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ICAM-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1在HCC组织的表达;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1.肝癌组织中I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转移组肝癌ICAM-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肝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大小呈正相关,Ⅲ、Ⅳ期患者sICAM-1水平高于Ⅱ期患者,癌肿数目≥3个的患者sICAM-1水平高于癌肿数目<3个的患者,有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sICAM-1水平高于无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虱,有两例HCC患者行TAE治疗后,病情缓解,sICAM-1水平下降。HCC组织高度表达ICAM-1,其表达量与肿瘤转移状态有关.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1 的检测可作为肝癌发展程度、转移状态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推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与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天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关系,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活检,其中S_110例,S_224例,S_312例,S_414例。采用苦叶酸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面积百分比,单克隆抗体(Mc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MP-2、TIMP-1阳性细胞的方法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胶原面积百分比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正相关(r=0.885,P=0.000);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MMP-2与肝纤维化的分期无关(r=0.034,P= 0.896);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TIMP-1和肝纤维化的分期正相关(r=0.760,P=0.000);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MMP-2/TIMP-1和肝纤维化分期负相关(r=-0.674,P=0.000)。总之,TIMP-1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纤维化的过程,而MMP-2/TIMP-1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比较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6 1例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sICAM - 1。结果 各组患者的sICAM - 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P <0 0 1)。而各组患者之间的sICAM水平 ,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最高 ,中度慢性肝炎次之 (P <0 0 1) ,轻度慢性肝炎较低 (P <0 0 1)。sICAM水平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体内乙肝病毒的存在及复制无关。结论 sICAM - 1是一项敏感的、非损伤性的反映肝炎活动性及肝脏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前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和肝组织学变化。方法 于干扰素治疗前 1周内和治疗后 1周内 ,取 2 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和肝脏活检组织 ,检测其血清ALT、HBsAg、HBcAg、HBeAg、HBVDN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 1) ,评价肝组织学活动指数 ,检测肝脏中的HBsAg、HBcAg、HBeAg、活化的肝脏星状细胞 (HSC)和TIMP 1。 结果 治疗后 ,9/ 2 4 (37.5 % )的患者发生了应答反应。与治疗前相比 ,干扰素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清中的TIMP 1、肝脏的组织学活动指数 (HAI)、HBcAg、HBeAg、活化的HSC和TIMP 1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 ,减少肝组织中病毒抗原表达 ,减少血清和肝组织中的TIMP 1,减少肝脏中活化的HSC数量。  相似文献   

5.
白介素 6 (IL 6 )和IL 8是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在肝脏免疫病理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发现在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中亦起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检测 85例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 ,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Ⅳ C)进行对比 ,旨在了解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 :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 85例 ,男 6 8例 ,女 17例 ,年龄 (45 .2± 12 .0 )岁 ,按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 ,慢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的sICAM 1和sE selectin以及甘油三酯 (TG)水平。结果  ( 1) 2型糖尿病组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有大血管病变组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 (P值均 <0 .0 5 ) ;( 2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9985 ,P <0 .0 1) ;( 3 )血清sICAM 1水平和TG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415 ,P <0 .0 5 )。结论 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糖尿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升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ICAM 1/LFA 1)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 11例正常人和 70例HBV感染者肝内ICAM 1、LFA 1和CD8表达状况 ,并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研究HBV感染者肝内ICAM 1与LFA 1双重表达状况。结果 在炎症坏死区 ,LFA 1阳性淋巴细胞浸润在ICAM 1阳性肝细胞周围 ,部分与ICAM 1阳性肝细胞紧密接触 ,LFA 1阳性淋巴细胞周围存在坏死细胞碎片和损伤的肝细胞。结论 ICAM 1/LFA 1参与介导淋巴细胞与肝细胞间黏附 ,在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7月通过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 ,探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以及降糖治疗对其产生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根据 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门诊或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 2 8例 ,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6 0~ 70岁 ;全部患者经检查均无过敏性及炎症性疾病、肿瘤、高血压和肝肾疾病等。健康对照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6 8岁 ,经检查均无糖尿病、肝、肾疾病和炎…  相似文献   

9.
血清sVCAM-1和sICAM-1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对照组24例血清sVCAM—1和sICAM—1浓度,用C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其冠状动脉照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AP组和ACS组的sVCAM—1、sICAM—1水平和C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的sV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SAP组和ACS组之间的sICAM—1水平和Censini积分无显著性差别(P>0.05)。sVCAM—1、sICAM—1与Censini积分均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94,P=0.000;0.412,P=0.000)。结论 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ACS组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SAP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1(sICAM 1)和E 选择素 ,分析ICAM 1、E 选择素在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β和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以了解黏附分子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30例活动期RA患者和 15名正常人血清 ,17例患者服用甲氨蝶呤 (MTX) ,13例服用阿克他利 (ACT) ,连续半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ICAM 1、E 选择素、IL 1β和TNF α,并测定血沉、类风湿因子 ,同时记录RA患者采血时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RA患者中男性 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4 3± 12 )岁 ,病程 3个月~ 8年 ,平均 (4± 5 )年。关节功能Ⅱ级 18例 ,Ⅲ级 12例。X线分期 :Ⅰ期 10例 ,Ⅱ期 11例 ,Ⅲ期 9例。治疗前RA患者血清ICAM 1和E 选择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治疗半年后RA病情缓解 ,血清ICAM 1和E 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MTX组较ACT组下降明显 ,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ICAM 1、E 选择素和TNF α、IL 1β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且与血沉 (ESR)明显相关。 结论 ICAM 1和E 选择素参与RA发病 ,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后可使其水平下降 ,不论治疗前后均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重组干扰素α-1b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为肯定 ,但是有关α 干扰素的剂量、用法和疗程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差异 ,目前多主张大剂量长疗程治疗方案[1] 。为探讨最佳剂量、疗程和疗效之间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115例应用大剂量重组干扰素α 1b(rIFNα 1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5例 ,其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均反复或持续升高 (超过正常值的 3倍 )达 6个月以上 ,且无黄疸。病程 2~ 7年 ,平均 3.2年 ;男 96例 ,女 19例 ;年龄 17~ 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NF 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IFN 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0例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和 9个月留取血清标本 ,用MTT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 1)水平 ,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和γ 干扰素 (INF γ)水平 ,并与 3 0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 2R水平升高 (P <0 0 5 ) ,经IFN α治疗后 ,血清IL 1、sIL 2R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FN α 1b调节体内细胞因子变化 ,参与细胞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6 5例老年冠心病 (CHD组 )患者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 ,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 1)CHD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1) ;( 2 )SA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UA组和AMI组PAF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P <0 .0 5 ) ;( 4 )UA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sICAM 1水平升高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5 )AMI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及血清sICAM 1水平的升高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PAF及sICAM 1参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测定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 ,特别是乙、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怎样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的正确性 ,针对性抗肝纤维化治疗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各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LV)及Ⅳ胶原 (Ⅳ C)的测定及部分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从而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选自 1 997年1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 1 0 1例 ,年龄 6 0~ 6 9岁 90例 ,70~ 75岁 1 1例 ,平均年龄 6 5 7岁 ,其…  相似文献   

15.
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国产基因重组α1 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疗效 ,自 1991年起 ,我们对应用α1 b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长期随访 ,并于 2 0 0 0年底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 1991~ 1998年住院和门诊长期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4例 ,并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7例作对照 (见表 1)。二、方法(一 )详细询问病史 ,查询以往住院和门诊随访记录资料。(二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sAg、抗…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硬化(LC)患者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sICAM-1的检测采用ELISA法,并同时检测PCⅢ、LN、HA,以20例健康者体者作对照。慢性乙肝、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HC、PCⅢ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慢性乙肝、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有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胆汁郁积是目前肝病治疗的难题之一。加速黄疸消退、防治肝纤维化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为探索其临床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于 1997年 6月~2 0 0 1年 8月以腺苷蛋氨酸与前列腺素E1(PGE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重度胆汁郁积患者 5 1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5 2例 ,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均有重度胆汁郁积 (血清总胆红素 >171μmol/L)。经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门脉高压。随机分为A组 47例 (PGE1治疗 )、B组 5 1例…  相似文献   

18.
李惠珍  邓明德等 《肝脏》2001,6(1):33-34
本课题分析血清中TGFβ1、TNF α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以寻求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指标以代替肝活检 ,减少危险性 ,便于进行动态观察、考核疗效及广泛推广应用。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5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 1997年 12月~ 1999年 12月我院传染科及肝胆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其中慢性轻度15例 (男 12例、女 3例 ) ,慢性中度 15例 (男 13例、女 2例 ) ,慢性重度 15例 (男 11例、女 4例 ) ,肝硬化 10例 (男 8例、女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ICAM 1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 1 (sVAP 1 )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进一步阐明sICAM 1、sVAP 1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 2 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 2 0例健康老年人体内sICAM 1、sVAP 1水平 ,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 老年脑梗死组sICAM 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 (P <0 0 1 ) ;两组间sVAP 1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sICAM 1、sVAP 1对脑梗死发病有一定的作用。其水平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脑组织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 ,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预防肝硬化的有效措施[1] 。本研究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采用肝组织活检这一“金标准”观察疗效 ,进一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肝纤维化程度S2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2例 ,年龄 2 4~ 6 1岁 ,病程 0 .5~ 14年。诊断符合 2 0 0 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 。半年内未接受过抗肝纤维化和 (或 )抗病毒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 :IFNγ由上海克隆生物公司提供 ,1MU ,皮表 1 2 2例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