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究应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双环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显著好转;尤以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使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双环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经皮肝活检观察治疗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双环醇可以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和GGT水平,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LN、CⅣ和PⅢP水平,尤其PⅢP和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和0.530,P<0.01)。结论双环醇可以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2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双环醇150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状况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可显著降低,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不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肝组织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同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两种病毒性肝炎类型.患者不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还发现部分患者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脂肪变性.目前认为,病毒和宿主代谢因素是导致肝脂肪变性的重要原因,而脂肪变性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展和抗病毒疗效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脂肪变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病毒进入到肝细胞之后,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内不是孤立存在的,病毒基因组在肝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以及代谢综合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1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测定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总的患病率为28.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49.1%和11.8%).肝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1%和19.7%(P<0.01),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炎症程度均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为55.4%和40.0%);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6.2%和70.7%(P<0.01);代谢综合征、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明显炎症均与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这两类患者代谢综合征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变发展的必经阶段,业已证实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前Ⅲ胶原(PCⅢ)含量变化能反映肝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国内文献报告尚属少见,我们通过检测IL-1β,IFN-γ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水平的变化,结合肝脏病理学资料探讨其在肝纤维化机制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各种肝病80例,其中急性肝炎(AH)10例,慢性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 mg/kg.d、120 mgkg.d治疗8周,实验对照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c-fos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c-fos mRNA、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双环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双环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双环醇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即早基因表达、减少TGF-β1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TGFβ_1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TGFβ_1表达,并做其中21例TGFβ_1mRNA原位杂交。结果TGFβ_1肝组织表达阳性率为88.89%,主要为间质细胞、汇管区及纤维化发生活跃部位阳性,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强(r=0.73,P<0.05);TGFβ_1mRNA表达阳性率为57.14%,不仅定位于单核细胞、窦细胞,某些肝细胞也有表达。结果表明TGFβ_1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不仅间质细胞能够产生TGFβ_1促进肝纤维化,肝细胞本身可能也参与TGFβ_1分泌环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TGF-β_1、PDGF-BB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1、PDGF-B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纤维化分期(s)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经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GF-β1、PDGF-BB的变化,探讨TGF-β1、PDGF-BB与不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并分别与同期检测的血清ALT、PTA相比较。结果TGF-β1、PDGF-BB表达与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24、0.856(P0.05),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P0.05),TGF-β1、PDGF-BB表达与ALT均无相关(P0.05),TGF-β1、PDGF-BB表达与PTA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57、-0.656(P0.05)。结论TGF-β1、PDGF-BB的表达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1、PDGF-BB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2):126-130
论调理脾胃在治疗慢性肝病时的重要性;苦参碱对慢性肝炎患血流参数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肝病患单个核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慢性肝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检测意义;进一步加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PGA指数变化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慢性病毒性肝炎患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潇潇  陆伦根 《肝脏》2008,13(4):338-340
一、肝纤维化自然史 目前对肝纤维化自然史了解最多的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HCV感染者从病毒血症到肝纤维化最后发展到肝硬化约需30年,但个体差异性大。现已清楚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纤维化进展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男性、感染时年龄大于40岁、感染年限、并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或HIV感染、饮酒(〉50g/d)、体重指数增加、肝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无应答和铁负荷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与炎症活动及病毒因素有关。研究显示,HBV基因型B比基因型C发生纤维化程度轻,而且很少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况以及肝纤维化进程在临床倍受重视.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转化和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肝纤维化递质,在肝硬化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和降解主要由TGF-β1调控[1].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与血清IL-1β及干扰素-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变发展的必经阶段[1-9],业已证实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前Ⅲ胶原(PCⅢ)含量变化能反映肝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10-13].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国内文献报告尚属少见,我们通过检测IL-1β,IFN-γ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水平的变化,结合肝脏病理学资料探讨其在肝纤维化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对健康危害很大,发生慢性化后危害更大。该成果对小儿、中青和老年的甲型、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患者共1004例肝穿活检组织(其中重复2-4次肝穿组织112例)采用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和超微病理等方法研究病毒性肝炎各种慢性化因素及病理学特点,经查新证明国内外尚未见类似的报告。首次研究各类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内铜的沉积,证实了肝细胞内铜和铁的沉积对诊断预示病变程度和慢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复方甘草甜素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的疗效。方法对7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予以复方甘草甜素片(美能)每次1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24周。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12周肝功能与治疗后24周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如使用小剂量复方甘草甜素片,建议疗程在2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7.
凯西莱联合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驱的必经阶段,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在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逆转、延缓、阻断肝纤维化进展日益重要[1].本研究以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应用注射用凯西莱和重组人TFN-γ(克隆伽玛)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肝实质内HBV-DNA的复制状态。方法8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同期接受血清HBV-DNA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肝活检组织学肝纤维化分期及B型超声波仪测量肝脏径线。结果肝组织肝纤维化分期从S1~S4期,患者血清HBV-DNA定量、右肝斜径和左肝上下径的均数值均呈趋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HBV-DNA含量两两比较,S1期与S4期、S2期与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期与S2、S2期、S3与S2、S4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HBV-DNA定量及其肝实质系数(右肝斜径和左肝上下径乘积)联合考虑,相同量系数的肝实质所承担产生血清HBV-DNA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分期中“健存”肝细胞内HBV-DNA的复制状态可能并无改变,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下降与提供HBV-DNA复制场所的肝细胞总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对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人肝组织进行了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检测其中21例血清TGFβ1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原肽(PⅢP)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TGβ1血清水平上升,肝内表达逐渐明显,二者呈正相关;TGFβ1的血清水平及肝内表达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硬化(LC)患者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sICAM-1的检测采用ELISA法,并同时检测PCⅢ、LN、HA,以20例健康者体者作对照。慢性乙肝、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HC、PCⅢ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慢性乙肝、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有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