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2389例应用标准Brace方案进行次极量TET,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17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340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PAS)109倒,频发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PAS、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共68例。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偶发的期前收缩对于TET阳性与阴性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频发的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阳性惠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QT间期离散度预测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值在预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发生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程序刺激法诱发室速 ,比较室速诱发成功组 (室速组 )和室速诱发未成功组 (非室速组 )体表心电图QTD值的改变并与心室晚电位 (VLP)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室速组QTD明显大于非室速组 [(76± 34)ms和 (49± 2 3)ms,P <0 0 1];QTD≥ 70ms预测室速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VLP阳性 (6 6 7%和 5 0 0 % ,P <0 0 1;72 7%和 6 4 7% ,P <0 0 5 ) ,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和VLP阳性相似 (91 4 %和 94 3% ,P >0 0 5 ;88 9%和 90 0 % ,P >0 0 5 ) ;如将QTD≥ 70ms和VLP阳性结合起来考虑则可获得较单一指标满意的预测价值。结论 QTD≥ 70ms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速发生的一项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分析46例器质性心脏病(Ⅰ组)与2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Ⅱ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特征。结果,Ⅰ组室性心动过速阵次高、频率快,室性期前收缩级别高;Ⅰ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晚电位阳性、左室射血分数≤40%和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Ⅱ组。提示:室性心动过速若发生在心室晚电位阳性、左室射血分数≤40%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常预示预后不良,有发生猝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正常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42岁~69岁 (5 3 .5 2岁± 8.64岁 ) ,所有正常者无心脏病病史 ,经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等排除各种心脏病。试验组 49例 ,其中男 41例 ,女 8例 ,年龄 3 7岁~ 84岁 (64 .98岁± 11.2 3岁 ) ,均选自我院 1995年— 2 0 0 3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在住院 1月内 2 4例无室性心动过速形成 ,2 5例并发室性心动过速 ,其中 9例为短阵室速 (室速波形大于 5个 ,但持续时间少于 3 0s) ,16例并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持续时间大于 3 0s) ,6例死亡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不同心动周期触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89例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触发心动周期、室速总数、频率、阵数。结果收缩中期触发2例(2%),收缩晚期触发8例(9%),舒张早期触发25例(28%),舒张中期触发31例(35%),舒张晚期触发23(26%)。不同心动周期触发的室速总数、阵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心动周期触发室性心动过速不同,在心动周期早期所触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总数较少,但频率较快,危险性也越高;心动周期晚期触发的室速阵数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的ST段抬高现象,比较ST段抬高和继发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的关系,找出预警指标。方法:对9 900例疑似冠心病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阳性人数3 002例。同时检出ST段抬高者29例,并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ST抬高程度、冠状动脉狭窄、T波顶峰后宽度(TaTe)、T波顶峰后宽度/QT间期(TaTe/QT)、QT离散度(QTd)、修正的QT离散度(QTcd)、室性期前收缩(RONT,室早)和症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9 900例检查者中阳性率30.32%;ST段抬高发生率为0.29%。4例并发心肌梗死,5例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同时发现,ST段抬高程度、形态、冠状动脉狭窄、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TaTe、TaTe/QT、QTd、QTcd、RONT及症状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室性心动过速时TaTe/QT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心肌梗死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存在严重固定狭窄或/并痉挛,并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有并行关系,尤其TaTe/QT比值,是最有预警可能发生室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6 1例有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 ,随机分为两组。A组 30例不消融而进行临床随访 ,当心动过速复发且经心电图证实为窄QRS心动过速者接受射频消融阻断慢径。B组 31例接受射频消融以阻断慢径 ,术后临床随访。结果 A、B两组分别有 2 4例和 2 7例病人完成随访。A组 2 4例随访中分别在 1年内发作心动过速 ,再次接受消融阻断慢径后随访 (12 .1± 12 .2 )个月 ,仅 1例复发心动过速 (4.2 % ) ,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B组 2 7例平均随访 (2 4 .2± 17.6 )个月 ,1例复发心动过速 (3.7% ) ,与A组病人消融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而与其消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DAVNP而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者 ,射频消融阻断慢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1927年,Bourne 提出了利用运动可以显露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在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但运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尚不甚清楚。作者在评价12例平板运动试验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过程中,采用电生理研究来阐明其潜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9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18~74岁(平均49岁)。6例病人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5例以前有心肌梗塞,2例有心室室壁瘤),3例病人有心肌病(2例扩张型和1例为肥厚型),其余3例除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随访 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16 9例(93 9% )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2 4h >10 0 0个室性早搏 (PVCs)者 6 9例 (38 3% ) ,多形PVCs 34例(18 9% ) ,成对PVCs 6 6例 (36 7%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81例 (45 0 % ) ,随访 3个月 7例发生猝死 ,无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 1例。结论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