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采用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支持治疗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7例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使用VA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VA-ECMO的适应证及不同年龄段应用的患者分析总结,对比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VA-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转归差异。结果:307例患者中,177例(57.7%)为成年患者,男性211例(68.7%),平均VA-ECMO辅助时间为(119.2±72.7)h,209例(68.4%)成功脱机,158例(51.5%)恢复后顺利出院。VA-ECMO机械辅助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是急性肾功能不全(51.1%)、肺部感染(36.8%)和出血(30.2%)。联合应用IABP者较不用IABP者VA-ECMO辅助时间未能缩短,但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131.5 h vs.158.6 h,P=0.013)以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119.0 h vs.153.2 h,P=0.002)明显缩短,急性肾功能不全(40.0%vs.64.0%,P=0.035)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6%vs.24.0%,P=0.044)明显降低。在术中建立VA-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较ICU床旁建立VA-ECMO者脱机率(77.8%vs.57.9%)和出院后30 d生存率(66.0%vs.35.2%)更高(P均<0.05),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37.0%vs.66.9%,P<0.05)。结论:VA-ECMO可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出现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IABP搏动性血流对于VA-ECMO辅助过程中外周器官灌注有积极作用,早期及时应用VA-ECMO有助于获得更优的短期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安全性、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本中心心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586例OPCAB患者中78例(13. 3%)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应用组、紧急置入组两组。预防应用组:42例(53. 8%),术前对冠心病高危患者预防性用IABP辅助;紧急置入组:36例(46. 2%),OPCAB术中或术后因循环不稳定紧急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使用IABP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旁路移植的桥血管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预防应用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紧急置入组(P0. 05)。术前预防应用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4. 8%)较紧急置入IABP患者(13. 9%)明显减低(P0. 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能缩短IABP使用及ICU停留时间,降低术后30 d病死率,预防性应用IABP对高危OPCAB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再次置入IABP是高危OPCABG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的高危重症冠心病行CABG术患者21例,年龄70~83(75.7±3.6)岁,在ECMO辅助下实施择期心脏不停跳CABG术。结果 21例患者中,8例术后即刻顺利脱离ECMO辅助;8例桥血管吻合后ECMO不能立即撤离,继续辅助2.0~4.5 h后撤离;5例在手术室时ECMO不能撤离,关胸后返回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考虑ECMO辅助时间较长,为克服ECMO非搏动性灌注,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IABP辅助时间76~147(115.2±25.9)h。5例CCU内ECMO辅助患者中:股动静脉插管部位渗血1例,经止血及加压包扎后好转;下肢缺血1例,安装旁路循环后缺血改善;均顺利脱机。2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1~28(17.4±2.8)d。结论 ECMO用于心脏不停跳CABG术可为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12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1例术后5d撤除IABP,次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其余11例均在术后3~6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治疗围手术期急性心肺功能衰竭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心室辅助(VAD)、体外膜式氧合(ECMO)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等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治疗围手术期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224例围手术期进行循环辅助患者临床资料,VAD4例、ECMO47例及IABP173例。结果:VAD死亡2例(50%),ECMO死亡23例(48.9%),IABP死亡49例(28.3%)。并发症为感染27例、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26例、出血23例、下肢缺血15例及脑并发症7例。结论:机械辅助是救治围手术期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辅助方式并及早放置,防治并发症对提高成功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在心外科领域,IABP术前可用于低心排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术中应用可辅助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人脱离体外循环,术后用于低心排量综合征。IABP是围术期治疗左心衰竭的首选方法,其使用率为2~8%,可提高生存率。本文总结IABP在心外科的应用及效果。材料和方法 1986年1月~1991年5月间,7884例心脏手术,6877例成人病例中669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 IABP)是心脏外科常用的机械辅助装置,是治疗心肌缺血的最好方法之一[1],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救治[2]。但目前IABP应用于非心脏手术中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胃贲门癌手术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鞘管,术中发生血压急剧降低,心跳骤停后时快速置入球囊,使用IABP支持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案例,并分析IABP应用于非  相似文献   

8.
IABP在心脏外科术后泵衰竭中的应用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泵衰竭的疗效评估。方法对ICU中11例心脏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例。结果6例患者心功能迅速改善,渡过泵衰竭,撤离IABP后转入普通病房。结论IABP是心脏外科术后泵衰竭治疗中的一个有效手段,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进行循环支持的时机、效果及经验。方法25例冠心病外科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IABP进行循环支持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各项循环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痊愈16例,死亡9例,救治成功率64%。在死亡的9例中重症低心排导致其后的多脏器衰竭是其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把握判断IABP应用时机,及时果断地尽早应用IABP进行循环支持,能有效提高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患者的手术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经验。方法: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心脏外科2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结果:31例患者IABP辅助时间(62.3±22.1)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6例、感染5例、下肢缺血3例、死亡2例。结论:IABP是治疗CABG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应及时放置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对20例重度AS患者因瓣膜置换术后出现LCOS行IABP辅助治疗.比较IABP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尿量变化及多巴胺用量情况.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尿量明显增加(P〈0.01),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LCOS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应用时机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在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早期安装IABP的31例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9.7%;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晚期)12~24 h后安装IABP的1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47.1%。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对危重心脏病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效果,但安装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IABP的安装应宁早勿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00例,发病12-72h之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应用IABP3-5d。两组均于10~14d后行冠脉造影及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TIMI)、术后4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前TIMI血流0及1级者少于对照组,TIMI3级者多于对照组,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行PCI的大面积STEMI患者早期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IABP应用宁早勿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时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IABP的原因及使用12h、24h、48h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肺动脉嵌压(PAWP)、氧输送指数(DO2I)、氧摄取率(O2E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与IABP前比较,IABP12h、24h、48h后MAP[48h:(56.40±6.51)mmHg比(73.00±3.36)mmHg]、CI[48h:(1.74±0.21)L·min-1·m-2比(2.74±0.21)L·min-1·m-2]、DO2I[48h:(267.36±15.95)ml·min-1·m-2比(429.60±33.19)ml·min-1·m-2]均明显升高,尿量[48h:(25.44±3.88)ml/h比(99.48±9.48)ml/h]明显增加,PAWP[48h:(18.00±1.66)mmHg比(12.60±0.71)mmHg]、O2ER[48h:(44.45±4.00)%比(31.41±1.25)%]均明显下降(P均〈0.01)。40例中死亡7例(19.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对于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治疗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 196例.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4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组:92例,术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IABP.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率、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结果 术后A、B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7%和27.2%,P<0.025;IABP使用时间(51.36±31.28)h和(91.08±40.55)h,P=0.016;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72.41±39.56)h和(98.66±48.27)h,P=0.036;呼吸机使用时间(28.39±15.73)h和(86.34±30.08)h,P=0.001;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58.65±30.56)h和(96.53±32.70)h,P=0.023.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术后死亡率下降,IABP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IABP辅助时间,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改善高危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68例因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好转、死亡两组。对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既往冠心病史、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病变血管支数、发病至行IABP术时间、TIMI血流、罪犯血管14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死亡率为47.06%,所有危险因素中,罪犯血管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其余危险因素均未影响预后(P0.05)。罪犯血管组间比较显示,前降支与其他罪犯血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047,95%CI 0.004~0.547,P=0.015)。结论罪犯血管是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前降支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可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未能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高危冠心病患者59例,分为IABP组(预防性使用IABP,n=23)和非IABP组(未使用或被动型使用IABP,n=36),IABP组PCI前常规预防性的植入IABP,非IABP组未植入IABP或因病情恶化被动性植入IABP。术中术后观察指标:1IABP相关的并发症(血小板下降、贫血、下肢栓塞、坠积性肺炎等);2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ABP组贫血和坠积性肺炎或栓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ABP组(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无明显差异;IABP组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两组再发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IABP组1年内病死率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灌注,减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提高了高危冠心病患者1年的存活率,且并未发生与IABP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25例老年(≥70岁)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11月经OPCABG治疗的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无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者,围手术期死亡率0,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全组应用左乳内动脉(IMA)和大隐静脉(SVG)搭桥77支,平均(3.1±1.0)支,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20例(80%),大隐静脉搭桥24例(96%),共57支,包括左乳内动脉(IMA)和大隐静脉(SVG)搭桥19例(79%)41支,完全静脉桥5例(20%)16支,其中序贯静脉桥14例(56%)18支.术后低心排综合征3例,应用IABP 1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5例,呼吸衰竭2例,开胸止血1例,伤口感染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除2例术后无缓解,后经PTCA治疗有所缓解外,大部分手术后完全缓解.心功能不全者术后逐渐得到纠正,心功能Ⅰ~Ⅱ级.术后随访3~60个月,随访期间除1例死于心肌再梗死,1例死于肝癌外,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P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是一种更具优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