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背景脑膜上皮细胞(MECs)是构成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损害可能会导致脑脊液组分的失衡,使视神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攻击。目前对于MECs在视神经疾病中的病理作用研究甚少,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人MECs的功能变化,为视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将培养的人MECs株分别制备成密度为2.5×10^3个/孔、5.0×10^3个/孔和1×10^4个/孔的细胞悬液,各取100μl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在常规培养基及体积分数21%O2(常氧组)和1%O2(缺氧组)环境下孵育2d,采用MTS法测定和比较不同氧环境下人MECs的吸光度(A490)值;采用CASY1法检测和比较不同氧环境下细胞体积及直径的变化;采用光度计测定MECs暴露不同氧环境下1d、2d后线粒体产生ATP量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不同氧环境下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和定位。结果缺氧组2.5×10^3个/孔、5.0×10^3个/孔、1×10^4个/孔细胞密度组MECs的增生值(A490)分别为0.399±0.009、0.393±0.009和0.496±0.026,分别较相应的常氧组的0.424±0.131、0.413±0.111和0.537±0.021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7,P=0.004;t=3.251,P=0.009;t=3.037,P=0.013)。与常氧组细胞比较,缺氧组细胞的直径和体积均明显增加[(20.970±0.127)μm vs.(21.198±0.048)μm,t=-3.762,P=0.006;(5805±73)fl vs.(6026±106)fl,t=-4.124,P=0.002)]。缺氧组和缺氧+底物组细胞分别培养2d后,细胞中ATP产生量分别为(0.900±0.225)mmol/(L·g)、(0.952±0.075)mmol/(L·g),均明显低于常氧组的(1.389±0.145)mmol/(L·g)和常氧+底物组的(1.401±0.122)mmol/(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1)。常氧组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绿色荧光主要分布于线粒体,而缺氧组MECs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弥散分布于细胞质。结论缺氧环境下MECs的生理功能明显减退,推测MECs的功能损害是脑脊液和视神经之间的屏障完整性受到损害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癌瘤细胞对眼内各组织的侵袭能力。方法:将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瘤细胞与眼内各组织块及细胞共同培养,形态学观察瘤细胞与眼内正常组织及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瘤细胞能粘附到眼内各组织块上;对眼内不同组织的细胞,SO-Rb_(50)癌细胞粘附能力不一,SO-Rb(50)瘤细胞能粘附到角、巩膜的纤维细胞、虹膜及脉络膜色素细胞及纤维细胞、晶体上皮细胞上,但与角膜上皮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均不发生粘附。结论:我们认为肿瘤细胞转移对器官及组织的选择性除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外,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表面结构的相互作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不粘附,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Rb瘤细胞对脉络膜的侵犯。Rb瘤细胞对视神经组织粘附能力虽然没有比其它组织强,但瘤细胞粘附在视神经胶质细胞上成片生长,瘤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变成梭形,伸出一些细胞突起,与实体瘤转移到视神经弥漫浸润生长相一致,这种生长方式是造成一旦瘤细胞侵犯视神经,较容易扩展到全身的主要原因。眼科学报1996;12:173~177。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它的转移途径有:血行播散、淋巴转移、直接沿视神经扩散、以及侵犯视神经中的瘤细胞达到软脑膜-蛛网膜系统经脑脊液而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已有作者证实Rb  相似文献   

4.
背景 作为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MECs)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脑脊液中的组分改变可影响MECs的功能,进而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MECs功能的影响,为视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方法 将培养的人MECs株制备成悬液并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密度为1×104/孔,分别在培养液中用添加100、200、400、600、800和1 000 μmol/L谷氨酸孵育12、24、36、48和72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S法测定各组MECs的增生率(吸光度A490)值.采用600 μmol/L谷氨酸分别孵育MECs 24 h和48 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mRNA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通过荧光探针DCFH-DA观察细胞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 结果 培养MECs生长良好,培养后72 h约80%细胞达到融合.不同浓度谷氨酸培养组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生率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52.501,P<0.001;F时间=8.505,P<0.001).实验后24 h和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SO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78、t=16.724,均P<0.001);谷氨酸作用MECs后24 h细胞中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5,P=0.002).实验后24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30.835±2.094) 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2.873±2.317) nmol/(min·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1.414);实验后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29.561±1.831)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3.680±2.039) nmol/(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2,P=0.004).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ROS荧光强于正常对照组,谷氨酸处理组处理后24 h及48 h细胞中ROS含量分别为48.110±1.712和40.982±1.85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608±1.009和37.15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8,P<0.001;t=4.012,P=0.002). 结论 谷氨酸可抑制体外培养MECs的增生,其对MECs的兴奋毒性作用与氧化应激刺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的神经胶质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学军 《眼科研究》1997,15(2):138-140
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是视神经中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们在视神经发育、分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神经再生研究的动向为临床治疗视神经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角膜上皮细胞屏障及创伤愈合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膜的透明及功能的完整取决于角膜各层组织结构和代谢的正常,而位于角膜最外层的上皮细胞层无疑对此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角膜上皮细胞层是防御外界致病因子侵犯的物理屏障,其完整性的维持依赖于相邻细胞间及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连接以及上皮细胞的不断自我更新。上皮细胞层受损可影响细胞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免疫学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凋亡和丧失。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和保护的治疗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如:采用可溶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避免对破坏性自身抗原应答的诱导;在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上,发挥T细胞神经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治疗作用;利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等非特异性治疗,减轻和预防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本文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免疫学机制及视神经保护的免疫学途径进行综述,并从自身抗原、抗原多肽、免疫抑制剂等方面探讨视神经保护在免疫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二位致盲性眼病,第一位不可复性致盲性眼病。尽管眼压增高被认为是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50%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日常眼压正常,还有一些患者尽管眼压控制良好,但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仍继续发展。这些现象无法用高眼压理论来解释,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仍待探讨。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1)视神经周围的生物力学的解剖结构包括眼内压,筛板和球后的脑脊液压力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脑脊液压力比正常人低,而跨筛板压力差比正常人高;(3)高眼压症患者的脑脊液压力比正常人群高,而跨筛板压力差和正常人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就颅内压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及临床上可行的无创颅内压测量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型之一,发挥着巨噬细胞的功能,参与CNS的免疫反应。静息状态下的小胶质细胞时刻监视着其周围微环境的各种病理变化。在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发挥着保护和损伤组织的双重作用。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介导了视网膜炎症反应,加重了眼部原有的病变。随着我们对小胶质细胞和视网膜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日益深入的了解,正在为治疗性干预确定潜在的细胞和分子靶点,这些治疗性干预将来可能应用于视神经损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同时,评估靶向干预小胶质细胞对于上述各类疾病的潜在治疗效果,也为未来的临床转化研究奠定基础。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探讨眼科疾病与小胶质细胞活性之间的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临床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晶状体损伤后可以成功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和视神经轴突再生.晶状体损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活化,可能成为影响视神经轴突再生的潜在因素.同时,巨噬细胞活化并分泌某些因子刺激RGC轴突再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对RGC的存活和突起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晶状体来源的"神经保护性物质",其作用显著强于巨噬细胞提取液.因此,研究晶状体损伤后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神经轴突再生的机制及其关键性物质,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机制,探求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导致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凋亡和丧失。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和保护的治疗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如:采用可溶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避免对破坏性自身抗原应答的诱导;在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上,发挥T细胞神经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治疗作用;利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等非特异性治疗,减轻和预防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本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免疫学机制及视神经保护的免疫学途径进行综述,并从自身抗原、抗原多肽、免疫抑制剂等方面探讨视神经保护在免疫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类广泛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周期控制和免疫应答等生命过程的重要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还具有明显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同时,Sirt1在许多视网膜疾病动物模型的干预中展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Sirt1能够抑制视网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并清除视网膜细胞的高血糖记忆;在视神经炎和青光眼模型中,Sirt1能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其凋亡;而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中,Sirt1能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活力和功能,并降低补体因子引起的视网膜自身免疫反应。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Sirt1可能具有促血管增生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由于Sirt1活性对于减轻多种视网膜疾病的组织损伤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Sirt1是治疗视网膜病变很有前景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的研究显示免疫系统调节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中起到损伤和保护两种矛盾的作用。青光眼产生的免疫应答能够致神经元损伤,然而直接针对特异性抗原的T淋巴细胞却能保护神经元避免轴突受损后的进一步损伤。所以在受益于保护性自身免疫和诱发自身免疫性神经元变性疾病之间的平衡成为关键。胶质细胞的免疫调节和机体的组织应激是决定其平衡的重要因素。深入地研究免疫系统在青光眼视神经变性中的不同作用,能更有效地促进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血眼屏障有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这些特殊结构对防止眼免疫性炎症和损伤过程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迄今为止,血-视神经屏障(blood-optic nerve barrier)的概念国内外教科书中几无描述,本文就有关血-视神经屏障特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丛生蛋白(clusterin)作为一种多功能分泌糖蛋白,存在于人体的不同组织中,有多种生理功能.Clusterin在眼组织及细胞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可保护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减少细胞凋亡,而且能增加闭锁小带合成,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和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分化,因此一定浓度的clusterin是维持视网膜及角结膜上皮细胞稳定所需要的.鉴于clus-terin在维持血-视网膜屏障和眼表组织结构稳定中的作用,clusterin被认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的潜在药物治疗靶点,同时也为治疗假性剥脱性青光眼、Stevens综合征等多种眼前节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宁利  张纯 《眼科》2015,(2):139-140
最近的研究资料显示:视盘筛板前的眼压与筛板后的脑脊液压之间的差值(跨筛板压力梯度),而非眼压,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1-2]。且已在单纯颅内脑脊液压力降低的动物模型发现了类似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结构性改变[3],提示脑脊液压力降低所致的跨筛板压力梯度增大与视神经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跨筛板压力梯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细胞受到不同刺激时产生的一组高度表达的蛋白。这种蛋白在结构上高度保守,在功能上常被认为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HSP27和HSP70具有保护视网膜视神经细胞的作用,而其相关抗体具有促进这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阻断HSP27抗体和HSP70抗体的表达有利于保护视网膜视神经细胞。本文就HSP27和HSP70与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凋亡可由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引起,在不同的细胞系发生。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中也有大量凋亡的上皮细胞,而正常晶体上皮几乎不含凋亡细胞。细胞凋亡在白内障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凋亡细胞的特性、凋亡的调控因素及检测方法,对白内障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将有望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与白内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凋亡可由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引起,在不同的细胞系发生,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中也有大量凋亡的上皮细胞,而正常晶体上皮几乎不含商亡细胞,细胞凋亡在白内障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凋亡细胞的特性,凋亡的调控因素及检测方法,对白内障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将有望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血-视网膜外屏障(BRB)由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间的连续网状紧密连接构成,是维持视网膜及视觉生理状态的重要基础.BRB由视神经管的膨出部分视泡发育而来,随着胚胎发育逐渐形成.发育过程中紧密连接复合体的结构及分子组成均发生了改变,且受周围组织的调控.BRB的发育具有种属差异.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有可能成为研究RPE屏障功能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