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胚胎数和着床胚胎数与妊娠早期血清β-hCG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后820个宫内妊娠周期,根据移植胚胎数及移植后35dB超显示的妊娠囊数分组,比较移植14d、18d血清β-hCG水平及其上升幅度.结果:不同移植胚胎数相同妊娠囊数组间比较血清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三妊娠囊组>双妊娠囊组>单妊娠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上升幅度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胚胎数对妊娠早期血清β-hCG无直接影响;着床胚胎数影响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妊娠囊越多,其hCG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植胚胎数和着床胚胎数与妊娠早期血清β-hCG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后820个宫内妊娠周期,根据移植胚胎数及移植后35 d B超显示的妊娠囊数分组,比较移植14 d、18 d血清β-hCG水平及其上升幅度。结果:不同移植胚胎数相同妊娠囊数组间比较血清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三妊娠囊组>双妊娠囊组>单妊娠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上升幅度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胚胎数对妊娠早期血清β-hCG无直接影响;着床胚胎数影响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妊娠囊越多,其hCG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精子来源及不同授精方式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499例患者499个取卵周期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供精IVF(D-IVF)组和夫精IVF(H-IVF)组,按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ICSI组按精子来源分为新鲜精液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比较不同精子来源及授精方式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结果:① D-IVF组和H-IV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第3日和第5日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受精率较高(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55.11%vs 61.30%,P0.05),组间第3日卵裂期胚胎和剩余胚胎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稍低,无囊胚移植率较IVF组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3%vs 65.32%,48.18%vs 55.39%,21.68%vs 13.20%,P0.05)。③新鲜精液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显著低于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P0.05),各组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IVF可获得H-IVF相似的结局,其剩余胚胎都有较高的发育潜能,ICSI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低于IVF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ICSI后获得的胚胎比新鲜精液精子ICSI后胚胎发育潜能高。针对不同的授精方式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剩余胚胎囊胚培养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后移植前胚胎在不同氧浓度培养条件下的发育情况。方法:将接受IVF或ICSI的患者随机分组成常氧组(体积分数20%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50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1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81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39例)和低氧组(体积分数5%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08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6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79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45例),观察各组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卵裂胚和第5日的囊胚发育情况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用量、获卵数和MⅡ卵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的基础上,1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的胚胎IVF或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以及第3日形成的优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低氧组胚胎IVF或ICSI后形成的Ⅴ级囊胚多于常氧组(P0.05),总囊胚形成率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氧培养条件相比,低氧培养条件并不能显著促进IVF/ICSI后卵裂期胚胎的发育,但能够促进囊胚的形成,特别是囊胚的孵出,因此低氧培养可以作为囊胚培养的首选条件,但不是卵裂期胚胎培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异常受精胚胎的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包括常规IVF和ICSI)的955个周期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结果:ICSI周期双原核(2 PN)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周期2 PN受精率(88.20%vs 72.04%,P0.01),而ICSI周期的未见原核(0 PN)、单原核(1 PN)及多原核受精率均低于IVF周期(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D5)0 PN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率显著高于2 PN和1 PN组(P0.01)。新鲜移植周期和冻融卵裂胚移植周期,0 PN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2 PN组(P0.01),但是冻融囊胚移植周期,0 PN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与2 PN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ICSI周期中没有2 PN胚胎可供选择移植时,可选择0 PN胚胎,囊胚培养是合理利用异常受精胚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消失双胎(vanishingtwin)控制母体因素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后枯萎卵的发生风险和相关胚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双胎移植后临床双胎妊娠共610例,根据移植后超声检查和妊娠结局分为枯萎卵合并单胎活产(枯萎卵组)136例和同期双胎活产组474例,比较两组年龄、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 LH)比值等母体因素以及胚胎因素如受精方式、移植胚胎类型及移植胚胎的D3时期优质胚胎占比等。结果(1)两组血清β-h CG和囊胚期胚胎移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方年龄、BMI、AFC、bFSH/bLH、不孕因素等母体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精方式、移植周期及移植胚胎的D3时期优质胚胎占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胚期胚胎移植是枯萎卵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386,P0.05),血清β-hCG是枯萎卵的保护因素(OR=0.290,P0.05)。结论枯萎卵合并单胎活产作为消失双胎的一种类型,可一定程度上控制枯萎卵相关母体因素,囊胚期胚胎移植增加枯萎卵的发生风险,而低血清β-hCG水平是枯萎卵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受精卵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冻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初步探讨异常受精来源囊胚的使用价值。方法: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比较2PN、1PN和0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和在冻融胚胎移植(CET)周期中的临床妊娠率。结果:IVF周期中,2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与0PN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0PN、2PN来源(P0.01)。ICSI周期中,1PN、0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2PN来源(P0.05);3种受精卵来源的优质囊胚在C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PN、0PN来源的囊胚可视为与2PN来源的囊胚同等价值,可在患者接受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后14天及18天双次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预测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我中心行新鲜周期IVF/ICSI-ET助孕后有14天及18天血清β-HCG水平的1154个周期,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血清β-HCG水平与妊娠结局相关。移植后14天、18天继续妊娠组血清β-HCG值均高于不良妊娠组(P<0.05);而两组的上升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胎组血清β-HCG值高于单胎组(P<0.05);单胎组血清β-HCG值高于流产组(P<0.05);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的血清β-HCG值均高于生化妊娠组(P<0.05);而流产组血清β-HCG值与异位妊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233例患者移植14天抽血检测β-HCG<5IU/L后18天未抽血检测β-HCG,追踪随访有7例患者妊娠,早期流产率为85.71%(6/7),继续妊娠率为14.29%(1/7)。结论:IVF-ET后双次血清β-HCG值对早期妊娠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及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潜在的可能导致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单卵双胎(MZT)高发生率的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ET的2 885个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2 184个周期(常规IVF-ET周期1 473个,ICSI周期711个)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701个,统计各个周期MZT妊娠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 885个周期中临床妊娠1 102例,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为20.78%(229/1 102),其中MZT(双绒毛膜双胎及单绒毛膜双胎)妊娠20例,占临床妊娠的1.81%(20/1 102),占多胎的8.73%(20/229)。MZT中单卵双绒毛膜双胎5例,占MZT的25%(5/20),单卵单绒毛膜双胎15例,占MZT的75%(15/20)。ICSI中MZT的发生率为1.76%(5/284),高于常规IVF-ET周期(1.56%,9/57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701个周期中临床妊娠243个周期,多胎34例,MZT 6例,占多胎发生率的17.65%(6/34);新鲜移植的2 184个周期中临床妊娠859个周期,多胎195例,MZT 14个周期,占多胎发生的7.18%(14/195),FET组和新鲜周期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囊胚移植204个周期中妊娠95例,多胎12例,MZT3例,占多胎发生的25%(3/12),非囊胚移植2 681个周期中妊娠1 007例,多胎217例,MZT 17例,占多胎发生的7.83%(17/217),囊胚移植组与非囊胚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冻融囊胚移植发生MZT的几率显著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P0.05)。IVF-ET中MZT妊娠与非MZT妊娠患者的年龄、促排卵方案、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剂量与时间、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ZT的发生率IVF/ICSI-ET明显高于自然妊娠;冻融囊胚移植明显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这可能与体外培养条件和冷冻复苏技术的应用有关,使其透明带硬度有所增加,致使囊胚在孵出时较易嵌顿,从而导致了MZT的发生。单纯显微授精技术不会明显增加MZ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胚胎冷冻复苏后,卵裂球存活状态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体外授精(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2种授精方式对冷冻胚胎复苏后体外发育能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患者,150个复苏周期,共769个冷冻胚胎复苏后培养至囊胚期进行移植的结果。结果:共复苏胚胎769个,存活胚胎702个,复苏率91.3%。220个胚胎(31%)到达囊胚阶段。在卵裂球全部存活胚胎中,囊胚形成率35%,部分存活胚胎中囊胚形成率2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卵裂球全部存活胚胎中,来源于IVF的胚胎囊胚形成率为40%,来源于ICSI的为2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部分卵裂球存活胚胎中来源于IVF的胚胎囊胚形成率为26%,来源于ICSI的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部220个囊胚中,IVF组的优质囊胚率为38.6%,ICSI组的优质囊胚率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IVF组和ICSI组分别为61.05%与61.11%;胚胎种植率分别为37.50%与36.67%,活产率分别为81.03%与78.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冷冻复苏后卵裂球的损伤削弱了囊胚形成能力,影响卵裂期胚胎进一步发育,这与ICSI和冷冻胚胎复苏后发育潜能的降低有关,但其对临床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及全胚胎冷冻移植的背景下,探讨诱发排卵日内源性孕酮(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PCOS患者行IVF/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促性腺激素(gonadtropin,Gn)联合孕激素的超促排卵方案,取卵后全部胚胎冷冻,择期行FET,根据诱发排卵日P水平分为A组(P1.0μg/L,n=125)和B组(P≥1.0μg/L,n=55),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Gn总用量(1950.8±384.5 IU vs 1931.2±308.9 IU)及周期治疗时间(11.2±1.4 d vs 11.1±1.1 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诱发日直径14 mm卵泡数(14.1±7.7 vs21.0±10.3)、获卵数(14.0±7.8 vs 24.1±10.3)、成熟卵数(12.1±7.1 vs 21.1±9.0)、正常受精卵数(9.8±6.1 vs 16.8±8.2)及冷冻胚胎数(5.3±3.6 vs 7.2±3.4)均较B组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熟卵率、正常受精卵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FET的前提下,高孕激素超促排卵过程中诱发日内源性P水平的升高提示卵巢反应良好,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进入IVF-ET周期妇女焦虑情绪对治疗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妇女焦虑情绪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征集90例将行IVF-ET/ICSI的不孕症妇女,在进入周期降调当日、取卵前1h和植移后12d等待β-hCG结果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心理测查。结果:①以特质焦虑分值的均数38.5为界,将被测妇女分为高特质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高特质焦虑组妇女在降调当日、取卵前1h状态焦虑分值(39.9±7.8、41.5±11.2)较低特质焦虑组分值(33.1±6.9、33.7±8.1)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移植后等待β-hCG结果前二组无统计学差异;高特质焦虑组组内上述3时间点状态焦虑分值无统计学差异;低特质焦虑组等待?-hCG结果前状态焦虑分值(38.4±10.6)较降调当日(32.7±7.4)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IVF后获生化妊娠(移植后12d血β-hCG>25IU/L)者特质焦虑分值(40.9±9.2)高于妊娠失败者(36.8±7.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质焦虑可能是影响IVF疗效的重要心理学变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反应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使用低剂量联合扳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进行控制性促排卵行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n=364)的临床资料,分为低剂量联合扳机组(GnRH-A+低剂量hCG,A组,n=127)和标准扳机组(hCG,B组,n=237)。分析比较因卵巢高反应采用不同扳机方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和促排卵治疗用药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hCG扳机日血清E_2水平[(19193.9±7837.5)pmol/L]及获卵数(29±9)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15786.8±7104.1)pmol/L,P0.05;24±6,P0.05]。两组患者的ICSI授精率、M_Ⅱ卵比率及双原核(2PN)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冻存胚胎数(14±6)显著多于B组患者(12±5,P0.05)。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冻融移植周期A组患者胚胎复苏率(62.3%)显著低于B组(77.0%,P0.05)。两组患者的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反应PCOS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基础上,应用减量联合扳机并全部胚胎冻存,不增加重度OHSS发生率,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也得到了满意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阴道局部给药的黄体支持方案血清低孕酮(P)水平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激素替代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的624个周期,按照移植后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组,348个周期)和B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组,276个周期),比较组间、组内移植14 d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血清P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1)移植14 d A组中妊娠者与非妊娠者血清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妊娠者血清P水平[(74.08±24.80)nmol/L]明显高于非妊娠者[(62.28±29.3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妊娠者的P水平[(16.07±9.40)nmol/L]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应用于胚胎移植术后,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具有子宫首过效应,血清中表达水平低,无需进行血清P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VF/ICSI周期中第三天可利用胚胎为5枚以上的患者选择不同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及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不孕症的1400例周期,按移植方案分为3组:移植D3胚胎(A组,1109个周期),非选择性囊胚移植组(B组,160个周期),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C组,131个周期)。分析各组的临床结局和经济学成本。结果:A组患者的获卵数和种植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多胎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00),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00)。C组患者移植的成本效果比最小。结论:3组移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相似;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多胎率,治疗成本效果比最小,是相对最佳的移植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青欣  王迪  王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522-526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90对不孕症夫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法处理精子,检测处理前后的DNA碎片指数(DF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DFI预测IVF-ET受精率的阈值将患者分为高DFI组和低DFI组。比较两组精液参数及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助孕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1)DFI预测IVF受精的AUC为0.559(95%CI 0.501~0.617),最大约登指数对应阈值为25%。患者分为高DFI组[≥25%,59对夫妇(IVF 24对,ICSI 35对)]和低DFI组[25%,131对夫妇(IVF101对,ICSI 30对)]。经过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后精子DFI显著降低(17.9%vs 1.9%,P0.01)。(2)无论IVF还是ICSI周期,两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9.7±17.3)%vs (21.8±19.1)%,P0.01;(28.5±18.3)%vs (13.6±10.9)%,P0.01]。在IVF周期中,低DFI组受精率[(84.0±15.9)%]明显高于高DFI组[(76.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CSI周期中,两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19.9)%vs(76.2±20.1)%,P0.05]。(3)两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DFI患者的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密度梯度洗涤及上游后可显著降低精子DFI。高DFI患者可通过ICSI提高受精率,但是DFI对于IVF/ICSI胚胎发育以及临床结局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据扳机日血清E2值制定HCG剂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促排卵结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2年1-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生殖中心行ICSI助孕依据HCG日血清E2值制定不同HCG扳机剂量的117名患者的促排卵结局。HCG扳机剂量制定原则:E2值≤16 515 pmol/L为7000 IU、E2值介于16 516~23 854 pmol/L为5000 IU、E2值≥23 855 pmol/L为3000 IU。结果 3组MⅡ率、受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0 IU组卵裂率低于5000 IU组(96.43% vs. 9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00 IU组可用胚胎率高于3000 IU组和5000 IU组(65.43% vs.55.69%和5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0 IU组发生1例中度OHSS。3组新鲜移植周期的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HCG日E2值制定HCG扳机剂量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妊娠率,即高E2值予以低剂量HCG,低E2值予以高剂量HCG的原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核分级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7月在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治疗的95例患者,95个治疗周期:59例体外受精(IVF)周期,34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2例IVF+ICSI周期.在IVF或ICSI后17~19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的合子分为两组:正常发育的O型(OA/OB)合子和非正常发育的P型(P1,P2,P3,P4,P5)合子.每个合子均单独培养,追踪胚胎质量,取卵后3d进行胚胎移植.结果 95例患者平均妊娠率为34.74%(33/95),平均种植率为18.46%(43/233).O型合子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98.70±6.92)%、(45.35±39.49)%;P型合子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98.74±6.00)%、(47.52±32.30)%,两组间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3组(O型合子、P型合子、0+P型合子)的妊娠率分别为27.27%、30.77%、37.93%;种植率分别为16.00%、14.75%、20.41%,3组间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设定的合子分级中,认为正常发育的O型合子和非正常发育的P型合子,他们在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GD)后囊胚冻融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①实验研究:对41枚PGD诊断为遗传学异常的废弃囊胚进行冻融研究,其中27枚囊胚进行程序化冻融,14枚囊胚进行玻璃化冻融.分别观察囊胚冷冻前及解冻后的形态学特点,比较2种冻融方法的囊胚解冻复苏率.②临床应用:对14对夫妇在PGD新鲜周期移植后仍有剩余的遗传诊断正常的40枚囊胚给予冷冻保存.其中,6对夫妇的12枚胚胎进行了解冻移植.结果:①实验研究:27枚进行程序化冻融的囊胚解冻后复苏22枚,复苏率为81.48%(22/27); 14枚进行玻璃化冻融的囊胚解冻后复苏11枚,复苏率为78.57%(11/14),2种冻融方法的囊胚解冻复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何种冻融方法,解冻后复苏存活的囊胚在体外培养30 min均可以观察到复苏现象,体外培养4h囊腔均扩张.②临床应用:14对有剩余囊胚冻存的夫妇中,6对夫妇新鲜周期即获得临床持续妊娠,另外还有1对夫妇早期自然流产,1对夫妇宫外孕.其余新鲜周期未孕的6对夫妇进行了囊胚解冻移植,其中3对夫妇解冻周期获得了临床妊娠.结论:经PGD诊断后的囊胚,无论是程序化冻融还是玻璃化冻融,均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冻复苏率.PGD诊断后囊胚冻融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可以提高PGD夫妇的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发育天数囊胚冻融移植后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天数冻融囊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 176例行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周期135例,比较第5日单囊胚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组、双囊胚移植(double embryo transfer,DET)组与第6日SET组和DET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同是优质囊胚级别的条件下,第5日DET组的生化妊娠率(56.91%)、临床妊娠率(53.25%)以及多胎妊娠率(1.2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5日DET组与SET组的胚胎着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6日DET组和SET组(P0.05);同级别以及PGD周期中第5日和第6日SET组相比较,第5日组的生化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组(P0.05)。结论在同是优质囊胚的条件下,第5日SET、DET及经PGD诊断的SET妊娠结局均优于第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