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597例甲肝患者HBVM的检测结果。HBVM的阳性率为79.73%,其中HBsAg阳性率为13.61%,抗-HBs79.20%,HBeAg4.83%,抗-HBe18.91%,抗-HBc37.4%,抗-HBcIgM11.35%HBsAg/IgM50.29%,以抗-HBs阳性率最高,HBsAg/IgM次之。单项抗-HBs阳性者占43.91%。抗-HBcIgM的阴转率为62.07%。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597例甲型肝炎HBV-M 的检测,发现抗-HBs 阳性率很高。总阳性率为63.82%(381/597)。其中单项阳性率为57.48%(219/381)。与311例乙型肝炎 HBV-M 检测结果对比,抗-HBs 阳性率为9.18%,并且无1例单项抗-HBs 阳性。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431例HBsAg阴性献血员检测抗-HBc、抗-HBs,抗-HBc阳性者196例(45.5%),其中单项抗-HBc阳性者35例(17.9%),抗-HBc/抗-HBs阳性者161例(82.1%)。对抗-HBc阳性者检测抗-HBc IgM和HBV DNA(聚合酶链法),抗-HBc IgM的检出率为32.1%(63/196),其中抗-HBc/抗-HBs阳性者检出率为29.8%(48/161),单项抗-HBc阳性者检出率为42.9%(13/35),二者无差异;HBV DNA检出率为14.8%(29/196),单项抗-HBc阳性者HBV DNA检出率为25.7%,显著高于抗-HBs/抗-HBc阳性者(12.4%)(P<0.05);抗-HBc IgM阳性者HBV DNA检出率(39.7%)也显著高于抗-HBc IgM阴性者(3.0%)(P<0.001),二者阴阳性符合率则为78.6%(154/196)。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员仍有传染性存在,尤以抗-HBc IgM阳性者最具血源传播HBV的危险性,因此,建议对HBsAg阴性献血员再进一步筛检抗-HBc IgM。  相似文献   

4.
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72例单项抗-HBs阳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肝功能检查、血清HBV DNA检测及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72例患者除去4例脂肪肝和3例Dubin-Johnson综合征外,另65例中89.2%为慢性肝炎(58/65),其中慢性肝炎轻度占慢性肝炎79.3%(46/58)。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61.1%,在慢性肝炎轻度则较高为71.7%。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3.2%的患者示肝内HBsAg或/和HBcAg阳性,而血清HBV DNA检测7.9%阳性。结论 单项抗-HBs阳性肝炎多为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轻,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较轻,但体内仍可有HBV复制,仍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穿刺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抗—HBs、抗—HBc 单项和联合阳性及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性共4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进行 HBV DNA 检测。结果总阳性率59.1%(29/49)。其中单项抗—HBs 阳性17例中检出5例(29.6%);抗—HBc 15例中检出14例(93.0%);两项均阳性11例中检出9例(88.8%);乙肝标志物全阴6例中检出1例。提示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例,即使抗—HBs 阳性、乙肝标志物全阴性仍可能潜在地存在低水平的 HBV 复制,只能用 PCR 法测出其阳性。这可能是其它的检测法认为慢性活动型肝炎病情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们检测了10例单项抗-HBs(+)的乙肝患者的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V抗原,以期了解两者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我科于1994年2月~1996年3月共收治了28例乙肝三系呈单项抗-HBs(+)的乙肝患者,对其中10例进行肝穿,慢性迁延型肝炎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4例,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住院分娩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进一步提高人群HBV感染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产科2013年785名产妇HBV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产妇785名,年龄17~49岁,平均27.09±4.24岁。HBsAg阳性的现症感染者33例(4.20%),单项抗-HBs阳性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者218例(27.77%),抗-HBc 阳性的既往感染者196例(24.97%),HBV-M标志全阴的无免疫者338例(43.06%)。与1992年国家实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的孕妇相比,1992年以后出生的孕妇单项抗-HBs阳性率(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显著增高(39.66%和26.82%,P=0.036),既往 HBV 感染率显著降低(13.79%和25.86%,P=0.041),但 HBsAg阳性率(现症感染率)与 HBV-M标志全阴率在1992年前后出生的孕龄女性之间尚无显著差异(P=0.296与P=0.587)。结论泰州地区孕龄女性的乙型肝炎无免疫率以及实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前后的 HBV感染率仍较高。做好孕龄产妇 HBV感染状况筛查,改进与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质量与覆盖率将提高人群 HBV感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肝脏》2020,(1)
目的了解年龄对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至2017年在泰州市四所三级医院住院并接受过HBV血清标志(HBV-M)检测的孕产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孕妇年龄对HBV感染现状的影响。结果 31 457例孕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者1 586例(HBsAg阳性率为5.04%);其中HBeAg阴性感染率为78.50%;HBV-M全阴、单项抗-HBs阳性与既往HBV感染者分别为13 205例(41.98%)、10 125例(32.19%)与6 400例(20.35%)。年龄16~20、21~25、26~30、31~35、36~40、≥41岁HBsAg阳性率分别为2.58%、3.19%、5.08%、6.44%、7.97%、9.08%,呈随年龄增大而上升趋势(P0.001),其中,HBeAg(-)比例分别为41.67%、66.67%、75.95%、85.02%、90.59%、95.71%,呈上升趋势(P0.001);既往感染率分别为4.73%、10.88%、20.57%、29.70%、36.45%、25.68%,呈大致上升趋势(P0.001);HBV-M全阴者占比分别为43.23%、43.05%、42.82%、42.18%、34.87%、35.54%,呈大致下降趋势(P0.001);单项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46%、42.62%、31.07%、21.26%、19.84%、28.02%,呈大致下降趋势(P0.001)。结论泰州地区孕妇HBsAg的阳性率为5.04%,以HBeAg阴性感染者为主;随孕妇年龄的增加,HBsAg阳性率、HBsAg阳性中HBeAg阴性比例、既往HB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BV-M全阴率、单项抗-HBs阳性率呈大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6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96、47.54%;而HIV阴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19.1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25%、38.20%、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入校的1 244名贵州地区高职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 244名高职新生HBV感染率为12.70%(158/1244),抗-HBs阳性率为11.74%(146/1244),5项标志物全阴性为75.56%(940/1244)。高校新生抗-HBs阳性率较低,因此需做好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宣教及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 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 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 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 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的。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的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试剂和仪器,尽可能的采用能缩短"窗口期"的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抗-HBs和HBsAg共存的不同模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抗-HBs和HBsAg共存的不同模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抗-HBs和HBsAg进行定量分组研究,并对各组中的样本进行荧光PCR法HBVDNA定量检测。同时,测定其ALT的含量。结果抗-HBs和HBsAg共存存在4种不同的模式。其中,以中等水平抗-HBs与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抗-HBs与中等水平HBsAg共存这2种模式最为常见。其HBV DNA阳性率、HBV DNA定量值、ALT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前者与后者相比较,其HBVDNA阳性率,HBV DNA定量值、ALT定量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低水平抗-HBs和低水平HBsAg共存模式无HBV-DNA检出,ALT值正常。中等水平抗-HBs和中等水平HBsAg共存模式,其HBV DNA阳性率、HBV DNA定量值分别为50%和4·15±0·35,ALT值41·27±5·65U/L。结论抗-HBs和HBsAg共存的不同模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共存模式中抗-HBs与低水平HBsAg的组合有利于减少HBV的复制和患者病情的好转,而其它共存模式则仍预示着HBV复制的继续和病情的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13.
对100例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HGV(庚肝病毒)检测,抗-HGV总阳性率为11%,其中急性甲肝8.6%(3/35),急性乙肝9.1%(1/11),急性丙肝10%(1/10),急性戊肝9.7%(3/31),急性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静脉毒瘾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120例静脉毒瘾者血浆的HBV、HCV和HGV的标记物进行了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抗-HC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GV RNA。结果 120例静脉毒瘾者中HBsAg阳性有13例(10.83%),抗-HBs阳性41例(34.71%),单项抗-HBc阳性7例(5.83%),抗-HCV阳性89例(74.17%),HGV RNA阳性28例(23.33%)。13例HBsAg阳性中9例抗-HCV阳性,3例HGV RNA阳性;7例单项抗-HBc阳性中5例抗-HCV阳性,2例HGV RNA阳性;28例HGV RNA阳性中20例抗-HCV阳性;2例HBsAg、抗-HCV、HGV RNA同时阳性。结论 静脉毒瘾者是HCV和HGV的高危感染人群;HBV,HCV和HGV三种病毒的感染之间在静脉毒瘾者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病人血清中证明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存在,并认为与肝外症状及乙肝慢性化有一定关系。1980年以来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BV感染各种临床型患者检测了抗-HBs循环免疫复合物(抗-HBsIC),发现与HBs-Ag,抗-HBs三者之间呈现多种检出状态。为进一步了解抗-HBsIC、HBsAg、抗-HBs三者不同检出状态与乙肝免疫过程的关系,并初步探讨抗-HBsIC做为致病因素的作用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15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HBV)病毒标志物分布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13年平凉市出生的15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平凉市15岁以下人群HBV阳性率为6.98%;HBs 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95%、78.97%、5.16%,HBV(χ2=62.89)、HBs Ag(χ2=18.76)和抗-HBc(χ2=17.69)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P0.05),但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χ2=357.30,P0.05);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60.57,P0.05)。结论甘肃省平凉市15岁以下人群HB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但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建议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后5岁以上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现象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者2260例,其中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3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188例,分为HBeAg阳性组(n=101)和HBeAg阴性组(n=87)。同时选取200例HBsAg阳性、抗-HBs阴性者作为对照,其中HBeAg阳性组80例,HBeAg阴性组120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病毒载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在HBsAg与抗-HBs双阳性情况下共有5种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及抗-HBc阳性,且抗-HBe阴性多见,占47.9%(90/188),肝功能指标总异常率为69.1%(130/188),HBV DNA总阳性率为56.9%(107/188)。HBeAg阳性的2组HBV DNA均存在高水平复制,其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2,P0.05);HBeAg阴性组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定量1×105IU/ml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0,P0.05)。对HBV S区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测序的8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性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HBV S区发生变异,突变率33.7%,且S区变异位点主要有P29L、S61L、P62L、I126T/S、Q129N、M133K、F134L、G145R/K、L175S和L186H等。结论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病毒株变异所致。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疾病好转,且抗-HBs出现并不一定能完全有效清除HBsAg,病毒DNA往往存在持续复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为检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抗-HBs,赖氏法检测ALT,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定.结果 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HBsAg阳性率11.08%;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g阳性率14.09%,女生HBsAg阳性率9.79%,男生阳性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91,P<0.05).抗-HBs阳性率43.08%,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异常率0.30%,各年度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异常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7-2011年宁德师范学院新生HBsAg阳性率不高,但男生阳性率较高,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阻断并减少乙肝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项抗-HBc阳性患者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过去认为这是HBsAg向抗-HBs转化的“窗口期”,约经3mo~6mo后出现抗-HBs。近来研究发现部分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可持续超过6mo,甚至再次出现HBsAg阳性。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PCR等敏感的检测手段,一部分患者中尚能检出HBV DNA,HBsAg等HBV复制的血清标志。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HBV DNA检出与单项抗-HBc阳性持续存在或转变为HBsAg间的关系,以及HBV DNA及HBsAg对单项抗-HBc阳性患者预后是否具有预测作用。因而,我们进一步探讨单项抗-HBc患者HBV DNA检出情况以及与其转归的关系,找到早期预示预后不良指标,以便对预后不良患者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武汉市直机关幼儿园入托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及疫苗干预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在我院儿保科进行入托体检的武汉市直机关幼儿园的2 682名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抗-HBs阴性者重新接种乙肝疫苗3次,对抗-HBs弱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两次,免疫后1~3个月内进行抗-HBs检测.结果:0~2岁、>2 ~3岁、>3 ~4岁、>4~5岁、>5 ~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4.53%、63.69%、42.55%、42.95%、45.26%.加强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87.74%、80.26%、76.61%、72.27%、74.45%.结论: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5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低,不足50%,入托儿童体检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抗-HBs水平,意义重大,当抗-HBs阴性或弱阳性时,应加强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3~5岁时,乙肝疫苗的加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