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王继兰  沈学谦 《山东医药》1999,39(18):19-19
1996年6月~1998年6月,我们检测了6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与32例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Q-T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8例AMI患者(1组)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532±103岁。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且排除束支传导阻滞、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影响。梗塞位于前壁26例,前间壁10例,下壁14例,前壁合并下壁8例,广泛前壁8例,后壁2例。32例心绞痛患者(2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26±…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1993年以来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相关因素。临床资料:本组男123例,女55例;年龄34~81岁,平均615±85岁。梗塞位于前壁(前间壁、前侧壁、广泛前壁)105例,下壁(后壁、右室)49例,前、下壁复合梗塞11例,无Q梗塞13例。心功能Ⅲ级以上者33例,各种心律失常和(或)传导障碍者90例。梗塞前有心绞痛发作者69例。合并有高血压者78例,本组37例应用了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本组178例…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电图对判断梗塞相关动脉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塞(IWAMI)时ECG对判断梗塞相关动脉(IRA)的作用,我们对57例I WAMI的ECG和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IRA为RCA45例,LCX7例,分别占IWAMI的865%与135%;其中RCAP36例、RCAd9例、LCXd7例、LCXP0例。2同时有右室梗塞173%,后壁梗塞481%。3IWAMI时以ECG同时有右室心梗图形或仅有下壁心梗图形判断IRA-RCA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100%:P<005;4以ECG同时具备后壁心梗图形和avL导联ST段压低<15mm来判断IRA-LCX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17%,P<005。18导联ECG有助于在急性期判断下壁心肌梗塞的IRA。  相似文献   

4.
我院心内科对32例AMI病人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并与常规极化液治疗38例进行对照,旨在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在AMI溶栓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原理。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确诊为AMI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6.4±7.3岁),梗塞部位:前壁15例,下壁12例,其他部位5例,入院平均时间5.8小时。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5.6±7.2岁),其中前壁18例,下壁14例,其他…  相似文献   

5.
1995年5月~1999年5月,我院收治不典型心肌梗塞(AMI)56例,其中9例误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30~72岁,平均51岁。梗塞位于前壁2例,前间壁3例,下壁4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头晕2例,一过性意识丧失1例,休克1例,心衰1例,恶心、呕吐、腹泻、腹痛4例。误诊为缺血性脑病2例,感染性休克2例,急性胃肠炎2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例。9例患者首次ECG检查均正常。误诊分析:不典型AMI的误诊原因归纳如下:①少数AMI,尤其老年人表现有头晕、头痛、眩晕,甚至晕厥、抽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对1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时测量其PtfV1,旨在探讨PtfV1与AMI预后的关系。临床资料:本组男78例,女52例;年龄42~78岁,平均55.2岁。梗塞部位为下壁42例,下后壁8例,广泛前壁53例,前间壁27例。...  相似文献   

7.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AMI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我院收治58例AMI患者,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AMI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42~65岁.平均54岁。全部病例持续性胸痛超过半小时以上,经过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相邻两个及以上导联ST段抬高大于 0.2mV,无宽大 Q波;发病少于 6小时;无溶栓和抗凝治疗禁忌症。梗塞部位:前间壁8例,前壁12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6例,正后壁5例,下壁合并右室梗塞6例…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10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出院前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并于出院后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0例,女44例;年龄39~75岁。均符合1997年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梗塞位于前壁26例,前侧壁2...  相似文献   

9.
分析55例心肌梗塞(MI)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定位MI的符合程度,结果表明,左回旋支为梗塞相关动脉的病例符合率明显低于右冠状动脉或左前降支为梗塞相关动脉的病例;下壁MI病例较前壁MI病例符合率低,有侧支循环病例较无侧支循环病例符合率低;不典型MI的ECG表现为MI定位不符合的主要原因,而多支病变,陈旧MI易产生不典型MI的ECG,8例中全是多支病变,6例为陈旧MI;尿激酶静脉溶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观察2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早期再灌注对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对27例AMI予以静脉溶栓,于溶栓后90分钟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溶栓前后作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并与4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间QTcd差异有极显著性(866±122msvs35.8±167ms,P<0001),前壁与下壁梗塞之间QT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溶栓后90分钟冠脉造影显示IRA血流达到TIMII~II者,溶栓后2小时QTcd显著降低(872±128msvs59.5±136ms),而IRA未开通者其QTcd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恢复速度显著慢于开通组。6例溶栓前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其QTcd明显高于无伴心律失常者(948±92msvs84.2±120ms,P<005),溶栓后其IRA血流均达TIMIII级,QTcd降至683±88ms,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结论成功地溶栓再灌注可使QTcd显著降低,改变其自然演变过程。IRA早期再灌注,可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痛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4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23例(42.6%)有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经多项危险因素的多元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梗塞前心痛史、梗塞部位、心功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左室射血分类等与PIA无关,唯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与梗塞后心绞痛有关(P=0.0001)。说明室壁运动异常的范围大和严重与梗塞后心肌缺血有关。WMSI≥2(P=0.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准确预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4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前间隔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大都发生在第1间隔支和第1对角支开口远端,且单支病变多见。②前壁和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发生在第1间隔支与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289%与263%和550%与475%。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若以大的对角支作为解剖分界进行分析,则800%其血管闭塞位置在大的对角支发出前,若以aVL导联ST段抬高>1mm,Ⅲ、aVF导联ST压低>1mm为标准,预测血管闭塞位置在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和大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692%和923%。③前壁伴下壁AMI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均发生在第1间隔支开口远端。结论:心电图对前壁AMI时前降支的闭塞位置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54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23例(42.6%)有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经多项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梗塞前心绞痛史、梗塞部位、心功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左室射血分数等与PIA无关,唯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与梗塞后心绞痛有关(P=0.0001).说明室壁运动异常的范围大和严重与梗塞后心肌缺血有关。WMSI≥2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率为61.9%(52/84);5周病死率为4.8%(4/84);出血发生率为11.9%(10/84),均为轻度出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3.6%(3/84);低血压发生率为16.7%(14/84),经减慢链激酶滴速、扩容和用血管加压药很快恢复正常。证实链激酶在中国AMI患者中应用安全而有效。高龄组和低龄组相比,再通率相似,并发症和死亡率并不增加。下壁AMI患者与前壁AMI患者相比,再通率、出血并发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低血压的发生率在下壁AMI较高,但易于处理。高龄、下壁心梗亦应积极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的运动心电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出院前作运动心电图试验有临床实际意义。我科自1994年6月至1996年4月,给51例病情稳定的AMI患者作此检查,男41例(63.4±6.4岁)。女10例(70.6±6.2岁)试验距发病30.6±14.7天(5~52天),其中有6例广泛性梗塞。结果:(1)多数患者能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运动量;(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25%);(3)患者发生心绞痛、气急、疲劳及血压下降者亦较多(各约19%);(4)26例患者作了冠脉造影(CAG),显示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者多为多支冠脉病变;敏感性为84.6%,特异性达92.3%。作者认为,只要掌握适应证及试验时间,作好监护急救准备,试验方法适宜,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作运动试验基本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塞合并AMI的诊治体会东阿县人民医院(252201)申玉兰,刘昌印,刘道兰,孟庆河1995~1997年,我们收治6例急性脑梗塞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50~72岁,平均57岁;病程4~6周...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位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62例Q波性心肌梗塞(MI)患者的心电图(ECG)与病变冠状动脉及运动异常室壁的关系。结果显示,33例前壁MI中,94%有前降支病变,82%有左室前壁或心尖部运动异常;30例下壁MI中,90%有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占89%),76%有左室下壁运动异常;10例侧壁MI中,90%有前降支病变,70%有左室前壁或心尖部运动异常。48例患者可确定梗塞相关动脉,其中前壁MI对前降支病变定位诊断的预测值为89%,下壁MI对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病变定位诊断的预测值为73%。结果表明,ECG对Q波性MI患者病变冠状动脉及运动异常室壁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文  刘力生 《高血压杂志》1999,7(4):303-304
目的:比较单纯下壁梗死(SIMI)与下壁伴右室梗死(IRMI)患者临床 及进一步分析 卡托普利的影响。对象和方法:选择发病3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入中国心脏研究-I试验,随机用卡托普利或安慰剂治疗4周。本文公分析比较其中SIMI与IR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卡托普利治疗4周对二者临床事件的影响。结果:SIMI与IRMI患者分别为1955例和317例;男性各占71.1%,73.2%;平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因素综合分析及防治对策的10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且又常因各种不良因素而影响预后,近年来随着AMI治疗进展,病死率有所下降。我们对1989~1998年因AMI入住冠心病监护室(CCU)的367例进行分析,对其预后因素、死亡原因、病死率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367例AMI的诊断按WHO标准确诊,其中死亡病例64例。≥70岁(高龄组)205例,男158例,女47例;死亡41例,男32例,女9例。<70岁(低龄组)162例,男132例,女30例;死亡23例,男19例,女4例。…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容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采用超声心动仪检测的左室容量(ESV、EDV)及左室功能(EF、RWMI)的变化以探讨溶栓治疗对AMI后左室容量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栓治疗可使左室容量明显减少(ESV,P<0.0001;EDV,P<0.005),左室功能明显改善(EF,P<0.005;RWMI,P<0.02)。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晚期治疗与早期治疗效果相同,青年患者较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