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 (ET -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盐酸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对 6 0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盐酸苯那普利 (苯那普利组 30例 )和安慰剂组 (安慰剂组 30例 )治疗 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ET - 1、AngⅡ、NO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 - 1、AngⅡ及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 - 1、AngⅡ及NO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血浆ET - 1、AngⅡ及NO水平升高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炎症因子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正常体检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A125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T-proBNP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研究组血清CA125、NT-pro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LVESD和LVEDD高于对照组而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Ⅳ级血清CA125、NT-pro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Ⅲ级和Ⅱ级(P0. 05);Ⅲ级血清CA125、NT-proBNP和CRP水平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Ⅳ级LVESD和LVEDD高于Ⅲ级和Ⅱ级而LVEF低于Ⅲ级和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Ⅲ级LVESD和LVEDD高于Ⅱ级而LVEF低于Ⅱ级,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CA125、NT-proBNP和CRP与LVESD和LVEDD呈线性正相关,而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CRP和NT-proBNP水平升高,且血清CA125、CRP和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且与心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快速测定脑利钠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快速测定脑利钠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 ,NYHA心功能Ⅲ级 3 7例、Ⅳ级 3 3例。入院时、出院前或临终前 2 4小时内分别测定血浆BNP ,分析住院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与心源性死亡、3 0天内再住院事件的关系。结果  2 3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 (因心功能恶化死亡 6例、再住院 17例 ) ,其入院时BNP水平 ( 15 16pg/ml± 872pg/ml)高于未发生临床终点者 ( 10 3 7pg/ml± 65 4pg/ml) ,P <0 .0 1;发生临床终点者住院期间BNP升高 3 18pg/ml ,而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 ,住院期间BNP平均降低 3 5 9pg/ml ,P <0 .0 1;BNP升高组患者发生临床终点 68.2 % ,BNP降低组患者发生临床终点 16.7% ,P <0 .0 0 5。结论 BNP水平可预测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作为凋亡抑制因子Fas (sFas)和凋亡诱导因子Fas配体 (sFasL)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 7例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组 )和 2 0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血浆中的sFas、sFasL、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血浆sFas、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中sFas水平 ,心功能Ⅲ级患者白细胞介素 6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并随心功能下降而上升 ,与心功能状态呈负相关 ,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sFas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心功能Ⅱ级和Ⅳ级患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sFas和sFasL的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sFas和sFasL水平升高乃至整个Fas/FasL系统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慢衰灵口服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水平的影响及其心脏保护机制。 1 2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n =6 0 )和慢衰灵口服液组 (n =6 0 )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及 4 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的水平。结果发现 ,常规治疗组和慢衰灵口服液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 ,两组治疗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1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显著 (P <0 .0 1 ) ,治疗后慢衰灵口服液组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结果提示 ,慢衰灵口服液具有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水平的作用 ,从而减缓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进程 ,进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内皮素 -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氯沙坦 (losartan)对其的影响。  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 (enalapril)组 ,疗程 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 1、12周血浆血管紧张素 (Ang )、ET- 1及 NO变化。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Ang 、ET- 1及 NO水平升高 (P<0 .0 1) ,NO/ ET- 1值降低 (P<0 .0 5 )。氯沙坦治疗后血浆 ET- 1及 NO水平降低 (P<0 .0 1) ,NO/ ET- 1值升高 (P<0 .0 5 )。  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ET- 1、NO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氯沙坦治疗后可获得有益的临床及神经激素效应 ,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心力衰竭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A125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8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浆BNP、CA125、心功能指标(LVEDD、LVEF)、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F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功能II级患者增加2例,心功能III级、心功能IV级患者各减少1例;观察组心功能II级患者增加9例,心功能III级患者减少2例,心功能IV级患者减少7例,即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心力衰竭治疗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BNP水平、CA125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功能分级,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盐酸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对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盐酸苯那普利(苯那普利组30例)和安慰剂组(安慰剂组30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ET-1、AngⅡ、NO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升高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 (CR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11例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 (为CHF组 )和 2 1例心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为对照组 )血浆CRP水平。结果 CHF组血浆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随心功能衰竭的加重而升高 ,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结论 ,CHF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升高 ,心功能分级越高CRP水平越高 ,提示炎症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Apelin水平,及其与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25例心功能正常的血浆Apelin和ADM、AngⅡ含量。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elin和ADM、AngⅡ含量均较心功能正常明显增高(P<0·05,P<0·01),且随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P<0·01)。②心功能改善后,血浆Apelin和ADM、Ang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P<0·01)。③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Apelin和ADM、AngⅡ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Apelin含量能反映心力衰竭程度;Apelin可能与ADM、AngⅡ一起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