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 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做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体外转流,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 32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为平常的1/2~2/3。结论 该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30例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并报告 130例临床结果。 方法  4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采用胸骨上段切口 ,其余手术均经胸骨下段切口。胸骨上段切口自胸骨上凹至第三肋间并向两侧横断胸骨 ,皮切口长度 5cm~ 7cm ;胸骨下段之皮切口自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 ,长度 9cm~13cm ,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二或第一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 ,共行二尖瓣置换 6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0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32例 ,二尖瓣成形 11例 ,单纯三尖瓣成形 1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2 2例及三尖瓣DeVega环缩 35例。 结果 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 6 3分± 2 9分、92分± 32分和 191分± 4 7分 ;平均气管插管 12小时± 5 2小时 ;平均住院 14天± 6 8天。术后胸液量平均 345ml± 197ml(5 0ml± 170 0ml) ,有 82例患者 (6 3% )未输血。 结论 正中经胸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 ,美观 (胸骨下段入路 ) ,创伤小 ,出血少 ,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 ,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创伤情况.方法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型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全组50例,年龄8个月至14岁.手术主要病种:ASD、VSD、VSD PDA、ASD PS、PS.与近年相同年龄组标准胸骨正中切口比较.结果①切口长度明显缩小.②小切口的上端未超过胸骨角,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美容需求.③术后胸廓的稳定性较好,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减轻.④应用小切口能较好完成房间隔缺损,膜部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手术;但部分心内手术结构的显露受到一定影响.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并不影响手术安全性;可取得创伤小、术后胸廓畸形轻和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体会。方法选择10岁以下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20例,纵劈胸骨上至第二肋间;1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9例,纵劈胸骨上至第二肋间并向右侧横断。常规体外循环,胸正中小切口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h胸液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切口长度约为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的60%。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可以顺利完成部分心内直视手术,美观且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无胸骨前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11例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6-10cm),经股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经房间沟-左房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置换瓣膜均为机械二尖瓣。结果术后患者全部治愈。体外循环转机时间(52.80±11.36)min,呼吸机辅助时间(8.20±2.84)h,术后输(2.20±1.04)u浓缩红细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提示机械二尖瓣启闭良好,无机械瓣周漏。结论右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二尖瓣置换手术可行。该方法具有保持胸廓完整性、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1999年 7月至 9月 ,对 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头连线水平纵切口 ,长约 10~ 13cm,“J”形纵劈上段部分胸骨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结果 :心肌阻断时间 5 8(5 4~ 6 7)分 ,体外循环时间 78(70~ 90 )分 ,总手术时间 4小时 15分 (3小时 2 0分~ 4小时 45分 ) ,术后住院时间 12 (9~ 2 5 )天 ,输血量 40 0 (0~ 16 0 0 ) ml,2例患者未输库血。全部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 :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术野显露良好 ,创伤小 ,失血少 ,术后恢复快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点。方法在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切口长7田cm。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纵隔引流量少,输血量少,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在临床上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缺点。方法 :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共 15 1例 ,分成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 2组 ,从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 2 4h引流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2组病人无明显差别 ;术后 2 4h引流量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较少 ;体外循环时间胸骨正中切口组较短 ;胸骨正中切口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3 42 %、胸骨畸形发生率为 4 2 7%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结论 :右胸前外侧切口可对经右房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 ,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突出优点。缩短住院时间不明显。是否能减少手术创伤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病人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在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避免全麻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对 2 5例清醒病人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没有气管插管全麻 ,所有病人在手术前晚行硬膜外置管。结果 总共搭桥 71支 (1支 11例 ,2支 5例 ,3支 6例 ,4支 3例 )。除 1例因为术中出现室颤转为全麻和体外循环外 ,2 4例在硬外麻作为唯一麻醉下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除 2例行左胸小切口外其余行正中切口 ;其中 6例为再次手术 ;平均每例搭桥2 8支 ,没有手术死亡。术后在复苏室和病房住院时间分别为 (16 2± 4 2 )h和 (3 2 4± 1 2 )d。结论 本组的早期经验提示在没有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清醒下可以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入选经胸骨或胸骨旁小切口,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房(室)缺封堵术的患者115例。所有病例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实施,麻醉以1%~3%七氟烷持续吸入为主,同时辅以右美托咪定1~2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手术采用经胸骨或胸骨旁小切口,直视下经右房或右室导丝置入,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介入封堵。由麻醉信息系统自动采集患者相关信息。结果:有5(4.3%)例封堵未成功,改为全麻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110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95.7%),术中失血量(18.8±14.2)ml,封堵手术时间为(63.1±27.1)min,手术操作时的心率波动差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切皮前与手术封堵时差值的绝对值)为(24.9±19.8)次/min,手术操作时的血压波动差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切皮前与手术封堵时平均压差值的绝对值)为(20.7±15.7)mmHg(1 mmHg=0.133kPa)。3例(2.7%)术中导丝刺激引起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3.6%)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1例出现快速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术中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拔管时间(1.9±0.6)h。住院时间(3.2±0.5)d。均顺利出院。结论:在以七氟烷吸入为主,辅以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全身麻醉,经胸小切口、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安全,成功率高。避免了X射线损伤等并发症,失血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右胸小切口球囊扩张建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体重(15~20)kg的杂种犬10只,全麻下经右侧胸骨旁小切口显露右房,直接在右房和房间隔穿刺,在X线引导下,应用直径12毫米的肺动脉扩张球囊进行房间隔造孔制造ASD.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和术后1周大体解剖测量ASD的直径及其边缘与周围结构的距离.结果 10只犬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6~31 min(19.4±8.8)min,无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术后随访观察1周,精神饮食和活动良好,无胸腔积液、心包填塞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即刻超声和尸体解剖显示ASD为中央型,边缘整齐,直径6~10 mm(7.6±2.7) mm;ASD边缘与二尖瓣、三尖瓣、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肺静脉及冠状窦的距离均在5 mm以上.结论经右胸小切口球囊扩张建立房间隔缺损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可控性强的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12个月至28岁,平均(5.2±3.3)岁,体重8.5~52.0(17.9±8.6)kg。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采用带球囊插管行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2年至2012年在我院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再次三尖瓣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术后远期单纯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胸部cT显示胸骨后及心包均存在严重粘连。术中行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经右房上、下切口分别插入上、下腔静脉引流腔静脉,食管超声确定插管的位置,无菌生理盐水注入球囊阻断腔静脉,切开右房行三尖瓣手术。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三尖瓣手术,无体外循环意外发生,其中三尖瓣置换术34例,三尖瓣成形术12例。手术时间(161~52)min,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5~15)rain,体外循环时间(58~23)min;术后胸液引流量(275~10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do全组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血管破裂大咯血死亡,另1例死于心力衰竭。三尖瓣置换者无瓣周漏出现;三尖瓣成形者中,1例于术后5年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1例随访为中度关闭不全。结论采用带球囊插管腔内阻断技术阻断上、下腔静脉,可安全、有效、可靠地应用于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使手术的复杂程度明显简化。  相似文献   

15.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116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  方法 :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 ,部分劈胸骨 ,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116例 ,年龄 3个月~ 5 0岁(5 .7± 6 .8)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 6 6例 ,房间隔缺损 33例 ,法乐四联症 13例 ,肺动脉闭锁、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及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各 1例。  结果 :全组 1例二次开胸止血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可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胸骨入路 ,创伤小、恢复快、美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胸部CT三维重建细化评估在选择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ST-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0例手术患者。使用术前胸部CT进行胸骨、心脏及升主动脉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数据,进行术前评估,将适合行MIST-OPCAB患者分为:A组(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90例)、B组(拟行但未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62例)和C组(常规切口组,48例)。分析各组患者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参数,包括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垂直距离等数据及围术期临床指标等。结果 A组的术前心功能Ⅲ级占比明显少于其他两组(3.3%比8.1%比10.4%,P<0.05),陈旧性心梗病人占比少于其他两组(2.2%比21.0%比31.3%,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其他两组(66.1%比56.9%比62.9%,P<0.05),欧洲评分Ⅱ风险低于其他两组(5.3比7.2比7.9,P<0.05)。胸部CT三维重建参数显示,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完成的224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伤口并发症情况,总结冠脉搭桥正中手术切口术中及术后处理要点。方法:自1997年4月-2015年12月,排除围术期死亡患者,连续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243例,年龄33-87岁,所有患者均以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心脏旁路手术完成后采用常规方法关胸,但结合患者情况确定个体化关胸策略。对比分析不同时段术后切口并发症包括胸骨哆开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胸骨哆开4例(0.54%),均发生于2003年前(730例),经二次固定后痊愈。自2003年后完成的15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胸骨哆开。其中单一手术组完成的1130例正中开胸冠脉搭桥手术,胸部切口局部脂肪液化15例,给予减张缝合局部酒精湿敷后干燥愈合。伤口胸骨皮下组织裂开8例(0.7%),均经换药并二期缝合痊愈。3例患者因无菌性骨髓炎,给予胸骨坏死组织清除、胸大肌填埋成形术后痊愈。结论:心脏手术胸部正中切口并发症重在预防:开胸时注意切口保护、采用个体化胸骨固定技术、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用胸部固定带等综合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封堵器封堵大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253例大型继发孔ASD患者,ASD直径(19±7)mm,均在右胸骨旁第三或第四肋间作长1.5~2.5 cm切口,切开心包并悬吊,右心房外侧缝双荷包,将合适封堵器纳入输送管,在TEE引导下穿刺右心房荷包,通过ASD将封堵器送入左心房,释放封堵器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6.0%(40/253),术后3个月为2.8%(7/253),1年为0.8%(2/253),5年为0.4%(1/253),7年时无残余分流。随访3个月~9 a,无其他晚期并发症。结论 TEE引导下封堵器封堵大型继发孔ASD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采用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共2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法乐三联症1例.结果25例均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8 d.随访1~11个月,心功能恢复良好,无残余畸形.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微创直视心脏外科手术(MIDCS)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3-09至2015-05我院完成MIDCS 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直视心脏外科手术方法为股动、静脉及右颈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双腔气管插管。做右胸前外侧切口3~5 cm,经肋间入胸腔,剪开心包,进入心腔完成手术。结果:4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及出院后近期死亡,无胸骨切口感染。体外循环时间98~142 min,平均(122.4±2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18 min,平均(48.3±26.2)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8~76 h,平均(17.4±13.1)h,监护时间45~124 h,平均(54.6±32.6)h;术后住院时间6~12 d,平均(8.2±1.3)d。患者切口长度3~7 cm,平均(4.8±1.5)cm;术后第1天引流量(356.9±283.8)ml,未输血患者27例(64.3%)。结论:MIDCS近期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创伤小,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