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治疗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3例,并与同期97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术前患者均行胸部CT等常规检查临床诊断为NSCLC,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将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算两组均数±标准差(x±S),统计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VATS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天数方面与传统开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平均手术时间多于传统开胸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传统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TS在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NSCLC相比,其能达到相似的手术效果,并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虽然有关VATS与传统手术术后生存效果的比较有待多中心、长期大宗完整病例的观察和分析。但有理由相信VATS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n=71)和实验组(n=71),实验组采取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小切口开胸术,对比两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长为(181.37±20.6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29±30.69)min(t=5.291,P0.001);实验组手术失血量为(263.26±60.27)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26±119.27)m L(t=3.871,P=0.004);实验组引流量为(174.92±120.89)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9±30.26)m L(t=2.589,P=0.027);实验组引流时间为(4.65±1.7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7±2.91)d(t=3.026,P=0.012);实验组住院时长为(8.33±1.9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8±3.28)d(t=2.218,P=0.032)。2组清扫的淋巴结数及淋巴结转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82%、4.23%、1.41%、0%、1.41%,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82%、5.64%、4.23%、1.41%和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小时VAS得分为(29.27±3.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60±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1,P=0.008);实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VAS得分与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小切口开胸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吸收夹应用在肝切除中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本科收治的315例肝切除术患者资料.应用可吸收夹149例(研究组),常规方法166例(对照组).观察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发生胆漏、手术部位感染、肝功能衰竭、耗材和住院总费用、是否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而再次手术.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4.59±116.78)、(582.90±216 1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05.56±45.72)、(270.84±33.8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7,P<0.05);手术耗材费用分别为(2849.36±84.75)、(567.27±56.3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P<0.05 );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9 344.52±521.21)、(38 872.43±426.05)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胆漏分别为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手术部位感染分别为2、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P<0.05);肝功能衰竭分别为2、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 05).再次手术分别为0、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P<0.05).结论 在肝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夹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电视胸腔镜应用于Ⅰ期肺癌根治中淋巴结清扫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临床确诊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肺癌根治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电视腔镜组(n=49)和常规开胸组(n=49),两组均进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电视腔镜组清除淋巴结(13.3±4.0)枚,常规开胸组(14.2±4.8)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231)。其中N1阳性淋巴结,电视腔镜组(1.1±0.6)枚,常规开胸组(1.1±0.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P=1.231)。N2阳性淋巴结,电视腔镜组(0.1±0.7)枚,常规开胸组(0.2±0.4)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清扫淋巴结手术时长,电视腔镜组(38.2±9.1)min,常规开胸组(24.5±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3,P=0.000)。电视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在术后引流总量等比较,常规开胸组和电视胸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同时期同手术组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病人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的数量、胸腔引流管术后72小时内的引流量、患者术后的主观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测定术前、术后1天、5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t=2.137,P=0.042)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无显著差别(t=-0.25,P=0.860);术中失血量(t=-2.436,P=0.033);术后疼痛程度(χ2=20.537,P=0.000)、术后72小时内胸管引流量(t=-2.528,P=0.020)、术后住院时间(t=-3.851,P=0.001)胸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胸组;术前两组血清CRP IL-6、IL-12无显著差异,而术后胸腔镜组的CRP(术后1天t=3.851,P=0.001;术后5天t=2.471,P=0.033)、IL-6(术后1天t=7.844,P=0.000;术后5天t=2.845,P=0.010)显著低于开胸组,IL-12(术后1天t=-7.442,P=0.000;术后5天t=-8.335,P=0.000)显著高于开胸组;术后第5天胸腔镜组的血清学指标与术前已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达到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在胸腔镜下分别采取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0例年龄>65岁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组例数均为130例。对照组经胸腔镜采取肺叶切除术, 研究组则经胸腔镜采取肺段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患者手术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肺活量(FVC)。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量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136.5±34.9)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20.8±30.2)min(t=3.876, P<0.001), 研究组患者引流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4.2±0.5)d和(7.2±1.6)d, 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0.8)d和(8.7±2.1)d(t=8.445和6.421, 均P<0.001)。对照组患者术前FEV1和FVC分别为(99.25±7.15)%和(99.60±7.54)%, 术后FEV1和FVC分别为(65.08±13.06)%和(68.64±13.04)%...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对比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及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3月间本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65例患者病历,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胸腔镜组35例和传统组30例,胸腔镜组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切除肺叶,传统组采取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时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盐(SB)等动脉血气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动脉氧分压均不同程度下降,术后第7天各项指标回升或接近术前标准。术后第1天完全胸腔镜组患者PaO_2(76.32±4.01)mmHg显著高于传统组(68.27±3.21)mm Hg(t=8.832 P0.001),完全胸腔组患者EB值(-2.58±1.09)mmol/L也显著高于传统组(-2.07±0.93)mmol/L(t=2.011 P=0.049),PaCO_2、SB、P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胸腔镜组PaO_2(68.98±4.02)mm Hg亦明显高于传统组(63.92±3.56)mm Hg(t=5.33 P0.001),PaCO_2、EB、SB、PH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PaO_2、PaCO_2、EB、SB、PH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动脉血气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术后早期对患者动脉血气影响显著小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收集胸外科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10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胸组48例和胸腔镜组54例(排除中转开胸8例,统计研究病例为4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带管时间胸腔镜组为(5.3±2.7)d,传统开胸组为(7.7±3.4)d;术后住院时间胸腔镜组为(11.2±4.2)d,传统开胸组为(14.1±4.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无差别,但胸腔镜手术能显著缩短术后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行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就诊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切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胃肠道重建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并行毕Ⅰ式吻合组(A组,26例)和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并行毕Ⅱ式吻合组(B组,40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FPG、2hPG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A组手术前后FPG和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FPG及2hP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PG:(7.0±0.6)比(6.1±0.4)比(10.2±1.0)mmol/L,F=4.25,P〈0.05;2hPG:(8.8±0.1)比(7.3±1.1)比(11.4±1.8)mmol/L,F=3.87,P〈0.05];同时B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FPG及2hPG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PG:术后1周为(7.0±0.6)比(10.0±0.7)mmol/L,t=5.35,P〈0.05;术后3个月为(6.1±0.4)比(9.8±0.7)mmol/L,t=4.78,P〈0.05;2hPG:术后1周为(8.8±0.1)比(12.3±0.5)mmol/L,t=6.12,P〈0.05;术后3个月为(7.3±1.1)比(11.7±0.6)mmol/L,江6.78,P〈0.05]。结论胃远端大部切除术行毕Ⅱ式吻合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15.96)min vs(151.31±19.07)min,P0.001]、术中出血量[(164.31±72.43)m L vs(187.71±110.97)m 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2.66)枚vs(12.79±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55.32)m L vs(165.00±32.42)m 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0.85))d vs(4.77±0.95)d,P=0.002]、住院时间[(6.83±1.36)d vs(8.02±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_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包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17年3月开展的118例行胸腔镜下肺包虫内囊摘除术和87例开胸肺包虫病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胸管时间、胸管引流量、疼痛情况、术后漏气、出血、包虫残腔感染、肺部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05. 18±23. 57min,与开胸组98. 56±11. 37 min无显著差异,但在术中出血(28. 37±6. 85mL vs 91. 47±10. 29mL),胸管引流量(60. 35±21. 31mL vs120. 33±11. 47mL),以及术后住院时间(7. 35±1. 78d vs 10. 14±3. 75d)均有显著优势(P 0. 05)。胸腔镜组在肺部感染率(18,15. 25%)、切口感染率(9,7. 63%)方面明显优于开胸组(分别为23,26. 44%及14,16. 09%),胸腔镜组包虫残腔开放处理并置双引流管组术后漏气发生率(11. 02%)、包虫残腔感染率(5. 93%VS 5. 74%)、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4. 24%vs 3. 45%)、咯血发生率(6. 78%vs 5. 74%)与传统开胸残腔缝合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胸腔镜组术后包裹性液气胸发生率(8. 47%vs 18. 39%)明显降低。结论胸腔镜治疗肺包虫病较开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FTR)对胃间质瘤治疗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对33例病灶大、位于固有肌深层胃间质瘤行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治疗的34例胃间质瘤病例在有效性、安全性、手术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3例EFTR治疗的病例中,2例因病灶过大未能完成手术,其余均顺利切除病灶,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个月无复发。与ESD治疗病例相比,手术切除率(93.9%比100%)、并发症发生率(6.5%比2.9%)、术后3d平均体温[(37.2±0.4)℃比(37.0±0.4)℃]及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5±8.0)×10^9/L比(6.1±1.7)×10^9/L]、术后恢复时间[(6.1±2.1)d比(5.2±2.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FTR组术中钛夹使用个数[(7.0±3.5)比(4.9±3.1),t=2.55,P〈0.05]及术后禁食天数[(3.4±1.5)d比(2.0±1.0)d,t=4.36,P〈0.05]明显多于ESD组。结论EFTR对胃问质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ESD术式比较EFTR手术风险并未明显增加,但作为ESD手术的扩展,EYrR手术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AECOPD患者、58例AECOPD合并肺炎患者和22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测定治疗前后PCT、CRP、白细胞计数并比较分析。结果AECOPD合并肺炎组血清PCT、CRP、白细胞均高于COPD稳定组(t值分别为2.27、5.39、3.48,P值分别为0.026、0.000、0.001)、AECOPD组(t值分别为3.33、7.30、3.70,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AECOPD组和AECOPD合并肺炎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ECOPD组:t值分别为3.55、3.55、3.21.P值分别为0.00l、0.000、0.002;AECOPD合并肺炎组:t值分别为3.67、8.44、5.41.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AECOPD合并肺炎组在痰培养阳性和阴性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06),而AECO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948)。结论PCT、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能指导AECOPD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为AECOPD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0例和胸腔镜组56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与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相近,但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同时期VATS肺叶切除18例患者以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VATS组要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9.9±2.6d VS18.4±7.8d),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VATS组也要小于传统组(11.1%vs 30%)。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胸腔镜肺叶手术过程中,VATS肺叶切除术具有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孙照明 《山东医药》2013,(41):59-61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0例和开胸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P均<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两组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生存率比较,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正中切口、右腋下直切口、胸腔镜三种不同人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中切口组2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3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VSD合并PFO8例(合并ASD2例);右腋下直切口组14例,其中ASD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VSD3例,VSD合并PFO4例;胸腔镜组17例,其中ASD6例,VSD9例,VSD合并PFO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费用等指标,分析其疗效。结果三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量正中切口组为(185.0±44.3)ml,明显高于腋下直切口组的(94.6±75.3)ml(P〈O.05);呼吸机辅助时间正中切口组为(10.9±8.3)h,明显高于腔镜组的f4.2±2-3)h(P〈0.05);正中切口组的ICU时间为(39.8±10.7)h,术后住院天数为(7.6±1.3)d,总费用(27943±2352)元,均明显高于腋下直切口组的(26.9±9.1)h,(6.5±1.2)d,(25786±1130)元(P〈O.05)和腔镜组的(20.0±2.2)h,(6.1±1.1)d,(25225±2900)元(P〈O.05)。结论右腋下直切口和胸腔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瘢痕隐蔽、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短和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肺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式的临床及疗效进行客观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胸外中心2009年9月至2016年2月实施VATS治疗的299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4例行肺叶、肺段或全肺切除术(简称“A组”),A组患者均确诊肺结核,111例经6个月以上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病灶局限单侧一肺叶内,23例大咯血患者经过药物及栓塞治疗无法止血;96例行肺部分切除术(简称“B组”),B组患者中82例为术前临床影像学诊断为肺结核球患者,结核球直径〉2.5cm、〈5cm,经过规范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后,疗效不佳,14例术前疑似肺部肿瘤;69例行胸膜剥脱术(简称“C组”),均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置管引流失败或无法置管引流,胸部CT扫描提示胸膜增厚,形成包裹性胸膜炎。结果299例实施VATS的患者中,A组手术平均时间(175.6±6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15.9±515.7)ml,中转开胸12例(9.0%,12/134),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2±1.5)d,发生并发症10例(7.5014,10/134)。B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78.6±40.8)min,平均出血量(62.5±107.2)ml,中转开胸2例(2.1%,2/96),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3±1.5)d,发生并发症3例(3.1%,3/96)。C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03.0±53.4)min,平均出血量(169.5±174.2)ml,中转开胸4例(5.8%,4/69),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0±0.8)d。3组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A组中远期并发症有1例,是大咯血患者急诊行肺叶切除术,术后1个月出现结核播散,并发现耐药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治疗2个月后病灶吸收,B组与C组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符合上述不同手术方式适应证的肺结核患者,VATS治疗是安全、可行并且疗效肯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肺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胸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各48例。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胸腔镜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文版( V4.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开胸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8天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 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手术组(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余鑫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84-2085
目的 研究肺癌疾病患者应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在我科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病历资料.胸腔镜组63例患者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63例患者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结果 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和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高,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