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方法将双眼视力下降的400例(800眼)患者(年龄>60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结果视力<4.0的患者多集中于70~80岁,且患眼数量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因此年龄增长与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具有相关性;对比各种疾病引发视力下降程度及占比,发现屈光不正及白内障的差异显著,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非屈光不正性质的眼部疾病增加,其中老年白内障发病率最高,对比各年龄组眼部疾病种类及占比,差异显著(P<0.05);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为远视眼[295眼(77.43%)]。对比各种屈光不正类型的屈光度及占比,差异显著(χ~2=61.272 5,P=0.000 0)。结论老年人视力下降主要原因分为屈光不正及非屈光不正眼部疾病,后者对视力的影响程度更大,其中发病最高的眼部疾病为白内障,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为远视。针对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诊断,必须认真查找原因,避免因早期非屈光性眼部疾病与屈光不正症状相似而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以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并发症数量分为不同组别,实时动态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糖尿病并发症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40~49岁患者并发症发生危险性最低;50~59岁、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可预防低血糖,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最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入院时测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98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甘精胰岛素用量与年龄、BMI、HbA1c、FPG、2hPG之间有相关性;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满意低血糖发生率下降,体重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与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与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是否相关。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且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分为AB两组,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继续予以皮下胰岛素注射,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评估调整,通过对患者自身前后的比较和两组间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间住院期间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无明显差异,但在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A组胰岛素用量小于B组,但A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体重是否下降,短期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均能明显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体重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偏小,血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3组血糖均下降,但地特胰岛素组降糖效果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与甘精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疗效更好,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泵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显著下降;且平均血糖低于多次注射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偏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果: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低血糖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优泌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观察期限为2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为(3.56±1.54)d,平均胰岛素用量为(33.67±7.89)U/d。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胞功能指数为5.42±2.0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2±1.2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从(2.0±1.02)下降至(1.17±0.61)(P0.05)。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70岁以上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意识障碍或无自觉症状为主,70岁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心悸、出汗为主。低血糖发生率与并发症数量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高龄患者及具并发症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是否相同。方法随机选择该中心2012—2014年间诊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以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三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早、晚餐后1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中餐后1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早餐前达标所用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中、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缩短,早餐前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门冬胰岛素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疗,尤其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最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1.
选择36例拟行外科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csn,对照组给予MSII,观察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胰岛素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血糖均明显下降,CSII组胰岛素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能迅速控制血糖,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胰岛素用量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h P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FBG和2h PBG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强化治疗使血糖平稳后,分别转换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DI),比较两种MDI治疗时血糖的变化情况及胰岛素的用量。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II治疗血糖平稳后,改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及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皮下注射(A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II治疗血糖平稳后,改为甘精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观察A、B两组治疗时的日内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CSII治疗转换为MDI治疗后均能有效控制血糖,B组血糖波动较A组平稳,每日胰岛素用量较A组更少[(0.62±0.28)U/kg],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两种MDI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泵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显著下降;且平均血糖低于多次注射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偏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果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5.
蓝海云  张萍  梁慧  陈奇盛 《内科》2007,2(2):229-23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的疗效差别。方法 将6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32例,MSII组28例,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CSII组与M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MSII组相比,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缩短,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以探究此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病例,共70例,均于2020年1—8月救治于该科,均为初次诊断为糖尿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对70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以地特胰岛素为治疗防范,干预组患者以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为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情况、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胰岛素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PG和HbAlc水平均明显下降,HOMA-IR水平明显下降,HOMA-β水平明显上升,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PG、HbAlc和HOMA-IR水平更低,HOMA-β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血糖水平、最高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水平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最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最低血糖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最低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最高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FPG的达标时间和2 hPG的达标时间均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作为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推广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9.4±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3 d和第15 d各时段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3 d时,治疗组的各时段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分别为空腹血糖[(6.3±1.2)mmol/L vs.(8.6±2.0)mmol/L],早餐后2 h血糖[(8.0±2.0)mmol/L vs.(9.5±2.2)mmol/L],晚餐前0.5 h血糖[(6.2±1.6)mmol/L vs.(8.3±2.1)mmol/L],睡前血糖[(6.9±1.4)mmol/L vs.(9.0±2.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第15 d时两组各时段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胰岛素泵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糖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4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后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P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两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与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P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比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有效地减低血糖,但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更快、更平稳地降低血糖,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20.
选取68例老年(年龄>65岁)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三天停用原来降糖药物,第四天起给予中效胰岛素(NPH)联合餐前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相对平稳后,分为二组,分别采用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口服和预混30R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1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疗效确切、易于接受、低血糖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