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对不同高分辨率CT(HRCT)表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次、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或门诊治疗好转的COPD稳定期患者110例进行研究。110例入组前1年急性发作≥2次、肺功能分级≥2级的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奇霉素组(n=58)以及安慰剂组(n=52)。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给予阿奇霉素(500 mg口服,每周3次,持续1年)或给予安慰剂(500 mg口服,每周3次,持续1年),同时通过HRCT将入组患者分为A型(n=39),E型(n=38),M型(n=33)。比较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后对3种表型患者1年急性发作频次、第一次急性加重时间、肺功能的影响。结果(1)阿奇霉素组与安慰剂组COPD患者1年的急性加重频次、第一次急性加重中位时间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8,χ2=6.53,t=12.73,P值均<0.05);(2)M型患者阿奇霉素组与安慰剂组急性加重频次、第一次急性重中位时间及FEV1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χ2=13.69,t=21.56,P值均<0.05)。A型与M型患者2组间急性加重频次、第一次急性加重中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阿奇霉素维持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降低患者急性发作频次、延长第1次急性发作时间,延缓FEV1下降;且在HRCT的M型患者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WD)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39例)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刚入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设为急性组,将经过治疗达到稳定期COPD标准后的患者设为稳定组,将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BNP、hs-CRP以及RWD水平。将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进行GOLD分级,比较不同GOLD分级患者的BNP、hs-CRP以及RWD水平,并对患者BNP、hs-CRP、RWD水平与GOLD分级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稳定期COPD患者、健康对照者血清BNP、hs-CRP、RDW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血清BNP、hs-CRP及RDW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 0. 05),稳定期患者的血清BNP、hs-CRP及RDW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 0. 05)。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清BNP、hs-CRP以及RDW水平不断升高,不同GOLD分级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BNP、hs-CRP及RDW水平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r=0. 649,P=0. 000; r=0. 433,P=0. 005; r=0. 411,P=0. 007)。结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BNP、hs-CRP以及RDW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血清BNP、hs-CRPR以及RDW水平对早期诊断和判断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噻托溴胺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确诊为稳定期COPD(Ⅱ-Ⅲ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n=30)患者给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n=30)按需使用短效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观察期为12个月,以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6分钟步行试验、急性加重和住院的次数为观察指标.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FEV1%、FEVl/FVC、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EV1%、FEV1/FVc、6MWD比较及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3-12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的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1年后肺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噻托溴胺吸入治疗能够改善COPD稳定期(Ⅱ-Ⅲ级)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与COPD症状评估测试(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健康对照者23例,分别测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及作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OPD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0.918,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有显著相关性,两者结合对判定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细胞免疫功能及观察胸腺肽α1的临床疗效. 方法老年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分为胸腺肽α1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稳定期测定外周血T细胞哑群及NK细胞.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分别为(59.36±4.22、24.23±6.48、0.81±0.68、11.55±3.25)比稳定期患者(70.60±4.71、38.72±5.86、1.54±0.45、21.32±3.62)降低(F=21.68、43.97、18.45、25.68,均P<0.01);CD3、CD4、CD4/CD8及NK细胞治疗1周后治疗组(63.54±5.45、30.65±3.32、1.12±0.57,17.42±4.47)与对照组(60.18±6.32、27.29±4.30、1.04±0.51、15.21±4.26)比升高(t=2.19、4.02、3.43、3.01,均P<0.01);稳定期CD3、CD4、CD4/CD8及NK细胞治疗组(70.60±4.71、38.72±5.86、1.54±0.45,21.32±3.62)较对照组(65.44±5.82、32.45±3.88、1.17±0.63、19.49±5.67)升高(t=2.92、3.09、3.10、3.24,均P<0.01). 结论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胸腺肽α1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6.
噻托溴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吸入噻托溴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度COPD(Ⅱ~Ⅲ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噻托溴铵组)(n=20,思力华,Boehinger Ingelheim,18ug,1次/d,早晨给药)和对照组(n=20,按需使用短效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整个观察期为1年,观察2组用药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肺功能的变化以及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等情况,通过6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以及随访3~12个月急性加重的例次及住院例次。结果用药3个月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SGRQ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下降,随访3~12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例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肺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胺可以改善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综合病情评估的差别。方法选取2014-06-01至2015-02-28在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确诊的COPD患者83例为观察组。依据病情程度分为COPD稳定期组(稳定期组,33例)和COPD急性加重期组(急性加重期组,50例)。同期选取于本院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记录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综合病情评估(分为A、B、C、D)。结果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FVC、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FVC、FEV1低于稳定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COPD综合病情评估重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较差,综合病情评估较为严重,应重视对COPD患者进行综合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25(OH)D3或1,25(OH)2 D3与 COPD 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与 COPD 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11月。2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包含1948例 COPD患者及1549例健康对照者。25(OH)D3浓度水平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急性加重期 COPD还是稳定期 COP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25(OH)D3浓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25(OH)D3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vs对照组,WMD=-14.28,95%CI =(-23.82~-4.73),Z=2.93,P <0.01;稳定期组vs对照组 WMD=-4.46,95%CI =(-7.36~-1.57),Z=3.02,P <0.01;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相比,25(OH)D3浓度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WMD=-2.66,95%CI =(-4.19~-1.12), Z=3.38,P<0.01,见图2];1,25(OH)2 D3浓度水平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急性加重期COPD还是稳定期 COP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1,25(OH)2 D3浓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COPD组1,25(OH)2 D3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vs对照组,WMD=-15.09,95%CI =(-17.97~-12.22),Z =10.3,P <0.01;稳定期组 vs 对照组,WMD=-9.62,95%CI =(-12.55~-6.70),Z=3.02,P<0.01。结论 COPD患者体内25(OH)D3与1,25(OH)2 D3浓度水平均显著降低,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并影响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易髙众  张锐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777-1778
目的 探讨AECOPD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AECOPD患者根据严重度分为COPDⅠ组(轻度和中度,共38人)及COPDⅡ组(重度和极重度,共40人),同时选取30例健康对照,测定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FMD均减低,Ⅱ组减低更加明显,COPDⅡ组稳定期FMD仍显著减低;COPDⅠ组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NMD正常,COPDⅡ组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NMD均减低.结论 COPD急性加重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损伤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网膜素(Omentin)-1水平的变化及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纳入符合要求的COPD患者96例,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4例(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患者52例(稳定期组),另选取经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Omentin-1和内脂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脂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处理COPD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与血脂水平、内脂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Omentin-1和内脂素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稳定期组比较,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Omentin-1和内脂素水平增加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稳定期组比较,急性加重期组患者TG、TC、LDL-C水平下降更明显,HDL胆固醇更显著(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D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与血脂水平指标TG、TC、LDL及内脂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HDL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OPD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下降,与血脂水平和内脂素相关,可能是临床评估COPD病情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1例住院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病人静脉滴注400 mg的莫西沙星注射液;对照组34例静脉滴注1000mg的头孢他啶,一个疗程为7~10 d,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37例病人治疗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34例病人治疗有效率为73.5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63,P<0.05),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3.33%,对照组清除率为73.33%,两组清除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确切、安全,细菌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包含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肝毒性特点。方法回顾研究75例接受包含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仑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对出现肝毒性者进行肝毒性分级,分析性别、年龄、HBV和/或HCV感染、其他肝毒性药物及NNRTIs种类对肝毒性发生的影响。结果75例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中,45例(60.0%)发生至少1次肝毒性,其中肝毒性1级26例(57.8%),2级16例(35.6%),3级2例(4.4%),4级1例(2.2%);男性31例(68.9%),女性14例(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8,P=0.428);肝毒性组患者平均年龄(39±9)岁,无肝毒性组平均年龄(3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3,P=0.511);合并HBV和/或HCV感染肝毒性组29例(64.4%)、无肝毒性组11例(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1,P=0.018);应用基于NVP的HAART方案者肝毒性发生率为88.9%(32/36):应用基于EFV的HAART方案者肝毒性发生率为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7,P=0.000);同时应用抗结核药物或复方新诺明肝毒性组30例(66.7%)、无肝毒性组12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5,P=0.023)。结论包含NNRTIs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致的肝毒性多为轻到中度,合并感染HBV和/或HCV、应用包含NVP的治疗方案和同时应用其他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肝毒性,需要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同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初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分别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实验组)或常规分割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治疗。实验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56~64.4 Gy/40~46次,1.4 Gy/次,2次/d;对照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60~66 Gy/30~33次,2 Gy/次,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同步化疗。采用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66.7%)高于对照组(54.2%)(P0.05);1年总生存率(OS)实验组患者(70.8%)高于对照组(58.3%)(P0.05),实验组患者≥2级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超分割3DRT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获得较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主要毒性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吸入布地奈德,观察组吸入布地奈德+噻托溴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及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及P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及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8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2.3±0.2)次,低于对照组的(9.2±0.3)次(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口干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失眠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常规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积极的常规疗法及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PaO2、PaCO2及氧合指数,观察紫绀例数及ARDS发生例数,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检测患者的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结果治疗前两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PaO2、PaCO2、氧合指数及血红素氧合酶1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20、2.597、2.425、2.197,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的紫绀及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316、4.971,P值均〈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损伤指标,促进患者的损伤修复,建议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前使用不同剂量西甲硅油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15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组50例,A.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西甲硅油5ml进行肠道准备,A: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西甲硅油10ml进行肠道准备,B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比较各组在肠道清洁程度、祛泡效果、结肠镜检查操作时间、操作者对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耐受程度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A,组、A:组和B组祛泡满意率分别为98.0%(49/50)、100.0%(50/50)和80.0%(40/5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55,P=0.000)。而各组在肠道清洁满意率(x^2=1.500,P=0.472)、结肠镜检查平均操作时间(Z=-0.333,P=0.765)、操作者对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x^2=6.303,P=0.178)以及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耐受程度(x^2=8.238,P=0.08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常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同时联合使用西甲硅油,在不明显影响肠道清洁程度和患者术中耐受程度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祛泡效果,5ml西甲硅油的剂量基本可以满足临床祛泡需要,而10ml剂量的祛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 mg口服,1次/晚;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2.5 ml和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2次/d,连用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残气量(RV)、RV/肺总量(TLC)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明显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女性产后3-4年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妇女22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4例(GDM组),另外同期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妇女98名为对照组。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脂百分数。血清学测量包括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及C肽,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敏感指数(HOMA.IS)。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3-4年,与对照组妇女相比,GDM组体重[(61±10)vs(59±9)kg,t=2.023,P〈0.05]、腰围[(78±9)vs(76±8)cm,t:2.229,P〈0.05]、体脂百分数(34.3%vs31.4%,t=3.102,P〈0.05)、空腹血糖[(5.3±0.8)vs(4.9±0.3)mmol/L,t=5.369,P〈0.001]和甘油三酯[(1.1±0.6)vs(0.9±0.4)mmol/L,t=2.346,P〈0.05]均显著增加,HOMA-IS[(0.077±0.029)vs(0.086±0.029),t=-2.221,P〈0.05]水平显著下降。GDM组及对照组中心性肥胖的比例(37.1%vs24.5%,X^2=4.03,P〈0.05)、空腹血糖受损的比例(7.4%vs1.0%,X^2=5.05,P〈0.05)、舒张压≥85mmHg(1mmHg=0.133kPa)的比例(16.9%vs6.1%,X^2=5.991,P〈0.05)及代谢综合征的比例(13.2%vs5.2%,X^2=4.026,P〈0.05)显著升高。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在产后3-4年发生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FBG受损、高脂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高于孕期血糖正常的妇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肺结核耐药现状,探讨影响复治患者耐药产生的因素。 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在广西开展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对14个市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0个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门诊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纳入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41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2例。收集复治患者社会和既往临床诊疗信息。收集痰标本培养,培养阳性菌株采用比例法进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药敏试验。对硝基苯甲酸(PNB)培养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对复治患者社会经济以及既往诊疗因素对耐药的影响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收集到1545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患者,总耐药率17.22%(266/1545);其中新发涂阳患者耐药率为11.97%(142/1186),复治涂阳患者耐药率为34.54%(124/359),复治患者总耐药率高于新发患者(χ2=98.473,P=0.000)。耐多药率为6.28%(97/1545);其中新发涂阳患者耐多药率为2.45%(29/1186),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18.94%(68/359),复治患者耐多药率高于新发患者(χ2=127.450,P=0.000);广泛耐多药率为0.19%(3/1545),全部为复治患者,复治患者广泛耐多药率0.84%(3/359)。复治患者耐药单因素分析表明,女性患者耐药率高于男性(OR=2.009,95%CI:1.145~3.523, χ2=6.062,P=0.014);壮族患者耐药率高于汉族(OR=1.609,95%CI:1.024~2.529,χ2=4.289, P=0.038);首次诊疗机构为综合医院的患者耐药率高于到结防机构或专科医院诊疗的患者(OR=1.967,95%CI:1.210~3.198,χ2=7.565, P=0.006);既往治疗次数2次及以上的患者耐药率高于仅接受过1次治疗的患者(OR=4.128,95%CI:2.506~6.801,χ2=33.160, P=0.000);非联合用药患者耐药率高于联合用药者(OR=3.419,95%CI:1.952~5.988,χ2=19.775, P=0.000);低收入家庭患者耐多药率高于高收入患者(OR=4.777,95%CI: 1.117~20.435,χ2=5.336, P=0.021)。 结论 当前广西耐药肺结核疫情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女性、壮族、低收入、不到定点结防机构诊治、反复多次治疗、不联合用药等可能是导致复治患者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的发病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目的。方法检索我院2000年至今的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检索到大肠癌患者1308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66例(5.0%);中年组,年龄41~70岁,805例(61.5%),随机抽取86例;老年组,年龄≥71岁,437例(33.4%),随机抽取76例。分别比较三组间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肿瘤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及就诊特点等。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比例分别为48.5%、60.5%、65.8%(X^2=4.34,P=0.04);首发症状均为腹痛、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20、68、65d;确诊时晚期病例分别占50.0%、41.2%及28.6%(X^2=6.36,P=0.04),但分析首诊方式及误诊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三组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依次为53.8%、78.6%及87.3%(X^2=14.2,P=0.00)。青年组左半结肠癌占83.8%,高于中年组(67.4%)及老年组(64.9%)(X^2=7.38,P=0.03);青年组直肠癌病例占48.5%,也高于中年组(24.1%)及老年组(26.6%)(X^2=12.1,P=0.00);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青年组黏液腺癌(X^2=16.2,P=0.04)及低分化肿瘤比例高(X^2=6.29,P=0.04)。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发病有其特点。青年发病确诊时间长,左半结肠癌占优势,确诊时晚期病例比例高,病理类型低分化多见,提示预后不良。老年人大肠癌男性患者比例增多,肿瘤好发部位向近端移位,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