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371例乙型肝炎患者表现12种阳性模式,除常见模式外,发现3种HBVM特殊模式,即抗-HBe与HBeAg共存,即抗-HBs与HBeAg或与HBsAg共存模式。含有HBeAg的各种模式病毒含量高,病毒复制活跃,HBV DNA阳性率多数较高。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敏感、特异方法,HBVM各项指标中,抗原意义远大于抗体意义,只要有HBeAg存在的模式,就代表病毒复制活跃及传染性强。抗-HBe与HBeAg共存或抗-HBs与-HBeAg或与HBsAg共存时,抗-HBs不能清除HBV,抗-HBs及抗-HBe也不代表病毒复制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431例HBsAg阴性献血员检测抗-HBc、抗-HBs,抗-HBc阳性者196例(45.5%),其中单项抗-HBc阳性者35例(17.9%),抗-HBc/抗-HBs阳性者161例(82.1%)。对抗-HBc阳性者检测抗-HBc IgM和HBV DNA(聚合酶链法),抗-HBc IgM的检出率为32.1%(63/196),其中抗-HBc/抗-HBs阳性者检出率为29.8%(48/161),单项抗-HBc阳性者检出率为42.9%(13/35),二者无差异;HBV DNA检出率为14.8%(29/196),单项抗-HBc阳性者HBV DNA检出率为25.7%,显著高于抗-HBs/抗-HBc阳性者(12.4%)(P<0.05);抗-HBc IgM阳性者HBV DNA检出率(39.7%)也显著高于抗-HBc IgM阴性者(3.0%)(P<0.001),二者阴阳性符合率则为78.6%(154/196)。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员仍有传染性存在,尤以抗-HBc IgM阳性者最具血源传播HBV的危险性,因此,建议对HBsAg阴性献血员再进一步筛检抗-HBc IgM。  相似文献   

3.
肝性胸水HBV标志物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肝性胸水HBV标志物.方法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变诊断者,出现漏出性胸腔积液,除外其他原因,诊断为肝性胸水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7岁~62岁.7例胸、腹水并存,1例单纯胸水,均为右侧,积液中至大量.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采用ELISA法,5例HBVDNA采用RT-PCR法.结果肝性胸水、腹水和血清的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7.5%,85.71%,100%;25%,28.5%,37.5%;50%,57.14%,62.5%和3/5(60%),3/5(60%),4/5(80%),经统计学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三者抗-HBs均为阴性,抗-HBc均为阳性.结论同时检测血清、胸水和腹水HBVM结果显示,胸水和腹水各项标志物阳性率基本相同,二者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均略低于血清,但无统计学意义.抗-HBc均为阳性,抗-HBs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7113501 太原地区急性散发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王俊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6,20(2).-92~94 随机选224例肝炎病人,根据血清抗-HAV-IgM、抗-HBcIgM、HBsAg、抗-HBs、抗-HBg、抗-EBV IgM(EB病毒IgM抗体)、抗-CMVIgM(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结果:属甲型肝炎119例(占53.19%),乙型68例、非甲非乙型28例,甲型+乙型,EBV型、CMV型各3例。非甲非乙型,乙型肝炎平均年龄26.6、30.8岁,而甲型为15.5岁,与前二型比较P<0.001,甲型及非甲非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及其意义。方法在304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9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HBsAg和抗-HBs相对滴度模式、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结果根据HBsAg和抗-HBs水平的高(H)或低(L),将HBsAg+/抗-HBs+血清学模式分为H/L、H/H、L/L和L/H四型,分别占43.0%、14.0%、35.5%和7.5%;其HBeAg+比例依次为H/L(55.0%)〉H/H(38.5%)〉L/L(18.2%)〉L/H(14.3%);H/L与L/L型患者HBV DNA水平之间差别显著(P=0.016),而在H/L与H/H(P=0.569)以及H/H与L/L之间(P=0.095)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在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HBsAg水平越低和抗-HBs水平越高,则HBeAg阳性率和HBV DNA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评价消化科HBsAg阴性住院患者是否携带HBV方法使用PCR技术检测了119例HBsAg阴性的消化科住院患者的HBVDNA,并与103例HBsAg阴性传染料住院肝炎患者相比较.结果89.3%的传染科住院患者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统称HBVM)阳性,59.2%HBVDNA阳性;52.1%的消化科住院患者HBVM阳性,30.3%HBVDNA阳性.传染料患者两指标都显著高于消化科住院患者(P均<0.005)HBVM均阴性模式中传染科患者的HBVDNA阳性率显著地大于消化科患者(x~2=28.92,P<0.005),两组患者之间HBVDNA阳性率的差异仅存在于HBVM均阴性的HBV感染模式中.结论消化科住院患者中存在N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两组HBVM阳性患者实际上来自于同一群体.  相似文献   

7.
抗-HBs和HBsAg共存的不同模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抗-HBs和HBsAg共存的不同模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抗-HBs和HBsAg进行定量分组研究,并对各组中的样本进行荧光PCR法HBVDNA定量检测。同时,测定其ALT的含量。结果抗-HBs和HBsAg共存存在4种不同的模式。其中,以中等水平抗-HBs与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抗-HBs与中等水平HBsAg共存这2种模式最为常见。其HBV DNA阳性率、HBV DNA定量值、ALT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前者与后者相比较,其HBVDNA阳性率,HBV DNA定量值、ALT定量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低水平抗-HBs和低水平HBsAg共存模式无HBV-DNA检出,ALT值正常。中等水平抗-HBs和中等水平HBsAg共存模式,其HBV DNA阳性率、HBV DNA定量值分别为50%和4·15±0·35,ALT值41·27±5·65U/L。结论抗-HBs和HBsAg共存的不同模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共存模式中抗-HBs与低水平HBsAg的组合有利于减少HBV的复制和患者病情的好转,而其它共存模式则仍预示着HBV复制的继续和病情的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现象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者2260例,其中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3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188例,分为HBeAg阳性组(n=101)和HBeAg阴性组(n=87)。同时选取200例HBsAg阳性、抗-HBs阴性者作为对照,其中HBeAg阳性组80例,HBeAg阴性组120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病毒载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在HBsAg与抗-HBs双阳性情况下共有5种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及抗-HBc阳性,且抗-HBe阴性多见,占47.9%(90/188),肝功能指标总异常率为69.1%(130/188),HBV DNA总阳性率为56.9%(107/188)。HBeAg阳性的2组HBV DNA均存在高水平复制,其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2,P0.05);HBeAg阴性组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定量1×105IU/ml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0,P0.05)。对HBV S区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测序的8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性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HBV S区发生变异,突变率33.7%,且S区变异位点主要有P29L、S61L、P62L、I126T/S、Q129N、M133K、F134L、G145R/K、L175S和L186H等。结论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病毒株变异所致。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疾病好转,且抗-HBs出现并不一定能完全有效清除HBsAg,病毒DNA往往存在持续复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长干扰素疗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的可能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干扰素-α治疗。常规检测病毒标记物。结果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64±34周,有14例(9.3%)患者获得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在72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时间为68±30周,4.2%(3/72)的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78例HBeAg阴性患者治疗时间为69±34周,14.1%(14/78x,2=4.368,P=0.037)的患者获得HBsAg/抗-HBs应答。结论延长干扰素疗程可提高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在HBeAg阴性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5例血清抗—HBclgM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35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cIgM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本组CAH117例,阳性97例,阳性率为82.91%,明显高于CPH(57.63%),p<0.001。HBeAg阳性组抗-HBcI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抗-HBe阳性者抗-HBcIgM的阳性率为54.90%。随着e抗原转换为e抗体,以及病情由活动转为稳定,抗-HBcIgM的阴转及下降率分别为64.29%及62.60%。  相似文献   

11.
张文亮  吴萍  王宁 《山东医药》2014,(12):85-87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1999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HEV—IgM。结果HBsAg阳性627例,阳性率3.14%;抗.HCV阳性102例,阳性率0.51%;抗-HEV—IgM阳性24例,阳性率0.12%;HbsAg+抗-HCV阳性5例,阳性率0.03%;HbsAg+抗-HEV—IgM阳性2例,阳性率0.01%;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385例,阳性率1.93%;HBsAg+HBeAg+抗-HBc阳性(大三阳)115例,阳性率0.58%;Hb-sAg+抗.HBc阳性127例,阳性率0.64%。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高,应根据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特点,加强病房管理,防止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及长期用药加重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包括相应抗原(如HBsAg,HBeAg)和抗体(如抗-HBs,抗-HBe和抗-HBc),由于病毒感染状态及机体免疫应答水平的差异,血清中HBVM表达有多种组合方式。检测H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重叠感染状况以及对HBV的免疫水平。方法对59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分析HIV感染者中HBV感染及免疫情况。结果HIV/HBV重叠感染率为13.56%(8/59),抗-HBs阳性率为55.93%(33/59)。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的HIV/HBV重叠感染率以及抗-HBs阳出率,各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IV/HBV重叠感染率相对较低,抗-HBs的阳性率较高,这与人群自然免疫、人工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内在相关性以及HBsAg+/抗-HBs+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共收集49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血清HBVDNA样本,采用PCR-RFLP及测序法鉴定其基因型,并与267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对6例HBsAg+/抗-HBs+CHB患者(Ⅰ组)的HBVS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HBsAg+/抗-HBs-CHB患者(Ⅱ组)进行对比,分析变异种类及频率等的差异。结果 HBsAg+/抗-HBs+CHB患者HBV基因型B、C及B/C混合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63.3%(31/49)、26.5%(13/49)、10.2%(5/49),而对照组上述构成比分别为52.8%(141/267)、46.1%(123/267)、1.1%(3/267),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HBsAg各区段,特别是主要亲水区(MHR)的变异位点明显多于Ⅱ组;发现了若干新变异、少见的W196和C69终止突变,1例患者检测到G145R变异。某些患者HBsAgMHR-2(包含a决定簇)并未发现变异。结论 HBV基因型的差异及HBsAg变异增多可能是部分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原因之一;基因型B或B/C混合感染相对更易出现HBsAg+/抗-HBs+。HBsAg变异增多是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重要机制之一。某些患者HBsAgMHR-2并无变异,提示HBsAg/抗-HBs共存还存在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597例甲型肝炎HBV-M 的检测,发现抗-HBs 阳性率很高。总阳性率为63.82%(381/597)。其中单项阳性率为57.48%(219/381)。与311例乙型肝炎 HBV-M 检测结果对比,抗-HBs 阳性率为9.18%,并且无1例单项抗-HBs 阳性。在  相似文献   

16.
检测27例乙肝患者和20例HBsAg携带者鼻涕中的HBsAg、HBeAg、抗-HBe、抗-HBc,PreS_2及HBVDNA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分别用酶标法和斑点分子杂交法。结果显示病人与携带者鼻涕中HBVM阳性率分别为62.96%和60.0%,而HBVDNA则为11.11%和10.0%。本文提示鼻涕中存在HBV,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或生活接触传播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某高校各类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感染状况。方法在2000名学生、200名教师、100名教辅人员、100名后勤人员和100名机关人员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在2500人中,检出HBV标记物阳性232人(9.3%);后勤人员血清HBsAg携带率为13%,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人群 (x2=32.6, P<0.05);其他各类人群血清HBsAg阳性率在7.0%~9.5%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所有被检测人员血清抗-HBs阳性率为50.3%,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x2=5.62,P>0.05)。结论高校各类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检出率因群体不同而不同,需加强乙型肝炎防治教育,加强疫苗接种和卫生保健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血HBsAg和抗-HBs等的测定,确定乙型肝炎在希腊肝硬化发病原因中的作用。研究对象:肝硬化234例,根据临床标准分为酒精性肝硬化(65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及隐原性肝硬化(133例)。全部病例均进行下列检查:血清HBsAg(放射免疫法)、抗-HBs(血凝法)、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和血清球蛋白测定。检查结果:234例中142例HBsAg阳性(60.7%)。其中以肝炎后肝硬化组阳性率最高(69.4%),但酒精性肝硬化组的阳性率(61.5%),及隐原性肝硬化组的阳性率(57.9%)也不容忽视。抗-HBs的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阻断血清HBsAg阳性母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712例新生儿中,356例接受标准乙肝疫苗,另356例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接受HBIG接种,比较1~10岁儿童接种成功率和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结果在56例1~2岁、234例3-4岁、249例5-6岁、135例7-8岁和38例9-10岁年龄组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9.3%、87.6%、81.1%、83.7%和76.3%,HBsAg阳性率分别为0.0%、0.4%、0.4%、1.5%和2.6%,各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接种与乙肝疫苗接种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3%和64.3%,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3.1%和15.2%,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儿童,246例联合接种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1.6%,显著低于162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11.7%(P0.05),而在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儿童,110例联合接种与194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组比,血清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对6.2%,P0.05)。结论对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可能更有效地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对广州地区正常人群17300多例调查发现HBsAg阳性(RIA)率高达15.5%,抗-HBs阳性率(RIA)达40.0%。对486例易感者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进行了观察。认为在推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时,对接种对象需要进行血清学筛查,检查项目应包括HBsAg、抗-HBs以及抗-HBC,可以减少盲目性,以最低花费获取较大效益。H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