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10年AHC的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10年AHC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895,圆形分布平均角α所对应的日期即斑疹伤寒集中发病高峰期为9月19日,发病高峰期的95%可信区间为9月17-21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1191.274,P〈0.001。结论河南省AHC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9月为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 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季节分布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HFRS实验室确诊病例,联合运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进行发病时间的季节性聚集强弱分析。结果 2010—2020年HFRS病例集中度M=0.42,表明HFRS发病高峰期有一定的季节性;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显示,HFRS患者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春夏季(主高峰)及秋冬季(次高峰)发病高峰日分别为5月15日和1月7日,高峰期分别为4月4日—6月25日和12月3日—次年2月12日。通过Watson-Williams检验分析HFRS男性、女性病例高峰日及高峰期差异,结果显示春秋季(3—8月)(F=3.28,P>0.05)和秋冬季(9月—次年2月)(F=0.069,P>0.05)高峰日及高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具有定量以及精确计算实际发病高峰日及高峰区间的优势。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2020年124例HFRS病例发病时间具有一定季节性,流行趋势呈主-次高峰双峰型,4—6月为主高峰,12月—次年2月为次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61-2010年江苏省间日疟发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为间日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系统间日疟疫情资料, 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 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间日疟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天数, 并计算每10年发病高峰期天数。结果 江苏省间日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P < 0.01), 各年份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 (P < 0.01), 平均发病高峰日为8月9日。发病高峰天数平均为93 d, 最短为1963年的75 d, 最长为2010年的123 d。2001-2010年间日疟发病高峰期比1961-1970年延长146 d。结论 江苏省间日疟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 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7月中旬-8月上旬; 近10年间日疟发病高峰期天数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2004~2010年布鲁杆菌病(布病)的季节性,为有效防制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石家庄市布病疫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布病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布病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 ① 2004-2010年石家庄市布病发病波动不明显(r=0.572,P=0.180)。② 2004-2010年石家庄市布病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全年均可发病,2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3~7月份达高峰,8月份以后下降。③ 2004~2010年布病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F=3.912,P<0.05),总高峰日为6月3日,总高峰期为3月10日至8月26日。结论 石家庄市布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5~7月份,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发生季节分布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2006—2012年广州市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度M=0.51,圆形分布r=0.50,平均角万=216.11°,即广州市恙虫病流行的高峰日为8月8日,流行时间为6月上旬到10月中旬。结论广州市恙虫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高峰,集中度和圆形分布的指标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广州恙虫病的流行高峰及流行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的长期趋势。方法 对石家庄市疫情资料汇编((1949-2018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4-2018年)与急性脑炎脑膜炎监测合作项目(2007-2018年)中的乙脑资料,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圆形分布定量评估乙脑疫情变化特征。结果 1949-2018年,石家庄市累计报告乙脑病例5 884例,病死率为19.02%。职业中,农民占51.16%。2001-2018年,流动人口病例占40.85%。年发病率范围为0.03/10万~72.43/10万,年均发病率1.72/10万,APC为-2.57(t=6.38,P<0.001)。1949-1993年的1~14岁病例占62.59%,而2016-2018年的50岁及以上病例占76.56%。每20年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流行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7-9月份。1949-1999年的发病高峰为8月24日(8月1日-9月17日)(z=4712.17,P<0.001),2000-2018年的发病高峰为8月6日(7月18日~10月25日)(z=146.10,P<0.001),两阶段的发病高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结论 石家庄市乙脑疫情明显下降,高发人群年龄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成为新的易感人群,严格的季节性发病高峰特征有所减弱,高峰日提前,高峰期间增宽。  相似文献   

7.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上海1994-200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发病季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疟疾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月本市疟疾总的发病高峰日在7月24日,高峰期为5月25-9月22日,持续120D.本地感染病组7年中有6年发病高峰日在8月分,输入病例组均在7月份,平均比本地感染组提前44天,经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本地感染病例很可能由输入病例经蚊媒传播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运用圆形分布法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病季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据12年资料有10年发病高峰日在7月份,总的发病高峰日在7月8日,发病高峰期为3月8日~10月28日。涂阳病例登记率与圆形分布r值呈正相关,与角的标准差呈负相关,与平均角无相关。提示新登记率的高低影响发病季节性强弱,而与发病高峰日的早晚无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上海市 1 994 -2 0 0 0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发病季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 :疟疾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7年本市疟疾总的发病高峰日在 7月 2 4日 ,高峰期为 5月 2 5日 -9月 2 2日 ,持续 1 2 0 d。本地感染病例组 7年中有 6年发病高峰日在 8月份 ,输入病例组均在 7月份 ,平均比本地感染组提前 4 4天 ,经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P<0 .0 0 1 )。提示本地感染病例很可能系由输入病例经蚊媒传播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入院时间的规律性。[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2015年收治的1 9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确定其入院高峰日、高峰期及高峰季节。[结果]2005~2015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入院高峰在春、冬季,11年数据分析提示合计平均角为75.563 1°,相当于高峰日为3月19日(Z=2.9957,ZZ_(0.05),P0.05),入院高峰期为11-16至次年07-24。[结论]沈阳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在消化性溃疡防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不同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 用SPSS 12.0、Excel 2003软件分析信阳市和洛阳市2004-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选取信阳市息县和洛阳市新安县为监测点,分别于2011年5月和11月采集8个年龄组同一健康人群血液标本,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乙脑中和抗体。同时5-10月每月一次,用人工小时法和蚊帐法捕捉蚊虫,计算蚊虫密度。结果 2004-2010年,信阳市乙脑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年均病死率为2.92%;洛阳市年均发病率为1.01/10万,年均病死率为9.73%。信阳市发病高峰为7-8月,占91.47%;洛阳市则为8-9月,占84.29%。信阳市0~14岁发病占97.52%,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7.08%,二者年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 2=557.71,P<0.05)。信阳市以散居儿童为多(68.36%),洛阳市以农民为多(46.46%)。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为6-7月,分别为25.09只/人工小时和27.31只/人工小时;洛阳市为7-8月,蚊虫密度分别为13.94只/人工小时和14.12只/人工小时。信阳市≥15岁乙脑抗体阳性率为97.78%,洛阳市为48.9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 2=55.42,P<0.05)。结论 信阳市乙脑发病高峰较洛阳市提早一个月,与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早于洛阳市一月一致;信阳市发病以0~14岁儿童为主,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与信阳市≥15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高于洛阳市一致。在不同的时间,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两市小年龄组发病率和洛阳市大年龄组发病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探索高发聚集区域,为猩红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情况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利用趋势面分析猩红热的空间分布趋势,采用空间扫描分析猩红热的聚集区域。结果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呈缓慢的上升趋势(趋势χ2=195.285,P=0.000),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62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08/10万,97.95%的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高峰期集中在5—7月和10月—次年1月;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总体分布由北向南显著降低,由西向东显著降低;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为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县(区),2016年开始聚集区域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结论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将聚集区作为重点防控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2012年甘肃省某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Spss和Excel软件对2010.2012年该县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县共报告麻疹病例99例,发病率36.92/10万,其中2010年报告68例,发病率78.98/10万,4—6月为发病高峰,城区和乡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05);2011年报告31例,发病率34.06/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15.98,P〈0.01),2011年麻疹发病率低于2010年;2012年无麻疹病例报告。结论该县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经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后,2012年未有麻疹病例报告,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 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 237例,死亡1 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 -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 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 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 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 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 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5.
The viral encephalitis epidemic during 2000 involved all the seven districts of Upper Assam (with 96.4% cases). The epidemiological, serological, clinical and entomolog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epidemic confirmed it to be due to JE. These were analysed,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past history/records of the disease in the state. The epidemic was confined to the peak monsoon months of July and August (96% of the cases in the past). Serologically, 75-90% cases were confirmed to be due to JE. Case fatality Rate was 42.11% (overall average of the state in the pas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ase incidence among children or adults.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1:0.6. Based on the abundance and host preferences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period as well as virus isolation studies (as per past studies in the area) the main vectors Culex vishnui and Mansonia annulifera were susceptible to 4% DD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肃省历年人间鼠疫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循证流行规律,为下一步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人间鼠疫病例为基础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959~2010年甘肃省共发生28起鼠疫疫情,30例首发病例中腺型鼠疫占53.3%,败血型鼠疫11例,占36.7%;传染源主要为染疫的喜马拉雅旱獭,其次为猫、野兔、牧羊犬;首发病例高峰时间为7、8、9月份;首发病例职业以农牧民居多。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首发病例其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应加强对首发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以严防疫情蔓延扩散;另今后应当加强对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口鼠防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