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角膜     
产钳分娩所致角膜后弹力膜的裂伤,可以导致高度散光和视力低下。损伤早期常出现角膜混浊,但在数周至数月之内变为透明,遗留后弹力膜断裂的条纹,多呈垂直方向排列。在条纹前之角膜实质层内偶而可见瘢痕。本文报告7例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其中2例的眼轴超声波测量的结果。结果表明:7例病人患眼角膜后  相似文献   

2.
我院用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简称软镜)戴入眼内治疗角膜穿通伤和角膜瘘在临床上进行了观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介绍如下:摘要情况:88年  相似文献   

3.
角膜     
角膜成分移植手术[英]/Shi mmura S//Cornea.-2004,23(suppl.1).-S31~S35长期以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性角膜混浊的标准术式。但移植排斥反应使手术成功率大为降低。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通过移植必要的细胞成分或组织以尽可能地减小对受体角膜的手术损伤,这不仅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还可获得更好的增视效果。可作为移植物的角膜成分有:上皮、上皮干细胞、基质和内皮。理想的角膜移植术应仅替换病变的角膜组织。理论上讲,大泡性角膜病变予以内皮移植可以恢复光学透明性而不伴有屈光的改变;基质移植…  相似文献   

4.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摄像及图形处理系统等检测了38例(74只眼)戴硬性或软性接触镜者的角膜内皮,同时对角膜中央知觉与厚度作了检查。结果表明,反映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与大小变化的六边形细胞出现率、细胞变异系数及最大与最小细胞比率与年龄性别匹配的未戴接触镜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戴镜史越长,内皮的改变越明显,角膜知觉也呈有意义的下降。并对其原因与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角膜内皮功能正常是保持角膜透明的重要条件。内皮具有的生理性屏障作用可阻止房水进入角膜;同时,内皮细胞的膜功能,依靠三磷酸腺苷酶代谢产生的能量,能将次碳酸离子主动地输送入房水,而将液体“泵”出角膜基质,使角膜经常处于“脱水”状态。如果内皮细胞受到外伤、炎症、毒素、变性的影响以致功能障碍时,角膜实质就会发生水肿、增厚而不透明;水分还可进一步积聚至上皮下而形成大疱性角膜病变。成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会发生核分裂,当受到损害后,主要通过周围正常细胞的增大、扩展  相似文献   

7.
角膜缘移植重建角膜表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角膜表面的正常与稳定,对于维持角膜的透明相当重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角膜上皮糜烂,新生血管侵入及假性胬肉形成是角膜病致盲和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角膜缝线与角膜伤口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内,由于显微手术的推广应用,涉及角膜切口的眼科手术已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同时,对缝线材料及缝合方法的改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现今常规缝线材料及缝合方法对角膜伤口愈合的影响,寻求更理想的缝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角膜缝线的现状及理想缝线的标准外科手术缝合法至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直至1940年,缝线主要取自天然材料,如棉线、亚麻线、丝线及肠线。50年代,随着高分子化学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人工合成纤维,其中一些纤维用作手术缝线,如尼龙、聚乙烯、涤纶及聚丙烯。用于角膜伤口缝合的有:铬制肠线、胶原、尼龙、丝线、聚丙烯、聚乙二醇酸及Polyglactin  相似文献   

9.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具有高亲水性、高透氧性和缓释药控等特点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某些眼病 ,对于伤口平整、无虹膜嵌顿、<5 .0 m m角膜穿通伤更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我们于1992年以来应用本法治疗 5 1例角膜穿通伤患者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中 ,男 39例 ,女 12例 ,年龄 7~6 1a,平均 2 4a。受伤方式 :锐伤 48例 ,深层角膜异物取出术后穿通伤者 2例 ,RK穿孔者 1例。角膜伤口直径 1~ 5 mm,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者 9例。1.2 材料 本组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天津眼科医院研制 )材料为丙烯酸甲脂与聚乙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我国白内障人群角膜前表面球差的分布特点,探讨年龄、角膜散光、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等因素是否对角膜前表面球差产生影响,为白内障手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使用iTraee像差仪测量572例572眼角膜前表面球差、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使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分析角膜前表面球差的统计学分布特征及其与年龄、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角膜前表面球差为(o.25±0.08)μm,与年龄、角膜散光不相关(P〉0.05),与角膜非球面Q值和平均角膜曲率正相关(P〈0.05),与眼轴长度负相关(P〈0.05)。角膜非球面Q值(Beta=0.837,P〈0.001)、平均角膜曲率(Beta=0.250,P〈0.001)对角膜前表面球差有显著性影响。按角膜非球面Q值分为3组(G1:-1〈Q〈0;G2:Q=0;G3:Q〉0),各组间角膜前表面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前表面球差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且其与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正相关,与眼轴长度负相关,受角膜非球面Q值和平均角膜曲率影响显著,所以白内障术前精确测量角膜前表面球差对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个体化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 or both and wavefront aberrations in the anterior cornea and the whole eye in myopia. SETTING: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China. METHODS: Seventy myopic subjects were tested with a Humphrey corneal topographer for wavefront aberrations in the anterior corneal surface and with a wavefront aberration-supported cornea ablation wavefront analyzer (Complete Ophthalmic Analysis System, Carl Zeiss Meditec) for wavefront aberrations in the whole eye. The IOP and CCT were measured with a noncontact Canon tonometer and a Tomey pachymeter, respective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avefront aberrations and the IOP and CCT were analyzed. RESULTS: Four corneal Zernike aber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OP, including defocus (Z4) (r = 0.36, P<.01 for right eye; r = 0.31, P<.05 for left eye), y-axis coma (Z7) (r = 0.32, P<.05 for right eye), spherical aberration (Z12) (r = 0.34, P<.02 for both eyes), and secondary astigmatism (Z13) (r = -0.35, P<.01 for right eye; r = -0.37, P<.01 for left eye). In the whole eye, 3 Zernike aber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OP: trefoil (Z6) (r = 0.31, P<.05 for right eye), spherical aberration (Z12) (r = 0.34, P<.02 for right eye; r = 0.30, P<.05 for left eye), and secondary astigmatism (Z13) (r = -0.45, P<.01 for right eye; r = -0.30, P<.05 for left eye). However, only a single Zernike aberration (Z11)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CT (r = -0.29, P<.05 for right eye). CONCLUSIONS: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associated with wavefront aberrations in both the cornea and the whole eye, and its association was not limited to symmetrical aberrations but included asymmetric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as well. In contrast, CCT was very weakly associated with wavefront aberr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49例(94眼)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值,分析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结果(1)近视术前角膜非球面性Q值为-0.32±0.11,角膜球差为(0.51±0.19)μm,呈正态分布。(2)屈光手术后角膜球差值增加4.37倍(P〈0.01),球差改变与等效球镜改变(r=0.520,P〈0.01)和Q值改变相关(r=0.792,P〈0.01)。(3)角膜非球面性由prolate(Q〈0)变为oblate(Q〉0)(P〈0.01),其变化和等效球镜改变相关(r=0.578,P〈0.01)。(4)术后LASEK组Q值,角膜球差及其变化值均小于LASIK组(P〈0.01)。结论激光本身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和伤口愈合导致角膜形态变化,从而改变角膜的非球面性,引起术后角膜像差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飞 秒 激 光 小 切 口 角 膜 基质透 镜 取 出 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内非球面参数(Q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SMILE治疗并定期随访3个月以上的近视患者81例81眼,使用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角膜前后表面6 mm、7 mm、8 mm和9 mm直径范围的Q值进行测量,分析手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变化规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MILE术前角膜前表面6 mm、7 mm、8 mm、9 mm直径范围内Q值分别为-0.29±0.11、-0.33±0.11、-0.35±0.11和-0.38±0.11,术后3个月分别为0.47±0.34、0.51±0.33、0.50±0.31和0.43±0.28,进行配对t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1、-24.75、-26.47、-27.49,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与角膜前表面△Q值呈正相关 (r=0.89,P<0.05)。SMILE术前角膜后表面6 mm、7 mm、8 mm、9 mm直径范围内Q值分别为-0.12±0.18、-0.21±0.17、-0.29±0.16和-0.38±0.14,术后3个月分别为-0.07±0.18、-0.16±0.16、-0.24±0.15和-0.35±0.1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5.11、-5.14、-3.51,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与角膜后表面△Q值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 SMILE手术改变了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特性,术后Q值均向正值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压(IOP)、眼轴(AL)及角膜曲率(CC)之间的关系,以为其临床矫治提供指导。方法横断面研究。测量128例(252眼)高度近视(≥6.00 D)患者的CCT、IOP、AL、CC等数据,依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分析SE、CCT、IOP、AL、CC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3组间C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9,P<0.05),SE越高,CCT越薄,两者呈负相关(r=-0.024,P<0.05)。SE与AL呈正相关关系(r=0.895,P<0.01)。随SE增加,IOP有下降趋势,但两者之间不相关(r=-0.216,P>0.05)。而CC随SE增加而变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231,P<0.01)。随AL延长,IOP有下降趋势,但两者之间不相关(r=0.312,P>0.05)。平均CC随着AL的增大而逐渐变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291,P<0.05)。随CCT增厚,IOP逐渐增大,CCT与IO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1,P<0.01)。CCT与CC间不相关(r=-0.142,P>0.05)。结论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SE与AL正相关、与CCT负相关,与IOP无相关关系;AL与CC呈负相关而与IOP无相关关系;CCT与IOP呈正相关,与CC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近视屈光状态下人眼角膜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眼轴、角膜非球面参数 Q 值、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 CCT)及眼压进行测量,并探讨近视度数与上述相关参数的关系。 方法:近视患者138例138眼(所有患者选择右眼进行分析),根据综合验光仪测量的近视度数,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1.00D~-3.00D),中度近视组(-3.25D~-6.00D),高度近视组(〉-6.00D)。各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德国,Oculus公司)进行检测,获得角膜总屈光力和后表面屈光力以及Q值,使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日本Canon公司)测量眼压,使用 A 超测量仪(美国Tomey公司AL-30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和眼轴长度。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 结果:近视度数与眼轴呈负相关(r=-0.682, P〈0.001),与角膜屈光力无相关性(r=0.009, P=0.925),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r=-0.554, P〈0.001)。近视度数与Q值呈正相关(r=0.674, P〈0.001),Q值与眼压成呈负相关( r=-0.375, P=0.01)。近视度数与CCT及眼压无相关性( r=-0.138, P=0.141;r=-0.121, P=0.157)。 结论:角膜屈光力在近视发展过程中有正视化作用,Q值与近视度数及眼压的相关关系对指导角膜屈光手术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Q值)及其与角膜球差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16例(116眼),年龄18~45岁,球镜度- 1.25~-10.75 D,柱镜度0.00~-3.50 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前、后表面6、7、8、9 mm直径下的Q值及角膜球差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角膜前、后表面Q值与球差及其他参数的相关性、以及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建立角膜前、后表面相应范围Q值与球差的回归方程 结果 在6~9 mm取值范围下,角膜前表面Q值分别为-0.24±0.09 、-0.29±0.09、-0.33±0.09和-0.39±0.10;后表面Q值分别为-0.12-0.12、-0.21±0.11 、-0.30±0.10和-0.38±0.10.前表面Q值较后表面Q值偏向负值方向,6~8 mm前后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5、-6.68、-3.46,P<0.01).6~9 mm取值范围下角膜前、后表面Q值均呈正相关(r=0.30、0.37、0.40、0.42,P<0.01).0值与球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6mm角膜直径下,前表面回归方程为SA=0.663Q+0.415,后表面回归方程为SA=0.159Q-0.177,前表面Q值为-0.60时,球差接近零.6~9 mm取值范围下,前表面Q值与与柱镜度均呈正相关(r=0.28、0.27、0.25、0.22,P<0.05).后表面7~9 mm范围内的Q值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18、-0.21、-0.24,P<0.05)Q值与年龄、性别、眼别无相关 结论 近视眼角膜前、后表面均呈长椭圆形,前表面较后表面的长椭圆形特点更显著.Q值与球差存在正相关关系,Q值越负,球差越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制瓣LASIK(飞秒LASIK)联合波前优化治疗近视及散光术后角膜像差的特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行飞秒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30眼),平均年龄(20.9±2.8)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6.48±1.61)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前表面6、7、8、9 mm直径下的Q值,采用Keratron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波前像差.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角膜像差、Q值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高阶像差、总球差、总彗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初级球差、x-向次级像散、次级水平彗差、次级垂直彗差、次级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4、-7.385、-6.108、-5.651、-2.195、-7.565、-4.628、-2.974、-2.748、-7.068,P<0.05).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9、-19.208、-21.502、-22.197,P<0.05).6 mm瞳孔直径下手术前后Q值变化量(△Q6mm)与高阶像差变化量、总球差变化量、初级球差变化量、总彗差变化量呈正相关(r=0.736、0.792、0.788、0.383,P<0.05),△Q6mm与总三叶草变化量、次级球差变化量无相关性(r=0.099、-0.348,P>0.05).结论 飞秒LASIK联合波前优化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角膜高阶像差仍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背景角膜Q值是描述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特性的重要参数,而角膜作为光学曲面,是由一系列通过光轴正切面的截痕集合而成。所以只有正切面对于曲面所截的截痕才能代表其真实的光学形态,也就是说用正切曲率半径推算的Q值能真正代表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目的运用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Q值,分析青年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非球面特性。方法16~30岁的近视受试者90例90眼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均取右眼,受试者平均等效屈光度为(-5.45±2.75)D,按近视度数不同分为低度近视组30眼、中度近视组30眼、高度近视组30眼。采集并导出角膜前表面间隔0.1mm的360条半子午线正切曲率Ft值。将所需计算半子午线截痕上的所有Ft值代入正切曲率半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并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模型处理系统计算得到各半子午线Q值,并进行区间整合,同时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检影验光、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角膜曲率计检查及眼底检查。结果所有受检眼角膜的半子午线确定系数(R^2)均〉0.5。90眼水平方向鼻侧区间和颞侧区间Q值均数分别为-0.32±0.11和-0.3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P〈0.05);角膜顶点曲率半径(r0)值均数分别为(7.78±0.27)mm、(7.72±0.2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6,P〉0.05);不同近视度组鼻侧、颞侧区间平均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侧:F=0.192,P=0.825;颞侧:F=0.912,P=0.406)。水平鼻侧和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分别为-0.33±0.14和-0.30±0.13,r0平均值分别为7.76±0.30和7.74±0.24,r0与水平鼻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呈弱正相关(r=0.320,P〈0.05),与水平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无明显相关(r=0.104,P〉0.05)。水平鼻侧半子午线与鼻侧区间及水平颞侧半子午线与颞侧区间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9、-0.373,P〉0.05)。结论用线性回归方法以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可以推算出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和区间Q值整合的结果。本组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形态趋向于长椭圆。  相似文献   

20.
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相泽  郑燕 《眼科》2011,20(5):322-325
目的 探讨青年近视眼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性(Q值)变化规律.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LASIK手术的青年近视散光患者423例(829眼).方法采用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对所有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检测,获得角膜Q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Q值、屈光度、角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