等方面的围术期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医生完成了50例患者的外科学治疗,术后存活率99.8%,共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其中死亡1例,低氧血症1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11例,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后得以好转,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结论:对于CABG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呼吸机依赖(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行CABG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0例中,发生VD17例(12.14%),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与呼吸机依赖发生关系密切。VD者比非VD者在ICU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VD是CABG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增加ICU停留时间及病死率。加强70岁以上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合理控制体循环血压及肺动脉压力,积极维护心功能,预防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降低CABG术后发生V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做为CABG血管材料患者352例。手术方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1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5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8例,二尖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2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18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0例,围术期心肌梗死6例,低氧血症6例,精神异常3例,皮下隧道内血肿、下肢肿胀疼痛3例,皮肤灼伤2例。术后死亡4例 (1.13%),原因为低心排出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颤动1例,大面积脑梗死l例。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及治疗,及时纠正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是安全和值得推荐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2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进行的22例E-CABG术病例,3例仅有前降支病变的患者采用off-pump CABG术,其余19例采用on-pump CABG术,心肌保护方式采用顺灌结合经冠状静脉逆灌心肌保护方式,统计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择期手术组对照。结果:急诊手术组1例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2d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并发症6例,择期手术组仅有2例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以有效提高危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中术式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跳动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经验。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同一手术组实施的OPCAB术中术式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CABG术病例156例,分析其中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左主干狭窄50%以上49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40%105例,手术方式改变原因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难以控制、以及目标血管无法暴露充分。结论:CABG术中对于部分左主干狭窄病变,严重心功能不全、目标血管难以暴露的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IABP对42例CABG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反应、血流动力学以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平均IABP辅助时间(87±16)h,辅助期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指数增加,术中及术前使用可改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过程中,心脏对稳定器压迫的耐受性,同时使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34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8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积极地放置IAB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患者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患者:1例OPCABG术后3h突发室颤;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顽固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3d死亡。另1例术后5d死于急性肾衰。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患者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强调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0年1月本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术前合并血液透析接受CABG治疗的病例资料。其中68例接受常规体外循环停跳CABG治疗(on-pump组),5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off-pump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和早期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off-pump组比较,on-pump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均延长,用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增多,肺部感染发生率上升(均P0.05)。低心排、IABP辅助和30 d病死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是冠心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12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1例术后5d撤除IABP,次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其余11例均在术后3~6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应用时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NLR、BNP、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CABG患者,根据IABP放置时机分组,20例患者术前放置,作为A组,46例患者术中放置,作为B组,30例患者术后放置,作为C组。结果:A组体外循环率低于B、C组,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花费均少于B、C组(P0.05);A组IABP后2 h心率、中心静脉压均低于B、C组,末梢血氧饱和度均高于B、C组(P0.05);A组IABP后即刻、IABP后24 h、48 h、72 h、7 d NLR、BNP水平均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急性肾损伤AKI、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CABG患者的IABP放置时机选在术前无需进行体外循环,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指征、时机、危险因素及并发症防治。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施行CABG患者1 077例,其中体外循环下CABG(CCABG)1 027例,非体外循环CABG(OPCAB)50例。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34例,60岁以上者671例(62.3%)。合并其他疾病患者854例(79.3%)。左主干病变343例;3支或3支以上病变955例。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992例,使用率92.1%(992/1077)。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36例。结果:死亡10例(0.99%),分别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心室颤动、感染性休克、脑干梗死、肾衰竭、消化道出血及多脏器衰竭。随访2~96个月,获访941例(88.2%)。结论: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时机,严密术后监测和及时并发症防治,可使CABG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患者24例,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辅助时间为36~140 h,平均辅助时间(64.5±35.7)h。存活20例,其余4例患者治疗无效并死亡,其中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引发死亡3例,其余1例患者属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结论针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给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术后应配合科学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术后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搭桥127支,平均2.63支.使用完全静脉桥22例,全动脉化10例.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 min.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早期死亡3例(6.25%),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积极应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8例高危AMI患者在不同的病情及治疗状况下,给予LABP治疗。结果23例患者(82%)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所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心原性休克患者经IABP辅助治疗存活率为58%。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原性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完全地使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患者争取了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时间,同时可增加冠脉内血流,减少再闭塞率。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抢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ow card iac output syndrom l,LCOS)的一项治疗措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998年6月~2005年6月我院为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IAB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45~75岁,术前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2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34%~83%,搭桥数目为1~5条,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8~265m in,体外循环时间为171~610m in,IABP时间为14~210 h。采用股动脉切开或直接穿刺,利用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莺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回顾性分析2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31例,女性137例;搭桥数2~6(4.01±0.99)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3例(1.1%),低心排综合征9例(3.4%),应用IABP 1例(0.4%),反复发作房颤22例(8.2%),肺功能不全13例(4.9%);死亡2例(0.7%),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地选择患者、成熟的手术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并发症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至2012年,PCI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行急诊CABG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52~78岁,平均(66±8)岁。分析围术期并发症和3年随访的临床预后。结果:PCI并发症致心源性休克7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术前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14例,ECMO(体外膜肺)辅助5例。发生PCI并发症至外科血运重建的时间为(130±28)min。30例均成功实施急诊CABG。围术期死亡6例,余患者治愈出院。3年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者高达83.3%,仅2例出现心力衰竭,NYHA Ⅲ级,1例猝死,1例死于脑梗死。与出院时比较,3年随访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结论:急诊CABG治疗PCI术中严重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尚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注册(GRACE)评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治疗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的患者100例,统计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收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治疗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心功能指标(EF值)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分析患者GRACE评分与疾病危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第1天APACHE II评分、总住院天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时间、ICU监护治疗时间随GRACE评分升高而升高(r值分别为0.601,0.695,0.759,0.310及0.318,P0.05),与术后心功能指标(EF)呈负相关(r=-0.543,P0.001)。低、中、高危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APACHE II评分及EF值组内差异明显。低危组与高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出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APACHE II评分、EF值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组与高危组的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患者中,GRACE评分对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对54例高危CABG患者应用IABP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预防性应用组与术中及术后循环状态不稳定情况下应用组的总体病死率、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术前预防性应用组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均显著低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结论: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左西孟旦对于预防心功能低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作用。方法:纳入2015-2018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例心功能低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全身麻醉诱导前分别使用左西孟旦(左西孟旦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记录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使用机械辅助装置、肾替代治疗时间等方面,左西孟旦组和安慰剂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术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相比于安慰剂,是否使用左西孟旦在预防和治疗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改善心脏术后预后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