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会文 《临床肺科杂志》2016,(10):1915-1917
目的探究与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特选经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住院期间死亡与否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两组,对其临床特点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有12例合并细菌感染,9例合并真菌感染,7例同时合并两种感染;存活组19例,死亡组43例;存活组患者年龄、ARDS分度、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氧合指数等与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各项生命体征(呼吸、体温、脉搏)、吸氧浓度、Pa O2、Pa CO2、WBC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白蛋白、CRP、PCT等与病患预后及转归无明显相关性,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而言,年龄、ARDS分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等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改良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呼吸衰竭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无创机械通气,试验组使用改良面罩,对照组使用普通面罩。结果: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总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率、HAP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鼻梁皮肤损伤、胃胀气、漏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改良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患者应用液体敷料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我科接受心电监护的206例患者,99例不使用液体敷料的患者作为参照组,107例应用液体敷料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损伤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优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电监护患者给予液体敷料,对皮肤保护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人群,如何在临床监护中预防和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三病区住院的慢阻肺疾病病人111例,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吸烟饮酒史、既往基础疾病病史等,为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肺功能检查和双下肢全程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慢阻肺疾病住院患者中有12名确诊同时患有下肢DVT,患病率为10.8%:男女性别之间下肢DVT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慢阻肺疾病住院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且下肢DVT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发生下肢DVT患者(P0.05)。建议对慢阻肺疾病住院患者临床监护中,要关注患者监测D-二聚体值的异常增大和脂蛋白[Lp(a)]水平的升高,监测DVT发生的可能性;对中老年女性患者还应监测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急性加重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评价工具——NRS200对362例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入选患者按营养状况分成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分别观察两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肺功能、血气分析、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抗感染治疗时间、合并呼吸衰竭例数、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达65.19%。营养风险组患者的BMI、肺功能、血清白蛋白、血气分析、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抗感染治疗时间、合并呼吸衰竭例数、住院时间与非营养不足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常常存在有营养风险状况,尤其是营养缺乏的高危人群,患者存在营养缺乏程度明显,肺功能越差,越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呼吸衰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慢阻肺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利迭吸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 CO2、Pa 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与生活质量SQGR评分。结果经过7d治疗后,两组患者Pa CO2、Pa 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与生活质量SQG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7 d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 m及6 m后,FEV1/FVC与治疗7 d时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m后实验组患者SQG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首次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6例,包括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140例,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296例;另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296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血清水平。结果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与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与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均存在增高的趋势。在吸烟者中,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明显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风险(P0.05),校正受试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后,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明显增加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单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无论是否合并慢阻肺,Th17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均与非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2.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升高是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三黄汤冷冻液预防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首诊鼻咽癌患者入组研究,颈部右侧涂抹加味三黄汤冷冻液为用药组,颈部左侧为空白对照组。结果颈部右侧皮肤出现损伤的时间为(15.26±6.15)d,颈部左侧皮肤出现损伤时间为(11.14±5.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和对照组的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9%(23/31)和87.10%(2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和对照组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5.48%和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反应用药组为13.04%(3/23)出现于照射20Gy以前,对照组为59.26%(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三黄汤冷冻液可预防鼻咽癌颈部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具有降低皮损程度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的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73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1例,中重度组32例,同期选取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周血IL-33、s ST2 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3、sST2蛋白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各研究对象肺功能;分析IL-33、s ST2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患者外周血IL-33、sST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IL-33、s ST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患者FEV_1、PEF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显著下降(P0.05);中重度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轻度组患者(P0.05)。IL-33、sST2表达呈正相关(r=0.660,P0.05)。慢阻肺患者外周血IL-33、s ST2表达与FEV_1、PEF、FEV_1/FVC等均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BMI和吸烟指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IL-33、sST2在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与各项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推测IL-33、sST2能作为评估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R组及改良组,各100例。TR组使用TR Band止血器,改良组使用改良后气囊止血器。比较两种方法的止血成功率、压迫时间、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桡动脉闭塞率、局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有较好止血效果。改良组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为(10.21±2.84)h,低于非改良组的(14.89±3.22)h;改良组的血管局部皮损为3%,低于非改良组的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压迫时间、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桡动脉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TR Band和改良后TR Band的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改良后的TR Band压迫的止血远端肿胀消退时间、血管局部皮损和患者舒适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合并OSAHS对慢阻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26例,其中男112例,女14例,年龄48~89岁,中位年龄67岁。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为界值,分为单纯慢阻肺组(31例)和慢阻肺合并OSAHS组(95例),比较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反映患者的患者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E/e′比率、左心房前后径(LA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合并OSAH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项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I≥30次/h的合并严重OSAHS的患者与AHI<30次/h的非严重OSAHS的患者相比,超声心动图指标E/e′(P=0.013)、LAD(P=0.006)、LVMI(P=0.051)、LVEF(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按轻中重度对慢阻肺合并OSAHS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后,E/e′及LAD与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45,P=0.011)。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方面,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和E/e′、LAD、LVMI均有显著相关性(r=-0.195,P=0.033;r=-0.197,P=0.030;r=-0.195,P=0.044);血氧饱和度≤90%的比例与LAD有显著相关性(r=0.209,P=0.0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AHI每增加一个单位时E/e′平均增加0.070,氧减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时E/e′平均增加0.084。结论慢阻肺合并重度OSAHS的患者与慢阻肺合并非重度OSAHS患者相比,左心舒张功能显著降低且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且慢阻肺合并OSAHS的严重程度与左心舒张功能受限的严重程度相关,AHI越高、氧减指数越高,左心舒张功能受限及结构改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合并OSAHS对慢阻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26例,其中男112例,女14例,年龄48~89岁,中位年龄67岁。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为界值,分为单纯慢阻肺组(31例)和慢阻肺合并OSAHS组(95例),比较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反映患者的患者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E/e′比率、左心房前后径(LA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合并OSAH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项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I≥30次/h的合并严重OSAHS的患者与AHI<30次/h的非严重OSAHS的患者相比,超声心动图指标E/e′(P=0.013)、LAD(P=0.006)、LVMI(P=0.051)、LVEF(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按轻中重度对慢阻肺合并OSAHS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后,E/e′及LAD与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45,P=0.011)。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方面,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和E/e′、LAD、LVMI均有显著相关性(r=-0.195,P=0.033;r=-0.197,P=0.030;r=-0.195,P=0.044);血氧饱和度≤90%的比例与LAD有显著相关性(r=0.209,P=0.0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AHI每增加一个单位时E/e′平均增加0.070,氧减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时E/e′平均增加0.084。结论慢阻肺合并重度OSAHS的患者与慢阻肺合并非重度OSAHS患者相比,左心舒张功能显著降低且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且慢阻肺合并OSAHS的严重程度与左心舒张功能受限的严重程度相关,AHI越高、氧减指数越高,左心舒张功能受限及结构改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SCAP患者分为激素组46例和非激素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痰液及血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血氧分压(Pa O2)升高10 mm Hg时间明显低于非激素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非激素组(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减轻时间、气急减轻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激素组(P<0.05);两组病死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CAP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但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且增加了患者二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莹惠  李述峰 《心脏杂志》2017,29(2):176-179
目的 观察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2012年在我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25例,包括3830主动固定电极组134例和5076主动固定电极组91例。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和3年的起搏参数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心房起搏参数比较,3830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阈值和阻抗在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均高于5076主动固定电极组(P<0.05,P<0.01),感知参数无明显差异。心室电极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起搏参数比较,感知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起搏阈值在术中及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830组心房电极在心房不同部位的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年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对免疫调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慢阻肺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维生素D3治疗,10万U每次,连用两周;同时于体检科收集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慢阻肺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同时观察慢阻肺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及CAT评分情况。结果(1)慢阻肺组在治疗前25-(OH)D平均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慢阻肺患者中,治疗组CAT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相关指标CD_4~+、CD_8~+、CD_4~+/CD_4~+、Ig A、Ig M、Ig G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有较高的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添加维生素D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60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A组患者采用止血贴进行止血,B组患者采用止血气囊进行止血;两组患者均于造影后6~8 h解除。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压迫背侧皮肤损伤及压疮、急性桡动脉闭塞、出血及血肿、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相似,但与止血贴相比,止血气囊所致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型实用专利-心电图仪改良装置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60周岁以上的患者23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19例,对照组为常规吸球装置;实验组为V_1、V_2、V_3(心电图胸前第1~3导联)使用常规吸球装置,V_4、V_5、V_6(心电图胸前第4~6导联)使用新型心电图仪改良装置;观察记录心电图所需时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心电图检查后有无皮下瘀血、皮肤红斑及红斑消失时间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心电图记录时间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8.022,P 0.01),两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按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划分统计后发现:在年龄≥75岁和BMI 18.5 kg/m~2的老年患者中,在记录心电图所需时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t=8.458、10.966,P 0.05),年龄60~74岁或BMI≥18.5 kg/m~2的老年患者中实验组未能体现其明显优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检查后有无皮下瘀血、皮肤红斑及红斑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F=23.093、62.233、9.602,P 0.05)。结论使用新型心电图仪改良装置在心电图记录时间有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后,对皮肤损伤小,红斑消失时间短,在75周岁以上或BMI 18.50 kg/m2的患者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更能体现其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体重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在使用噻托溴铵后的临床疗效,探索体重指数对噻托溴铵临床疗效有无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初诊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干粉治疗,根据患者体重指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6周、治疗24周时分别检查患者肺功能(FEV1、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观察3组患者检查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及SGRQ评分均有所提高,高体重指数组患者在FEV1、FVC改善率及SGRQ评分好转率低于正常组及低体重指数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高体重指数是影响噻托溴铵临床疗效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不同营养状态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现状调查,探讨慢阻肺患者营养状态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呼吸专科门诊符合入选标准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03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情评估、营养评估及饮食营养情况,并根据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组、营养不良组与营养风险组。结果 103例慢阻肺患者中,营养正常组53例(51.46%)、营养风险组24例(23.30%)、营养不良组26例(25.24%)。与营养正常组比较,营养不良组和营养风险组的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餐摄入量、每日总摄入量、6分钟步行距离(6WMD)均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营养不良组的慢阻肺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表(CAT)、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近1年住院次数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但三组间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组的慢阻肺患者症状更重、运动耐力更低,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次数更多,进行营养状况筛查,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慢阻肺的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电监护时间对检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12月可疑或已诊断心脏病患者2 593例。根据患者监护时间长短分为:24 h组(2 391例),48 h组(49例)和72 h组(153例)。比较三组间临床特点和动态心电监护参数差异。结果72 h组较24 h组患者年龄大[(55.7±18.7)岁比(52.3±18.4)岁,F=3.996,P=0.03]。三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74.1±11.7)次/min,平均心率在24 h组[(74.4±11.7)次/min]和48 h组[(73.7±9.8)次/min]均较72 h组[(69.1±12.3)次/min]快(F=14.987,P<0.01)。患者就诊症状中伴头晕/晕厥症状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48 h和72 h组的比例分别为5.4%(127/2 391),8.2%(4/49)和23.5%(36/153),χ2=80.1,P<0.01]。患者就诊症状中伴心慌/心悸症状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48 h和72 h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2.1%(528/2 391)比12.2%(6/49)比13.7%(21/153),χ2=8.424,P=0.02]。大于2.0 s的RR间期长间歇在时间长的监护中可以有效检出[5.6%(133/2 391),6.1%(3/49)比15.7%(24/153),χ2=24.456,P<0.01]。选择长时程监护在检出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较短时程监护更有优越性(χ2=29.980,17.195,12.326,10.231;均为P<0.01),而ST-T改变的检出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6,1.559;均为P>0.05)。结论医生更倾向于选择72 h动态心电监护监测就诊症状中有头晕/晕厥的患者,选择24 h监测就诊症状中有心慌/心悸的患者,延长心电监护时间可能在检出心律失常中更有意义,但监护时间的长短对心肌缺血的检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