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病因、药物治疗及死亡原因构成情况。方法入选大连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18例,对入选患者病因、药物治疗及死亡方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9.6%。男女比例为1.67:1。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8.6%)和Ⅳ级(28.5%)患者居多。CHF病因构成由高至低依次为冠心病(63.7%),高心病(17.14%),风心病(8.5%)、扩心病(6.2%)。抗心衰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4.4%)、洋地黄类(58.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5.2%),β受体阻滞剂(22.3%)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8%)。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硝酸酯类、利尿剂和洋地黄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的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合理配比用药的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持续静脉速尿并多巴胺微量泵入在老年危重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洛丁新和螺内酯联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5例临床分析;辛伐他汀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78例,根据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院后检查结果及药物治疗情况,包括:年龄、有无心衰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入院时心率、血压,入院后血肌酐、电解质、胸片有无肺淤血、超声心动图指标)、住院期间血浆BN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水平变化以及药物治疗情况(主要指β- 受体阻滞剂,ACEI 或者ARB,强心剂、利尿剂等)。住院期间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并在出院前评估心功能,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 普通老年患者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 Ⅱ级为26 %,心功能Ⅲ级为63%,心功能Ⅳ级为11%,而高龄老年患者 则分别为21%、60%和19%;出院时BNP水平分别为267.7±106.2(pg/mL)和401.5±98.9(pg/mL) 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BNP水平高于普通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老年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其抗菌优化治疗研究的特点。以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为基础,着眼于老年患者病原菌、对感染的敏感性、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并发症、病程、疗效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全面了解。本文立足于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原则和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特点,总结老年患者感染性疾病在抗菌药物用药类别、剂量、疗程和间期及联合等问题的研究进展,旨在充分掌握老年患者感染特点及优化抗菌治疗现状,以期为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更加安全、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Lipkin等发现6分钟步行(6MW)既能耐受又能区别心衰的程度,但尚未在老年心衰患者中得以证实。 对象是患有症状性心衰(NYHAⅡ和Ⅲ级)6个月以上的老年人。对照组为没有任何心衰症状的其他住院病人。为评价CHF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按NYHA分级法和波士顿研究组(BSG)的方案评分,后者依据  相似文献   

7.
洛丁新(贝那普利)是ACEI类常用降血压药物之一,它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常作为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除此之外,洛丁新还可以逆转心肌肥厚。对微量蛋白尿期及轻度临床肾病期的患者还有降尿蛋白的作用。因此目前洛丁新特别受到各位临床医师的青睐。笔者通过对60例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及性别的高血压患者应用洛丁新治疗后,得出以下体会,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群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衰退,罹患疾病增多,用药多,临床上降压药联合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相当普遍,使老年人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受害者。高血压需要长期用药,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进行随访控制,因此调查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可以为老年人群的临床药物规范使用提供依据,以期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1990~1993年,我们使用卡托普利加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衰40例,其临床观察如下: 二.临床资料:男22例,女18例,年龄45~60岁。28例为高血压心脏病并发Ⅲ级心衰。8例为充血性心肌病患者,其中5例并发Ⅲ级心衰,3例并发Ⅳ级心衰。4例为肺心病并发Ⅲ级心衰。用药前,全部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唇紫绀,下肢及腹部水肿,食欲不振,腹痛。均经地高辛口服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而入院。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2656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的变化.方法 选择1973年7月至2002年12月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656例,以每10年为一组分3组,对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858例)的68.8%.男:女为1: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89.7%).3组患者的病因均以冠心病、肺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为主.随时代变迁,首位病因由肺心病(3组的病因构成比分别为62.8%、41.5%和21.1%)演变为冠心病(分别为24.3%、35.8%和62.5%).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3.7%)、利尿剂(69.3%)、洋地黄类(59.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53.7%)和β-受体阻滞剂(18.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8%),且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和肺心病.肺心病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分别为11.6%和2.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从肺心病演变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李隆贵 《心脏杂志》2003,15(3):265-26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程度的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剂量宜大 ,及早应用对心衰形成的干预作用更明显。重症心衰患者宜用螺旋内酯。β-阻滞剂已被列入中度心衰 (心功能 级 )患者标准的三联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按NYHA分级Ⅱ级以上患者145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老年心力衰竭越严重,胰岛素分泌水平越高,胰岛素抵抗越严重,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经标准抗心衰治疗1年后,各组间胰岛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可做为衡量心功能和心衰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目前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1年后不能改善老年胰岛素抵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与D-二聚体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高凝状态及D二聚体在临床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老年无症状性慢性心功能不全(n=32)患者和57例老年症状性心功能不全(n=57)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分组),另选取26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n=26)。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各亚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组(NYHA分级Ⅱ-IV级)随着分级的增加,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不全组LAD和LVEDD值均增加,LVEF和LVFS值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D-二聚体水平和NYHA分级、左室收缩功能参数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全面的进行病情评估,可作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心衰评测指标。同时为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滑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终至关节畸形,甚至残废。在国内,RA的患病率为0.34%,老年RA约占患者总数的40%,其中20%的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属老年性RA(elderly-onsetrheumatoidarthritis,EORA)。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EORA及青壮年发病迁延至老年的RA患者人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老年RA患者的临床表现、伴发疾病及用药均有其特点,在确诊后如何正确应用抗风湿药物以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是临床医师的重要课题。多项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5.
米力农(Milrinone)是第二代双吡啶类正性肌力药物,同时兼有血管扩张作用。为了解米力农对肺心病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应,我科近1年来以米力农静滴治疗肺心病心衰40例,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临床资料 符合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的肺心病心衰住院患者40例(男26,女14),年龄45~78岁,平均65.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22例,Ⅳ级10例。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给氧、抗感染、解痉等常规治疗,停用其它正性肌力药及扩血管药,若病情不允许则试验前后用药不变。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鲁南力康,每支5ml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抗心衰用药情况,为优化抗心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Ⅳ级),年龄≥80岁,平均(84.69±2.86)岁患者共243例,查阅其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将243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长期规范化治疗,n=164,)、B组(非规范化治疗,n=79)。分析并比较患者主要抗心衰药物情况,因心衰再住院天数及住院次数及1年后、2年后改善情况。结果高龄心衰患者抗心衰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1.32%)、利尿剂(49.79%),ACEI/ARB类(41.98%)、螺内酯(34.16%)。A组联用三种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螺内酯)的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A组因心衰1年后、2年后再住院次数及单次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范化抗心衰治疗,高龄患者临床受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用药情况与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五维健康(EQ-5D)量表和自制问卷对石家庄市416例社区多重用药的老年非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和生存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该社区老年患者平均用药4.9种,其中处方药3.1种,非处方药及保健品1.8种,潜在性不适当药物发生率为14.7%,EQ-5D的均值为0.74,EQ-VAS均值71.34,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用药数量、服用潜在性不适当药物及用药依从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随着用药数量的增加,老年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风险增加,生命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来该科诊治的20例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的葡萄糖静脉注射,给予利尿、强心药物进行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入院后经有效治疗1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水平升高,神志清醒恢复正常,心衰症状得以缓解。另有1例患者因发病至就诊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5.00%。结论低血糖可诱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采取积极的控制血糖、及时处理并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子和心力衰竭,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9.
马建秀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242-1242
一、基层医院开展用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基层医院门诊病人来源大都是偏远的农牧区,文化素质偏低,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十分严重,如果只凭发药窗口短暂的时间,很难做到向患者逐一解释清楚各类药品的使用、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问题。有的患者求治心切,药物依赖心理较强,稍有疾患立即服药;有的加大剂量或者多种药物同服;也有的患者谨小慎微,自觉病情好转就擅自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20.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住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和转归的关系。方法:近两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2例,根据血浆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低白蛋白血症组。分析其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住院慢性心衰老年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者占52.9%,与对照组比较,低白蛋白血症者的平均住院日[(20.3±11.7)d:(29.7±19.2)d,P〈0.05]、D级心衰发生率(29.2%:74.0%。P〈0.01)显著升高,但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病情更重,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