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预防DIC发生。方法:孕妇组120例、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采用生物学凝固法。结果: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孕妇组APTT、PT、TT结果低于对照组,而FIB结果高于对照组,通过t检验APTT、PT、FI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和妊高症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应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特别是在分娩前期,凝血功能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对孕妇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特别是妊高症组患者非常必要,孕妇血浆中FIB浓度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所以动态观察凝血四项指标,以便对病理状态下分娩前孕妇进行筛选,预防和及时治疗出血性疾病和血栓疾病。特别是FIB结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早发现和预防DIC。  相似文献   

2.
孕妇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常妊娠妇女56例(妊娠组),检测其不同孕期(早期:12~14周、中期:24~26周、晚期:36~40周)及50例非妊娠正常妇女(非妊娠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活性(AT:A),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并互相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妊娠组比较,妊娠组妇女早孕期纤维蛋白原(FIB)和D-D即明显增高,AT:A和TT明显降低(P<0.01);中、晚孕期PLT和PDW显著增高,MPV、PT和APTT均显著降低(P<0.05)。早、中、晚孕期间比较,除PLT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均<0.01),其中除AT:A中孕期高于早、晚孕期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逐渐发展趋势。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血小板参数明显改变,妊娠过程中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变化明显;这些参数的检测可及时了解孕妇的凝血状态,有利于降低产科DI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28岁,因孕35+1周,羊水少2 d入河北省人民医院。入院查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含量(FBI):0.85 g/L,凝血酶凝结时间(TT):27.7 s,凝血酶原时间(PT):11.8 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26 s,血浆D-二聚体0.29 mg/L;复查凝血四项:FBI 0.79 g/L,TT27.5 s,PT 12.1 s,APTT 25.9 s;生化全项、产科彩超未见异常。查患者母亲及弟弟纤维蛋白原均1.0 g/L。住院期间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新式手术和传统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盆底器官脱垂92例患者,44例行新式手术,48例行传统手术,对年龄、BMI、分期、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前1个月内、术后第2天的红细胞比积(HC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PT)、凝血酶凝结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及手术前后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比较。结果传统手术与新式手术组术后凝血功能中FIB、PT及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统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中,FIB、PT、TT、INR、D-D、HCT及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式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中,FIB、PT、TT、INR、D-D、HCT、APTT、D-D、HCT及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与新式组手术前后血常规Hgb和PL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片植入对患者手术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未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产妇预防性用药(维生素C、E、丹参)对其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6年7月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11省市24家医院4814例孕妇,随机分为Vit C+Vit E组(1407例)和非Vit C+Vit E组(3407例),在孕中期(孕20~24周)检测血凝指标,对高凝倾向者予以或不予以丹参。将孕妇总体分为药物组[应用维生素和(或)丹参1607例]与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3207例),序贯性监测孕妇的出凝血指标(FIB、PT、APTT、TT、INR)。结果:(1)总体研究对象抑或药物组或对照组,随着孕周增加,FIB逐渐升高,PT、APTT、INR逐渐降低,TT有上升趋势;(2)对照组孕中晚期各项检测指标对比可见,孕晚-中期FIB差值显著升高(P<0.01),APTT、INR差值均显著降低(P<0.01),TT差值降低(P<0.05),PT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孕中晚期各项检测指标对比可见,孕晚-中期FIB差值显著升高(P<0.01),INR差值显著降低(P<0.01),PT、APTT、TT差值均无显著差异;(3)药物组与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值对比可见,除PT两组间差值无差异(P>0.05)外,药物组FIB、APTT、TT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4)3组不同药物之间对比,丹参+维生素组除FIB显著升高(P<0.01)外,PT、APTT、TT、INR均无显著改变(P>0.05)。而维生素组和丹参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差值对比可见,仅丹参+维生素组FIB的差值明显大于维生素组和丹参组(Snk不同),其余指标的差值无显著差异(Snk均为A)。结论:随着孕周增加,药物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液系统均逐渐处于高凝状态。单独或联合应用丹参和维生素均可缓解孕妇的高凝状态,且3组药物间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凝固法、酶联免疫法检测25例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PT在手术结束时明显延长(P<0.05),术后24小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FG在手术结束时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24小时明显升高(P<0.01)。D-D在手术结束和术后24小时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PTT、PT、INR在手术结束及术后24小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可引起患者术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改变,术后形成血液凝固性增加、凝血活性增强的高凝状态,故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GH)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GH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细胞因子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SBP、DBP、MAP、FIB、s Flt-1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PT、APTT、TT、PLG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子痫前期、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GH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年龄、孕周相匹配的重度PE患者48例(SPE组)、轻度PE患者39例(MPE组)、正常孕妇63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sEPCR、TAFI、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胎盘中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PE患者血浆中sEPCR、TAFI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组显著高于MPE组(P<0.05)。对照组、SPE组及MPE组患者血浆中PT、APTT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PE患者血浆中sEPCR与TAFI水平呈正相关(P<0.05);sEPCR、TAFI水平分别与D-Dimer水平呈正相关(P<0.05)。PE患者胎盘组织中有血栓形成,而对照组无血栓形成。结论:血浆中高水平sEPCR及TAFI能促进胎盘微血栓的形成,与PE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炎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重症肺炎极低出生体重儿17例为重症肺炎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为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并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肺炎组早产儿PT、APTT、TT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对有明显病理性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足月妊娠产妇血凝四项进行检测,了解其生理变化,并探讨其对于足月妊娠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诊的330例足月妊娠产妇和3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330例足月妊娠产妇设为观察组,3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设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静脉血3mL,用抗凝离心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分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指标,将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结果,检测两组异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T、PT、ApTT明显偏高,而FIB明显偏低,二者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足月妊娠产妇在妊娠晚期血凝四项指标生理发生改变,表明在产程后期四项凝血指标的检测对于产妇检查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有益于积极预防血液高凝等生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叶酸、体质指数(BMI)及凝血指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孕妇(86例)和正常孕妇(55例),分析孕前BMI、妊娠早期(孕周11~12周)叶酸、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与子痫前期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叶酸、凝血指标PT、APTT水平降低,而孕前BMI和FIB升高(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叶酸、孕前BMI及凝血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子痫前期,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置信区间为0.778~0.905);与良好妊娠结局组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叶酸水平降低,FIB升高(P 0.05),而两组孕前BMI、PT、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妊娠早期叶酸、凝血指标(PT、APTT、FIB)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可评估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传统凝血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AP患者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传统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以及TEG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TT水平、R值、K值低于对照组(P 0.05),APTT、PT、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A值、CI值、Angle角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与R值、K值呈正相关(P 0.05),TT与K值、Angle角呈正相关(P 0.05),与CI值呈负相关(P 0.05),FIB与MA值呈正相关(P 0.05),其余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足月分娩率、早产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参数与传统凝血指标评估妊娠合并AP患者凝血功能方面具有相关性,TEG可作为评价妊娠合并AP患者凝血状态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报告患者,30岁,因孕9~+月,发现凝血功能异常17天,于2018年8月9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G_2P_1,孕期无出血现象,定期外院产前检查,2018年7月23日外院查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51.3秒,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25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85,未重视。8月9日拟剖宫产于产前检查医院住院,查凝血功能:APTT 56.5秒,PT 23.2秒,INR1.66,遂转入本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应用血浆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1例以及卵巢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凝血功能水平,评价术前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监测卵巢癌病程的临床价值。结果卵巢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以及FBG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T、PT以及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会被过度激活,可预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及其预后情况。D-二聚体水平对于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卵巢癌患者血栓形成,提高患者预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给予48例HSPN患儿活血化瘀法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检测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比较,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较治疗前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小儿紫癜性肾炎高凝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娩前后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及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正常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和炎症细胞因子并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分娩前,与正常分娩组比,产后出血组FIB明显降低(P0.05),APTT、PT、TT和D-D明显增高(P0.05),两组IL-6、hs-CRP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与正常分娩组比,产后出血组FIB明显降低(P0.05),APTT、PT、TT、D-D、IL-6、hs-CRP和TNF-α明显增高(P0.05)。分娩前IL-6、hs-CRP和TNF-α与凝血、纤溶指标无相关性(P0.05);分娩后IL-6、hs-CRP和TNF-α与FIB呈负相关(P0.05),与APTT、PT、TT和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分娩前后,产后出血产妇的凝血和纤溶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均与炎症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监测和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后低分子肝素联合医用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疑似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栓预防组,经术后病理确诊卵巢上皮性癌者78例,其中对照组(38例)、血栓预防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是否满意减瘤、出血量、输血量及卧床天数。治疗组于术前24h前穿戴医用弹力袜,术后24h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直至出院;对照组不采用预防性措施。术前和术后D1、D3、D5、D7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是否满意减瘤、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卧床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组间及组内血PL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栓预防组术后FIB、D-D值减低,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医用弹力袜可有效预防卵巢癌患者术中及术后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等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五项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共33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分为组1(n=18)和组2(n=15),组1患者予传统降压解痉治疗,组2在降压解痉基础上予LMWH 4100 U每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周期3~5天,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凝血五项(包括PT、APTT、TT、FIB、D-D)、PLT及TEG的指标;同时设立孕晚期健康妇女2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五项及TEG,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组1及组2与对照组比较,凝血五项中PT缩短,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参数中R缩短,MA值及CI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治疗前后凝血五项及TEG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治疗后较治疗前凝血五项中仅D-D下降(P0.05),而TEG参数中R延长,MA值及CI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与凝血五项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出凝血状态及LMWH的治疗效果,可用作评价LMWH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效果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常妊娠妇女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正常孕妇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止凝血功能指标和分子标志物,从出凝血角度早期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动态采集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孕10~14周、孕20~24周、孕30~34周和28例孕30~36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检测止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断1+2(F1+2)、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2)、血栓素B2(TXB2)等。结果:(1)正常妊娠妇女随孕周增加TT、PT缩短,PAI-2、TXB2增加,F1+2妊娠晚期与妊娠中期相比呈增加趋势(P<0.05),FIB和TM无统计学差异。(2)与正常妊娠晚期妇女相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TT延长,FIB减少;F1+2、PAI-2、TXB2呈增加趋势(P<0.01)。PT和TM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止凝血功能指标可作为反映孕妇高凝状态的筛选指标,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F1+2、PAI-2、TXB2可作为早期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麦角新碱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4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74)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研究组加用麦角新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出血量、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PT、APTT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FIB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E2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LH、FSH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中、术后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应用麦角新碱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水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