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核蛋白提取物--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6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对照组PBMCs的NF-κB的活性,并与患者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相比较,研究其与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关系.结果:CHF患者PBMCs NF-κB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着心功能恶化和心肌重塑的发展,NF-κB活性逐渐升高(P<0.01).结论:CHF患者外周血PBMCs中NF-κB活性增高,检测NF-κB活化水平可能有助于心力衰竭恶化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核因子kappa B(NF-κB)的活性及两者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关系,探讨ACS预测和治疗的新思路。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外周血清sCD40L、MMP-9的浓度及PBMCs中NF-κB的活性。结果:ACS组外周血清sCD40L的浓度及PBMCs中NF-κB的活性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sCD40L水平、PBMCs中NF-κB的活性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及PBMCs中NF-κB的活性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之一;CD40L、NF-κB可能通过促使MMP-9的表达增加而促使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变化以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缬沙坦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损害加重而升高,sFas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状态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as和sFasL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0.57;P<0.01),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缬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sFasL水平下降似更明显,但无统计差异。结论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可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CHF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细胞凋亡抑制因子(CD95)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测定6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PBMCs NF-κB的表达,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CD9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心功能。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PBMCs NF-κB活性和血清CD95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NF-κB和血清CD95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NF-κB表达增高,CD95分泌增多。在CHF,可能通过NF-κB表达的上调促进CD95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可溶性Fas(sFas)及其可溶性Fas配体(sFasL)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F组(67例)和对照组(20例)患者血浆中sFas和sFasL的水平。结果:HF组血浆sF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FasL水平在心功能Ⅲ~Ⅳ级时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状况的下降而增加,与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结论:HF患者血浆中的sFas和sFasL水平显著升高,提示sFas和sFasL水平升高以至整个Fas/APO系统可能在HF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作为凋亡抑制因子Fas (sFas)和凋亡诱导因子Fas配体 (sFasL)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 7例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组 )和 2 0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血浆中的sFas、sFasL、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血浆sFas、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中sFas水平 ,心功能Ⅲ级患者白细胞介素 6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并随心功能下降而上升 ,与心功能状态呈负相关 ,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sFas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心功能Ⅱ级和Ⅳ级患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sFas和sFasL的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sFas和sFasL水平升高乃至整个Fas/FasL系统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燃煤砷暴露人群外周血T细胞活化情况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蛋白激酶C/核因子κB(PKC/NF-κB)途径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或活化情况,探讨PKC/NF-κB信号通路在燃煤砷致人体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将贵州省兴仁县交乐村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94例居民分为无症状暴露组(12例)、轻度砷中毒组(33例)、中度砷中毒组(34例)及重度砷中毒组(15例);以距病区约12 km的非砷污染某村居民2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例;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PBMCs内NF-κB结合DNA的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PBMCs胞浆内PKCθ及磷酸化蛋白激酶Cθ(pPKCθ)表达水平.结果 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3,P<0.01),无症状暴露组[(21.76±15.31)%]及轻、中、重度砷中毒组[(18.41±11.36)%、(17.78±11.93)%和(18.79±13.38)%]与对照组[(3.19±2.12)%]比较明显增加(P<0.05或<0.01);无症状暴露组及轻、中、重度砷中毒组PBMCs内NF-κB结合DNA的活性(1.49±0.24、1.58±0.30、1.57±0.34、1.51±0.16)与对照组(1.30±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BMCs胞浆PKCθ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3,P>0.05).pPKCθ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88,P<0.01),轻、中、重度砷中毒组(0.64±0.14、0.64±0.20、0.62±0.12)与对照组(0.93±0.20)及无症状暴露组(0.81±0.23)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0.01).PBMCs内pPKCθ表达水平与NF-κB结合DNA的活性呈明显负相关(r=-0.565,P<0.01).NF-κB结合DNA的活性与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例呈明显正相关(r=0.546,P<0.01).结论 燃煤砷暴露可显著增强人体PBMCs内PKCθ的活化及NF-κB结合DNA的活性,并诱导人体T细胞的活化,提示PKC/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燃煤砷引起人体T细胞活化的信号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可溶性Fas受体(sEas)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3例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Ⅱ-Ⅳ级,NYHA)血清sFasL和sFas浓度,并与18例心功能Ⅰ级(NYHA)组比较。结果 CHF与心功能Ⅰ级间sFasL浓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31.50±84.50(心功能Ⅱ级216.50±96.00,Ⅲ级226.80±85.70,Ⅳ级244.00±73.00)vs217.50±89.00pg/mL,P>0.05]。而CHF组血清sFas浓度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组[1353.30±507.71(心功能Ⅱ级1154.85±371.20,Ⅲ级1412.88±493.62,Ⅳ级1875.67±806.10)vs983.11±461.26pg/mL,P<0.05]。结论 血清sFasL与CHF无相关性。而血清sFas与CHF存在显著相关性。且sFas浓度增高的程度与CHF的严重程度相平行,sFas浓度增高可能在CHF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29例,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YKL-40浓度及NF-κB活性变化,并比较各组之间两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脉病变程度,并与血浆YKL-40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及NF-κB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及NF-κB活性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冠心病组YKL-40水平与NF-κB活性、Gensin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517、0.297,均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与NF-κB活性、Gensin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541、0.381,均P0.01)。结论:YKL-40及NF-κB可能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NF)-κ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老年体检人员血管行超声检测,选择38例具有颈动脉硬化血管重构者为研究对象(颈动脉重构组),以同龄颈动脉正常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表达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与NF-κB活化率的相关性。结果 1颈动脉重构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增加。2颈动脉重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颈动脉重构组NF-κB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重构与NF-κB活化率密切相关,NF-κB可能参与了颈动脉重构及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HF)兔心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设立对照组,剩余动物以阿霉素复制HF模型,随机分为HF组和NAC组,药物干预4周。观测3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血清和心肌一氧化氮(NO)浓度、iNOS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水平,以及NF-κB p65的核表达和结合活性的改变,观察NA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高,iNOS蛋白表达增多,NF-κB p65易位和核内表达增多,血清和心肌NO浓度升高(P<0.001),NF-κB p65活化与iNOS表达呈直线相关(r=0.973,P<0.001)。NAC组结果示NAC可显著减少NF-κB p65核内表达及iNOS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和心肌NO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0.001)。结论:HF时心肌细胞中NF-κB的活化及其促进iNOS的转录合成导致NO大量生成,参与了心肌凋亡的发生。NAC可显著拮抗NF-κB的大量活化核表达,减弱iNOS的表达上调,抑制NO的生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NF-κB的活化可能是iNOS表达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8例风心病(实验组)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心室心肌组织,经4%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结果:风心病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心衰患者的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NYHAⅠ级(P<0.05);实验组(包括pAF组和cAF组)的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R组)(P<0.05);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评分互相均存在密切正相关(P<0.05),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呈正相关。结论:IL-1β、TGF-β1和NF-κB/p65在风心病心衰、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见。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及36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ASC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ACS血NF-κB活性与sICAM-1水平显著正相关。但SCHD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明显升高,NF-κB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并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促发AC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转录因子κappaB(NF-κB)/p65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干预作用.方法对1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分离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并将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白细胞介素-10组,共培养24小时,对3组培养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非常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22±8)%vs(9±2)%,P<0.01].脂多糖组,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白细胞介素-10组,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脂多糖组比较则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NF-κB/p65表达增高,而白细胞介素-10可下调脂多糖刺激下NF-κB/p65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sFas、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结核组治疗后血浆sFas、sFasL水平明显降低.认为sFas、sFasL的异常改变参与了结核病的免疫机制,外周血sFas、sFasL水平变化可能作为肺结核患者病情判断、估计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心梗)后大鼠衰竭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与心肌胶原含量、心功能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功能Ⅱ、Ⅲ、Ⅳ级DCM心力衰竭患者35例,清晨采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PBMCs,加入细胞因子刺激剂脂多糖(LPS)和不同浓度(0、2.5、5及10μmol/L)的美托洛尔,经体外培养24h,离心后提取上清液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将细胞悬液固定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NF-κB染色,测定NF-κB阳性细胞率,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DCM患者IL-1β、IL-6、TNF-α和NF-κB/p65的水平均有抑制作用(均P0.01);2.5、5及10μmol/L的美托洛尔组IL-1β、IL-6、TNF-α和NF-κB/p65的水平均明显低于0μmol/L组(均P0.05);10μmol/L美托洛尔组IL-1β、IL-6、TNF-α和NF-κB/p65的水平均明显低于2.5、5μmol/L组(均P0.05),而2.5、5μmol/L组IL-1β、IL-6、TNF-α和NF-κB/p65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浓度美托洛尔组NF-κB/p65水平和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明显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92、0.528、0.486,P0.01和P0.05)。结论:在DCM心力衰竭患者中,美托洛尔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PBMCs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p65活化水平来实现的。这可能是其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F-κB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NF-κB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75例心衰患者(心衰组)及一般资料与之匹配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5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2例(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外周血NF-κB水平,以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外周血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心功能Ⅲ、Ⅳ级者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心衰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显著差于对照组,其NF-κB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与心脏结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 NF-κB在冠心病心衰病情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此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核因子-κB(NF-κB)活性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检测NF-κB的实验方法。方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AMI组和UA组患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组患者NF-κB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可快速、灵敏、特异地定量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B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他汀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或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组再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LVEF、血清BNP、TNF-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BNP、TNF-α、NF-κB活性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正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TNF-α、BNP、NF-κB活性均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LVEF、降低BNP、TNF-α及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