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36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种类、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率、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院内感染的特点。结果 36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76例,慢性白血病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淋巴瘤30例,多发性骨髓瘤23例,缺铁性贫血81例,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症9例,白细胞减少症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例,溶血性贫血1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血友病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男192例,女170例。其中院内感染发生67例(18.5%),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其次是血流、皮肤黏膜。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其次是G+球菌。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跟疾病种类、骨髓增生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恶性血液病化疗缓解情况、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既往慢性疾病史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抗生素的选择、G-CSF的使用、加强输血、输血小板及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对其感染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984055恶性血液病院内感染69例次报告/王小渝…//四川医学一1998,19(3)一234一235 该组感染率为37.9%(69/182例次)。感染部位(例次):败血症3,上呼吸道8,下呼吸道22.消化道1。,口腔9,肛周感染3,静脉炎3,骨穿部位1。5例同时有2个以上部位感染。各种疾病感染率:白血病44.4%.多发性骨髓瘤30.6%,恶性淋巴瘤37.5%,其他(MDS、再障、恶组等) 41.2%。60岁以上、住院时间长、WBC<3.ox 109/L、未缓解及恶化期、住普通病房、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以及用广谱抗生素者,感染率较高。〔杨光和)984056自体外周血造血千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郑…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好发于老年人,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当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延长生存期、治愈这些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针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生理特点、健康状况、疾病生物学表现和治疗需求,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2佣43578血液系统肿有化疗后院内感染522例分析/薄兰君…刀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一2004.25(6)二573~574 收治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位瘤患者820例,入院时无发热,化疗结束时552例发生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泌尿系统,重度粒细胞缺乏症者易发生几I_周脓肿、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经选用青霉素加氧呱哆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头抱吐琳加丁胺卡那霉素,头抱第三代加万古霉素,泰能等治疗,大部分患者感染控制。表1参2(邵小鹅)20()43579异荃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12例临床分析/吴汉新…刀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二2侃闷,24(4).一13~4 15…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老年内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致病因素及转归.方法 对我院内科近10年老年(≥60岁)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老年患者分为院外获得性ARF(院外ARF)组和院内获得性ARF(院内ARF)组,并与同期内科非老年AR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老年内科ARF患者381例,院外获得性ARF为218例(57.2%),医院获得性ARF为163例(42.8%),其中来自内科重症监护室153例(93.9%);(2)与院外ARF组比较,院内ARF组患者年龄较高.慢性基础疾病较多,伴发感染和/或心力衰竭的比率和病死率较高,ARF的程度较重;(3)院内ARF组的致病因素以感染及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为主;(4)院内ARF组死亡147例,死亡组伴慢性基础疾病、合并严重感染及心力衰竭、伴发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均多于存活组,危霞症程度(APACHEⅡ评分)更高,肾衰竭程度更重;(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院内ARF构成比、伴发MODS、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 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更易发生ARF,医院获得性ARF的主要诱因为感染,心力衰竭或严重心肌缺血,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用干扰素治疗血液病的进展,着重评价对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病的疗效,以便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经典Ph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组涉及造血系统克隆增殖紊乱的异质性疾病,常伴有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异常增多。不同MPNs疾病亚型患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以体质性症状(如疲劳、早饱、体重下降等)、肝脾肿大、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等常见,可发生恶性转化,进展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  相似文献   

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是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增高的造血干细胞(HSCs) 恶性克隆性疾病。 文章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疾病进展和治疗选择等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精确诊治该疾病奠 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46例血液病以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首发表现,如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综合征、颅神经损害、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害、脊髓损害等。引起上述神经系统损害的血液病有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OEMS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以及淋巴瘤等。简要讨论了血液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其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其中恶性淋巴瘤4例,粒细胞肉瘤1例,并观察其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 MSCs联合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MSCs输注过程顺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恢复过程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2(10~14)d.结论 MSCs联合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未见明显副作用.结果 提示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恢复,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