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利用双通道技术动态监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患者眼球散射情况,来客观评价MGD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MGD性干眼患者56例(74眼,干眼组)及正常人31例(53眼,对照组)。对2组对象进行相关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以及利用双通道技术--OQAS-Ⅱ系统检测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GD干眼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SI均值与MTF cut off、SR的相关性。结果干眼组SⅠT、BUT、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MTF cut off、SR、OSI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4.7±2.8)mm、(4.9±2.1)s、(3.0±1.2)分、(3.2±1.3)分、(24.41±9.12)c/deg、0.13±0.06、2.26±1.08、0.61±0.68,与对照组[(15.7±5.1)mm、(13.2±2.0)s、(0.5±0.2)分、(0.6±0.1)分、(37.24±7.04)c/deg、0.23±0.06、0.71±0.18、0.11±0.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15、-22.399、9.925、6.965、-8.574、-9.752、10.341、5.315,P<0.05)。OSI均值与MTF cut off、SR均呈负相关(r=-0.67、-0.60,P<0.05)。结论双通道技术可用于客观评估MGD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表明泪膜改变造成的散射对MGD性干眼患者视网膜成像及视觉质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量泪河的相关参数与干眼诊断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在干眼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6-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干眼患者69例(69眼)及对照组44例(44眼)。方法 所有被检查者均按如下顺序进行检查: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调查、泪河的OCT测量、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比较干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参数的差异。干眼组中各参数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各参数敏感性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主要指标 OSDI评分、BUT、Schirmer I、角结膜染色评分、泪膜脂质层评分、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河深度(tear meniscus depth,TMD)及泪河横截面积(tear meniscus area,THA)。结果 干眼组患者OSDI评分(49.03 ±22.791)、角结膜染色评分(1.18±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 ±4.99)和(0.24 ± 0.52)(P<0.001、 P=0.016);干眼组患者BUT (4.32 ±1.92 s)及Schirmer I(4.29 ±3.77 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3 ±5.39 s)及(7.48 ±3.65 mm) (P<0.001、P=0.006)。两组泪膜脂质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158)。干眼组患者TMD、TMH、TMA平均值分别为(127.12 ± 86.95)μm、(152.52 ± 125.15)μm、(12119 ± 1342)μ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8.25±87.38)μm、(235.41±135.90)μm、(23099 ±1965)μm2(P<0.001、0.001、0.001)。干眼组TMD、TMH、TMA值三项参数分别与OSDI、Schirmer I、TBUT之间有相关性(P均<0.05),其诊断干眼的AUC值分别为0.934、0.890、0.925。结论 前节OCT检测的泪河相关参数与干眼临床诊断的指标(OSDI、TBUT、Schirmer I)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干眼诊断及随诊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评价泪膜稳定性对青少年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3─10月在福州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 的青少年患者,按泪膜破裂时间(BUT)分为研究组(BUT<10 s)32例和对照组(BUT≥10 s)30例。利 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II系统检测2组患者自然状态下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 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对比度下的OQAS-II值(OV100%、OV20%、OV9%),同时检测2组患者在 20 s持续睁眼过程中的OSI动态变化,获取此动态过程的OSI均值及标准差(SD-OSI)。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2组各数据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数据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 患者的年龄、球镜度、柱镜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BUT为(5.90±2.16)s,明显小于对 照组的(11.53±2.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73,P<0.001)。2组MTF cutoff、OSI、OV100%、 OV20%、OV9%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OSI均值和SD-OS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t=2.259,P=0.028;t=0.359,P=0.036)。MTF cutoff、OSI、OV100%、OV20%与BUT无相关 性;而OV9%值与BUT呈正相关(r=0.273,P=0.032)。20 s内的OSI均值与BUT呈负相关(r=-0.276, P=0.002),SD-OSI与BUT无相关性。结论:青少年泪膜不稳定可引起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OQAS-II 系统在评价青少年泪膜质量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70例(135眼)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检查,以及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系统--Keratograph 5M进行泪河高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以及睑板腺检查。Keratograph 5M与传统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干眼患者睑板腺状况评分与OSDI评分及BUT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进行分析,Keratograph 5M分析眼表状况的重测信度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结果 70例(135眼)患者OSDI评分为(15.8±3.4)分,SⅠT为(6.0±7.7)mm,泪河高度为(0.27±0.13)mm,BUT为(7.9±5.5)s。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为(3.3±1.4)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为(3.4±1.6)分。测得的BUT时间越短,SⅠT越短(r=0.474,P<0.01);泪河高度越低,SⅠT越短(r=0.432,P<0.01)。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r=0.673、0.752,P<0.05),与BUT呈负相关(r=-0.638、-0.603,P<0.05)。眼表综合分析仪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在0.84~0.89之间)。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够直观地评价干眼患者眼表状况,是一种非接触性、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快速检查手段,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A型肉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前后患者眼表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眼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1-6月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欲行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2周采用Jankovic量表(JRS)对其病情进行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对其眼表症状进行评分;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Schirmer Ⅰ试验测定泪液分泌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30例(60眼),其中60%(18/30)合并干眼,且OSDI评分与JRS评分呈弱的正相关关系(r=0.278P=0.032)。所有患者经A型肉毒素注射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JRS评分由5.5±1.0减少至0.6±1.0(t=25.730,P<0.001)。同时干眼患者中12例干眼症状也得到了缓解,OSDI评分由34.0±7.8下降为21.7±9.1(t=7.946,P<0.001);BUT由(6.3±2.1)s增加至(8.0±2.0)s (t=4.389,P<0.001);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也由1.0±1.0下降至0.6±0.7(t=2.963,P=0.00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有助于缓解特发性眼睑痉挛引起的干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高度近视伴轻度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FS-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70例(70眼),将有主观症状且标准干眼症状评估(SPEED)得分小于10分、泪膜破裂时间(BUT)≤5 s以及裂隙灯显微镜下未发现眼表损害体征的患者纳入轻度干眼组,共有36眼;将无干眼主观症状且5 s<BUT≤10 s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的患者纳入非干眼组,共有34眼。采用西班牙Visionetrics公司的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获取患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模拟对比度视力VA100%、VA20%、VA9%(分别代表对比度为100%、20%和9%时的模拟光学视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UT、MTF cut off和模拟对比度视力,计算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术后平均裸眼视力/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安全性指数=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对所测得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构成、年龄、等效球镜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组内及组间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轻度干眼组患者BUT较术前缩短(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延长(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轻度干眼组患者MTF cut off均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轻度干眼组患者VA100%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均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轻度干眼组患者VA20%和VA9%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非干眼组患者BUT均较术前缩短(均为P<0.05),术后3个月BUT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1周,非干眼组患者MTF cut off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轻度干眼组患者BUT均短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轻度干眼组患者MTF cut off、VA100%、VA20%、VA9%均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间MTF cut off、VA100%、VA20%、VA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与非干眼患者相比,FS-LASIK并未导致高度近视伴轻度干眼患者术后总体视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LASIK手术前后干眼与高阶像差(HOAs)改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8-06/2010-06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并随访5a的患者58例116眼,术前及术后1、3、5a记录UCVA、等效球镜、瞬目后0s和10s角膜前表面总HOAs、三阶彗差、三阶三叶草、四阶球差、BUT、SⅠt,填写OSDI问卷。

结果:术后5a,LASIK术后OSDI评分由术前10.003±1.462分逐渐提高至20.252±2.540分,BUT由术前8.402±2.640s降低至6.897±3.408s,SⅠt也较术前(14.382±6.241mm/5min)降低,但术后5a恢复至术前水平13.432±4.206mm/5min。瞬目后10s像差高于0s,以球差最显著。术后像差提高且随时间增加,仍以球差最显著。术后5a非干眼和干眼患者瞬目后0s获取的像差间无差异(均P>0.05)。术后5a瞬目后10s的HOAs轻度干眼与术前无差异(均P>0.05),中、重度干眼患者像差均高于非干眼患者(均P<0.05)。干眼患者两时间点HOAs差值与OSDI评分正相关。

结论:LASIK术后远期患者干眼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使患者眼部HOAs增加并最终导致患者视觉质量下降,其中球差的显著增加可能是造成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3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干眼的治疗效 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 年1 ─12 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FS-LASIK且术后1 个月有 明显干眼的患者90例(90眼)。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5例(45眼),连续12周服用维生素 D3 2 000 IU/d;对照组45例(45眼),不口服任何药物。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6个月测定患 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破裂时间(TBUT)、Schirmer Ⅰ试验、泪河高度,血清维生素D3水平 以及对比敏感度情况。采用Kolmogorov-Smirnov、LSD-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服药后1 个月,研究组OSDI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7)。研究 组的TBUT(t=3.02,P=0.027)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2.78,P=0.030)均高于对照组。服药后3个月, 研究组OSDI(t=2.50,P=0.010)、TBUT(t=2.32,P=0.031)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25,P=0.02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服药后6个月,2组患者OSDI(t=2.31,P=0.025)、TBUT(t=2.30, P=0.039)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03,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恢复更好。研究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3 水平与OSDI评分呈负相关(r=-0.90,P<0.001),与Schirmer Ⅰ试验值(r=0.88, P<0.001)、TBUT评分(r=0.89,P<0.001)和TMH(r=0.80,P<0.001)呈正相关。服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明视对比敏感度和暗视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3 cpd:t =2.40,P=0.04;6 cpd: t=2.16, P=0.04;12 cpd:t =2.23,P=0.04;18 cpd:t =2.37,P=0.04)。结论:维生素D3不仅改善了术后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善FS-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范媛媛  阮余霞  杨新 《眼科》2015,24(3):156-160
目的 观察视屏终端工作者泪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活性变化。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视屏终端工作者45例(45眼)。方法 按照视频终端工作日平均时间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为<4小时者17例(17眼)、4~8小时者13例(13眼)、>8小时者15例(15眼)。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对眼部症状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泪液细胞因子MMP-9、TIMP-1的浓度。主要指标 干眼症状评分、BUT、Schirmer I、角膜染色、泪液中MMP-9、TIMP-1的浓度。结果 45例视屏终端工作者中干眼患病率为13.3%,日平均使用时间<4小时组、4~8小时组、>8小时组OSDI得分分别为(16.47±3.28)、(18.77±4.38)、(21.16±3.76)(F=6.11,P=0.005),>8小时组OSDI得分较<4小时组高(P=0.003),而4~8小时组与>8小时组和<4小时组OSDI得分无显著差异(P=0.311,0.319); BUT、Schirmer I、角膜荧光染色得分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687、0.122、0.714)。泪液中MMP-9、TIMP-1浓度在>8小时组中分别为(9.579±0.48) ng/ml和(3.174±0.29) ng/ml,明显较<4小时组[分别为(2.111±0.17) ng/ml和(0.391±0.06) ng/ml]和4~8小时组高[分别为(7.403±0.06) ng/ml和(2.286±0.28) ng/ml](P值均=0.000)。<4小时组和4~8小时组泪液中MMP-9(P=0.72、0.13)、TIMP-1(P=0.21、0.37)工作前后浓度无显著差异。>8小时组中,工作后MMP-9、TIMP-1浓度均高于工作前水平(P=0.04、0.01)。结论 视屏终端工作者中干眼发生普遍。视屏终端工作日平均使用时间越长,泪液中MMP-9、TIMP-1浓度越高,提示泪液中MMP-9、TIMP-1浓度升高与干眼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在辅助评估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干眼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门诊137例(274只眼)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122只眼),女性76例(152只眼)。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9.3±14.1)岁。对全部患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等检查,根据OSDI得分将患者分为干眼组和正常组。年龄、OSDI、TBUT、Schirmer Ⅰ值、PBR及LLT,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结果与传统干眼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137例(274只眼)病毒性乙型肝炎可疑干眼症患者中,共检出干眼患者125例(250只眼)。干眼组OSDI值为(31.99±14.73)分,正常组(7.50±2.21)分。经t检验,干眼组OSDI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12,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Schirmer Ⅰ值分别为(5.37±2.19)mm/5 min和(14.27±4.62)mm/5 min。经t检验,干眼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2,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TBUT检查结果分别为(8.73±3.55)s和(15.51±6.84)s。经t检验,干眼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3,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分别为(64.40±18.75)nm和(77.58±16.76)nm;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in分别为(51.93±19.42)nm。干眼组患者的LLT及LLT Min明显低于正常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4,3.624;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PBR分别为(62.52±21.49)%和(34.27±10.51)%。干眼组的PBR明显高于正常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ax分别为(78.24±19.67)nm和(84.25±11.17)nm;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眨眼频率分别为(7.96±4.31)次/20 s和(8.83±2.40)次/20 s。经t检验,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ax及眨眼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0.689;P>0.05)。OSDI的12项评分均与LLT存在相关性,随着OSDI评分的增加,LLT变薄。就总分而言,LLT与干眼组OSDI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就各项而言,异物感受、针刺疼痛、电视使用及电脑使用等项评分均与LLT呈负相关,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234,-0.212,-0.253,-0.227;P<0.05);而惧光流泪、视物模糊、视力低下、书报阅读、暗光驾驶、吹风受凉、干燥气候及冷气气候等项评分与LLT均无相关性,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087,-0.097,-0.115,-0.075,-0.082,-0.124,-0.137,-0.149;P>0.05)。干眼组患者的LLT与Schirmer Ⅰ无相关性,其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238,P>0.05),而干眼组患者的LLT与TBUT呈正相关性,其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7,P<0.05)。 结论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无创、快速、客观评价病毒性肝炎患者脂质层厚度和不完全眨眼比例,为干眼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可有效提示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干眼病情及治疗转归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湿房镜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干眼患者56例(56眼),填写干眼症状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问卷,并进行眨眼频次、结膜充血程度、角膜荧光染色及泪液分泌试验(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予配戴湿房镜1周后再次检查,内容同上。采用自身对照的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秩和相关检验方法分析眼表保护指数(OPI)与角膜荧光染色的相关性。结果56例干眼患者配戴湿房镜1周后,干眼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干眼问卷评分(Z=-5.084,P<0.01)及OSDI问卷评分(Z=-5.149,P<0.01)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眨眼频次减少(t=6.430,P<0.01);睑结膜充血(Z=-4.185,P<0.01)、球结膜充血(Z=-2.598,P<0.01)、角膜荧光染色(Z=-5.001,P<0.01)及体征总分(Z=-5.288,P<0.01)等临床体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UT明显增加(t=7.416,P<0.01),OPI明显增加(Z=-5.622,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OPI指数与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呈负相关(r=-0.445,P<0.01)。结论湿房镜可有效缓解轻中度干眼患者主观症状,稳定泪膜,减轻临床体征,是干眼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一次确诊为干眼的儿童98例(186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后进行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评估、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结果 本组中159眼的BUT<5 s,30眼的SIt<5 mm。OSDI[13.63(9.09~15.91)分]与S Ⅰ T[(14.6±8.7)mm]无相关性(r=-0.119,P=0.259);与BUT[3.00(2.00~5.00)s]无相关性(r=0.099,P=0.354)。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av)与OSDI均呈正相关性,NIBUT与NIBUTav呈高度正相关性(均为P<0.05)。NIBUT、NIBUTav与BUT均无相关性(r=0.112,P=0.059;r=0.159,P=0.455)。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LLT最大值与NIBUTav呈正相关性;不完全眨眼比例与NIBUTav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其余指标与OSDI和NITBUTav无相关性。LLT、LLT最大值、LLT最小值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无相关性(r=-0.083、-0.028、-0.024,P=0.494、0.842、0.869)。结论 儿童干眼大多数属于短BUT型干眼,其BUT缩短,睑板腺缺失明显,LLT变薄。NIBUT与NIBUTav较BUT更客观准确,LLT较睑板腺缺失评分更有价值。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客观准确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160只眼)。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5±8.2)岁。SAC发作期的糖尿病患者40例(80只眼)为观察组;糖尿病常规眼科体检者40例(80只眼)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发作时与病情缓解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分泌量(SⅠt)、泪河线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眼表各相关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非参数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05);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5,1.218,0.787,1.014,0.962, 1.231;P>0.05)。观察组发作期患者的OSDI、BUT、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分别为(44.79±17.26)、(5.47±2.30)s、(1.45±1.13)及(3.75±2.20),对照组分别为(28.49±9.18)、(10.39±3.66)s、(0.98±0.80)及(2.83±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87、14.015、4.293,6.01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作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增高,但BUT缩短。两组患者OSDI、FL、睑板腺综合评分及BUT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86,8.230,5.795,-6.016;P<0.05)。经治疗缓解后,各项相关参数有所改善,OSDI和睑板腺综合评分仍高于对照组,BU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缓解期患者的OSDI、睑板腺综合评分及BUT分别为(35.89±10.76)、(1.10±0.84)及(8.40±3.7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7,3.840,-6.233;P<0.05)。两组患者SⅠt和TMH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85,1.214;P>0.05)。观察组发作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与SⅠt、TMH及BUT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52,-0.640,-0.343;P<0.05)。OSDI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79,0.817;P<0.05)。SⅠt与TMH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45,P<0.05)。BUT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21,-0.559;P<0.05)。观察组SAC缓解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与TMH和BUT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21,-0.398;P<0.05)。OSDI与睑板腺综合评分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72,P<0.05)。SⅠt与TMH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99,P<0.05)。BUT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97,-0.602;P<0.05)。 结论SAC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的OSDI、FL、BUT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均有影响,但对SⅠt及TMH的影响不大;SAC缓解期患者眼表的OSDI、BUT及睑板腺综合评分恢复较慢;OSDI与SⅠt、TMH、BUT、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等眼表相关参数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M2机械角膜刀及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液功能和角膜神经再生速度,为制定个性化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患者40例(80眼),机械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M-LASIK)组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F-LASIK)组各20例。观察术后1、3个月泪液功能的3项客观指标即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试验)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评分,并对患者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角膜上皮下神经修复速度进行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F-LASIK组BUT长于M-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2.174,P<0.05);2组间Schirmer I试验、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CSNFs)再生速度评分,术后1个月时F-LASIK组为(1.03±0.63)分,M-LASIK组为(0.83±0.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0,P>0.05);3个月时分别为(2.31±0.83)分和(1.93±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0,P<0.05)。Schirmer I试验和CSNFs再生速度呈正相关(r=0.231,P<0.01),而BUT(r=0.143,P>0.05)和FS评分(r=-0.049,P>0.05)与CSNFs再生速度无相关性。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液功能恢复较机械刀制瓣快,角膜瓣切缘处神经修复速度较机械刀制瓣LASIK快。基础泪液分泌量随着角膜上皮下神经修复速度加快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睑板腺分泌物磷脂的3种主要成分卵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神经鞘磷脂与正常人的区别;并分析其相对浓度水平与MGD临床客观体征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配伍组设计。MGD患者22例(22眼)为MGD组,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0例(30眼)为对照组。MGD组患者选择症状体征较重的眼作为观察对象。用无菌棉签棒按压睑缘后,用无菌的不锈钢刮匙收集睑缘的睑板腺分泌物。所有样本使用LC-MS/MS定性定量分析MGD组睑脂磷脂的主要成分(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2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MGD组3种磷脂相对浓度水平与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裂隙灯显微镜下睑缘评分5项指标的关系。结果①睑板腺分泌物3种主要磷脂成分在MG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MGD组的睑脂卵磷脂上调(t=-2.45,P<0.05),脑磷脂、神经鞘磷脂下调(t=16.73、18.59,P<0.05)。②卵磷脂相对浓度水平与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CFS、裂隙灯显微镜下睑缘评分呈正相关(r=0.602、0.716、0.710,P<0.01),与BUT、SⅠT 呈负相关(r=-0.628、-0.477,P<0.05)。脑磷脂与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CFS、裂隙灯显微镜下睑缘评分呈负相关(r=-0.565、-0.724、-0.702,P<0.01),与BUT、SⅠT呈正相关(r=0.659、0.498,P<0.05)。神经鞘磷脂相对浓度水平与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CFS、裂隙灯显微镜下睑缘评分呈负相关(r=-0.597、-0.719、-0.698,P<0.01);与BUT、SⅠT 呈正相关(r=0.631、0.468,P<0.05)。结论MGD患者较正常人有较高水平的卵磷脂,较低水平的脑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睑脂磷脂成分的变化可能是MG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滴眼液(普罗纳克滴眼液)与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在SMILE术后的抗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2组:普罗纳克组30例和典必殊组30例.普罗纳克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2周;典必殊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周,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内压、中央角膜知觉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Ⅱtest)及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等干眼参数变化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SMILE术后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对术后UCVA、BCVA、角膜中央知觉、干眼参数(BUT、Schirmer'sⅡtest、OSDI)及角膜荧光染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MILE术后1周时,普罗纳克组平均眼内压为(12.51 ±2.45) mmHg,明显低于典必殊组[(15.57±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9,P<0.05).在观察期间,普罗纳克组眼内压保持在一平稳水平,典必殊组停药后眼内压逐渐恢复.结论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达到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没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可作为SMILE术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