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miR-146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5709532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癫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老年癫痫患者75例为病例组,1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测序法检测rs57095329位点多态性。结果 rs57095329位点包括GG、AG和AA型3种基因型;病例组和对照组rs5709532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月发作频率5次和≤5次老年癫痫患者rs57095329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6a基因的rs57095329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癫痫易感性和发作频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人群中CDKAL1基因两个SNP位点rs7754840和rs10448033的多态性与GDM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选取GDM患者(GDM组)153例和正常糖耐量的孕妇(GNGT组)18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测定两个SNP位点多态性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GDM组孕前BMI、FPG、TG均高于GNGT组,TC、HDL-C及LDL-C均低于GNGT组(P<0.05).SNP位点rs7754840基因型(CC,GC,GG)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GNG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7、0.933);而SNP位点rs10440833基因型(AA,AT,TT)与G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且风险基因型TT的频率高于GNGT组(TTvs TC+CC,P=0.032);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GNGT组[OR(95%CI):1.519(1.114~2.071),P=0.008];AA基因型患者的FPG高于其他基因型(P=0.011),TG高于TT基因型(P=0.007),HDL C低于TT基因型(P=0.001). 结论 CDKAL1基因SNP位点rs7754840与GDM无相关性;SNP位点rs10440833与GDM的易感性相关,且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血糖、TG及LDL-C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证实OCTN1/OCT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西方白种人群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SNP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目的:初步探讨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KR联合直接测序法检测45例CD患者、4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D,UC和正常对照组间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05);三组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均未发现突变基因型.结论:OCTN1基因rs1050152位点和OCTN2基因rs263136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BD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AS基因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2月—2012年10月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的243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选取51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通过改良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分析MRAS基因rs3755751和rs9289559位点的多态性,对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卒中组(243例)rs3755751位点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7.4%(18例)、37.0%(90例)和55.6%(135例),与对照组(512例)基因型频率[6.4%(33例)、36.9%(189例)和56.6%(29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rs9289559位点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7.0%(17例)、42.0%(102例)和51.0%(124例),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6.1%(31例)、37.9%(194例)和56.1%(28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进一步构建效应模型[(AA比(AG+GG)和GG比(AG+AA)],卒中组与对照组rs3755751和rs9289559位点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不同基因型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显示青年缺血性卒中组rs3755751位点GG基因型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AG+AA基因型亚组(OR=6.80,95%CI:2.18~21.27,P=0.001)。结论 MRAS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rs375575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人群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巴马长寿老人151例、无长寿家族史健康成年人198例(对照1组)及南丹无长寿家族史的健康成年人176例(对照2组),分析其PON1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较各基因型人群血脂水平。结果长寿组与对照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长寿组与对照两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8%和23.0%;长寿组AG基因型的HDL水平高于GG的HDL水平,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HDL水平高于对照1组,AG、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低于对照两组。结论长寿组与对照两组rs66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巴马长寿人群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西南宁鼻咽癌患者p53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例鼻咽癌患者、200例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p53基因SNP rs117562731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测序方法检测rs117562731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不同基因型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通过对rs117562731位点多态基因型检测分型发现,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0%、17.0%、3.0%和93.0%、5.5%、1.5%。rs11756273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鼻咽癌组与对照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53基因SNP rs117562731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rostatestem cell antigen gene,PSCA)rs229400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藏族胃癌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85例藏族胃癌患者与200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dHPLC方法进行PSCA基因rs2294008位点分型.结果:PSCA基因rs2294008位点3种基因型C C、C T、T T在胃癌病例组中频率分别为:40.00%、48.65%和11.35%,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4.00%、39.50%和6.50%.与CC型比较,携带CT,TT型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值分别为1.66(95%CI 1.09-2.54)和2.36(95%CI 1.11-5.00).结论:PSCA基因rs2294008位点CT,TT基因型增加中国藏族人群的胃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启动子-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TaqMan探针技术,对167例H1N1流感患者和192例健康对照人群IL-1β基因-31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分型,比较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及频率差异.结果 IL-1β基因-31位点具有T和C两种等位基因,其中H1N1流感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3%和61.7%,对照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4%和4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1.922,95% CI 1.426-2.590).结论 IL-1β基因启动子-31多态性位点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相关,C等位基因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癫痫及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或门诊维吾尔族癫痫患者98例作为癫痫组,其中耐药性癫痫患者38例,非耐药性癫痫患者60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维吾尔族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BCB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比较癫痫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耐药性癫痫与非耐药性癫痫患者ABCB1基因C3435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癫痫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BCB1基因C3435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癫痫与非耐药性癫痫患者ABCB1基因C3435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B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癫痫易感性及耐药性癫痫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疗及非化疗卵巢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Wnt-1、FZD-1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卵巢癌患者60例,包括紫杉醇化疗组(Ⅰ组)和未化疗组(Ⅱ组)各30例,Ⅰ组分为先期化疗有效组(ⅠA组)22例和化疗后复发组(ⅠB组)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卵巢癌组织中的MDR-1、Wnt-1、FZD-1基因。结果Ⅰ组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0%(21/30),Ⅱ组为86%(26/30),两组相比,P〉0.05;ⅠB组MDR-1阳性6例(6/8),较ⅠA组的15例(15/22)略高,但两组相比,P〉0.05。Wnt-1基因在MDR-1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组织中的Ct值为4.742 9±0.756 9,与MDR-1阴性者的3.298 1±1.489 7相比,P〈0.01。FZD-1基因在MDR-1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组织中的Ct值为3.677 3±1.220 8,与MDR-1阴性者的4.898 0±0.633 9相比,P〈0.01。在Ⅰ组中,MDR-1和Wnt-1、FZD-1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5、0.678,P均〈0.05);但在Ⅱ组中,MDR-1和Wnt-1、FZD-1基因的表达无相关性(r分别为-0.091、0.031,P均〉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有关,MDR-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Wnt-1、FZD-1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1例Roto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进行四千种已知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筛查,用Sanger测序法分析验证二代测序发现的突变位点。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高胆红素血症,直接、间接胆红素双向增高。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携带SLCO1B1基因c.1738 CT纯合突变和SLCO1B3基因c.360_481 del纯合突变。c.1738 CT突变为无义突变,已有文献报道,推测导致蛋白的第580位氨基酸密码子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c.360_481 del突变为移码突变,蛋白编码区的第360至481位碱基缺失。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也未见SNP数据库收录。此变异使蛋白缺失40个氨基酸的同时还造成开放阅读框移码,可能造成蛋白功能丧失。结论 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导致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OATP1B3功能缺陷是该Roto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7-09-10和2008-08-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MEN1患者资料。以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测序分析技术检测MEN1基因全部编码区的第2~10号外显子。结果1例患者的MEN1基因10号外显子内存在杂合突变,为c.1378C>T(Arg460Ter);另1例患者的MEN1基因所有编码区均未发现异常。结论MEN1基因突变c.1378C>T(Arg460Ter)亦为中国MEN1致病基因突变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乐可复血药浓度的个体间差异与其在体内吸收、代谢相关基因肝药酶P4 5 0 3AP1(CYP3AP1)和多药耐药基因 1(MDR1)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观察 4 1例口服普乐可复治疗的狼疮或膜性肾病患者的体重、普乐可复剂量、普乐可复全血谷浓度 ,并利用PCR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患者CYP 3AP1基因— 4 4位A/G和MDR1基因 3435位C/T多态性 ,分析浓度 /剂量比与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CYP 3AP1基因为AA型患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AG或GG型 (15 1 3± 93 4 ,n =2 1vs6 9 2± 39 4 ,n =2 0 ,P <0 0 0 1) ,MDR1基因为CC型患者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CT或TT型 (73 7± 38 2 ,n =12vs 12 6 8± 91 3,n =2 9,P <0 0 5 )。  结论 :CYP 3AP1和MDR1基因多态性与普乐可复的血药浓度显著相关。根据上述基因不同基因型药物代谢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剂量调整 ,或在用药前通过检测基因型更合理地选择患者 ,有助于提高普乐可复的疗效 ,减少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L3 A1、COL1 A2基因与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展和破裂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绝大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其遗传方式可能是非经典的孟德尔遗传。一些研究表明,编码动脉壁主要细胞外基质蛋白的COL3A1和COL1A2基因与颅内动脉瘤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WT1基因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 WT1基因在各造血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筑巢式 RT- PCR检测 63例血液系肿瘤 WT1基因表达。结果 :急性白血病初诊时 WT1基因的表达率 81.9% ,完全缓解期的表达率 60 .0 % ;慢性白血病慢性期或加速期并不表达 WT1基因 ,但慢粒进展至原始细胞危象期 ,均表达 WT1基因。造血系统的其它恶性病 ,如恶性组织细胞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率分别为60 .0 %和 58.3%。正常人外周血并不表达 WT1基因 ,造血系统非肿瘤性疾病的骨髓有核细胞 WT1基因表达率极低 ( 1/ 10 )。结论 :WT1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有关。WT1基因的 RT- PCR检测可作用白血病残留细胞病检测的一个有用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瘤抑制基因P^16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正常胃、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P^16CyclinD1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胃粘膜P^16阳性率为90.9%,CyclinD1为阴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P^16阳性率分别为87.1%、78.6%、37.5%、26.25%,CyclinD1的阳性率依次为16%、21%、56%、73.75%,癌组织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16的阳性率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CyclinD1与癌分化无明显相关性。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16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CyclinD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随访2年,80例胃癌患者中13例死亡,均为P^16阴性、CyclinD1阳性者。胃癌中P^16与CyclinD1两种基因变化与胃癌的形成关系密切;随病变加重,P^16缺失率增加,CyclinD1阳性率增加,两者可单独或协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其反向表达趋势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多基因异常病例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泰安市2008~2009年度季节性流感与2009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 ,比较季节性H1N1与甲型H1N1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以及暴发疫情的疫点,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通过RealtimePCR进行病毒检测,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扩增血凝素HA1片段的基因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测鼻咽拭子标本28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3株,分离阳性率为11.67%,其中季节性H1N1亚型31株。2009年5月1日~12月31日,检测鼻咽拭子标本996份,流感核酸检测阳性417份,阳性率为41.86%,其中甲型H1N1337份,季节性H1N1亚型1份。6株季节性H1N1病毒均在多个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比较,有11个位点发生了突变,其中5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上;测序成功的6株甲型H1N1病毒在多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比较,有6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1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的B区。结论 2008~2009年度季节性H1N1为优势株,甲流暴发后,甲型H1N1成为绝对优势毒株。季节性H1N1分离株有多处氨基酸替换,抗原决定簇B区变异频繁;甲型H1N1病毒分离株的基因有变异,但关键位点第222位仍为D(天冬氨酸),与疫苗株相比抗原决定簇的关键位点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MEN1基因突变所致多内分泌腺瘤病1型二例及其家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内分泌腺瘤病1型的发病与MEN1基因突变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特征。方法 从2个家系中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抽提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运用PCR、DNA测序分析技术检测MEN1基因所有10个外显子,进一步用亚克隆测序鉴定其杂合性。结果发现两个家系中的先证者MENI基因均在第二号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分别为372-373insACCTGTCTATCATCGCCG和357-360delCTGT,前一种突变为一种新的突变类型。结论 在2个多内分泌腺瘤病1型中国人家系检出2种MEN1基因突变,其中MEN1基因372-373insACCTGTCTATCATCGCCG为一种新的MEN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