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过敏性结膜炎(AC)是人类眼表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E或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免疫反应。目前,过敏效应阶段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已明确,但对过敏上游因子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有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过敏上游因子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等具有启动和促过敏作用;此外,在短豚草花粉诱导实验性AC小鼠模型中已证实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显性过敏性炎症中有重要作用。目前,TSLP和M2型巨噬细胞在A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中笔者就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TSLP及其下游分子诱导A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诱导型C型凝集素受体mincle是一种新发现的非经典型C型凝集素受体,主要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可以在某些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坏死细胞的刺激下与相关配体结合,激活核因子-κB(NF-κB)途径,引起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在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mincle受体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关于其在眼科炎性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甚少,深入研究mincle受体与眼科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可以为相关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就mincle受体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与炎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其在眼科疾病研究中的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影响。方法 取16周龄的健康雄性TLR4基因缺陷小鼠C3H/HeJ(mutation,Mut)及相应野生型小鼠C3H/HeN(wildtype,WT)各12只,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另取4只未处理小鼠做对照,分为Mut组、WT组与对照组。于模型建成后1个月、2个月、4个月分别取材,每个时间点模型组分别取材4只,对照组分别取16周龄的两种小鼠各2只眼球。通过电镜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应用RT-qPCR检测视网膜TLR4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2,MIP-2)的mRNA表达。结果 糖尿病模型造模后1个月的超微电镜显示,小鼠视网膜组织即有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水肿,核周间隙增宽,核固缩,胞浆颜色变淡;模型造模后2个月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线粒体水肿,嵴变短,周细胞水肿;模型造模后4个月时基底膜节段性增厚,微绒毛突起,管腔狭窄,各时间点的病变WT组均重于Mut组。视网膜组织RT-qPCR结果显示,WT组和Mut组TLR4及MIP-2的mRNA的表达在糖尿病模型造模后1个月、2个月、4个月时依次上调(均为P<0.001),各时间点TLR4及MIP-2的mRNA的表达以WT组强于Mut组(均为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随病程发展出现视网膜病变并不断恶化,此过程中视网膜中TLR4与MIP-2的mRNA表达呈显著性上调趋势;TLR4基因突变小鼠的视网膜TLR4及MIP-2的表达比野生型小鼠减弱,同时视网膜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混浊的机制,采用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内注入巨噬细胞悬液的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晶体后囊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晶体后囊前即覆盖一层晶体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正常。观察至6个月,无明显变化。前房注入巨噬细胞组,1周亦可见晶体后囊覆盖一层上皮细胞,细胞内大量微丝形成;2周可见晶体上皮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形成;3个月可见晶体后囊前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增强兔晶体上皮细胞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关于人工晶体表面沉着的炎细胞可刺激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推测。方法将巨噬细胞及巨噬细胞调理液与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共同孵育,用纯化的抗人Fos蛋白抗体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ABC法)。结果经巨噬细胞及其调理液作用的晶体上皮细胞较对照组生长迅速。在巨噬细胞作用后4小时,及巨噬细胞调理液作用后1小时,晶体上皮细胞核呈Fos蛋白染色阳性反应,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巨噬细胞能增强晶体上皮细胞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巨噬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在视网膜平片、脉络腆-巩膜复合体平片及眼组织切片上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在平片上发现。视网膜和脉络膜内均有网状分布的巨噬细胞,脉络膜内尚有网状分布的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细胞的形态,密度容易辨和计算。切片则未来能显示组织中细胞的分布、确切的形态特征及密度。说明在组织平片上进行免疫组比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提示:巨噬细胞、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在维持视网膜和脉络腆免疫环境的稳定性和防御感染等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50-253)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调理液促进培养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调理液(MCM)能否促进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和生长,以探讨其损伤后的修复问题。方法 将生后2-3天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进行培养,并设对照组。用MTT比色法测量存活细胞的OD值。结果 培养在鼠尾胶原上的RN生长良好,且部分细胞伸出突起。培养,1,35天,MCM促RN存活率分别为40.7%,39.9%和51.2%。结论 巨噬细胞能分泌某些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诱发的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IL—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一宁  惠延年 《眼科学报》1997,13(2):49-51,66
目的:检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8的含量探讨其对早期炎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同种巨噬细胞诱发兔眼PVR,在不同时间点抽取玻璃体液、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试剂盒检测其IL-8含量。结果:IL-8分泌量14天达高峰1325pg/ml,是基线95pg/ml的14倍,随后迅速下降,28天降至基线水平(48pg/ml)。二次拟合曲线提示,IL-8分泌高峰为13  相似文献   

9.
钟定  董临江 《深圳医学》1999,12(1):65-66
目的 观察哮喘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激素)前后肺泡巨噬细胞(AM)释放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能力。方法:对8例健康对照者和10例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前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AM。经脂多糖(LPS)刺激培养后取上清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IL-10含量。结果 哮喘患者吸入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则明显上升。结论 AM释放IL-10含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炎性细胞,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DR病程中炎症的作用,人们发现巨噬细胞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建宏  虞有智 《眼科研究》1999,17(5):361-363
通过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膜的病理,免疫组化观察,探讨巨噬细胞与PVR形成间关系的研究途径。广泛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玻璃体手术中获得的人眼膜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PVR的基本病理形态是损伤修复过程。70%膜标本中检测出巨噬细胞。结论应进一步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免疫电镜,研究巨噬细胞与PVR发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疗棘手.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感染和炎症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C/MΦ)是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在ROP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培养液对离体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s,RGCs)存活和生长的作用,探讨损伤晶状体促进RGCs存活和轴突再生的作用物质,为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大鼠巨噬细胞培养液,分别用巨噬细胞培养液及DMEM对RGCs进行离体培养,观察RGCs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测量培养1d、3d和5d有突起的RGCs数目及最长突起长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对照组离体培养的细胞于培养5~6d崩解死亡,而巨噬细胞培养液组细胞能存活6~8d;(2)培养1d、3d和5d,巨噬细胞培养液组有突起的RGCs数目分别为(59.74±2.04)个.mm-2、(96.78±4.11)个.mm-2和(99.26±3.04)个.mm-2,均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3)培养1d和3d,巨噬细胞培养液组RGCs最长突起长度分别为(39.70±0.71)μm和(76.19±1.56)μm,较对照组延长,差异非常显著(P<0.01)。培养5d,RGCs最长突起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巨噬细胞培养液可促进离体培养的RGCs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对培养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率及DNA合成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细胞计数及H^3TDR液闪测定的方法,观察巨噬细胞对体外培养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巨噬细胞调理液作用24小时后,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率及DNA合成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保持至作用后第5天。由此证实,巨噬细胞及其活性因子可促进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该机制可能与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表面修饰硅凝胶人工晶状体体外生物相容性的问题。方法低温等离子体联合离子束技术对硅凝胶人工晶 状体表面进行碳、钛修饰。修饰的人工晶状体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菌粘附试验。结果碳、钛表面修饰的硅凝胶人工 晶状体表面粘附血小板、巨噬细胞和细菌数量均少于未修饰人工晶状体。结论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埘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制备脂多糖(LPS)激活的和未激活的人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φCM),取50%体积分数的MφCM,分别施加于纯化培养的胎眼PRE细胞,作用48h,取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质量浓度。结果 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LMφCM)和未激活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N-MφCM)均能促进RPE细胞分泌IL-6,其中L-MφCM的作用明显强于N-MφCM。结论 MφCM中含有促RPE细胞分泌IL-6的因子,提示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RPE细胞分泌IL-6。  相似文献   

19.
IL-1β在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胶原沉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玻璃体内白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 1β)和 型前胶原 (procollagen ,PC )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同种巨噬细胞诱发兔眼 PVR,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玻璃体液 ,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enzyme- linked im munosorbent assay,EL ISA)法测定 IL - 1β含量 ,用放射免疫法测量 PC 含量。做相关分析。结果  IL - 1β的基线含量为4ng· L- 1 ,7d时明显增加 ,在 14~ 2 8d呈一较高水平 (171~ 175 ng· L- 1 ) ;2 1d达高峰值2 3 4ng· L- 1 。 PC 在对照眼中未能检出 ,在 7d时含量上升 (2 64 .73μg· L- 1 ) ,14d以后明显升高 (816.2 9~ 941.48μg· L- 1 ) ;2 1d达高峰 ,2 8d仍维持高水平。相关分析显示 IL- 1β与PC 有高度相关性 (r=0 .90 8,P=0 .0 46) ,并与 PVR病程的炎症期、增生期和瘢痕期相吻合。结论 实验性 PVR玻璃体中 IL- 1β和 PC 含量随病程明显增加。IL- 1β与 PC 的含量变化明显相关 ,提示 IL- 1β在 PVR胶原沉积中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东辉  龙琴  王静怡  陈晨 《眼科新进展》2019,(12):1116-1119
目的 研究后部巩膜F4/80+和CD206+巨噬细胞在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24只(48眼)4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接受形觉剥夺处理和无处理(各12只),研究分为3组:形觉剥夺组(单眼遮盖,n=12),自身对照组(对侧眼无遮盖,n=12),正常对照组(无处理组右眼,n=12)。实验前(0 d)进行屈光度检测;于实验14 d和28 d测量屈光度后分别处死6只小鼠,分离眼球测量眼轴,并分离后部巩膜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后部巩膜组织中F4/80和CD206的表达,观察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和内在关联。结果 实验0 d,形觉剥夺组、自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14 d,3组屈光度和眼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形觉剥夺组后部巩膜F4/80+巨噬细胞以及F4/80+、F4/80+/CD206+巨噬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28 d,形觉剥夺组与自身对照组比较,屈光度明显向近视偏移(P=0.001);并伴有眼轴的显著延长(P=0.02);形觉剥夺组后部巩膜F4/80+巨噬细胞以及F4/80+/CD206+巨噬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28 d,形觉剥夺组小鼠后部巩膜F4/80+/CD206+巨噬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实验14 d时(P=0.02)。实验28 d,形觉剥夺组后部巩膜F4/80+/CD206+巨噬细胞的百分比和屈光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2),和眼轴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01)。各时间点自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后部巩膜组织F4/80+/CD206+巨噬细胞的上调,与屈光度和眼轴有相关性,提示F4/80+/CD206+巨噬细胞参与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